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4506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磨刀器,包括具有手持部的外壳,外壳上端设有磨刀口,所述外壳内设有一转盘,转盘的外侧设有多个对应磨刀口设置的磨刀槽,每个磨刀槽内具有用于磨刀的磨刀件,外壳前端设有一弧形槽,弧形槽中插入有一与其滑动配合的拨杆,拨杆后端连接转盘。使用时可以用手转动拨杆,每次能露出不同的磨刀槽,配合不同的磨刀件进行使用后,就能对多种不同的刀具进行磨砺,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磨刀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磨刀器。
技术介绍
磨刀器是厨房家用磨刀所用,用来磨砺刀具的刀刃。由于各类刀具种类不同,其磨砺要求和磨砺程序均有所不同,需要用到不同类型的磨磨块,也要满足不同的磨刀深度的需求,包括精磨、细磨、磨刀斜口角度和深度的分类。这样无形中给磨刀器提出了一个难题,不可能在磨砺不同刀具的时候频换更换使用不同的磨刀器,这样太过繁琐,而且收纳也不方便。故亟需一款能够实现一器多用,满足多种刀具磨砺需要从而集中成一体的磨刀器,解决不同刀具的磨砺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磨刀器,结构简单且可以满足多种刀具的磨砺。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磨刀器,包括具有手持部的外壳,外壳上端设有磨刀口,所述外壳内设有一转盘,转盘的外侧设有多个对应磨刀口设置的磨刀槽,每个磨刀槽内具有用于磨刀的磨刀件,外壳前端设有一弧形槽,弧形槽中插入有一与其滑动配合的拨杆,拨杆后端连接转盘。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转盘可转动地卡在前壳体和后壳体之间。进一步地,所述转盘的前端外沿具有一带通孔的圆台,拨杆前端露在前壳体外,后端穿过弧形槽和通孔后卡在转盘内壁上。进一步地,所述拨杆的后端具有弹性卡爪,弹性卡爪穿过通孔后卡在转盘内壁上。进一步地,所述后壳体的内侧具有多个沿弧线均匀间隔分布的卡槽,各卡槽对应各磨刀槽设置,转盘上设有一可前后伸缩的定位杆,定位杆后端卡入其中一卡槽中。进一步地,所述转盘包括前圆盘和后圆盘,后圆盘上设有一前后贯通的穿孔,定位杆前端穿过穿孔,并在定位杆前端与前圆盘之间设有一弹簧。进一步地,所述前圆盘内设有一立柱,立柱具有开口朝后的容置槽,弹簧前端伸入容置槽内,后端套在定位杆前端。进一步地,所述后壳体的内侧具有一弧形条,弧形条上沿弧线均布有与磨刀槽数量相等的凸柱,每个凸柱前端具有一卡槽,定位杆的后端具有球头面,卡槽为与球头面相配的弧形槽。进一步地,所述前壳体和后壳体的内侧分别设有前套筒和后套筒,前圆盘前端具有前圆筒,后圆盘后端具有后圆筒,前圆筒和后圆筒分别可转动地卡入前套筒和后套筒内。进一步地,所述前圆筒和后圆筒的外壁上分别设有一圈第一凸条和一圈第二凸条,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分别接触前套筒和后套筒的内壁。进一步地,每个磨刀槽内的磨刀件用途均不相同,其中一磨刀件为三角形磨块,在该磨块对应的磨刀槽内设有一圆轴,磨块可转动地套在圆轴上。进一步地,所述磨刀口与手持部错开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手持部为设置在外壳一侧的手柄,手柄上包覆有防滑片。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一防滑垫。进一步地,弧形槽设置在前壳体上,弧形槽前后贯穿前壳体。进一步地,弹性卡爪穿过通孔后卡在前圆盘内壁上。应用本技术所提供的磨刀器,其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可以用手转动拨杆,每次能露出不同的磨刀槽,配合不同的磨刀件进行使用后,就能对多种不同的刀具进行磨砺,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后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转盘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转盘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转盘的一个分解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转盘的另一个分解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00—外壳,200—转盘,1—磨刀口,2—磨刀槽,3—磨刀件,31—磨块,32—磨棒组,33—刀片组,4—前壳体,41—弧形槽,42—前套筒,5—后壳体,51—弧形条,511—凸柱,5111—卡槽,52—后套筒,6—拨杆,61—弹性卡爪,7—前圆盘,71—圆台,711—通孔,72—立柱,721—容置槽,73—前圆筒,731—第一凸条,8—后圆盘,81—穿孔,82—后圆筒,821—第二凸条,9—定位杆,91—球头面,10—弹簧,11—圆轴,12—手柄,13—防滑片,14—防滑垫。具体实施方式为比较直观、完整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现就结合本技术附图进行非限制性的特征说明如下:如图1—图10所示,磨刀器,包括具有手持部的外壳100,外壳100上端设有磨刀口1,外壳100内设有一转盘200,转盘200的外侧设有多个对应磨刀口1设置的磨刀槽2,每个磨刀槽2内具有用于磨刀的磨刀件3,外壳100前端设有一弧形槽41,弧形槽41中插入有一与其滑动配合的拨杆6,拨杆6后端连接转盘200。如图2和图3所示,外壳100包括前壳体4和后壳体5,转盘200可转动地卡在前壳体4和后壳体5之间,弧形槽41设置在前壳体4上,弧形槽41前后贯穿前壳体4。如图1、图2和图6所示,为了固定拨杆6,转盘200的前端外沿具有一带通孔711的圆台71,拨杆6前端露在前壳体4外,后端穿过弧形槽41和通孔711后卡在转盘200内壁上。如图2和图10所示,为了使拨杆6能够安装牢固,拨杆6的后端具有弹性卡爪61,弹性卡爪61穿过通孔711后卡在转盘200内壁上,拨杆6不易脱落。如图2、图5和图7所示,后壳体5的内侧具有四个沿弧线均匀间隔分布的卡槽5111,磨刀槽2数量也为四个,各卡槽5111对应各磨刀槽2设置,转盘200上设有一可前后伸缩的定位杆9,定位杆9后端卡入其中一卡槽5111中。转盘200转动后,通过定位杆9卡入卡槽5111的位置不同,能够露出对应的磨刀槽2。如图6—图9所示,转盘200包括前圆盘7和后圆盘8,后圆盘8上设有一前后贯通的穿孔81,定位杆9前端穿过穿孔81,并在定位杆9前端与前圆盘7之间设有一弹簧10。前圆盘7内设有一立柱72,立柱72具有开口朝后的容置槽721,弹簧10前端伸入容置槽721内,后端套在定位杆9前端。定位杆9通过弹簧10进行伸缩。弹性卡爪61穿过通孔711后卡在前圆盘7内壁上。如图5、图7所示,后壳体5的内侧具有一弧形条51,弧形条51上沿弧线均布有与磨刀槽2数量相等的凸柱511,每个凸柱511前端具有一卡槽5111,定位杆9的后端具有球头面91,卡槽5111为与球头面91相配的弧形槽。当定位杆9后端的卡入卡槽5111后,转盘200被锁死,稍用力转动转盘200后,定位杆9脱离卡槽5111,弹簧10被压缩。如图4—图7所示,为了方便安装转盘200,前壳体4和后壳体5的内侧分别设有前套筒42和后套筒52,前圆盘7前端具有前圆筒73,后圆盘8后端具有后圆筒82,前圆筒73和后圆筒82分别可转动地卡入前套筒42和后套筒52内。为了提高转盘200安装后的稳固性,前圆筒73和后圆筒82的外壁上分别设有一圈第一凸条731和一圈第二凸条821,第一凸条731和第二凸条821分别接触前套筒42和后套筒52的内壁,增加了摩擦力,使转盘200不易晃动。如图8所示,每个磨刀槽2内的磨刀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磨刀器,包括具有手持部的外壳,外壳上端设有磨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有一转盘,转盘的外侧设有多个对应磨刀口设置的磨刀槽,每个磨刀槽内具有用于磨刀的磨刀件,外壳前端设有一弧形槽,弧形槽中插入有一与其滑动配合的拨杆,拨杆后端连接转盘。/n

【技术特征摘要】
1.磨刀器,包括具有手持部的外壳,外壳上端设有磨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有一转盘,转盘的外侧设有多个对应磨刀口设置的磨刀槽,每个磨刀槽内具有用于磨刀的磨刀件,外壳前端设有一弧形槽,弧形槽中插入有一与其滑动配合的拨杆,拨杆后端连接转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转盘可转动地卡在前壳体和后壳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磨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的前端具有一带通孔的圆台,拨杆前端露在前壳体外,后端穿过弧形槽和通孔后卡在转盘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磨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杆的后端具有弹性卡爪,弹性卡爪穿过通孔后卡在转盘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磨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的内侧具有多个沿弧线均匀间隔分布的卡槽,各卡槽对应各磨刀槽设置,转盘上设有一可前后伸缩的定位杆,定位杆后端卡入其中一卡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磨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包括前圆盘和后圆盘,后圆盘上设有一前后贯通的穿孔,定位杆前端穿过穿孔,并在定位杆前端与前圆盘之间设有一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武建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市诺顿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