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卧位患者床头移动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3854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44
一种半卧位患者床头移动辅助装置,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患者半卧位保持不良,经常需要医护人员协助患者移向床头,增加工作负荷,对医护人员腰部的损伤较大的问题。包括前方设置有床头立板的活动床头板,其特征在于:床头立板上、靠近活动床头板的一侧设置有两根竖直布置的支撑杆,各支撑杆上端分别设置的电动伸缩缸的固定端与支撑杆端部相铰接,电动伸缩缸的伸缩端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前端设置有腋下连接部;床板架侧部设置的控制按钮与电动伸缩缸的控制端电性连接。其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可协助半卧位患者移向床头,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操作简便,能够鼓励患者自主活动、促进患者康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卧位患者床头移动辅助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辅助器具
,具体涉及一种可协助半卧位患者移向床头,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操作简便,能够鼓励患者自主活动、促进患者康复的半卧位患者床头移动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外科术后患者易采取半卧位,以减轻切口张力、使炎症局限,减轻局部出血。但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即便将病床的活动床头板调整至半卧位角度,由于患者身高体重、床上活动身体下移等原因,仍然有大部分患者无法持续保持半卧位状态,导致半卧位保持不良的现象。当患者躺卧的角度不符合半卧位时,则需要医护人员协助患者移向床头。在移动患者的过程中,一般需要2~3名医护人员协作,不但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荷,而且对医护人员腰部的损伤也较大。故有必要对现有技术的半卧位患者床头移动方式和装置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协助半卧位患者移向床头,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操作简便,能够鼓励患者自主活动、促进患者康复的半卧位患者床头移动辅助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半卧位患者床头移动辅助装置包括床板架,床板架上侧的后部设置有固定床尾板,床板架上侧的前部设置有活动床头板,固定床尾板端部的下方设置有床头板翻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床头板的前方设置有床头立板,床头立板上、靠近活动床头板的一侧设置有两根竖直布置的支撑杆,各支撑杆的上端分别设置有电动伸缩缸,电动伸缩缸的固定端与支撑杆的端部相铰接,电动伸缩缸的伸缩端则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前端,设置有用于与患者腋下部位相连接的腋下连接部;所述床板架的侧部还设置有控制按钮,控制按钮与所述电动伸缩缸的控制端电性连接。所述支撑杆由支杆主体构成,支杆主体的下端设置有插接部,支杆主体的上端设置有伸缩缸铰接部;所述支撑杆的插接部,分别插接在床头立板下端的支杆插孔内,支撑杆的支杆主体通过若干组支杆连接卡箍固定在床头立板的侧部;且所述电动伸缩缸的固定端与支撑杆的伸缩缸铰接部相连接。以通过伸缩缸铰接部将支撑杆与电动伸缩缸的固定端相连,并便于不同长度支撑杆的更换,进而适应各类患者的具体使用需求;同时,方便装置的折叠收纳,节约空间。所述连接杆前端设置的腋下连接部由环形的腋下绑带构成,腋下绑带通过连接软绳与所述连接杆的下端相连,连接杆上端的伸缩杆连接部则与电动伸缩缸的伸缩端相连。以利用环形腋下绑带与患者腋下部位相连接,并通过电动伸缩缸的收回、来拉拽腋下绑带,从而协助半卧位患者移向床头。所述腋下连接部的腋下绑带与连接杆下端部之间,设置有便于半卧位患者握持的扶手。以利于半卧位患者的自行操作,鼓励患者自主活动、促进患者康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本技术采用前方设置有床头立板的活动床头板,床头立板上、靠近活动床头板的一侧设置有两根竖直布置的支撑杆,各支撑杆的上端分别设置有电动伸缩缸,电动伸缩缸的固定端与支撑杆的端部相铰接,电动伸缩缸的伸缩端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前端,设置有用于与患者腋下部位相连接的腋下连接部;床板架侧部设置的控制按钮与电动伸缩缸的控制端电性连接的结构形式,所以其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半卧位患者手臂呈“S”型,把腋下连接部垫入肩部腋下,并将手放置于连接杆下端部的手扶位置,患者自行操作控制按钮,替代医护人员的人工托举、协助半卧位患者移向床头,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操作简便,并且,能够鼓励患者自主活动、促进患者康复;同时,装置的分体组装式结构,便于使用后的折叠收纳,节约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床头立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支撑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的腋下连接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序号说明:1床板架、2带刹车万向轮、3床头板翻转驱动装置、4固定床尾板、5活动床头板、6床头立板、7支撑杆、8电动伸缩缸、9连接杆、10腋下连接部、11控制按钮、12支杆插孔、13支杆连接卡箍、14支杆主体、15插接部、16伸缩缸铰接部、17伸缩杆连接部、18扶手、19腋下绑带、20连接软绳、21半卧位患者。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图1~5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该半卧位患者床头移动辅助装置包括床板架1,床板架1四个支腿的下端分别设置有带刹车万向轮2,床板架1上侧的后部设置有固定床尾板4,床板架1上侧的前部,则设置有可向上翻转一定角度、辅助撑起患者上身的活动床头板5;固定床尾板4后端部的下方,设置有床头板翻转驱动装置3。活动床头板5的前方设置有床头立板6,床头立板6上、靠近活动床头板5的一侧,并排设置有两根竖直布置的支撑杆7。支撑杆7由支杆主体14构成,支杆主体14的下端设置有插接部15,支杆主体14的上端设置有用于与电动伸缩缸8相连的伸缩缸铰接部16。支撑杆7下端的插接部15,分别插接在床头立板6下端的支杆插孔12内;支撑杆7的支杆主体14,则通过若干组支杆连接卡箍13固定在床头立板6的侧部。并且,电动伸缩缸8的固定端与支撑杆7的伸缩缸铰接部16相连接。进而通过伸缩缸铰接部16将支撑杆7与电动伸缩缸8的固定端相连接,并便于不同长度支撑杆7的更换,以适应各类患者的具体使用需求。同时,分体组装式的结构,还能够方便装置的折叠收纳,节约空间。各支撑杆7的上端分别铰接设置有电动伸缩缸8,电动伸缩缸8上端的固定端与支撑杆7的伸缩缸铰接部16相铰接;电动伸缩缸8下端的伸缩端则设置有连接杆9。连接杆9的前端,设置有用于与患者腋下部位相连接的腋下连接部10。腋下连接部10由环形的腋下绑带19构成,腋下绑带19上设置有方便调节环形绑带围合直径的粘扣带(魔术贴)。腋下绑带19通过连接软绳20与连接杆9的下端相连接,连接杆9上端的伸缩杆连接部17,则与电动伸缩缸8的伸缩端可拆卸式连接。从而,利用环形腋下绑带19与患者腋下部位相连接,并通过电动伸缩缸8的收回、来拉拽腋下绑带19,进而协助半卧位患者移向床头。为了方便半卧位患者的自行操作,床板架1的侧部还设置有控制按钮11,控制按钮11与电动伸缩缸8的控制端电性连接;并且,腋下连接部10的腋下绑带19与连接杆9下端部之间,还设置有便于半卧位患者握持的扶手18,以鼓励患者自主活动、促进患者康复。该半卧位患者床头移动辅助装置使用时,首先,通过床头板翻转驱动装置3,将床板架1上侧前部的活动床头板5升起一定角度,进而辅助撑起患者的上半身。然后,半卧位患者手臂呈“S”型,把腋下连接部10的腋下绑带19套入患者肩部腋下,并将患者的手放置于连接杆9下端部的扶手18位置。之后,患者自行操作床板架1侧部的控制按钮11,以利用电动伸缩缸8的收回、来拉拽腋下绑带19,从而,替代医护人员的人工托举、协助半卧位患者21移向床头。该半卧位患者床头移动辅助装置可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操作简便;且能够鼓励患者自主活动、促进患者康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卧位患者床头移动辅助装置,包括床板架(1),床板架(1)上侧的后部设置有固定床尾板(4),床板架(1)上侧的前部设置有活动床头板(5),固定床尾板(4)端部的下方设置有床头板翻转驱动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床头板(5)的前方设置有床头立板(6),床头立板(6)上、靠近活动床头板(5)的一侧设置有两根竖直布置的支撑杆(7),各支撑杆(7)的上端分别设置有电动伸缩缸(8),电动伸缩缸(8)的固定端与支撑杆(7)的端部相铰接,电动伸缩缸(8)的伸缩端则设置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的前端,设置有用于与患者腋下部位相连接的腋下连接部(10);所述床板架(1)的侧部还设置有控制按钮(11),控制按钮(11)与所述电动伸缩缸(8)的控制端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卧位患者床头移动辅助装置,包括床板架(1),床板架(1)上侧的后部设置有固定床尾板(4),床板架(1)上侧的前部设置有活动床头板(5),固定床尾板(4)端部的下方设置有床头板翻转驱动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床头板(5)的前方设置有床头立板(6),床头立板(6)上、靠近活动床头板(5)的一侧设置有两根竖直布置的支撑杆(7),各支撑杆(7)的上端分别设置有电动伸缩缸(8),电动伸缩缸(8)的固定端与支撑杆(7)的端部相铰接,电动伸缩缸(8)的伸缩端则设置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的前端,设置有用于与患者腋下部位相连接的腋下连接部(10);所述床板架(1)的侧部还设置有控制按钮(11),控制按钮(11)与所述电动伸缩缸(8)的控制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卧位患者床头移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7)由支杆主体(14)构成,支杆主体(1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竹音刘毓姝潘雪高香凝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