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装夹头及灌装夹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4876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灌装夹头,包括第一夹持构件以及可与第一夹持构件配合夹紧包材和包材内灌奶管的第二夹持构件,第一夹持构件包括可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向第二夹持构件靠近或远离的第一底座以及安设于第一底座上的第一胶皮,第二夹持构件包括可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向第一夹持构件靠近或远离的第二底座以及安设于第二底座上的第二胶皮,第一胶皮上设有第一弧形槽,第二胶皮上设有与第一弧形槽配合夹紧包材内灌奶管的第二弧形槽,第一胶皮与第一底座可拆卸连接,第二胶皮与第二底座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灌装夹头系统,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及上述的灌装夹头,第一底座安设于第一驱动机构上,第二底座安设于第二驱动机构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灌装夹头及灌装夹头系统
本技术涉及灌装夹头改进,尤其涉及一种灌装夹头及灌装夹头系统。
技术介绍
生产过程中采用管状的灌装头伸入包材内灌牛奶,如果不把灌装头旁的包材压紧,灌奶过程中,可能有牛奶飞溅出包材,造成食品安全风险,当灌装夹头变形或破损,会造成密封不严,必须更换,虽然灌装夹头每次损坏的是胶皮,但现有的灌装夹头胶皮和底座为一体式,必须整体更换,费用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灌装夹头,以使得胶皮和底座可拆卸连接,降低了更换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灌装夹头,包括第一夹持构件以及可与第一夹持构件配合夹紧包材和包材内灌奶管的第二夹持构件,所述第一夹持构件包括可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向第二夹持构件靠近或远离的第一底座以及安设于第一底座上的第一胶皮,所述第二夹持构件包括可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向第一夹持构件靠近或远离的第二底座以及安设于第二底座上的第二胶皮,所述第一胶皮上设有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二胶皮上设有与第一弧形槽配合夹紧包材内灌奶管的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上均设有安设吸盘的第三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均位于第三弧形槽下方,所述第一胶皮与第一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胶皮与第二底座可拆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胶皮还包括分别位于第一弧形槽两侧辅助压紧灌奶管两侧包材的两个第一侧胶壁,所述第二胶皮还包括分别位于第二弧形槽两侧辅助压紧灌奶管两侧包材的两个第二侧胶壁。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胶皮和第二胶皮均呈U型。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底座朝向第一胶皮的一侧设有凸起的两支撑条,两所述第一侧胶壁均设有卡接支撑条的凹槽,两所述支撑条和两所述第一侧胶壁一一对应。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胶皮朝向第一底座的一侧设有若干弹性固定耳,各所述固定耳均呈螺钉状,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若干用来卡接固定耳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为沉孔,所述固定耳的头部位于固定孔内。作为优选,各所述固定耳均与所述第一胶皮一体成型。本技术提供一种灌装夹头系统,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还包括上述的灌装夹头,所述第一底座安设于第一驱动机构上,所述第二底座安设于第二驱动机构上。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技术中,胶皮与底座可拆卸连接,当灌装夹头变形或破损时,只需跟换胶皮后就可正常使用,该设计使得灌装夹头由不可维修的状态变为可维修,减少了灌装夹头的整体更换次数,降低了成本,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夹持构件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一种灌装夹头,包括第一夹持构件1以及可与第一夹持构件配合夹紧包材和包材内灌奶管(即灌装头)的第二夹持构件,灌奶管伸入包材内灌牛奶,使用第一夹持构件1和第二夹持构件配合夹紧灌奶管及灌奶管周围的包材,使得灌牛奶的过程中,牛奶不向外飞溅,第一夹持构件1和第二夹持构件相同,图1以第一夹持构件为例,所述第一夹持构件包括可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向第二夹持构件靠近或远离的第一底座2以及安设于第一底座2上的第一胶皮3,所述第二夹持构件包括可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向第一夹持构件靠近或远离的第二底座以及安设于第二底座上的第二胶皮,胶皮具有弹性,使用胶皮夹紧包材和灌奶管,不会对包材和灌奶管造成损伤,所述第一胶皮上设有第一弧形槽4,所述第二胶皮上设有与第一弧形槽配合夹紧包材内灌奶管的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一底座2和第二底座上均设有安设吸盘(未图示)的第三弧形槽5,吸盘用来吸开包材口方便往包材内放入灌奶管,所述第一弧形槽4和第二弧形槽均位于第三弧形槽5下方,所述第一胶皮3与第一底座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胶皮与第二底座可拆卸连接。在本技术中,胶皮与底座可拆卸连接,当灌装夹头变形或破损时,只需跟换胶皮后就可正常使用,该设计使得灌装夹头由不可维修的状态变为可维修,减少了灌装夹头的整体更换次数,降低了成本,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所述第一胶皮3还包括分别位于第一弧形槽4两侧辅助压紧灌奶管两侧包材的两个第一侧胶壁6,两个第一侧胶壁6均平行于灌奶管向包材开口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胶皮还包括分别位于第二弧形槽两侧辅助压紧灌奶管两侧包材的两个第二侧胶壁,所述第一胶皮3和第二胶皮均呈U型,所述第一底座2朝向第一胶皮3的一侧设有凸起的两支撑条7,两支撑条7分别位于第三弧形槽5的两侧,两所述第一侧胶壁6均设有卡接支撑条7的凹槽,两所述支撑条7和两所述第一侧胶壁6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胶皮3朝向第一底座2的一侧设有若干弹性固定耳8,各所述固定耳8均呈螺钉状,各所述固定耳8通过柱状的缓冲弹性段9与第一胶皮3相连,各所述固定耳8均与所述第一胶皮3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底座2上设有若干用来卡接固定耳8的固定孔10,所述固定孔10为沉孔,所述固定耳8的头部位于固定孔10内。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一种灌装夹头系统,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还包括上述的灌装夹头,所述第一底座2安设于第一驱动机构上,所述第二底座安设于第二驱动机构上。第一底座2和第二底座在驱动机构的作用向彼此靠近,夹紧灌奶管和灌奶管周围的包材。所述第一底座2背离第一胶皮的一侧设有弹簧导杆11,弹簧导杆11上套设有弹簧,当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底座向前移动时,为防止推力过猛,弹簧可起到缓冲作用。灌装夹头改善前平均维修间隔时间(MTBM)为120天,改善后MTBM时间为120天,改善前每换一个新夹头需要3174元,改善后换夹头45元。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装夹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构件以及可与第一夹持构件配合夹紧包材和包材内灌奶管的第二夹持构件,所述第一夹持构件包括可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向第二夹持构件靠近或远离的第一底座以及安设于第一底座上的第一胶皮,所述第二夹持构件包括可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向第一夹持构件靠近或远离的第二底座以及安设于第二底座上的第二胶皮,所述第一胶皮上设有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二胶皮上设有与第一弧形槽配合夹紧包材内灌奶管的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上均设有安设吸盘的第三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均位于第三弧形槽下方,所述第一胶皮与第一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胶皮与第二底座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装夹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构件以及可与第一夹持构件配合夹紧包材和包材内灌奶管的第二夹持构件,所述第一夹持构件包括可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向第二夹持构件靠近或远离的第一底座以及安设于第一底座上的第一胶皮,所述第二夹持构件包括可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向第一夹持构件靠近或远离的第二底座以及安设于第二底座上的第二胶皮,所述第一胶皮上设有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二胶皮上设有与第一弧形槽配合夹紧包材内灌奶管的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上均设有安设吸盘的第三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均位于第三弧形槽下方,所述第一胶皮与第一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胶皮与第二底座可拆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装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皮还包括分别位于第一弧形槽两侧辅助压紧灌奶管两侧包材的两个第一侧胶壁,所述第二胶皮还包括分别位于第二弧形槽两侧辅助压紧灌奶管两侧包材的两个第二侧胶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本桂杨明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光明乳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