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民用型卡式用电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4329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民用型卡式用电控制器用于记录和控制用电量,由用电卡和用电控制装置构成,用电控制装置由单片机、电源、电压监视、用电信号拾取、掉电保护、自动复位、声光报警和接口等组成,用电卡通过七芯插头与用电控制装置的七芯插座接插,用户持用电卡到供电部门购买用电量,再通过单片机控制和记录用电量,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便于用电管理和计划用电,可以避免供电部门大批抄表和收费人员的重复劳动。(*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用于记录用电量,并能实现用电量控制的装置,属于电力控制设备
目前,居民用电通常采用光用电后结算费用的管理办法,它不利于用电管理和计划用电,供电部门需经常性地派大批工作人员到用户抄表和收电费,造成人力和财力上的很大浪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当前用电管理的不足,提供一种有利于用电管理和计划用电的用电控制装置,为避免供电部门大批抄表收费工作人员的重复劳动提供一条途径。本技术由用电卡和用电控制装置构成,用电控制装置由单片机、用电信号拾取装置、输出控制器、掉电保护装置、自动复位装置和电源组成;输出控制器由电源控制器和声光报警器构成,并受单片机控制;掉电保护装置由电压监视器,掉电信息保护器和读写卡接口构成,它们均与单片机相连接;用电卡通过读写卡接口与单片机连接;用电信号拾取装置、自动复位装置和电源均直接与单片机相连接。用电卡主要用于传递用户购买电量的信息。用电前,用户需先持用户卡到供电部门购买电量,由供电部门通过专用设备将用户所购买的电量输入到用电卡内,用户再将用电卡插到用电控制装置的用电卡插口上,用电控制装置将用电卡内存放的电量取出后,接通用户电源,用户即可开始用电。同时,用电控制装置还可以发出信号,提示用户拔出用电卡,以备下次再用。用电卡可以采用E2PROM方式,用户购买电量的信息由供电部门的专用写入装置固化到E2PROM中去,用电卡插到用电控制装置后,将电量数据从用电卡中读出,然后再将用电卡清零。在用电控制装置中,单片机是核心部件,对整个用电控制装置起管理和控制作用,控制程序固化在单片机的ROM中。单片机可采用80C51单片机,也可以采用不带内部ROM的80C31单片机,但此时需外接EPROM和地址锁存器。用电信号拾取装置采用红外发光管和红外接收管作为传感器,以非接触反射方式从电度表的转盘上获得用电信号,用此方式采集用电信号不损坏或改变电度表原有结构,且不引入附加磁场,不影响电度表的计量精度。用电信号拾取装置也可以采用电磁线圈作为传感器,即在电度表转轴上安装针形软磁材料,并在其下部加设一个磁芯线圈,当转盘转动时,软磁体切割线圈磁力线,在线圈上产生信号。数据掉电保护器在外部停电时,保护用户的用电量信息,可采用80C51掉电工作方式和移位寄存器两种方法进行掉电保护。80C51在外部停电触发中断后,立即将需保护的数据通过接口输入到移位寄存器中,同时利用80C51具有掉电保护功能,把数据存放在80C51内部RAM中,并使80C51进入掉电工作方式。掉电信号保护器也可以采用外接RAM方式,当检测到外部掉电时,把数据存入到外接的RAM中,用电池对RAM供电以维持数据不变;还可以采用外接E2PROM的方式,掉电时将数据固化到E2PROM中去。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和使用方便等优点,用电控制装置的所有元器件都安装在一块电路板上,可以与电度表构成一个整体;采用非接触反射式获取用电信号,在电度表出线端处串入控制电源的可控硅,不改变电度表原有结构,不影响电度表的计量精度;用电控制装置采取保密措施,与用电卡配套使用,可识别伪用电卡或不配套用电卡,便于用电管理;用电卡的专用写入装置备有与微型计算机的接口,配上专用软件后,可以自动整理、统计用电情况,并可打印报表。由于用户需先持用电卡到供电部门购买用电量后才能用电,故可以杜绝拖欠电费的现象,对于电能紧缺地区,还可以实现计划用电和控制用电,用户用电实行计划内和计划外分开,还可以免去供电部门上门抄表和收费环节。当用户的用电量达到所购电量的95%时,用电控制装置发出第一次报警,提醒用户去购买电量;当用电量达到所购电量的98%时,发出第二次报警,当用电量达到所购电量时,将切断电源。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框图;图2是本技术的左半部分电路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的右半部分电路原理图。本技术可采取附图所示的方案实现。图1中的单片机(1)采用U1(80C51),C7、C8和C14为电容。电源(2)将220V交流电降压后经整流、滤波和稳压等环节,得到5.3~5.5V直流电压,由变压器B1=极管D1~D7、电容C1~C5和电路U6(7806)等组成,V1为提供电压监视器(3)的电压,V2为输出到用电卡(10)的电压,V3为提供单片机(1)的电压。电压监视器(3)由比较器U2(LM339)、U5(LM317)、电阻R1~R4、电位器RW等组成,U5为U2提供一个3V的基准电压,V1经RW分压后输入U2,当外部电源停电时,V1的电压降至5.1V时,U2输出低电平,触发U1中断,进行掉电保护操作。用电信号拾取装置(4)由红外发光管LED3、红外接收管T5、二极管D11,晶体管T6、电阻R17~R22、电容C12、C13、U2(LM339)和U7(LM555)等组成,用电信号经U2处理后送到80C51的To端,由80C51内部计数器计数,U7作为振荡器,以脉冲方式驱动红外发光管,有利于提高发光管的使用寿命和发光效率,确保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掉电信息保护器(5)由移位寄存器U4(CD4031)和备用电池E1组成,在外部停电,V1降到5V以下时,由E1向U4和U1提供电源,以维持存放的信息数据不变,E1选用长寿命高效电池,停电时可使用7000小时以上。自动复位装置(6)由二极管D10、电阻R5~R7、电容C9~C11和双单稳电路U3(CD4538)组成,接通电源时,C11充电产生下降沿,可以触发1Q端产生一个复位脉冲,使80C51开始工作。工作过程中,80C51通过P1.4定时地触发2A,使2Q维持高电平,一旦由于外部干扰,80C51工作失步,P1.4不再给出脉冲,2Q的下降沿触发1Q产生复位脉冲,强迫系统恢复正常工作状态,恢复时间小于1ms。声光报警器(7)由晶体管T1~T3、发光二极管LED1、LED2、电阻R8~R10、R12、R13和蜂鸣器Be组成,80C51可通过P1.0~P1.2输出高电平,使指示灯LED1或LED2点亮,或者使蜂鸣器Be发出报警声。电源控制器(8)由可控硅TR、隔离驱动电路U11(MOC3041)、晶体管T4、电阻R11和R14~R16组成,TR可用RCA10P,80C51的P1.3的输出电平控制T4的通断,从而实现控制可控硅的通断。读写卡接口(9)由U9、U10(74HC125)组成,80C51通过P1.5、P1.6、P3.6、P3.7控制对串行口信号TXD和RXD的切换,以实现串行口分别对用电卡和U4进行读出和写入操作。用电卡(10)由二极管D8和D9、电阻R23和R24、电容C6、电池E2移位寄存器U12(CD4031)组成,所有元器件要装在一块电路板上,其信号通过七芯插头与用电控制装置上的七芯插座相连接,便于接插。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记录用电量并能实现用电量控制的民用型卡式用电控制器,由用电卡和用电控制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用电控制装置由单片机、用电信号拾取装置、输出控制器、掉电保护装置、自动复位装置和电源组成;输出控制器由电源控制器和声光报警器构成,并受单片机控制;掉电保护装置由电压监视器、掉电信息保护器和读写卡接口构成,它们均与单片机连接;用电卡通过读写卡接口与单片机连接;用电信号拾取装置、自动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记录用电量并能实现用电量控制的民用型卡式用电控制器,由用电卡和用电控制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用电控制装置由单片机、用电信号拾取装置、输出控制器、掉电保护装置、自动复位装置和电源组成;输出控制器由电源控制器和声光报警器构成,并受单片机控制;掉电保护装置由电压监视器、掉电信息保护器和读写卡接口构成,它们均与单片机连接;用电卡通过读写卡接口与单片机连接;用电信号拾取装置、自动复位装置和电源均直接与单片机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仁杰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