集装式换热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941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集装式换热机组,其包括:集装箱;换热模块,其包括第一槽钢基架及第一、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热测入口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热测入口通过比例积分电动阀连接热测主入口管;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热测出口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热测出口连接热测主出口管;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冷测出口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冷测出口连接冷测主出口管;循环模块,其包括第二槽钢基架及膨胀罐和第一循环泵模组,第一循环泵模组连接冷侧主入口管,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冷测入口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冷测入口连接第一循环泵模组;补水模块,包括第三槽钢基架及补水箱,补水箱连接第一、第二换热器和第一循环泵模组;换热模块、循环模块、补水模块以模块化拼装方式安装于集装箱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装式换热机组
:本技术涉及换热
,特指一种集装式换热机组。
技术介绍
:换热机组配置齐全,高效节能,被广泛使用。换热机组适应于住宅、机关、厂矿、医院、宾馆、学校等场合的集中供热、供水和空调制冷系统,还可用于数据中心的散热等。现有技术中的换热机组体积较大,不便于运输,且运输时采用零件打包运输,后期再安装使用时,还需要载体安装,安装起来不够方便,且在完成安装后,无法移动,使用起来不够方便。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集装式换热机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集装式换热机组包括:集装箱,其至少设置有一箱门;换热模块,其包括有第一槽钢基架以及对称安装于该第一槽钢基架上并相互连接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该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热测入口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热测入口通过比例积分电动阀连接,该比例积分电动阀还连接热测主入口管;该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热测出口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热测出口汇合连接热测主出口管;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冷测出口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冷测出口汇合连接冷测主出口管;循环模块,其包括有第二槽钢基架以及安装于该第二槽钢基架上的膨胀罐和与膨胀罐连接的第一循环泵模组,该第一循环泵模组连接冷侧主入口管,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冷测入口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冷测入口汇合后连接该第一循环泵模组;补水模块,其包括有第三槽钢基架以及安装于该第三槽钢基架上的补水箱,该补水箱通过若干管道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循环泵模组;所述换热模块、循环模块、补水模块以模块化拼装方式安装于所述的集装箱中。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热测主入口管的端口朝下,该冷测主出口管的端口朝下,该热测主出口管的端口朝下,该冷侧主入口管的端口朝下。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槽钢基架还设置有触摸屏控制箱;所述第一槽钢基架、第二槽钢基架、第三槽钢基架均设置有减震模块。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循环泵模组包括有依次与膨胀罐连接的第一闸阀、第一Y型过滤器、第一压力表、循环泵、第二压力表、止回阀、第二闸阀,该第二闸阀链接所述冷侧主入口管。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循环泵模组的数量为两组,其并联连接;所述补水箱与第一循环泵模组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循环泵模组,该第二循环泵模组的结构与第一循环泵模组的结构相同。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热测入口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热测入口均设置有第一截止阀、第二Y型过滤器、第三压力表、第一温度表、第一排气阀。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热测出口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热测出口均设置有第一排污阀、第二温度表、第四压力表、第二截止阀。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冷测入口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冷测入口均设置有第一碟阀、第三温度表、第五压力表、第二排污阀。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冷测出口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冷测出口均设置有第六压力表、第四温度表、第二排气阀、第二碟阀。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集装箱内设置有若干360°监控摄像头、电加热风幕机、温湿度传感器;所述集装箱外侧还设置有排风机。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以集装箱为基础,将整个换热机组分成换热模块、循环模块、补水模块三个模块,并以模块化拼装方式安装于集装箱中,以此实现模块化安装生产,且建造成本低、安全耐用、移动便捷等优势,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在运输时,可将换热模块、循环模块、补水模块三个模块相对集装箱拆卸下来,减小体积,便于打包运输,当然,还可将集装箱为基础进行吊装运输,操作极为简便;在安装使用时,直接安装于以模块化拼装方式安装于集装箱,安装起来极为方便,且在完成安装后,可直接通过吊装移动,使用起来极为方便;且本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以便于后期的维修保养,该集装箱可保护整个换热机组免受外界因素而造成损坏,使用寿命更长,令本技术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拆卸集装箱后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拆卸集装箱后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拆卸集装箱后第一视角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拆卸集装箱后第二视角的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拆卸集装箱后第三视角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见图1-7所示,为一种集装式换热机组,其包括:集装箱1,其至少设置有一箱门11;换热模块2,其包括有第一槽钢基架21以及对称安装于该第一槽钢基架21上并相互连接的第一换热器22和第二换热器23,该第一换热器22的第一热测入口221和第二换热器23的第二热测入口231通过比例积分电动阀24连接,该比例积分电动阀24还连接热测主入口管201;该第一换热器22的第一热测出口222和第二换热器23的第二热测出口232汇合连接热测主出口管202;第一换热器22的第一冷测出口223和第二换热器23的第二冷测出口233汇合连接冷测主出口管203;循环模块3,其包括有第二槽钢基架31以及安装于该第二槽钢基架31上的膨胀罐32和与膨胀罐32连接的第一循环泵模组33,该第一循环泵模组33连接冷侧主入口管204,所述第一换热器22的第一冷测入口224和第二换热器23的第二冷测入口234汇合后连接该第一循环泵模组33;补水模块4,其包括有第三槽钢基架41以及安装于该第三槽钢基架41上的补水箱42,该补水箱42通过若干管道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22和第二换热器23、第一循环泵模组33;所述换热模块2、循环模块3、补水模块4以模块化拼装方式安装于所述的集装箱1中。本技术以集装箱为基础,将整个换热机组分成换热模块、循环模块、补水模块三个模块,并以模块化拼装方式安装于集装箱中,以此实现模块化安装生产,且建造成本低、安全耐用、移动便捷等优势,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在运输时,可将换热模块、循环模块、补水模块三个模块相对集装箱拆卸下来,减小体积,便于打包运输,当然,还可将集装箱为基础进行吊装运输,操作极为简便;在安装使用时,直接安装于以模块化拼装方式安装于集装箱,安装起来极为方便,且在完成安装后,可直接通过吊装移动,使用起来极为方便;且本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以便于后期的维修保养,该集装箱可保护整个换热机组免受外界因素而造成损坏,使用寿命更长,令本技术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所述热测主入口管201的端口朝下,该冷测主出口管203的端口朝下,该热测主出口管202的端口朝下,该冷侧主入口管204的端口朝下,以便于接管,且防止出现接管问题而造成漏液而损坏机组。所述第三槽钢基架41还设置有触摸屏控制箱43。所述第一槽钢基架21、第二槽钢基架31、第三槽钢基架41均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装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集装箱(1),其至少设置有一箱门(11);/n换热模块(2),其包括有第一槽钢基架(21)以及对称安装于该第一槽钢基架(21)上并相互连接的第一换热器(22)和第二换热器(23),该第一换热器(22)的第一热测入口(221)和第二换热器(23)的第二热测入口(231)通过比例积分电动阀(24)连接,该比例积分电动阀(24)还连接热测主入口管(201);该第一换热器(22)的第一热测出口(222)和第二换热器(23)的第二热测出口(232)汇合连接热测主出口管(202);第一换热器(22)的第一冷测出口(223)和第二换热器(23)的第二冷测出口(233)汇合连接冷测主出口管(203);/n循环模块(3),其包括有第二槽钢基架(31)以及安装于该第二槽钢基架(31)上的膨胀罐(32)和与膨胀罐(32)连接的第一循环泵模组(33),该第一循环泵模组(33)连接冷侧主入口管(204),所述第一换热器(22)的第一冷测入口(224)和第二换热器(23)的第二冷测入口(234)汇合后连接该第一循环泵模组(33);/n补水模块(4),其包括有第三槽钢基架(41)以及安装于该第三槽钢基架(41)上的补水箱(42),该补水箱(42)通过若干管道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22)和第二换热器(23)、第一循环泵模组(33);/n所述换热模块(2)、循环模块(3)、补水模块(4)以模块化拼装方式安装于所述的集装箱(1)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集装箱(1),其至少设置有一箱门(11);
换热模块(2),其包括有第一槽钢基架(21)以及对称安装于该第一槽钢基架(21)上并相互连接的第一换热器(22)和第二换热器(23),该第一换热器(22)的第一热测入口(221)和第二换热器(23)的第二热测入口(231)通过比例积分电动阀(24)连接,该比例积分电动阀(24)还连接热测主入口管(201);该第一换热器(22)的第一热测出口(222)和第二换热器(23)的第二热测出口(232)汇合连接热测主出口管(202);第一换热器(22)的第一冷测出口(223)和第二换热器(23)的第二冷测出口(233)汇合连接冷测主出口管(203);
循环模块(3),其包括有第二槽钢基架(31)以及安装于该第二槽钢基架(31)上的膨胀罐(32)和与膨胀罐(32)连接的第一循环泵模组(33),该第一循环泵模组(33)连接冷侧主入口管(204),所述第一换热器(22)的第一冷测入口(224)和第二换热器(23)的第二冷测入口(234)汇合后连接该第一循环泵模组(33);
补水模块(4),其包括有第三槽钢基架(41)以及安装于该第三槽钢基架(41)上的补水箱(42),该补水箱(42)通过若干管道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22)和第二换热器(23)、第一循环泵模组(33);
所述换热模块(2)、循环模块(3)、补水模块(4)以模块化拼装方式安装于所述的集装箱(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测主入口管(201)的端口朝下,该冷测主出口管(203)的端口朝下,该热测主出口管(202)的端口朝下,该冷侧主入口管(204)的端口朝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式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槽钢基架(41)还设置有触摸屏控制箱(43);所述第一槽钢基架(21)、第二槽钢基架(31)、第三槽钢基架(41)均设置有减震模块。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东黄华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一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