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中的预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1697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中的预处理设备,包括联合混凝‑沉淀装置、2#集水箱、2#提升泵、微絮凝过滤装置及滤液收集容器,所述联合混凝‑沉淀装置通过2#集水箱、2#提升泵后与微絮凝过滤装置一端连接,微絮凝过滤装置另一端与滤液收集容器连接;所述联合混凝‑沉淀装置包括1#集水箱、1#提升泵、联合混凝池、臭氧发生器及斜板沉淀池;所述微絮凝过滤装置包括管道混合器、微絮凝过滤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未能有效地去除工业废水中的油类、硬度、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中的预处理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中的预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工业不断发展,化工原材料的大量使用使得污染物进入水体环境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当前,工业废水经生化处理后,有机物残余浓度还比较高;特别是对于一些焦化、染料、造纸、制革等工业废水,不仅有机污染物浓度高,色度大,有色基团不容易破解去除,废水经生化处理后已不能满足相关环保条例的达标要求,必须进行进一步的深度处理。随着我国环保部门对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水的排放指标要求越来越严格,加上社会环保意识的加强,废水经深度处理后全部回用于厂区成为很多企业追求的目标。目前高浓度高色度有机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回用技术应用较为成熟的是预处理和膜分离组合技术。其中,预处理技术包括高级氧化法、氧化与混凝结合、混凝吸附耦合等,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已基本达到成熟。根据目前工程项目运行经验来看,该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膜污染较为严重,这是由于一方面膜分离法前的预处理未能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油类、硬度、Fe2+以及大分子有机物质等,废水经预处理后未能达到膜的进水要求(COD<50mg/L);另一方面,使用絮凝沉淀、Fenton试剂等方法预处理废水时,会将大量铁离子(Fe2+)引入废水中,从而加重膜系统污染及结垢。因此,深度处理技术中的预处理技术还依然处在研究探索阶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未能有效地去除工业废水中的油类、硬度、Fe2+、大分子有机物质等及预处理废水时会加重膜系统污染、结垢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中的预处理设备。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中的预处理设备,包括联合混凝-沉淀装置、2#集水箱、2#提升泵、微絮凝过滤装置及滤液收集容器,所述联合混凝-沉淀装置通过2#集水箱、2#提升泵后与微絮凝过滤装置一端连接,微絮凝过滤装置另一端与滤液收集容器连接;所述联合混凝-沉淀装置包括1#集水箱、1#提升泵、联合混凝池、臭氧发生器及斜板沉淀池,所述1#集水箱通过1#提升泵后与联合混凝池进水口连接,联合混凝池出水口与斜板沉淀池的联合混凝池侧顶部连接,斜板沉淀池另一侧顶部的斜板沉淀池出水槽通过管道与2#集水箱顶部连接,所述联合混凝池及斜板沉淀池顶部加有盖板,所述盖板顶部通过尾气管道与尾气破坏装置连接,所述联合混凝池底部与臭氧发生器侧面底部连接;所述微絮凝过滤装置包括管道混合器、微絮凝过滤柱,所述管道混合器一端与2#提升泵连接,管道混合器另一端通过管道与微絮凝过滤柱顶部连接,管道混合器底部连接有搅拌器,微絮凝过滤柱底部通过工业废水排出管道与滤液收集容器顶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微絮凝过滤柱的顶部盖板上均匀设有布水软管,所述布水软管上均匀布置有孔洞,所述布水软管共有6根支管。进一步地,所述联合混凝池内纵向设有不少于两个联合混凝池挡板,联合混凝池挡板端部上下交错连接联合混凝池内侧,联合混凝池挡板的高度小于联合混凝池内高度。进一步地,所述联合混凝池底部设有曝气头,曝气头底部通过管道与臭氧发生器侧面底部连接。所述曝气头为钛合金材质。进一步地,所述斜板沉淀池处于联合混凝池出水口处设有呈倒L型的斜板沉淀池挡板,在斜板沉淀池挡板所组成的空腔内侧设有斜管,所述斜板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斗。进一步地,所述尾气管道上依次设有泄压阀及自动排气阀,所述工业废水排出管道上依次设有球阀及玻璃转子流量计,以控制废水在过滤柱内的流速为80-100mL/min。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器包括药剂混合器,所述药剂混合器内设有搅拌叶片,搅拌叶片顶部连接有搅拌电机。进一步地,所述微絮凝过滤柱为圆柱体连续流反应装置,过滤柱材质为聚丙烯树脂材料,高度1000mm,直径150mm,过滤柱内从下到上依次装填有陶粒和颗粒活性炭填料,且颗粒活性炭选用煤质活性炭,颗粒粒度为2-4mm,颗粒活性炭填料高度为600mm。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及方法适用于高浓度高色度有机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中的预处理。本专利技术中的复合型混凝剂由PAC和双氰胺甲醛缩聚树脂制备,它既可充分发挥无机高分子的电中和作用以及有机高分子的吸附架桥作用,研究表明PAC和双氰胺甲醛缩聚树脂具有相互促进作用,且反应过程不需要调节废水的pH值,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且产生的污泥量少;臭氧具有助凝作用,通入臭氧可增加废水中含氧官能团有机物,使其与复合型混凝剂中的金属盐水解产物等形成聚合物,臭氧能够促进复合型混凝剂水解,使其形成更多的聚合肽水解产物,改善混凝效果,从而提高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活性炭能够促进絮凝作用,废水在所述微絮凝过滤柱内具有絮凝和过滤双重功能,所述的微絮凝过滤柱装置简单易得,既减少了复杂的工艺流程,又节约了成本;体系中未引入Fe2+等金属离子,对后续膜分离技术中膜污染有一定的减缓作用;所述方法中投加的药剂种类少,使系统处理构筑物和装置数量相应减少、占地面积小、操作流程简单。附图说明现在参考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微絮凝过滤柱布水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联合混凝-沉淀装置,2、微絮凝过滤装置,3、2#集水箱,4、2#提升泵,5、玻璃转子流量计,6、滤液收集容器,7、1#集水箱,8、1#提升泵,9、联合混凝池,10、斜板沉淀池,11、联合混凝池进水口,12、联合混凝池挡板,13、联合混凝池出水口,14、斜板沉淀池挡板,15、斜管,16、斜板沉淀池出水槽,17、污泥斗,18、盖板,19、泄压阀,20、自动排气阀,21、臭氧发生器,22、曝气头,23、药剂混合容器,24、管道混合器,25、微絮凝过滤柱,26、球阀,27、搅拌器,28、布水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叙述,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中的预处理设备,包括联合混凝-沉淀装置1、2#集水箱3、2#提升泵4、微絮凝过滤装置2及滤液收集容器,所述联合混凝-沉淀装置1通过2#集水箱3、2#提升泵4后与微絮凝过滤装置2一端连接,微絮凝过滤装置2另一端与滤液收集容器6连接;所述联合混凝-沉淀装置1包括1#集水箱7、1#提升泵8、联合混凝池9、臭氧发生器21及斜板沉淀池10,所述1#集水箱7通过1#提升泵8后与联合混凝池进水口11连接,联合混凝池出水口13与斜板沉淀池10的联合混凝池9侧顶部连接,斜板沉淀池10另一侧顶部的斜板沉淀池出水槽16通过管道与2#集水箱3顶部连接,所述联合混凝池9及斜板沉淀池10顶部加有盖板18,所述盖板18顶部通过尾气管道与尾气破坏装置连接,所述联合混凝池9底部与臭氧发生器21侧面底部连接;所述微絮凝过滤装置2包括管道混合器24、微絮凝过滤柱25,所述管道混合器24一端与2#提升泵4连接,管道混合器24另一端通过管道与微絮凝过滤柱25顶部连接,管道混合器24底部连接有搅拌器27,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中的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联合混凝-沉淀装置、2#集水箱、2#提升泵、微絮凝过滤装置及滤液收集容器,所述联合混凝-沉淀装置通过2#集水箱、2#提升泵后与微絮凝过滤装置一端连接,微絮凝过滤装置另一端与滤液收集容器连接;所述联合混凝-沉淀装置包括1#集水箱、1#提升泵、联合混凝池、臭氧发生器及斜板沉淀池,所述1#集水箱通过1#提升泵后与联合混凝池进水口连接,联合混凝池出水口与斜板沉淀池的联合混凝池侧顶部连接,斜板沉淀池另一侧顶部的斜板沉淀池出水槽通过管道与2#集水箱顶部连接,所述联合混凝池及斜板沉淀池顶部加有盖板,所述盖板顶部通过尾气管道与尾气破坏装置连接,所述联合混凝池底部与臭氧发生器侧面底部连接;所述微絮凝过滤装置包括管道混合器、微絮凝过滤柱,所述管道混合器一端与2#提升泵连接,管道混合器另一端通过管道与微絮凝过滤柱顶部连接,管道混合器底部连接有搅拌器,微絮凝过滤柱底部通过工业废水排出管道与滤液收集容器顶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中的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联合混凝-沉淀装置、2#集水箱、2#提升泵、微絮凝过滤装置及滤液收集容器,所述联合混凝-沉淀装置通过2#集水箱、2#提升泵后与微絮凝过滤装置一端连接,微絮凝过滤装置另一端与滤液收集容器连接;所述联合混凝-沉淀装置包括1#集水箱、1#提升泵、联合混凝池、臭氧发生器及斜板沉淀池,所述1#集水箱通过1#提升泵后与联合混凝池进水口连接,联合混凝池出水口与斜板沉淀池的联合混凝池侧顶部连接,斜板沉淀池另一侧顶部的斜板沉淀池出水槽通过管道与2#集水箱顶部连接,所述联合混凝池及斜板沉淀池顶部加有盖板,所述盖板顶部通过尾气管道与尾气破坏装置连接,所述联合混凝池底部与臭氧发生器侧面底部连接;所述微絮凝过滤装置包括管道混合器、微絮凝过滤柱,所述管道混合器一端与2#提升泵连接,管道混合器另一端通过管道与微絮凝过滤柱顶部连接,管道混合器底部连接有搅拌器,微絮凝过滤柱底部通过工业废水排出管道与滤液收集容器顶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中的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絮凝过滤柱的顶部盖板上均匀设有布水软管,所述布水软管上均匀布置有孔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废水深度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冉张小磊赵青云杨颖佳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国控环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