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杆件自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5025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杆件自动上料装置。现有技术中,细长杆件的上料是通过人工搬运的方式将待加工方管放置到待加工工位上,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上料机架、上料限位板组和多个上料单元。上料限位板组包括首端限位板和尾端限位板。各上料单元安装在首端限位板与尾端限位板之间,且沿着上料机架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设置。上料单元包括定位组件、抓起组件、横向输送机和拦料组件。拦料组件及定位组件均设置在横向输送机的一侧。抓起组件安装在定位组件的上方。定位组件安装在拦料组件靠近横向输送机输出端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拦料顶起气缸与拦料对位气缸交替伸缩的配合,能够在不适用传感器的前提下实现细长杆件的逐根释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杆件自动上料装置
本技术属于杆件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杆件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力成本的提高,机器换人成为传统制造业技术升级的重要方向。现有技术中,细长杆件的上料是通过人工搬运的方式将待加工方管放置到待加工工位上,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因此,急需设计一种以禽类饮水方管为代表的杆件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饮水方管上料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杆件自动上料装置。本技术包括上料机架(1)、上料限位板组(2)和多个上料单元。所述的上料限位板组(2)包括首端限位板(2-1)和尾端限位板(2-2)。首端限位板(2-1)、尾端限位板(2-2)分别安装在上料机架(1)的首端、尾端。各上料单元安装在首端限位板(2-1)与尾端限位板(2-2)之间,且沿着上料机架(1)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设置。上料单元包括定位组件(3)、抓起组件(4)、横向输送机(6)和拦料组件(7)。拦料组件(7)及定位组件(3)均设置在横向输送机(6)的一侧。抓起组件(4)安装在定位组件(3)的上方。所述的定位组件(3)安装在拦料组件(7)靠近横向输送机(6)输出端的一侧。定位组件(3)设置有m个杆件定位点。所述的拦料组件(7)包括拦料顶起气缸(7-1)、拦料顶起板、拦料定夹架(7-2)、拦料对位气缸(7-3)和拦料限位轮(7-4)。拦料定夹架(7-2)的顶端与上料机架(1)固定。拦料顶起气缸(7-1)的缸体固定在上料机架(1)上,且位于拦料定夹架(7-2)的下方。拦料顶起气缸(7-1)的活塞杆朝上设置且与拦料顶起板固定。拦料对位气缸(7-3)的缸体固定在上料机架(1)上,且位于拦料顶起气缸(7-1)靠近横向输送机(6)输出端的一侧。拦料对位气缸(7-3)的活塞杆朝上设置,且外端支承有拦料限位轮(7-4)。拦料限位轮(7-4)与拦料顶起板、拦料定夹架(7-2)的水平距离大于杆件的宽度,且小于杆件宽度的两倍;所述的抓起组件(4)包括抓起气缸(4-1)、抓起架(4-2)和上料气动夹爪(4-3)。m个上料气动夹爪(4-3)均通过抓起架(4-2)与上料机架(1)构成滑动副,且均通过抓起气缸(4-1)驱动。m个上料气动夹爪(4-3)分别位于m个杆件定位点的正上方。上料气动夹爪(4-3)的两个夹指上均安装有勾爪体(4-4);勾爪体(4-4)呈L形。勾爪体(4-4)的外端支承有滚轮(4-5)。作为优选,所述的上料单元还包括对齐装置(5)。首端限位板(2-1)的内端未延伸到定位组件(3)处。尾端限位板(2-2)的内端延伸到定位组件(3)处。对齐装置(5)包括对齐推板和对齐气缸。对齐气缸固定在上料机架的首端,且活塞杆与对齐推板固定。对齐推板与定位组件(3)对齐。初始状态下,对齐推板与首端限位板(2-1)平齐。作为优选,所述的拦料对位气缸(7-3)缩回的状态下,拦料限位轮(7-4)低于横向输送机的输送面。拦料对位气缸(7-3)推出的状态下,拦料限位轮(7-4)高于横向输送机的输送面。作为优选,所述的定位组件(3)包括固定限位块(3-1)和m-1个升降限位件。m-1个升降限位件、固定限位块(3-1)沿着横向输送机(6)的输入端向输出端的方向依次排列。升降限位件包括限位气缸(3-2)和上料限位轮(3-3)。限位气缸(3-2)的缸体固定在上料机架上。限位气缸(3-2)的活塞杆朝上设置且与外端支承有上料限位轮(3-3)。固定限位块(3-1)、m-1个升降限位件各自对应一个生产工位。作为优选,所述的上料限位板组(2)还包括上限位板(2-3)。两块上限位板(2-3)与首端限位板(2-1)、尾端限位板(2-2)的相对侧面分别固定。上限位板(2-3)与横向输送机输送面的距离等于被输送杆件的宽度。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适合细长工件自动上料,可以根据需要配置上料组件,适合各种长度工件的自动上料。保证工件上料过程中平稳有序,根据需要分布在多个不同工位。保证工件一端对齐。工件在底层分布,在上层输出,使得后续的加工能够与上料同步进行,效率高。2、本技术通过拦料顶起气缸与拦料对位气缸的组合,能够在不适用传感器的前提下实现细长杆件的逐根释放。3、本技术被抓起的杆件支撑在滚轮上,轴向移动的摩擦力较小,便于后续拉拽装置的抓取和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杆件上料装置的侧面示意图;图4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抓起组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杆件自动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机架1、上料限位板组2、五个上料单元和控制器。上料限位板组2包括首端限位板2-1、尾端限位板2-2和上限位板2-3。首端限位板2-1、尾端限位板2-2分别安装在上料机架1的首端、尾端,用于杆件的定位和对齐。首端限位板2-1的位置能够沿着上料机架1的长度方向滑动调节,以适应不同长度的杆件。首端限位板2-1的滑动通过导轨实现,固定通过导轨和紧定螺钉实现。首端限位板2-1及尾端限位板2-2的外端均向相背侧外翻,以方便上料。两块上限位板2-3与首端限位板2-1、尾端限位板2-2的相对侧面分别固定。上限位板2-3的底面用于对待上料的杆件进行上限位。如图1、2和3所示,五个上料单元安装在首端限位板2-1与尾端限位板2-2之间,且沿着上料机架1的长度方向依次等间隔排列设置。上料单元包括定位组件3、抓起组件4、对齐装置5、横向输送机6、拦料组件7。拦料组件7及定位组件3均设置在横向输送机6的一侧。抓起组件4安装在定位组件3的上方。横向输送机6采用带式输送机。横向输送机6由变频电机驱动。相邻两个上料单元内横向输送机6的间距为1m。各上料单元内的变频电机与同一个变频电机控制器连接,以保证杆件平稳输送。横向输送机6的输送平面与上限位板2-3底面的间距等于杆件的宽度。将杆件逐根放置到横向输送机6上,在受到上料限位板组2左右和上限位后,被横向输送机6向设备内侧输送。如图3和4所示,拦料组件7包括拦料顶起气缸7-1、拦料顶起板、拦料定夹架7-2、拦料对位气缸7-3和拦料限位轮7-4。拦料定夹架7-2的顶端与上料机架1固定。拦料顶起气缸7-1的缸体固定在上料机架1上,且位于拦料定夹架7-2的下方。拦料顶起气缸7-1的活塞杆朝上设置且与拦料顶起板固定。当一根杆件位于拦料定夹架7-2与拦料顶起板之间时,若拦料顶起气缸7-1推出,则杆件被顶起并夹住。拦料对位气缸7-3的缸体固定在上料机架1上,且位于拦料顶起气缸7-1靠近横向输送机6输出端的一侧。拦料对位气缸7-3的活塞杆朝上设置,且外端支承有拦料限位轮7-4。拦料限位轮7-4与拦料顶起板、拦料定夹架7-2的水平距离大于杆件的宽度,且小于杆件宽度的两倍;当拦料对位气缸7-3缩回的情况下,拦料限位轮7-4低于横向输送机的输送面。当拦料对位气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杆件自动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机架(1)、上料限位板组(2)和多个上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料限位板组(2)包括首端限位板(2-1)和尾端限位板(2-2);首端限位板(2-1)、尾端限位板(2-2)分别安装在上料机架(1)的首端、尾端;各上料单元安装在首端限位板(2-1)与尾端限位板(2-2)之间,且沿着上料机架(1)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设置;上料单元包括定位组件(3)、抓起组件(4)、横向输送机(6)和拦料组件(7);拦料组件(7)及定位组件(3)均设置在横向输送机(6)的一侧;抓起组件(4)安装在定位组件(3)的上方;所述的定位组件(3)安装在拦料组件(7)靠近横向输送机(6)输出端的一侧;定位组件(3)设置有m个杆件定位点;/n所述的拦料组件(7)包括拦料顶起气缸(7-1)、拦料顶起板、拦料定夹架(7-2)、拦料对位气缸(7-3)和拦料限位轮(7-4);拦料定夹架(7-2)的顶端与上料机架(1)固定;拦料顶起气缸(7-1)的缸体固定在上料机架(1)上,且位于拦料定夹架(7-2)的下方;拦料顶起气缸(7-1)的活塞杆朝上设置且与拦料顶起板固定;拦料对位气缸(7-3)的缸体固定在上料机架(1)上,且位于拦料顶起气缸(7-1)靠近横向输送机(6)输出端的一侧;拦料对位气缸(7-3)的活塞杆朝上设置,且外端支承有拦料限位轮(7-4);拦料限位轮(7-4)与拦料顶起板、拦料定夹架(7-2)的水平距离大于杆件的宽度,且小于杆件宽度的两倍;/n所述的抓起组件(4)包括抓起气缸(4-1)、抓起架(4-2)和上料气动夹爪(4-3);m个上料气动夹爪(4-3)均通过抓起架(4-2)与上料机架(1)构成滑动副,且均通过抓起气缸(4-1)驱动;m个上料气动夹爪(4-3)分别位于m个杆件定位点的正上方;上料气动夹爪(4-3)的两个夹指上均安装有勾爪体(4-4);勾爪体(4-4)呈L形;勾爪体(4-4)的外端支承有滚轮(4-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杆件自动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机架(1)、上料限位板组(2)和多个上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料限位板组(2)包括首端限位板(2-1)和尾端限位板(2-2);首端限位板(2-1)、尾端限位板(2-2)分别安装在上料机架(1)的首端、尾端;各上料单元安装在首端限位板(2-1)与尾端限位板(2-2)之间,且沿着上料机架(1)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设置;上料单元包括定位组件(3)、抓起组件(4)、横向输送机(6)和拦料组件(7);拦料组件(7)及定位组件(3)均设置在横向输送机(6)的一侧;抓起组件(4)安装在定位组件(3)的上方;所述的定位组件(3)安装在拦料组件(7)靠近横向输送机(6)输出端的一侧;定位组件(3)设置有m个杆件定位点;
所述的拦料组件(7)包括拦料顶起气缸(7-1)、拦料顶起板、拦料定夹架(7-2)、拦料对位气缸(7-3)和拦料限位轮(7-4);拦料定夹架(7-2)的顶端与上料机架(1)固定;拦料顶起气缸(7-1)的缸体固定在上料机架(1)上,且位于拦料定夹架(7-2)的下方;拦料顶起气缸(7-1)的活塞杆朝上设置且与拦料顶起板固定;拦料对位气缸(7-3)的缸体固定在上料机架(1)上,且位于拦料顶起气缸(7-1)靠近横向输送机(6)输出端的一侧;拦料对位气缸(7-3)的活塞杆朝上设置,且外端支承有拦料限位轮(7-4);拦料限位轮(7-4)与拦料顶起板、拦料定夹架(7-2)的水平距离大于杆件的宽度,且小于杆件宽度的两倍;
所述的抓起组件(4)包括抓起气缸(4-1)、抓起架(4-2)和上料气动夹爪(4-3);m个上料气动夹爪(4-3)均通过抓起架(4-2)与上料机架(1)构成滑动副,且均通过抓起气缸(4-1)驱动;m个上料气动夹爪(4-3)分别位于m个杆件定位点的正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