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基槽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369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线基槽支护结构,包括:沿管线基槽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相对设置的两排竖向支护结构;沿所述管线基槽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于所述两排竖向支护结构的相对内侧的两排围檩;供连接所述围檩与所述竖向支护结构的吊绳,所述吊绳通过吊环与所述竖向支护结构固定;可伸缩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排所述围檩;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端部与所述围檩之间的挂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围檩与竖向支护结构之间采用焊接等方式固定损坏竖向支护结构的缺陷;使得支撑杆可与围檩、竖向支护结构之间密贴传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线基槽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管线基槽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道路工程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过程中会随道路敷设管线,管线损坏时会挖出管线重新敷设。管线敷设需要开挖基槽,管线基槽一般埋置深度较浅,基槽宽度较窄。为保证管线敷设的作业空间,采用钢板桩对基槽进行竖向支护,钢板桩上安装槽钢围檩,三角钢板焊接在钢板桩上作为槽钢围檩的支座,细钢管作为水平支撑,细钢管抵在槽钢围檩上。此方法细钢管安装精度低,细钢管无法与钢板桩密贴传力,钢板桩变形大,严重时可导致基槽渗水无法作业;槽钢围檩受力不均匀,安全隐患大;大量的焊接作业导致材料损伤、周转率降低、施工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管线基槽支护结构,解决现有的管线基槽支护施工中细钢管作为水平支撑,安装精度低、无法与钢板桩密贴传力、钢板桩变形大、严重时可导致基槽渗水无法作业;槽钢围檩受力不均匀,安全隐患大;大量的焊接作业导致材料损伤、周转率降低、施工不方便的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管线基槽支护结构,包括:两排竖向支护结构,所述两排竖向支护结构沿管线基槽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相对设置;两排围檩,所述两排围檩沿所述管线基槽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于所述两排竖向支护结构的相对内侧;供连接所述围檩与所述竖向支护结构的吊绳,所述吊绳通过固定于所述竖向支护结构上的吊环与所述竖向支护结构固定;可伸缩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排所述围檩;挂架,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端部与所述围檩之间,所述挂架包括呈垂直固定的挂杆及抵靠板,所述挂杆挂设于所述围檩的上部,所述抵靠板的第一板面抵靠所述围檩的侧面,所述抵靠板的第二板面设有供所述支撑杆的端部插接的横向插槽。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插槽的相对两侧及底侧分别设有与所述抵靠板固定的防护侧板及防护底板。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插槽与所述支撑杆通过销轴穿置固定,所述横向插槽与所述支撑杆上分别开设有供所述销轴穿置的定位孔。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及螺杆,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一端与所述横向插槽插接,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二端成形有第一螺纹槽,所述第二杆体的第一端与所述横向插槽插接,所述第二杆体的第二端成形有第二螺纹槽,所述螺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螺纹槽、所述第二螺纹槽内螺接。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螺杆上固定有转动把手。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吊绳将围檩挂设于吊环上,避免了围檩与竖向支护结构之间采用焊接等方式固定损坏竖向支护结构的缺陷;采用抵靠板、横向插槽与支撑杆连接,使得支撑杆可与围檩、竖向支护结构之间密贴传力,减小竖向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相比较细钢管安装精度高。(2)本技术管线基槽防护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制作便捷、施工方便的特点,适于普遍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管线基槽防护结构的立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管线基槽防护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支撑杆的立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支撑杆与挂架的连接立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挂架的主视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挂架的平面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挂架的侧视示意图。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竖向支护结构1;吊环11;围檩2;吊绳3;挂架4;挂杆41;抵靠板42;横向插槽43;防护侧板44;防护底板45;支撑杆5;第一杆体51;第一螺纹槽511;第二杆体52;第二螺纹槽521;螺杆53;转动把手531。具体实施方式为利于对本技术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管线基槽支护结构,包括:两排竖向支护结构1,所述两排竖向支护结构1沿管线基槽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设置;两排围檩2,所述两排围檩2沿所述管线基槽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于所述两排竖向支护结构1的相对内侧;供连接所述围檩2与所述竖向支护结构1的吊绳3,所述吊绳3通过固定于所述竖向支护结构1上的吊环11与所述竖向支护结构1固定,结合图3所示,所述吊绳3闭合连接于所述吊环11上,所述围檩2穿置于所述吊绳3的内部;优选地,所述吊环11和所述吊绳3沿着所述围檩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以增加所述围檩2的提拉位点,提高所述围檩2安装的稳定性;可伸缩的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排所述围檩2;挂架4,如图5至图8所示,所述挂架4连接于所述支撑杆5的端部与所述围檩2之间,所述挂架4相对设置于所述围檩2上且沿所述围檩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挂架4包括呈垂直固定的挂杆41及抵靠板42,所述挂杆41挂设于所述围檩2的上部,所述抵靠板42的第一板面抵靠所述围檩2的侧面,所述抵靠板42的第二板面设有供所述支撑杆5的端部插接的横向插槽43。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竖向支护结构1为钢板桩,所述围檩2为方钢围檩。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插槽43的相对两侧及底侧分别设有与所述抵靠板42固定的防护侧板44及防护底板45。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插槽43与所述支撑杆5通过销轴穿置固定,所述横向插槽43与所述支撑杆5上分别开设有供所述销轴穿置的定位孔。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杆5包括第一杆体51、第二杆体52及螺杆53,所述第一杆体51的第一端与所述横向插槽43插接,所述第一杆体51的第二端成形有第一螺纹槽511,所述第二杆体52的第一端与所述横向插槽43插接,所述第二杆体52的第二端成形有第二螺纹槽521,所述螺杆5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螺纹槽511、所述第二螺纹槽521内螺接。优选地,所述螺杆53上固定有转动把手531,所述转动把手531位于所述第一螺纹槽511与所述第二螺纹槽521之间。以上具体说明了本技术管线基槽防护结构,以下说明其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钢板桩上焊接吊环11;2、使用机械把钢板桩插入土体;3、采用吊绳3穿过吊环11、围檩2,吊绳3自锁系紧,围檩2完成安装;4、调节支撑杆5的长度,使支撑杆5的两端分别插入挂架4的横向插槽43内;5、把组装好的支撑杆5和挂架4安装在围檩2上;6、旋转转动把手531带动螺杆53转动,支撑杆5伸长,使支撑、方钢围檩、钢板桩密贴传力;7、管线基槽开挖,开挖至基底,施工管线基础6,然后施工管线7;8、管线7施工完成,回填基槽至支撑杆5的位置,旋转转动把手531带动螺杆5转动,支撑杆5收缩,拆除支撑杆5和挂架4,然后松开吊绳3拆除围檩2,最后拔出钢板桩,完成基槽施工。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技术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线基槽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两排竖向支护结构,所述两排竖向支护结构沿管线基槽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相对设置;/n两排围檩,所述两排围檩沿所述管线基槽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于所述两排竖向支护结构的相对内侧;/n供连接所述围檩与所述竖向支护结构的吊绳,所述吊绳通过固定于所述竖向支护结构上的吊环与所述竖向支护结构固定;/n可伸缩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排所述围檩;/n挂架,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端部与所述围檩之间,所述挂架包括呈垂直固定的挂杆及抵靠板,所述挂杆挂设于所述围檩的上部,所述抵靠板的第一板面抵靠所述围檩的侧面,所述抵靠板的第二板面设有供所述支撑杆的端部插接的横向插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线基槽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排竖向支护结构,所述两排竖向支护结构沿管线基槽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相对设置;
两排围檩,所述两排围檩沿所述管线基槽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于所述两排竖向支护结构的相对内侧;
供连接所述围檩与所述竖向支护结构的吊绳,所述吊绳通过固定于所述竖向支护结构上的吊环与所述竖向支护结构固定;
可伸缩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排所述围檩;
挂架,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端部与所述围檩之间,所述挂架包括呈垂直固定的挂杆及抵靠板,所述挂杆挂设于所述围檩的上部,所述抵靠板的第一板面抵靠所述围檩的侧面,所述抵靠板的第二板面设有供所述支撑杆的端部插接的横向插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线基槽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兴杰孙旻韩磊冉岸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