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外墙板与叠合梁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433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预制外墙板与叠合梁的连接结构,包括预制外墙板和叠合梁,叠合梁包括预制部和现浇部,预制外墙板的顶部通过连接组件与叠合梁连接,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于预制外墙板顶部的预埋件和锚固在现浇部混凝土中的定位件,预埋件包括预埋在预制外墙板顶部混凝土中的锚固端和置于现浇部的环状体,定位件将环状体卡在现浇部。本方案中连接组件全部锚固在混凝土中,满足防腐、防锈和防火的要求;预制外墙板顶侧通过连接组件悬挂在的叠合梁上,形成柔性连接构造,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适应主体结构的变位能力;预制外墙板和叠合梁之间的连接结构施工步骤简单,施工时的容错性强,对施工精度要求不高,能降低施工强度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外墙板与叠合梁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
,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预制外墙板与叠合梁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在装配式建筑中,预制外墙板在工程生产完成之后,再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拼装。现有的建筑设计规范要求,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适应主体结构的变位能力;在重力荷载、风荷载、地震作用、温度作用等不利组合及主体结构变形影响下,应具有安全性;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宜采用柔性连接构造,连接节点应采取可靠的防腐蚀和防火措施,保证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安全性。按照预制外墙板与主体结构连接形式可分为悬挂式和侧连式两种:1)悬挂式连接是指墙板顶端或底端其中一端与梁可靠连接,墙板两侧与竖向构件不连接,墙板另一端宜采用限位连接。2)侧连式连接是指墙板顶端与梁可靠连接,墙板两侧伸出钢筋锚入竖向构件,墙板底部可采用限位连接构造。不管对于哪一种连接形式,都需要对预制外墙板未与主体结构连接的位置进行限位。现有技术中用于预制外墙板的连接组件,多存在生产成本高、现场操作复杂、突出于室内需进行后期装修处理等问题。因此,现在需要针对预制外墙板的限位研发一种生产方便、现场施工操作简单、不突出于室内且防火防锈能力强的连接组件,以及采用该连接组件的预制外墙板的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组件,用于预制外墙板的连接,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连接组件生产成本高、施工操作复杂等问题;同时还提供一种预制外墙板的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连接组件突出于室内影响美观,连接组件防火防锈处理麻烦等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预制外墙板与叠合梁的连接结构,包括预制外墙板和叠合梁,所述叠合梁包括预制部和现浇部,所述预制外墙板的顶部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叠合梁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预制外墙板顶部的预埋件和锚固在所述现浇部混凝土中的定位件,所述预埋件包括预埋在所述预制外墙板顶部混凝土中的锚固端和置于所述现浇部的环状体,所述定位件将所述环状体卡在所述现浇部。优选的,所述锚固端包括L型钢筋和套筒,所述L型钢筋的横向端与所述套筒第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环状体的一端与所述套筒第二端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L型钢筋上还设有附加筋。优选的,所述定位件上设有弯曲部。优选的,所述定位件上还设有附加筋。优选的,所述预制外墙板为中间保温层、两侧混凝土层的三明治墙体结构,所述锚固端的端部分别延伸至两侧混凝土层中。优选的,所述预制部顶面靠近所述预制外墙板的一端向上延伸形成反坎,反坎的高度与现浇部的高度相等。优选的,所述锚固端与所述环状体通过焊接或绑扎固定。优选的,所述叠合梁的室外侧锚固有免拆模,所述免拆模的下端锚固在预制部混凝土中、上端延伸至现浇部的室外侧。上述预制外墙板和叠合梁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步骤大致包括:第一步,吊装定位叠合梁的预制部;第二步,吊装固定有预埋件锚固端的预制外墙板,将预制外墙板的一侧表面紧贴叠合梁的预制部室外侧,并使得预制外墙板的上表面的高度与叠合梁现浇部上表面持平;第三步,将定位件的一端穿入预埋件的环状体,然后定位件水平放置保持中部卡在环状体上;第四步,浇筑叠合梁的现浇部混凝土,养护成型。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方案中,连接组件全部锚固在混凝土中,满足了建筑规范和防腐、防锈和防火的要求;预制外墙板顶侧通过连接组件悬挂在本层的叠合梁上,预制外墙板底侧承托在下一层的叠合梁上,因此预制外墙板和本层叠合梁之间形成柔性连接构造,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适应主体结构的变位能力;预制外墙板和叠合梁之间的连接结构施工步骤简单,施工时的容错性强,对施工精度要求不高,能降低施工强度提高施工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实施例1中上、下层预制外墙板、楼板和叠合梁的连接结构的竖向剖视图;图2为图2在1-1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图2在2-2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实施例1中连接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1中预制外墙板和叠合梁的连接结构的竖向剖视图;附图标记:01-连接组件,1-预埋件,2-定位件,3-L型钢筋,4-环状体,5-套筒,6-弯曲部,7-免拆模,8-防火材料,02-预制外墙板,03-预制楼板,04-叠合梁,41-预制部,42-现浇部,43-反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实施例1参考附图1至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预制外墙板02与叠合梁04的连接结构,包括预制外墙板02和叠合梁04,叠合梁04包括预制部41和现浇部42,预制外墙板02的顶部通过连接组件01与叠合梁04连接,连接组件01包括固定于预制外墙板02顶部的预埋件1和锚固在现浇部42混凝土中的定位件2,预埋件1包括预埋在预制外墙板02顶部混凝土中的锚固端和置于现浇部42的环状体4,定位件2将环状体4卡在现浇部42。参见附图4所示,锚固端包括L型钢筋3和套筒5,L型钢筋3的横向端与套筒5第一端螺纹连接,环状体4的一端与套筒5第二端螺纹连接。定位件2为一根高强度钢筋,其中部设有弯曲部6。定位件2的一端穿过环状体4并将弯曲部6对准环状体4,由于定位件2的长度较长,因此预埋件1被限位在定位件2上不会脱出。本实施例中,环状体4为高强度的钢索,钢索的一端上设置有外螺纹,与套筒5第二端的内螺纹连接。在预制外墙板02生产时,将L型钢筋3的竖向端放置在顶侧的混凝土中,横向端水平放置并保证环状体4露出于预制外墙板02的室内侧。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实施例中,L型钢筋3上还设有附加筋,比如固定在L型钢筋3上的多个短钢筋或者倒刺。这样能增加L型钢筋3在预制外墙板02混凝土中的锚固强度。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实施例中,定位件2上还设有附加筋。这样能增强定位件2在叠合梁04现浇部42混凝土中的锚固强度。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实施例中,预制外墙板02为中间保温层、两侧混凝土层的三明治墙体结构,锚固端的端部分别延伸至两侧混凝土层中。这样能增强增强两侧混凝土层之间以及预埋件1与三明治外墙板的连接强度。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实施例中,预制部41顶面靠近预制外墙板02的一端向上延伸形成反坎43,反坎43的高度与现浇部42的高度相等。叠合梁04的反坎43上设置至少3个缺口,以便预埋件1的环状体4从缺口处伸入预制部41的上方。这样设置,在浇筑叠合梁04的现浇部42混凝土中,反坎43充当了现浇部42的外模板,减少了现场模板的搭设工作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外墙板与叠合梁的连接结构,包括预制外墙板和叠合梁,所述叠合梁包括预制部和现浇部,所述预制外墙板的顶部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叠合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预制外墙板顶部的预埋件和锚固在所述现浇部混凝土中的定位件,所述预埋件包括预埋在所述预制外墙板顶部混凝土中的锚固端和置于所述现浇部的环状体,所述定位件将所述环状体卡在所述现浇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外墙板与叠合梁的连接结构,包括预制外墙板和叠合梁,所述叠合梁包括预制部和现浇部,所述预制外墙板的顶部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叠合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预制外墙板顶部的预埋件和锚固在所述现浇部混凝土中的定位件,所述预埋件包括预埋在所述预制外墙板顶部混凝土中的锚固端和置于所述现浇部的环状体,所述定位件将所述环状体卡在所述现浇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外墙板与叠合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端包括L型钢筋和套筒,所述L型钢筋的横向端与所述套筒第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环状体的一端与所述套筒第二端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大有谭志勇施明哲
申请(专利权)人:中民筑友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