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烷自动灌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5769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硅烷自动灌装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柱、第一螺杆、连接板、灌装嘴、空腔、驱动组件和夹紧机构,所述底座的前后两侧从内至外逐渐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支撑柱固定安装在底座的顶端右侧;所述第一螺杆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撑柱的内腔底端,且第一螺杆的顶端通过轴承与支撑柱安装在一起,所述轴承的内环与第一螺杆过盈配合,且轴承的外环与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螺接在第一螺杆的外壁,且连接板的左侧延伸出支撑柱。该硅烷自动灌装装置,不仅可便于对不同高度的硅烷钢瓶进行灌装,而且可便于对硅烷钢瓶进行夹紧固定,提高硅烷钢瓶的稳定性,避免影响硅烷钢瓶的正常灌装工作,满足企业的使用需求,有利于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烷自动灌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硅烷生产
,具体为一种硅烷自动灌装装置。
技术介绍
硅烷作为一种提供硅组分的气体源,可用于制造高纯度多晶硅、单晶硅、微晶硅、非晶硅、氮化硅、氧化硅、异质硅、各种金属硅化物,因其高纯度和能实现精细控制,已成为许多其他硅源无法取代的重要特种气体,硅烷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光电子工业,用于制造太阳电池、平板显示器、玻璃和钢铁镀层,并且是迄今世界上唯一的大规模生产粒状高纯度硅的中间产物。在硅烷生产后,需要将其进行灌装,但在现有的硅烷自动灌装装置中,不便于对不同高度的硅烷钢瓶进行灌装,并且在灌装时,硅烷钢瓶稳定性较差,容易影响硅烷钢瓶的正常灌装工作,无法满足企业的使用需求,不利于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烷自动灌装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不便于对不同高度的硅烷钢瓶进行灌装和硅烷钢瓶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硅烷自动灌装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前后两侧从内至外逐渐向下倾斜设置;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固定安装在底座的顶端右侧;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撑柱的内腔底端,且第一螺杆的顶端通过轴承与支撑柱安装在一起,所述轴承的内环与第一螺杆过盈配合,且轴承的外环与支撑柱固定连接;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螺接在第一螺杆的外壁,且连接板的左侧延伸出支撑柱;灌装嘴,所述灌装嘴固定安装在连接板的底端左侧,且灌装嘴的灌装管延伸出连接板的上表面;空腔,所述空腔开设在支撑柱的内腔下方;还包括驱动组件和夹紧机构,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空腔的内腔,所述夹紧机构设置在底座上表面的后侧中心位置。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前后两侧与支撑柱的内壁相贴合。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插接在空腔的内腔顶端中心位置,且第一转杆的顶端延伸至支撑柱的内腔与相对应位置第一螺杆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安装在第一转杆的底端;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撑柱的右侧底端,且第二转杆的左端延伸至空腔的内腔右侧底端,所述轴承的内环与第二转杆过盈配合,且轴承的外环与支撑柱固定连接;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安装在第二转杆的左端,且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在一起;第一摇杆,所述第一摇杆固定安装在第二转杆的右侧。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为锥形齿轮。优选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安装在底座上表面的后侧中心位置;条形开口,所述条形开口沿左右方向开设在支撑板的前侧中心位置;第二螺杆,两个所述第二螺杆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撑板的内腔左右两侧中心位置,且两个第二螺杆的内侧固定安装在一起,所述轴承的内环与第二螺杆过盈配合,且轴承的外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位于所述支撑板内腔左侧的第二螺杆的左侧延伸出支撑板;第二摇杆,所述第二摇杆固定安装在位于所述支撑板左侧的第二螺杆的左侧;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螺接在第二螺杆的外壁,所述连接块的前侧延伸出条形开口,且连接块的上下两端与条形开口的内壁上下两端相贴合;矩形板,所述矩形板固定安装在连接块的前侧;夹板,所述夹板固定安装在矩形板的内侧前端,且夹板的内侧呈向外侧凹陷的弧形设置;橡胶垫,所述橡胶垫设置在夹板的内侧。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螺杆的外壁螺纹相反方向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硅烷自动灌装装置,通过转动第一摇杆可带动第二转杆和第二齿轮进行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第一转杆和第一螺杆进行转动,通过第一螺杆与连接板的螺接配合,可使第一螺杆转动时带动连接板和灌装嘴向上或向下移动进行高度调节,以便对不同高度的硅烷钢瓶进行灌装,通过转动第二摇杆可带动第二螺杆进行转动,通过第二螺杆与连接板的螺接配合,可使第二螺杆转动时带动连接板、矩形板和夹板向内侧或向外侧进行移动,夹板向内侧移动可对硅烷钢瓶进行夹紧固定,提高硅烷钢瓶的稳定性,夹板向外侧移动时可与硅烷钢瓶分离,以便硅烷钢瓶从底座上移动下来,从而不仅可便于对不同高度的硅烷钢瓶进行灌装,而且可便于对硅烷钢瓶进行夹紧固定,提高硅烷钢瓶的稳定性,避免影响硅烷钢瓶的正常灌装工作,满足企业的使用需求,有利于广泛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支撑板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支撑柱,3、第一螺杆,4、连接板,5、灌装嘴,6、空腔,7、第一转杆,8、第一齿轮,9、第二转杆,10、第二齿轮,11、第一摇杆,12、支撑板,13、条形开口,14、第二螺杆,15、第二摇杆,16、连接块,17、矩形板,18、夹板,19、橡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硅烷自动灌装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柱2、第一螺杆3、连接板4、灌装嘴5、空腔6、驱动组件和夹紧机构,底座1的前后两侧从内至外逐渐向下倾斜设置;支撑柱2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顶端右侧;第一螺杆3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撑柱2的内腔底端,且第一螺杆3的顶端通过轴承与支撑柱2安装在一起,轴承的内环与第一螺杆3过盈配合,且轴承的外环与支撑柱2固定连接;连接板4螺接在第一螺杆3的外壁,且连接板4的左侧延伸出支撑柱2,通过连接板4与第一螺杆3的螺接配合,可便于第一螺杆3转动时带动连接板4向上或向下进行移动;灌装嘴5固定安装在连接板4的底端左侧,且灌装嘴5的灌装管延伸出连接板4的上表面,灌装嘴5的自动检测灌装等属于现有公知技术,在此不做过多叙述,灌装嘴5的灌装管由软管设置;空腔6开设在支撑柱2的内腔下方;驱动组件设置在空腔6的内腔,通过驱动组件可便于驱动第一螺杆3进行转动,夹紧机构设置在底座1上表面的后侧中心位置,通过夹紧机构可便于对硅烷钢瓶进行夹紧固定。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连接板4的前后两侧与支撑柱2的内壁相贴合,以便对连接板4进行限位,确保连接板4稳定的沿上下方向进行移动。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转杆7、第一齿轮8、第二转杆9、第二齿轮10和第一摇杆11,第一转杆7插接在空腔6的内腔顶端中心位置,且第一转杆7的顶端延伸至支撑柱2的内腔与相对应位置第一螺杆3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一齿轮8固定安装在第一转杆7的底端;第二转杆9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撑柱2的右侧底端,且第二转杆9的左端延伸至空腔6的内腔右侧底端,轴承的内环与第二转杆9过盈配合,且轴承的外环与支撑柱2固定连接;第二齿轮10固定安装在第二转杆9的左端,且第二齿轮10与第一齿轮8相互啮合在一起,通过第二齿轮10和第一齿轮8之间的啮合配合,可便于第二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硅烷自动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1),所述底座(1)的前后两侧从内至外逐渐向下倾斜设置;/n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顶端右侧;/n第一螺杆(3),所述第一螺杆(3)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撑柱(2)的内腔底端,且第一螺杆(3)的顶端通过轴承与支撑柱(2)安装在一起,所述轴承的内环与第一螺杆(3)过盈配合,且轴承的外环与支撑柱(2)固定连接;/n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螺接在第一螺杆(3)的外壁,且连接板(4)的左侧延伸出支撑柱(2);/n灌装嘴(5),所述灌装嘴(5)固定安装在连接板(4)的底端左侧,且灌装嘴(5)的灌装管延伸出连接板(4)的上表面;/n空腔(6),所述空腔(6)开设在支撑柱(2)的内腔下方;/n还包括驱动组件和夹紧机构,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空腔(6)的内腔,所述夹紧机构设置在底座(1)上表面的后侧中心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烷自动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所述底座(1)的前后两侧从内至外逐渐向下倾斜设置;
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顶端右侧;
第一螺杆(3),所述第一螺杆(3)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撑柱(2)的内腔底端,且第一螺杆(3)的顶端通过轴承与支撑柱(2)安装在一起,所述轴承的内环与第一螺杆(3)过盈配合,且轴承的外环与支撑柱(2)固定连接;
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螺接在第一螺杆(3)的外壁,且连接板(4)的左侧延伸出支撑柱(2);
灌装嘴(5),所述灌装嘴(5)固定安装在连接板(4)的底端左侧,且灌装嘴(5)的灌装管延伸出连接板(4)的上表面;
空腔(6),所述空腔(6)开设在支撑柱(2)的内腔下方;
还包括驱动组件和夹紧机构,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空腔(6)的内腔,所述夹紧机构设置在底座(1)上表面的后侧中心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烷自动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4)的前后两侧与支撑柱(2)的内壁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烷自动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转杆(7),所述第一转杆(7)插接在空腔(6)的内腔顶端中心位置,且第一转杆(7)的顶端延伸至支撑柱(2)的内腔与相对应位置第一螺杆(3)固定安装在一起;
第一齿轮(8),所述第一齿轮(8)固定安装在第一转杆(7)的底端;
第二转杆(9),所述第二转杆(9)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撑柱(2)的右侧底端,且第二转杆(9)的左端延伸至空腔(6)的内腔右侧底端,所述轴承的内环与第二转杆(9)过盈配合,且轴承的外环与支撑柱(2)固定连接;
第二齿轮(10),所述第二齿轮(10)固定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卫华王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嘉杰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