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342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该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包括过道和保护机构,所述水泥层的外表面顶部与块石层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块石层的外表面右侧与水表装置安装板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水表装置安装板的外表面右侧底部与水藻层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水表装置安装板的外表面右侧顶部与水位杆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水表装置安装板的外表面右侧顶部与植物层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主体的外表面顶部右侧与监测器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水表装置安装板和块石层等的使用,并且在使用的时候也可以防止水土的流失,从而保护坡的生态环境,所以可达到更加生态且不破坏周围环境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
技术介绍
河道是人类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然而河水的河堤往往都需要对其进行保护,如果不保护,长久以往则可能会导致河堤损毁,从而破环周边的环境,而现有的大多采用水泥或者石砖铺在河道两侧,所以容易破环生态环境,所以针对此问题,可以设计出一种更加生态且不破坏周围环境的生态护坡。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达到更加生态且不破坏周围环境的目的。(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具有更加生态且不破坏周围环境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包括过道和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主体、基石、水藻层、水泥层、细沙层、水表装置安装板、块石层、水位杆、衔接杆、圆板、植物层、监测器、支撑柱和灯球,所述过道的外表面右侧与主体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主体的外表面右侧底部与基石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基石的外表面右侧与细沙层的外表面连接,所述细沙层的外表面右侧底部与水泥层的外表面左侧底部连接,所述水泥层的外表面顶部与块石层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块石层的外表面右侧与水表装置安装板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水表装置安装板的外表面右侧底部与水藻层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水表装置安装板的外表面右侧顶部与水位杆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水表装置安装板的外表面右侧顶部与植物层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主体的外表面顶部右侧与监测器的外表面底部连接。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外表面顶部左侧与支撑柱的外表面底部连接,且支撑柱的外表面顶部与灯球的外表面底部连接。优选的,所述水位杆的外表面顶部与衔接杆的外表面底部连接,且衔接杆的外表面顶部与圆板的外表面底部连接。优选的,所述水泥层和块石层的规格相同,且水位杆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刻度。优选的,所述水泥层和细沙层的厚度相同,且水表装置安装板和植物层的厚度相同。优选的,所述块石层和水藻层的厚度相同,且植物层和细沙层的厚度相同。(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水藻层、水泥层、细沙层、水表装置安装板和块石层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加生态环保的保护河堤,所以护坡的效果更好,并且在使用的时候也可以防止水土的流失,从而保护坡的生态环境,所以实际使用的效果更好,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可以达到更加生态且不破坏周围环境的目的。2、本技术通过水位杆、衔接杆、圆板、植物层、监测器、支撑柱和灯球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美化坡道,并且可以在夜晚进行照明,并且可以方便相关人员监测水位,所以更环保,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更实用且更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的右视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过道、2保护机构、201主体、202基石、203水藻层、204水泥层、205细沙层、206水表装置安装板、207块石层、208水位杆、209衔接杆、210圆板、211植物层、212监测器、213支撑柱、214灯球。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包括过道1和保护机构2,保护机构2包括主体201、基石202、水藻层203、水泥层204、细沙层205、水表装置安装板206、块石层207、水位杆208、衔接杆209、圆板210、植物层211、监测器212、支撑柱213和灯球214,过道1的外表面右侧与主体201的外表面左侧搭接,主体201的外表面右侧底部与基石202的外表面左侧搭接,基石202的外表面右侧与细沙层205的外表面搭接,细沙层205的外表面右侧底部与水泥层204的外表面左侧底部搭接,水泥层204的外表面顶部与块石层207的外表面底部搭接,块石层207的外表面右侧与水表装置安装板206的外表面左侧卡接,水表装置安装板206的外表面右侧底部与水藻层203的外表面顶部搭接,水表装置安装板206的外表面右侧顶部与水位杆208的外表面底部插接,水表装置安装板206的外表面右侧顶部与植物层211的外表面左侧卡接,主体201的外表面顶部右侧与监测器212的外表面底部焊接,主体201的外表面顶部左侧与支撑柱213的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且支撑柱213的外表面顶部与灯球214的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水位杆208的外表面顶部与衔接杆209的外表面底部焊接,且衔接杆209的外表面顶部与圆板210的外表面底部焊接,水泥层204和块石层207的规格相同,且水位杆208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刻度,水泥层204和细沙层205的厚度相同,且水表装置安装板206和植物层211的厚度相同,块石层207和水藻层203的厚度相同,且植物层211和细沙层205的厚度相同,该水利工程生态护坡,通过水藻层203、水泥层204、细沙层205、水表装置安装板206和块石层207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加生态环保的保护河堤,所以护坡的效果更好,并且在使用的时候也可以防止水土的流失,从而保护坡的生态环境,所以实际使用的效果更好,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可以达到更加生态且不破坏周围环境的目的,通过水位杆208、衔接杆209、圆板210、植物层211、监测器212、支撑柱213和灯球214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美化坡道,并且可以在夜晚进行照明,并且可以方便相关人员监测水位,所以更环保,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更实用且更方便。在使用时,将水藻层203、水泥层204、细沙层205、水表装置安装板206和块石层207等结构按照图示进行摆放即可,然后在使用的时候更好的进行护坡,然后插入水位杆208,所以可以方便直接的观察水位变化。综上所述,该水利工程生态护坡,通过水藻层203、水泥层204、细沙层205、水表装置安装板206和块石层207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加生态环保的保护河堤,所以护坡的效果更好,并且在使用的时候也可以防止水土的流失,从而保护坡的生态环境,所以实际使用的效果更好,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可以达到更加生态且不破坏周围环境的目的,通过水位杆208、衔接杆209、圆板210、植物层211、监测器212、支撑柱213和灯球214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美化坡道,并且可以在夜晚进行照明,并且可以方便相关人员监测水位,所以更环保,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更实用且更方便。水利工程是为了控制、利用和保护地表及地下的水资源与环境而修建的各项工程建设的总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包括过道(1)和保护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机构(2)包括主体(201)、基石(202)、水藻层(203)、水泥层(204)、细沙层(205)、水表装置安装板(206)、块石层(207)、水位杆(208)、衔接杆(209)、圆板(210)、植物层(211)、监测器(212)、支撑柱(213)和灯球(214),所述过道(1)的外表面右侧与主体(201)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主体(201)的外表面右侧底部与基石(202)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基石(202)的外表面右侧与细沙层(205)的外表面连接,所述细沙层(205)的外表面右侧底部与水泥层(204)的外表面左侧底部连接,所述水泥层(204)的外表面顶部与块石层(207)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块石层(207)的外表面右侧与水表装置安装板(206)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水表装置安装板(206)的外表面右侧底部与水藻层(203)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水表装置安装板(206)的外表面右侧顶部与水位杆(208)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水表装置安装板(206)的外表面右侧顶部与植物层(211)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主体(201)的外表面顶部右侧与监测器(212)的外表面底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包括过道(1)和保护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机构(2)包括主体(201)、基石(202)、水藻层(203)、水泥层(204)、细沙层(205)、水表装置安装板(206)、块石层(207)、水位杆(208)、衔接杆(209)、圆板(210)、植物层(211)、监测器(212)、支撑柱(213)和灯球(214),所述过道(1)的外表面右侧与主体(201)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主体(201)的外表面右侧底部与基石(202)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基石(202)的外表面右侧与细沙层(205)的外表面连接,所述细沙层(205)的外表面右侧底部与水泥层(204)的外表面左侧底部连接,所述水泥层(204)的外表面顶部与块石层(207)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块石层(207)的外表面右侧与水表装置安装板(206)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水表装置安装板(206)的外表面右侧底部与水藻层(203)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水表装置安装板(206)的外表面右侧顶部与水位杆(208)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水表装置安装板(206)的外表面右侧顶部与植物层(211)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主体(201)的外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高胡重周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兴禹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