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蜡油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3969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焦化蜡油供热系统,包括分馏塔和再生塔,分馏塔通过第一出油管路连通到原料油‑蜡油换热器,原料油‑蜡油换热器通过第二出油管路连通到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通过第一蒸汽管路连通到加热炉,加热炉的蒸汽出口处连通有第二蒸汽管路,再生塔上设有循环管路,循环管路上设有重沸器,重沸器通过第三蒸汽管路与第二蒸汽管路连通,第三蒸汽管路依次设有调压阀和控制阀,调压阀和控制阀之间的第三蒸汽管路上连通有设有调温阀的第一除氧水管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利用蜡油剩余热量,直供塔底重沸器作为热源,替代原有的1.0MPa蒸汽热源系统,整体优化装置的用能平衡,充分回收产品中的低温热能,节约蒸汽消耗和电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焦化蜡油供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焦化蜡油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在延迟焦化装置中,分馏单元外送蜡油与焦化装置原料油换热后蜡油温度由230℃降至180℃,为利用蜡油剩余热量,降温后的蜡油进入蒸汽发生器产出蒸汽,产出的蒸汽经焦化炉对流段加热后并入1.0MPa蒸汽管网。受蒸汽管网压力影响,蒸汽发生器产出的蒸汽为0.12t/h,蒸汽产生的效率低下。乙醇胺溶剂再生塔通过塔底重沸器输入热源,使吸附了硫化氢的溶剂发生脱吸附,脱附的硫化氢和部分水从塔顶送出,再生后的溶剂从塔底排出。再生塔底温度通常为120-122℃,此温度过低则不利于硫化氢的解吸;过高(>125℃)则会发生溶剂的热降解。对于炼厂只有3.5MPa和1.0MPa蒸汽管网的情况,溶剂再生塔通常将1.0MPa饱和蒸汽(180℃)减温减压至0.35MPa(140℃)来作为重沸热源,存在能源浪费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焦化蜡油供热系统,利用蜡油剩余热量,直供塔底重沸器作为热源,替代原有的1.0MPa蒸汽热源系统,整体优化装置的用能平衡,充分回收产品中的低温热能,降低装置燃料消耗,节约蒸汽消耗和电耗,从而降低装置能耗。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包括分馏塔和再生塔,所述分馏塔的中部通过第一出油管路连通到原料油-蜡油换热器,所述原料油-蜡油换热器通过第二出油管路连通到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通过第一蒸汽管路连通到加热炉,所述加热炉的蒸汽出口处连通有第二蒸汽管路,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再生塔的下部和中部之间设有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上连通有重沸器,所述重沸器的热源进口通过第三蒸汽管路与所述加热炉的第二蒸汽管路连通,所述第三蒸汽管路依次设有调压阀和控制阀,调压阀和控制阀之间的所述第三蒸汽管路上连通有第一除氧水管路,第一除氧水管路上设有调温阀。所述第三蒸汽管路与所述第二蒸汽管路的交汇处与蒸汽管网之间的所述第二蒸汽管路上设有闸阀。所述第一除氧水管路上连通有第二除氧水管路,第二除氧水管路与蒸汽发生器的进水口连通。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分馏塔产出的蜡油所携带的热量存在一定的热源优化空间,通过装置内用能平衡优化,通过加热炉通过第三蒸汽管路与重沸器连通,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经加热炉加热后得到0.35MPa蒸汽,直供重沸器作为热源,替代原有的1.0MPa蒸汽热源系统,调压阀能够调节第三蒸汽管路内的蒸汽压强,保证第三蒸汽管路的蒸汽压强为0.35MPa,调温阀控制第一除氧水管路内的除氧水对进入第三蒸汽管路的蒸汽进行换热,除氧水的初始温度小于蒸汽温度,从而降低蒸汽温度得到0.35MPa的饱和蒸汽,整体优化装置的用能平衡,充分回收产品中的低温热能,降低了装置燃料消耗,节约蒸汽消耗和电耗,从而降低装置能耗。同时由于取走了蜡油的部分热量,降低了下一步冷却装置的工作压力,减少了冷却耗电。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蜡油产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再生塔供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分馏塔,2-蜡油泵,3-塔底油泵,4-原料油-蜡油换热器,5-蒸汽发生器,6-蜡油-除氧水换热器,7-加热炉,8-第一出油管路,9-第二出油管路,10-第一蒸汽管路,11-第二蒸汽管路,12-第三蒸汽管路,13-闸阀,14-重沸器,15-凝结水罐,16-再生塔,17-循环管路,18-减温减压器,19-调温阀,20-调压阀,21-第一除氧水管路,22-第二除氧水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设计思想和基于设计思想而做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有一个更加清楚的理解,在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之前有必要对现有技术的蜡油产汽和再生塔供热系统做简单介绍。参照图1所示,在延迟焦化装置中,自焦炭塔来的油气进入分馏塔1,分馏塔1的中部产生外送的蜡油与焦化装置原料油换热后蜡油温度由230℃降至180℃,为利用蜡油剩余热量,降温后的蜡油进入蒸汽发生器5产出蒸汽,蒸汽发生器5的蒸汽出口通过第一蒸汽管路连通到加热炉,加热炉的蒸汽出口通过第二蒸汽管路连通到1.0MPa蒸汽管网,受蒸汽管网压力影响,蒸汽发生器5产出的蒸汽为0.12t/h,蒸汽产生的效率低下。参照图2所示,乙醇胺溶剂再生塔16通过塔底重沸器14输入热源,使吸附了硫化氢的溶剂发生脱吸附,脱附的硫化氢和部分水从塔顶送出,再生后的溶剂从塔底排出。再生塔16塔底温度通常为120-122℃,此温度过低则不利于硫化氢的解吸;过高(>125℃)则会发生溶剂的热降解。对于炼厂只有3.5MPa和1.0MPa蒸汽管网的情况,通常通过管路上的减温减压器18将1.0MPa饱和蒸汽(180℃)减温减压至0.35MPa(140℃)来作为重沸热源,存在能源浪费问题。本技术针对上述的蜡油的余热产生蒸汽效率慢的问题和溶剂再生塔的蒸汽浪费问题进行了改进,参照图3所示,该焦化蜡油供热系统包括分馏塔1和再生塔16,分馏塔1上连通有进气管,油气自焦炭塔进入分馏塔1,分馏塔产生的油气自分馏塔上部连通的出气管送出,经分馏产生的蜡油通过第一出油管路8送入原料油-蜡油换热器4,第一出油管路8上设有为蜡油的输送提供动力的蜡油泵2,蜡油对进入原料油-蜡油换热器4的原料油加热,加热后的原料油通过管路送入分馏塔1,节省了原料油加热的热量,经原料油-蜡油换热器4换热后的蜡油温度由230℃降至180℃,降温后的蜡油经第二出油管路9连通到蒸汽发生器5的热源进口,蒸汽发生器5的热源出口通过第三出油管路连通到蜡油-除氧水换热器6的热源进口,经过降温的蜡油自蜡油-除氧水换热器6的热源出口送出。蒸汽发生器5产生的蒸汽自蒸汽出口处连通的第一蒸汽管路10连通到加热炉7的进气口,分馏塔1底部产出的塔底油通过塔底油管路送入加热炉7进行加热,塔底油管路上设有为塔底油输送提供动力的塔底油泵3,加热后的塔底油自加热炉的出油口送入焦炭塔(图中未示出),加热炉生成的废气对进入加热炉的蒸汽进行加热,加热炉7的出气口通过第二蒸汽管路11与蒸汽管网连通,第二蒸汽管路11上设有闸阀13,第二蒸汽管路11上连通有第三蒸汽管路12,第三蒸汽管路12上依次设有调压阀20和控制阀,有调压阀20和控制阀之间的第三蒸汽管路12上连通有第一除氧水管路21,第一除氧水管路21上设有调温阀19,第一除氧水管路21上连通有第二除氧水管路22,第二除氧水管路22与蒸汽发生器的进水口连通,闸阀13处于第二蒸汽管路11与第三蒸汽管路12的交汇处的下游管路上,也就是说通过加热炉7产生的蒸汽通过第二蒸汽管路11送入1.0MPa蒸汽管网或者通过第三蒸汽管路12送出,闸阀13的作用就是切断蒸汽向蒸汽管网的输送,闸阀13开启,加热炉7产生的蒸汽输送至蒸汽管网,由于1.0MPa蒸汽管网的压力影响导致1.0MPa的蒸汽产生效率缓慢,造成了热量的浪费;第二蒸汽管路11上的闸阀13关闭,第二蒸汽管路内的蒸汽送入第三蒸汽管路12,第三蒸汽管路12的调压阀20能够对蒸汽进行压强调节,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焦化蜡油供热系统,包括分馏塔(1)和再生塔(16),所述分馏塔(1)的中部通过第一出油管路(8)连通到原料油-蜡油换热器(4),所述原料油-蜡油换热器(4)通过第二出油管路(9)连通到蒸汽发生器(5),蒸汽发生器(5)产生的蒸汽通过第一蒸汽管路(10)连通到加热炉(7),所述加热炉(7)的蒸汽出口处连通有第二蒸汽管路(11),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塔(16)的下部和中部之间设有循环管路(17),所述循环管路(17)上连通有重沸器(14),所述重沸器(14)的热源进口通过第三蒸汽管路(12)与所述加热炉(7)的第二蒸汽管路(11)连通,所述第三蒸汽管路(12)依次设有调压阀(20)和控制阀,调压阀(20)和控制阀之间的所述第三蒸汽管路(12)上连通有第一除氧水管路(21),第一除氧水管路(21)上设有调温阀(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焦化蜡油供热系统,包括分馏塔(1)和再生塔(16),所述分馏塔(1)的中部通过第一出油管路(8)连通到原料油-蜡油换热器(4),所述原料油-蜡油换热器(4)通过第二出油管路(9)连通到蒸汽发生器(5),蒸汽发生器(5)产生的蒸汽通过第一蒸汽管路(10)连通到加热炉(7),所述加热炉(7)的蒸汽出口处连通有第二蒸汽管路(11),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塔(16)的下部和中部之间设有循环管路(17),所述循环管路(17)上连通有重沸器(14),所述重沸器(14)的热源进口通过第三蒸汽管路(12)与所述加热炉(7)的第二蒸汽管路(11)连通,所述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大猛徐兆华任培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昌邑石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