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伞型进气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693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伞型进气阀,阀体具有第一腔室,第一腔室两端为敞开式,第一腔室的上端为柱状空间,下端为半球体空间;第一腔室设有两个进气口、两个排气口;阀座设置于阀体的下方,阀座的容纳空间与第一腔室的半球体空间形成第二腔室;第二腔室设有出气口;阀瓣组件包括阀瓣、复位弹簧和阀杆,阀瓣设置于第一腔室的进气口,复位弹簧的一端与阀瓣连接,另一端支撑于阀杆上,复位弹簧发生弹性形变,使阀瓣在第二腔室内作上下伸缩运动,实现第一腔室进气口的开启或关闭;阀瓣由圆弧形面形成伞状结构,伞状结构的外圆弧边沿能抵住进气口的内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伞状阀瓣结构,使压力损失很小而且抗反冲,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伞型进气阀
本技术涉及工业阀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伞型进气阀。
技术介绍
进气阀在工业自动化过程领域中应用十分的广泛,进气阀主要在螺杆式空压机系统中使用较多,实现进气阀的开启和关闭动作,从而根据系统压力变化达到对管道介质流向开关或是进气容量调节等目的。由于进气阀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行业,原有传统的进气阀性能正在不断提高,开发出适应市场要求的进气阀新产品刻不容缓。目前常用的进气阀常会遇到一个问题,由于传统阀瓣大多数采用了平面结构,无法保证减缓反冲力且压力损失大,可靠性不稳定、寿命短等不足,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伞型进气阀,可延长进气阀的使用寿命,增加了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伞型进气阀,包括:阀体,其具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两端为敞开式,所述第一腔室的上端为柱状空间,下端为半球体空间;所述第一腔室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阀座,所述阀座设置于所述阀体的下方,所述阀座内具有容纳空间,所述阀座的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半球体空间形成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用于连接空压机;阀瓣组件,其容纳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阀瓣组件包括阀瓣、复位弹簧和阀杆,其中,所述阀瓣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气口,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阀瓣连接,另一端支撑于所述阀杆上,通过所述复位弹簧发生弹性形变,使所述阀瓣在所述第二腔室内作上下伸缩运动,实现所述第二进气口的开启或关闭;所述阀瓣由圆弧形面形成伞状结构,所述伞状结构的外圆弧边沿能抵住所述第二进气口的内径;控制机构,其包括电磁阀总成和集成块总成,所述电磁阀总成与所述集成块总成连通,其中,所述集成块总成设置于所述阀体的一侧,所述集成块总成与所述阀体的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集成块总成包括泄气阀;所述电磁阀总成包括第三进气口,用于通入压缩空气;所述第三进气口的第一出气端通过所述泄气阀与所述第一排气口连接,使压缩空气由所述第一排气口排放到大气中;所述第三进气口的第二出气端与所述第二排气口连接,使压缩空气排放到所述第一腔室内;蝶阀,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所述第一进气口,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进气口,通过所述电磁阀总成控制所述蝶阀的开关。优选地,所述集成块总成还包括放空阀,所述放空阀的出气口分别连通所述泄气阀的进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口,压缩空气通过所述放空阀分为两个气路分别进入所述泄气阀、所述第二进气口,分别由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排出。优选地,所述阀瓣与所述阀体的所述第二进气口之间设有用于密封的密封垫。优选地,所述阀体与所述阀座的连接处设有O型密封圈。优选地,所述第一排气口设置于所述蝶阀的上方,使压缩空气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口排放到大气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上面;所述第二进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下面;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侧面。优选地,所述出气口设置于所述阀座的下面。优选地,所述泄气阀设有可调排气大小的接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至少一种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上述结构中,采用了“伞状”阀瓣结构,使得进气阀从伞状阀瓣进气时压力损失小而且抗反冲,不容易损坏,使用寿命长;同时,还具有卸载补气功能,可以有效消除主机产生的气蚀噪音;正常运行时根据检测得的排气压力与设置值比较,蝶阀开始工作,使进气阀阀门随着压力的升降而逐渐关小或开大,使排气量按比例变小或上升,控制空压机完成加载、卸载等工作。使产品更加的安全、稳定、可靠。本技术上述结构中,通过在阀杆上设置复位弹簧,具有内置止回功能,在紧急停机的工况下,也不会喷油。一般螺杆空压机均采用皮带驱动,但在皮带全部断裂的情况下,此时控制系统仍然处于加载状态,当螺杆反转时润滑油就会从阀瓣处的第二进气口喷出,复位弹簧立刻关闭阀瓣处的第二进气口,从而确保润滑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喷出。进一步,泄气阀上设有可调排气大小的接头,具有泄放速度可调功能,可以有效地控制空压机卸载时油气桶内的油循环压力。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伞型进气阀装配图;图中标记分别表示为:1为阀体、2为阀杆、3为复位弹簧、4为阀座、5为密封垫、6为阀瓣、7为蝶阀、8为集成块总成、9为电磁阀总成、10为O型密封圈、101为第一进气口、102为第二进气口、111为第一排气口、112为第二排气口、401为出气口、901为第三进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一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参照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伞型进气阀的结构示意图,包括阀体1、阀座4、阀瓣组件、控制机构和蝶阀7。阀体1具有第一腔室,第一腔室的两端为敞开式,第一腔室的上端为柱状空间,下端为半球体空间;第一腔室设有第一进气口101、第二进气口102、第一排气口111和第二排气口112;当电磁阀开启时,打开第一进气口101,关闭第一排气口111和第二排气口112;当电磁阀关闭时,关闭第一进气口101,打开第一排气口111和第二排气口112。阀座4连接于阀体1的下方,阀座4内具有容纳空间,阀座4的容纳空间与第一腔室的半球体空间形成第二腔室;第二腔室设有出气口401,出气口401用于连接空压机。阀座4上设有带螺纹的中心孔,用于固定阀杆2。阀瓣组件设置于第二腔室内。阀瓣组件包括阀瓣6、复位弹簧3和阀杆2,其中,阀瓣6设置于第二进气口102,复位弹簧3的一端与阀瓣6连接,另一端支撑于阀杆2上,阀杆2可以通过外螺纹拧在阀座4中心孔内螺纹,使阀杆2与阀座4固定。蝶阀7打开后气压大于复位弹簧3的弹簧力,使复位弹簧3发生弹性形变,复位弹簧3起复位即止回功能,使阀瓣6可在第二腔室内作上下伸缩运动,实现第二进气口102的开启或关闭。同时,通过设置复位弹簧3,在紧急停机的工况下,也不会喷油。一般螺杆空压机均采用皮带驱动,但在皮带全部断裂的情况下,此时控制系统仍然处于加载状态,当螺杆反转时润滑油就会从阀瓣6处的第二进气口102喷出,复位弹簧3立刻关闭阀瓣6处的第二进气口102,从而确保润滑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喷出。阀瓣6由圆弧形面形成伞状结构,伞状结构的外圆弧边沿能抵住第二进气口102的内径;当蝶阀7关闭时,阀内气压小于弹簧力,阀瓣6的外圆弧边沿抵住第二进气口102,关闭第二进气口102,当蝶阀7打开时,气压大于弹簧力,气压推动阀瓣6向下运动,伞状结构的外圆弧边沿离开第二进气口102,打开第二进气口102。采用了“伞状”阀瓣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伞型进气阀,其特征在于,包括:/n阀体,其具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两端为敞开式,所述第一腔室的上端为柱状空间,下端为半球体空间;所述第一腔室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n阀座,所述阀座设置于所述阀体的下方,所述阀座内具有容纳空间,所述阀座的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半球体空间形成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用于连接空压机;/n阀瓣组件,其容纳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阀瓣组件包括阀瓣、复位弹簧和阀杆,其中,所述阀瓣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气口,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阀瓣连接,另一端支撑于所述阀杆上,通过所述复位弹簧发生弹性形变,使所述阀瓣在所述第二腔室内作上下伸缩运动,实现所述第二进气口的开启或关闭;所述阀瓣由圆弧形面形成伞状结构,所述伞状结构的外圆弧边沿能抵住所述第二进气口的内径;/n控制机构,其包括电磁阀总成和集成块总成,所述电磁阀总成与所述集成块总成连通,其中,所述集成块总成设置于所述阀体的一侧,所述集成块总成与所述阀体的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集成块总成包括泄气阀;所述电磁阀总成包括第三进气口,用于通入压缩空气;所述第三进气口的第一出气端通过所述泄气阀与所述第一排气口连接,使压缩空气由所述第一排气口排放到大气中;所述第三进气口的第二出气端与所述第二排气口连接,使压缩空气排放到所述第一腔室内;/n蝶阀,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所述第一进气口,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进气口,通过所述电磁阀总成控制所述蝶阀的开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伞型进气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其具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两端为敞开式,所述第一腔室的上端为柱状空间,下端为半球体空间;所述第一腔室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
阀座,所述阀座设置于所述阀体的下方,所述阀座内具有容纳空间,所述阀座的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一腔室的半球体空间形成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用于连接空压机;
阀瓣组件,其容纳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阀瓣组件包括阀瓣、复位弹簧和阀杆,其中,所述阀瓣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气口,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阀瓣连接,另一端支撑于所述阀杆上,通过所述复位弹簧发生弹性形变,使所述阀瓣在所述第二腔室内作上下伸缩运动,实现所述第二进气口的开启或关闭;所述阀瓣由圆弧形面形成伞状结构,所述伞状结构的外圆弧边沿能抵住所述第二进气口的内径;
控制机构,其包括电磁阀总成和集成块总成,所述电磁阀总成与所述集成块总成连通,其中,所述集成块总成设置于所述阀体的一侧,所述集成块总成与所述阀体的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集成块总成包括泄气阀;所述电磁阀总成包括第三进气口,用于通入压缩空气;所述第三进气口的第一出气端通过所述泄气阀与所述第一排气口连接,使压缩空气由所述第一排气口排放到大气中;所述第三进气口的第二出气端与所述第二排气口连接,使压缩空气排放到所述第一腔室内;
蝶阀,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的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兴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埃弗斯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