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车门的打开或关闭顺序没有限制的锁定装置及使用该锁定装置的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5528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车门的打开或关闭顺序没有限制的锁定装置及使用该锁定装置的车辆,其中锁定装置包括:第一闩锁单元,第一闩锁单元包括卡止单元,卡止单元位于第一门的横向侧并且可旋转地连接至第一板;棘爪单元,其可旋转地连接至第一板以旋转卡止单元或限制卡止单元旋转;以及第一释放杆,其配置为协助棘爪单元围绕棘爪单元的旋转轴旋转。第二闩锁单元位于第二门的横向侧以面对第一闩锁单元,并且包括第二释放杆,其可旋转地连接至第二板,以及撞针单元,其配置为被旋转的卡止单元卡住或从旋转的卡止单元释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车门的打开或关闭顺序没有限制的锁定装置及使用该锁定装置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安装在车辆上的车门的打开或关闭顺序没有限制的锁定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车辆包括具有预定大小的乘员室,以便驾驶员或随行乘员可坐在其中,并且乘员室开/闭门安装在车身上以打开或关闭乘员室。对于乘用车辆,乘员室开/闭门包括:前门,其安装在车辆的纵向方向的前侧;后门,其安装在车辆的纵向方向的后侧。前门和后门通常安装至车身,从而可通过铰链旋转。近来,使用无B柱车门,即移除了B柱的车门以增加乘员室的开放空间,以使其易于装载物品并改善允许乘员进出狭窄空间的情况。一般而言,由于B柱相对于车辆的侧向碰撞提供了刚性,因此安装B柱以保护乘客的安全。为了制造无B柱车门,需要前、后门不会因施加在车辆横向侧的冲击而损坏或打开。在这方面,现有技术中的韩国专利第10-1199223号(无B柱车辆的前门的锁定装置)公开了一种车门的锁定装置,其包括:上端闩锁单元,其设置在前门的内侧上端,并配置为被上端撞针卡住或释放;下端闩锁单元,其设置在前门的内侧下端,并配置为被下端撞针卡住或释放;以及驱动单元,其设置在前门的内侧并且配置为根据安全旋钮和钥匙之间的解锁或锁定模式来操作上端闩锁单元和下端闩锁单元,使得上端闩锁单元和下端闩锁单元分别被上端撞针和下端撞针卡住或释放,其中上端闩锁单元和下端闩锁单元根据安全旋钮和钥匙之间的锁定或解锁模式而同时控制以打开或关闭前门。但是,韩国专利第10-1199223号仅公开了一种将前门更可靠地锁定至车身的技术,但是没有公开关于后门的解决方案。有时会根据车辆预先确定打开和关闭前门和后门的顺序。例如,对于开门或关门的顺序,在开门时先打开前门,然后再打开后门,并且在关门时先关闭后门,然后再关闭前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安装在车辆上的车门的打开或关闭的顺序没有限制的锁定装置。特定实施例涉及一种对门的打开或关闭的顺序没有限制的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能够锁定或解锁连接到车身的前门和后门,并且能够在前门和后门处于关闭和锁定的状态下首先打开前门和后门中的任何一个,或者在前门和后门处于解锁和打开的状态下首先关闭前门和后门中的任何一个。本技术的实施例可提供一种具有新结构的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能够通过连接前门和后门来锁定或解锁前门和后门,并且无论打开或关闭前门和后门的顺序如何,都能够打开或关闭前门或后门。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对车门的打开或关闭顺序没有限制的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能够锁定或解锁连接到车身的第一门和第二门,并且在车门关闭并锁定的状态下首先打开第一门和第二门中的任何一个,或者在车门解锁并打开的状态下首先关闭第一门和第二门中的任何一个。所述锁定装置包括:第一闩锁单元,其包括卡止单元,所述卡止单元位于第一门的横向侧并且可旋转地连接至第一板;棘爪单元,其可旋转地连接至第一板以旋转卡止单元或限制卡止单元旋转;以及第一释放杆,其配置为协助棘爪单元围绕棘爪单元的旋转轴旋转。第二闩锁单元位于第二门的横向侧以面对第一闩锁单元,并包括:第二释放杆,其可旋转地连接至第二板;以及撞针单元,其配置为被旋转的卡止单元卡住或从旋转的卡止单元释放。根据本技术,第一门和第二门中的任何一个都可通过锁定装置的单独操作来打开,而不受打开车门顺序的限制,并因此,对车门的打开顺序没有限制。根据本技术,在关闭车门时,第一闩锁单元和第二闩锁单元可保持为紧固状态,并因此,可防止车门打开和以及损坏。根据本技术,代替将第一门和第二门锁定或解锁至车身的方法,使用了将第一门和第二门相对彼此锁定或解锁的方法,因此,减少了组件数量。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闩锁单元和第二闩锁单元分别安装在第一门和第二门上的状态的视图;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第一闩锁单元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第一闩锁单元处于分解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卡止单元的视图;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第二闩锁单元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图4所示的第二闩锁单元处于分解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7A是示出通过拉动连接至第一闩锁单元的缆线来释放锁定装置的操作的视图,以及图7B是示出在释放锁定装置之后第一闩锁单元和第二闩锁单元彼此分离的状态的视图。图8A是示出通过拉动连接到第二闩锁单元的缆线来释放锁定装置的操作的视图,以及图8B是示出在释放锁定装置之后第一闩锁单元和第二闩锁单元彼此分离的状态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的对车门的打开或关闭顺序没有限制的锁定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或词语不应被解释为限于一般含义或词典含义,而应解释为基于技术人可以适当地定义术语的概念的原则符合本技术的技术精神的含义和概念以便通过最佳方法描述他/她自己的技术。图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闩锁单元和第二闩锁单元分别安装在第一门和第二门上的状态的视图,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第一闩锁单元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第一闩锁单元处于分解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卡止单元的视图,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第二闩锁单元的立体图,以及图6是示出图5所示的第二闩锁单元处于分解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参照图1至图6,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对车门的打开或关闭顺序没有限制的锁定装置配置为锁定和解锁连接至无B柱车身的车门,并且锁定装置包括第一闩锁单元100和第二闩锁单元200。在此,第一闩锁单元100位于第一门10的内侧,并且第二闩锁单元200位于第二门20的内侧。在本说明书中,基于车身而言,第一门10位于前侧,并且第二门20位于后侧,但是第一门10和第二门20的位置不受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门10和第二门20连接至车身,从而可在第一门10和第二门20彼此面对或彼此间隔开的方向上滑动。然而,在本技术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门(常规门)10可摆动地连接至车身,并且第二门20可滑动地连接至车身,反之亦然。第一门10和第二门20可摆动地连接至车身。然而,不管门结构的类型如何,根据本技术的锁定装置都可应用于无B柱的车身的结构。当第一门10和第二门20关闭时,第一闩锁单元100和第二闩锁单元200在相对位置处彼此面对地连接。因此,第一闩锁单元100位于第一门10的横向侧,并且第二闩锁单元200位于第二门20的横向侧以面对第一闩锁单元100。第一闩锁单元100包括:第一板110,其具有支架部分,以安装在第一门10上;卡止单元120,其连接至第一板110;棘爪单元130;以及第一释放杆140。如图2和图3所示,卡止单元120连接到第一板110,从而可围绕卡止单元旋转轴121旋转。在此,卡止单元旋转轴121固定地连接到第一板110。卡止单元120包括容纳槽122、形成在容纳槽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车门的打开或关闭顺序没有限制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能够锁定或解锁连接到车身的第一门和第二门,并且在所述车门关闭并锁定的状态下首先打开所述第一门和所述第二门中的任何一个,或者在所述车门解锁并打开的状态下首先关闭所述第一门和所述第二门中的任何一个,所述锁定装置包括:/n第一闩锁单元,其包括卡止单元,所述卡止单元位于所述第一门的横向侧并且可旋转地连接至第一板;棘爪单元,其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第一板以旋转所述卡止单元或限制所述卡止单元旋转;以及第一释放杆,其配置为协助所述棘爪单元围绕所述棘爪单元的旋转轴旋转;以及/n第二闩锁单元,其位于所述第二门的横向侧以面对所述第一闩锁单元,所述第二闩锁单元包括:第二释放杆,其可旋转地连接至第二板;以及撞针单元,其配置为被旋转的所述卡止单元卡住或从旋转的所述卡止单元释放。/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21 KR 10-2019-00743351.一种对车门的打开或关闭顺序没有限制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能够锁定或解锁连接到车身的第一门和第二门,并且在所述车门关闭并锁定的状态下首先打开所述第一门和所述第二门中的任何一个,或者在所述车门解锁并打开的状态下首先关闭所述第一门和所述第二门中的任何一个,所述锁定装置包括:
第一闩锁单元,其包括卡止单元,所述卡止单元位于所述第一门的横向侧并且可旋转地连接至第一板;棘爪单元,其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第一板以旋转所述卡止单元或限制所述卡止单元旋转;以及第一释放杆,其配置为协助所述棘爪单元围绕所述棘爪单元的旋转轴旋转;以及
第二闩锁单元,其位于所述第二门的横向侧以面对所述第一闩锁单元,所述第二闩锁单元包括:第二释放杆,其可旋转地连接至第二板;以及撞针单元,其配置为被旋转的所述卡止单元卡住或从旋转的所述卡止单元释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止单元包括:容纳槽,其配置为容纳所述撞针单元;卡止部,其形成在所述容纳槽的一侧并配置为由所述棘爪单元卡住以限制所述卡止单元的旋转;以及重量部,其形成在所述容纳槽的另一侧,并配置为协助所述卡止单元旋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单元包括卡止/对应部,所述卡止/对应部的形状与所述卡止部的形状相对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彼此接触的所述第二释放杆的一端和所述棘爪单元的一端可沿相反方向旋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棘爪单元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释放杆接触的卡止突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棘爪单元的旋转轴上,当外力作用时,所述复位弹簧配置为提供弹力,使得处于连接状态的所述棘爪单元和所述第一释放杆沿一个方向旋转,并且当外力消除时,所述复位弹簧配置为提供弹性恢复力,使得所述棘爪单元和所述第一释放杆沿相反方向旋转。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板上形成有移动限制突起,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释放杆上形成有配置为容纳所述移动限制突起的移动限制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释放杆或所述第二释放杆的缆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卡止单元的一侧的撞针单元缓冲器,所述撞针单元缓冲器配置为使得所述撞针单元置于其上以限制所述撞针单元的移动并减少当所述撞针单元移动时产生的噪声。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棘爪单元缓冲器,所述棘爪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致荣金民浩李在奎安基沦赵现德边成根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平和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