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垃圾发酵车间的微负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223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湿垃圾发酵车间的微负压机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设置在车间一侧的若干个进风管,进风管将室内室外相互连通,每个所述进风管上都设置有一第一风阀;所述车间与进风管相对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出风管,出风管将室内室外相互连通,出风管位于室内的一侧端口处设置有初级过滤机构,出风管位于室外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有一风机,出风管上还连接有一第二风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有助于排出车间内的恶臭气体,提高工作人员空气环境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垃圾发酵车间的微负压机构
本技术涉及湿垃圾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湿垃圾发酵车间的微负压机构。
技术介绍
湿垃圾又称为厨余垃圾、有机垃圾,即易腐垃圾,指食材废料、剩菜剩饭、过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绿植、中药药渣等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湿垃圾中含有的粗蛋白和粗纤维等有机物含量较高,因此具有一定的资源利用价值,如果处理得当,还是有很大的经济效益的。湿垃圾可以运至堆肥厂,进行堆肥处理最终生成肥料;湿垃圾还可以厌氧发酵,生成沼气、沼液、沼渣,以及生物柴油。沼气可以用来供热和发电;沼液可以经水处理系统达标后排放。现有的湿垃圾发酵车间如图1所示,设置有若干个对湿垃圾进行厌氧发酵处理的发酵罐7,发酵罐7的连接缝隙处容易滴漏出废液从而散发出恶臭气体,虽然每个发酵罐的上方都设置有集气收集系统8可以将大部分废气进行收集,但是车间内仍弥漫着部分未被收集的废气,从而会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湿垃圾发酵车间的微负压机构,其优点是有助于排出车间内的恶臭气体,提高工作人员空气环境质量。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湿垃圾发酵车间的微负压机构,包括设置在车间一侧的若干个进风管,进风管将室内室外相互连通,每个所述进风管上都设置有一第一风阀;所述车间与进风管相对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出风管,出风管将室内室外相互连通,出风管位于室内的一侧端口处设置有初级过滤机构,出风管位于室外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有一风机,出风管上还连接有一第二风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对车间内部的气体进行交换时,开启第一风阀和第二风阀,然后打开风机,从而带动车间内部的空气从出风管流出,并带动外部的新鲜空间从进风管进入到车间内,由于进风管和出风管相对设置,保障了空气在车间内的线性流动,提高了空气流动的效率;而初级过滤机构的设置,对恶臭气体起到了初级过滤的作用,减少了后续设备对空气过滤的压力。通过负压换气的作用,提高了车间内部空气的流动,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所处的空气环境质量。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初级过滤机构包括与出风管一端口固定连接容置盒,容置盒与出风管连接一侧和与出风管相对一侧都开设有流通口,容置盒一侧为开口,容置盒内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过滤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级过滤机构设置在车间内,便于工作人员对初级过滤机构进行维护,而过滤组件与容置盒可拆卸连接,便于工作人员对过滤组件进行定时更换,而且安拆结构简单,提高了安拆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初效过滤器,以及夹设在两个初效过滤器之间的活性过滤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效过滤器主要用于过滤车间内5μm以上的尘埃粒子,而初效过滤器双层设置,也提高了空气过滤的效率;活性过滤层的设置,通过自身的吸附作用,对部分恶臭分子进行吸附,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活性过滤层包括与两侧初效过滤器相互固定的网状盒体,以及密集装填在网状盒体内的活性炭颗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网状盒体给活性炭提供了支撑载体,在保障透气的同时,还对活性炭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便于后续的安装和替换。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所有出风管共同连接有一集中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中管的设置将若干出风管引出的风进行汇总,集中,不但节省了多余管线的铺设,而且还减少了多余空间的占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集中管上设置有次级过滤机构,次级过滤机构包括药桶,与药桶连通设置的水泵,与水泵出水口连接的延长管,延长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一雾化喷头,雾化喷头穿入集水管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间内部的空气进入到集中管后,集中管内的空气还存在着未过滤的恶臭分子,此时,打开水泵,带动药桶中的除臭剂进入到延长管内,并通过雾化喷头喷入到集中管内,从而提高了集中管内部空气与除臭剂分子的接触面积,并通过除臭剂与恶臭物质发生氧化,中和络合,成盐反应,生成无味分子,从而达到去味作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集中管包括向下延伸的向下延伸部,设置在转向部尾部的U型部,以及设置在U型部尾部的向上延伸部;所述雾化喷头设置在集中管的U型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集中管的排布,使得U型部为集中管的最低点,而次级过滤机构设置在U型部,使得除臭剂在重力作用下集中在U型部,减少了除臭剂在集中管底部的四处流动,提高了恶臭分子与除臭剂的接触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集中管U型部的底部连接有一排水管,排水管上连接有一阀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而除臭剂与恶臭分子反应后的废水会集中在集中管的底部,工作人员可通过排水管和阀门的配合,将废水排水,从而不影响集中管的导风工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提高了工作人员所处工作环境的空气质量。由于进风管和出风管相对设置,保障了空气在车间内的线性流动,提高了空气流动的效率;通过负压换气的作用,提高了车间内部空气的流动,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所处的空气环境质量;二、对恶臭分子起到了过滤作用。通过初级过滤机构和次级过滤机构的配合,提高了对车间内恶臭分子的处理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体现现有车间内部布局图;图2是体现车间内微负压机构的布局图;图3是体现初级过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体现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体现活性过滤层的剖视图;图6是体现次级过滤机构与集中管位置关系示意图;图7是体现雾化喷头安装位置示意图。图中,1、进风管;11、第一风阀;2、出风管;21、风机;22、第二风阀;3、初级过滤机构;31、容置盒;311、流通口;32、过滤组件;321、初效过滤器;322、活性过滤层;3221、网状盒体;3222、活性炭颗粒;4、集中管;41、向下延伸部;42、U型部;43、向上延伸部;5、次级过滤机构;51、药桶;52、水泵;53、延长管;54、雾化喷头;61、排水管;62、阀门;7、发酵罐;8、集气收集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湿垃圾发酵车间的微负压机构,如图2所示,包括设置在车间内一侧的若干个进风管1(本实施例中进风管1优选为四个),进风管1穿透车间的墙体,并将车间内和车间外相互连通;车间内背离进风管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出风管2(本实施例中出风管2优选为四个),出风管2贯穿车间侧壁从而将车间内外相互连通;每个出风管2位于车间外部的一端固接有一风机21,从而在风机21启动后,在车间内形成负压,使得新鲜空气进入到车间内,而车间内的污浊空气通过出水管排出,进而提高了车间内的空气质量。如图2所示,进风管1位于车间内的端部同轴固接有一第一风阀11,而出风管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垃圾发酵车间的微负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车间一侧的若干个进风管(1),进风管(1)将室内室外相互连通,每个所述进风管(1)上都设置有一第一风阀(11);所述车间与进风管(1)相对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出风管(2),出风管(2)将室内室外相互连通,出风管(2)位于室内的一侧端口处设置有初级过滤机构(3),出风管(2)位于室外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有一风机(21),出风管(2)上还连接有一第二风阀(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垃圾发酵车间的微负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车间一侧的若干个进风管(1),进风管(1)将室内室外相互连通,每个所述进风管(1)上都设置有一第一风阀(11);所述车间与进风管(1)相对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出风管(2),出风管(2)将室内室外相互连通,出风管(2)位于室内的一侧端口处设置有初级过滤机构(3),出风管(2)位于室外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有一风机(21),出风管(2)上还连接有一第二风阀(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垃圾发酵车间的微负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过滤机构(3)包括与出风管(2)一端口固定连接容置盒(31),容置盒(31)与出风管(2)连接一侧和与出风管(2)相对一侧都开设有流通口(311),容置盒(31)一侧为开口,容置盒(31)内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过滤组件(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湿垃圾发酵车间的微负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32)包括平行设置的初效过滤器(321),以及夹设在两个初效过滤器(321)之间的活性过滤层(3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湿垃圾发酵车间的微负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过滤层(3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亓国梁顾天翔杨大卫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优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