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尘管道火花检测、熄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5726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尘管道火花检测、熄灭装置,包括集尘管本体,所述集尘管本体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连通,所述第二凹槽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凹槽内部设有活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二凹槽内部设置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的加入,使活动杆可以带动活动块向上摆动,卡合杆一端的截面形状设置为等腰梯形,使卡合杆可以在第一卡合环和第二卡合环之间活动,连接管与集尘管道本体之间的第一密封圈,可以有效增加密封性,第一卡合块和第二卡合块的加入,可以有效对圆环卡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尘管道火花检测、熄灭装置
本技术涉及集尘管道熄灭装置与集尘管连接
,具体涉及一种集尘管道火花检测、熄灭装置。
技术介绍
在炼钢电炉、硅铁炉、砖窑等工业窑炉的除尘管道中,由于烟尘捕集口风量较大,往往会将窑炉内一些大颗粒的火花粒吸入管道内,为了避免这些火花粒对布袋除尘器中的滤袋造成冲击和灼伤,影响除尘器过滤效果,在管道与布袋除尘器之间加装集尘管道火花检测、熄灭装置,目前,市面上在进行集尘管道火花检测、熄灭装置与集尘管之间的连接时,太过于麻烦,且费时费力。因此,专利技术一种集尘管道火花检测、熄灭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尘管道火花检测、熄灭装置,通过在第二凹槽内部设置第一固定杆,在第二凹槽内部设置第二固定杆,在活动块外壁设置第一卡合块和第二卡合块,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尘管道火花检测、熄灭装置,包括集尘管本体,所述集尘管本体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连通,所述第二凹槽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凹槽内部设有活动杆,所述第一固定杆贯穿于活动杆内部,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活动杆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杆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合块,所述第一卡合块底端设有第二卡合块,所述第二卡合块外壁一侧与活动块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远离活动块一端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底端铰接有卡合杆,所述卡合杆内部贯穿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与卡合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两端均与第二凹槽固定连接,所述卡合杆远离支撑杆一端设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合环,所述支撑环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合环,所述第一卡合环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外壁设有弹簧,所述第一卡合块和第二卡合块之间卡合有圆环,所述圆环内部固定板连接有连接管。优选的,所述连接管贯穿于集尘管本体内部,所述连接管与集尘管本体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凹槽对称分布于第一凹槽两侧。优选的,所述卡合杆远离支撑杆一端的截面形状设置为等腰梯形,所述卡合杆远离支撑杆一端位于第一卡合环和第二卡合环之间。优选的,所述圆环与第一卡合块和第二卡合块之间相匹配,所述弹簧底端与第一卡合环顶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卡合环和第二卡合环大小相等,所述第一卡合环直径大于支撑环。优选的,所述固定环内部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凹槽的截面形状设置为长条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通过在第二凹槽内部设置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的加入,使活动杆可以带动活动块向上摆动,第二固定杆的加入,使卡合杆可以向上摆动,卡合杆一端的截面形状设置为等腰梯形,使卡合杆可以在第一卡合环和第二卡合环之间活动,连接管与集尘管道本体之间的第一密封圈,可以有效增加密封性,第一卡合块和第二卡合块的加入,可以有效对圆环卡合,该装置可以快速完成集尘管道火花检测、熄灭装置与集尘管之间的连接,省时省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活动杆和支撑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固定板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卡合环和第二卡合环主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集尘管本体、2固定板、3第一凹槽、4第二凹槽、5第一固定杆、6活动杆、7活动块、8第一卡合块、9第二卡合块、10支撑杆、11卡合杆、12第二固定杆、13支撑环、14第一卡合环、15第二卡合环、16固定环、17弹簧、18圆环、19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集尘管道火花检测、熄灭装置,包括集尘管本体1,所述集尘管本体1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3,所述第一凹槽3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3与第二凹槽4连通,所述第二凹槽4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5,所述第一凹槽3内部设有活动杆6,所述第一固定杆5贯穿于活动杆6内部,所述第一固定杆5与活动杆6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杆6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7,所述活动块7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合块8,所述第一卡合块8底端设有第二卡合块9,所述第二卡合块9外壁一侧与活动块7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6远离活动块7一端铰接有支撑杆10,所述支撑杆10底端铰接有卡合杆11,所述卡合杆11内部贯穿有第二固定杆12,所述第二固定杆12与卡合杆1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12两端均与第二凹槽4固定连接,所述卡合杆11远离支撑杆10一端设有支撑环13,所述支撑环13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合环14,所述支撑环13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合环15,所述第一卡合环14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6,所述固定环16外壁设有弹簧17,所述第一卡合块8和第二卡合块9之间卡合有圆环18,所述圆环18内部固定板2连接有连接管19。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管19贯穿于集尘管本体1内部,所述连接管19与集尘管本体1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增加连接管19与集尘管本体1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凹槽4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凹槽4对称分布于第一凹槽3两侧,使第一卡合块8和第二卡合块9与圆环18有效卡合。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卡合杆11远离支撑杆10一端的截面形状设置为等腰梯形,所述卡合杆11远离支撑杆10一端位于第一卡合环14和第二卡合环15之间,使卡合杆11可以在第一卡合环14和第二卡合环15之间活动。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圆环18与第一卡合块8和第二卡合块9之间相匹配,所述弹簧17底端与第一卡合环14顶部固定连接,使第一卡合块8和第二卡合块9与圆环18有效卡合。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卡合环14和第二卡合环15大小相等,所述第一卡合环14直径大于支撑环13,增加该装置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环16内部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凹槽3的截面形状设置为长条形,增加该装置的密封性。实施方式具体为:当使用该装置,需要对集尘管道火花检测、熄灭装置进行与集尘管道本体连接时,用手指按压活动杆6远离活动块7一侧,使活动杆6带动活动块7向上摆动,活动杆6带动支撑杆10向下运动,第一固定杆5的加入,使活动杆6可以带动活动块7向上摆动,支撑杆10带动卡合杆11向上摆动,第二固定杆12的加入,使卡合杆11可以向上摆动,卡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尘管道火花检测、熄灭装置,包括集尘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管本体(1)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3),所述第一凹槽(3)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3)与第二凹槽(4)连通,所述第二凹槽(4)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5),所述第一凹槽(3)内部设有活动杆(6),所述第一固定杆(5)贯穿于活动杆(6)内部,所述第一固定杆(5)与活动杆(6)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杆(6)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7),所述活动块(7)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合块(8),所述第一卡合块(8)底端设有第二卡合块(9),所述第二卡合块(9)外壁一侧与活动块(7)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6)远离活动块(7)一端铰接有支撑杆(10),所述支撑杆(10)底端铰接有卡合杆(11),所述卡合杆(11)内部贯穿有第二固定杆(12),所述第二固定杆(12)与卡合杆(1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12)两端均与第二凹槽(4)固定连接,所述卡合杆(11)远离支撑杆(10)一端设有支撑环(13),所述支撑环(13)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合环(14),所述支撑环(13)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合环(15),所述第一卡合环(14)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6),所述固定环(16)外壁设有弹簧(17),所述第一卡合块(8)和第二卡合块(9)之间卡合有圆环(18),所述圆环(18)内部固定板(2)连接有连接管(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尘管道火花检测、熄灭装置,包括集尘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管本体(1)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3),所述第一凹槽(3)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3)与第二凹槽(4)连通,所述第二凹槽(4)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5),所述第一凹槽(3)内部设有活动杆(6),所述第一固定杆(5)贯穿于活动杆(6)内部,所述第一固定杆(5)与活动杆(6)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杆(6)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7),所述活动块(7)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合块(8),所述第一卡合块(8)底端设有第二卡合块(9),所述第二卡合块(9)外壁一侧与活动块(7)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6)远离活动块(7)一端铰接有支撑杆(10),所述支撑杆(10)底端铰接有卡合杆(11),所述卡合杆(11)内部贯穿有第二固定杆(12),所述第二固定杆(12)与卡合杆(1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12)两端均与第二凹槽(4)固定连接,所述卡合杆(11)远离支撑杆(10)一端设有支撑环(13),所述支撑环(13)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合环(14),所述支撑环(13)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合环(15),所述第一卡合环(14)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6),所述固定环(16)外壁设有弹簧(17),所述第一卡合块(8)和第二卡合块(9)之间卡合有圆环(18),所述圆环(18)内部固定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洪昌宋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科英斯通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