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32861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抑制在外部端子的镀层产生龟裂的电感器,该电感器具备:具有底面、上表面及4个侧面的本体和具有第1金属部和第2金属部的金属体。第2金属部形成具有第1屈曲部和第2屈曲部的外部端子,在第1屈曲部的靠第2金属部侧的终端与第2屈曲部的靠第1金属部侧的终端间的第1距离小于本体的侧面的在与底面交叉的方向上的长度,第2金属部的末端与第2屈曲部的终端中的靠第2金属部侧的终端间的第2距离小于本体的对置的侧面间距离的一半时,(第2屈曲部的外周面的长度-第2屈曲部的弯曲的中立面的长度)/该外周面的长度×100定义的外周面延展率ε为13%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感器
本技术涉及电感器,特别是涉及表面安装型的电感器。
技术介绍
使用于电源电路的电感器在高频区域具有较低的电感值,从而被要求供大电流流过。因此,提供一种电感器,将埋设于含有金属磁性粉的本体内的金属板的两端从本体引出,并使两端沿着本体的侧面与底面弯折,而形成外部端子(例如,参照现有文献1)。专利文献1:WO2009/075110这种现有的电感器,为了在向安装基板焊接安装时,使外部端子的焊料润湿性变得良好,通常对外部端子实施镀敷。这样的现有的电感器在其制造过程中,将从本体引出的金属板弯折而形成外部端子,因此在对金属板进行弯折加工时,在被弯折的部分的镀层延长的方向上施加力。因此,在该被弯折的部分,镀层容易产生龟裂。特别是,在本体的低矮化(小型化)得到发展的电感器中,因弯折而施加于金属板的力增大,因此镀层进一步容易产生龟裂。在外部端子的表面的镀层产生龟裂,从而存在在向安装基板焊接安装时,产生焊料润湿不足导致的焊接不良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1个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感器,能够抑制在从埋设于本体内部的金属体引出并形成有屈曲部的外部端子的镀层产生龟裂。本技术的1个方式的电感器具备:本体,其具有底面、与底面对置的上表面以及与底面、上表面邻接的4个侧面;和金属体,其具有埋设于本体内的第1金属部和位于第1金属部的两端并从本体的对置的侧面向本体的外部暴露的第2金属部。第2金属部呈具备具有镀层的第1面和与第1面相反一侧的第2面的板形状,并形成具有将第2金属部弯折为使第2面与本体的侧面对置而形成的第1屈曲部和将第2金属部弯折成使第2面与本体的底面对置而形成的第2屈曲部的外部端子。而且,在将第2屈曲部的内周面的半径设为R1,将第2屈曲部处的第2金属部的厚度设为t时,对于由R1比t的比率决定的值λ而言,若R1/t不足0.5,则λ为0.3,若R1/t为0.5以上且不足1.5,则λ为0.35,若R1/t为1.5以上且不足3.0,则λ为0.43,若R1/t为5.0以上,则λ为0.5,此时,第2屈曲部的弯曲的中立面的半径R2通过R2=R1+λ×t求得,若将第2屈曲部的外周面的半径设为R3,则通过R3=R1+t求得,若将第1屈曲部的终端中的第2金属部的末端侧的终端与第2屈曲部的终端中的第1金属部侧的终端之间的长度设为第1距离(A),将第2金属部的末端与第2屈曲部的终端中的第2金属部的末端侧的终端之间的长度设为第2距离(B),则中立面的长度通过A+B+R2×2×π×90°/360°求得,第1距离(A)、第2距离(B)、第2屈曲部的外周面的合计的长度通过A+B+R3×2×π×90°/360°求得,在使第1距离(A)小于本体的侧面的在与底面交叉的方向上的长度,且使第2距离(B)小于本体的对置的侧面之间的距离的一半时,(上述外周面的长度-上述中立面的长度)/上述外周面的长度×100所定义的外周面延展率ε为1.59以上13%以下。本技术的1个方式提供一种电感器,能够抑制在从埋设于本体内部的金属体引出并形成屈曲部的外部端子的镀层产生龟裂。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感器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2A是图1所示的电感器的AA线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图2B是图1所示的电感器的BB线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图2C是图1所示的电感器的示意性的仰视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感器的向本体的外部暴露的第2金属部的部分的详细的示意性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感器的示意性的剖视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电感器;2…本体;2a…凹部;2b…底面;2c…侧面;2d…上表面;4…金属体;4a…第1金属部;4b…第2金属部;4c…镀层;4d…第1面;4e…第2面;4f…末端;4g…金属母材;6…第1屈曲部;6a…第1屈曲部的终端;8…第2屈曲部;8a…第2屈曲部的外周面;8b…第2屈曲部的内周面;8c、8d…第2屈曲部的终端;10…第1直线部;12…第2直线部;14…空隙;16…中立面;21…电感器;24a…第1金属部;24h…板部;24i…线圈部;24j…第1面;24k…第2面;25…导线;A…第1距离;B…第2距离;D1…中立面的在长边方向上的长度;D2…外周面的在长边方向上的长度;L1、L2…直线;R1…第2屈曲部的内周面的半径;R2…第2屈曲部的中立面的半径;R3…第2屈曲部的外周面的半径;t…第2屈曲部的厚度;ε…外周面的延展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以下说明的电感器是用于使本技术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电感器,只要没有特定的记载,则不将本技术限定为以下的结构。在各附图中,存在对具有相同的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的情况。考虑要点的说明或者理解的容易性,存在为了方便划分成实施方式、实施例来表示的情况,但能够进行不同的实施方式、实施例所示的结构的局部的置换或者组合。在后述的实施方式、实施例中,省略对与上述共通的事项的叙述,仅对不同点进行说明。特别是,针对相同的结构带来的相同的作用效果,不在每个实施方式、实施例中赘述。各附图表示的部件的大小、位置关系等也存在为了明确说明而夸张表示的情况。<第1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图2A~2C以及图3,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感器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感器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2A是图1的电感器的AA线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图2B是图1的电感器的BB线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图2C是图1所示的电感器的示意性的仰视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感器的向本体的外部暴露的第2金属部的部分的详细的示意性的局部放大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电感器1是表面安装型的电感器,具备:具有底面2b、与底面2b对置的上表面2d、与底面2b、上表面2d邻接的4个侧面的本体2。电感器1进一步具备具有埋设于本体2内的第1金属部4a和位于第1金属部4a的长边方向的两端并从本体2的对置的侧面2c向本体2的外部暴露的第2金属部4b的金属体4。金属体4呈具备具有镀层4c的第1面4d和与第1面4d相反一侧的第2面4e的板形状。第2金属部4b具有将第2金属部4b弯折成使第2面4e与本体2的侧面2c对置而形成的第1屈曲部6和将第2金属部4b弯折成使第2面4e与本体2的底面2b对置而形成的第2屈曲部8。通过该第2金属部4b,形成沿着本体2从侧面2c延伸至底面2b的外部端子。(本体)本体2呈包含具有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的矩形的底面2b、与底面2b对置并具有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的矩形的上表面2d、相互对置的2个与底面2b的长边方向的边连接的矩形的侧面2e以及相互对置的2个与底面2b的短边方向的边连接的矩形的侧面2c的大致长方体形状。侧面2c与底面2b大致正交。在底面2b设置有用于收容金属体4的第2金属部4b的局部的2个凹部2a。凹部2a分别设置于比底面2b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靠侧面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感器,其特征在于,具备:/n本体,其具有底面、与所述底面对置的上表面以及与所述底面、所述上表面邻接的4个侧面;以及/n金属体,其具有埋设于所述本体内的第1金属部和位于所述第1金属部的长边方向的两端并从所述本体的对置的侧面向所述本体的外部暴露的第2金属部,/n所述第2金属部呈具备具有镀层的第1面和与所述第1面相反一侧的第2面的板形状,并形成具有将所述第2金属部弯折成使所述第2面与所述本体的侧面对置而形成的第1屈曲部和将所述第2金属部弯折成使所述第2面与所述本体的所述底面对置而形成的第2屈曲部的外部端子,/n在将所述第2屈曲部的内周面的半径设为R1,/n将所述第2屈曲部处的所述第2金属部的厚度设为t时,/n对于由R1比t的比率决定的值λ而言,/n若R1/t不足0.5,则λ为0.3,/n若R1/t为0.5以上且不足1.5,则λ为0.35,/n若R1/t为1.5以上且不足3.0,则λ为0.43,/n若R1/t为5.0以上,则λ为0.5,此时/n所述第2屈曲部的弯曲的中立面的半径R2通过R2=R1+λ×t求得,/n所述第2屈曲部的外周面的半径R3通过R3=R1+t求得,/n若将所述第1屈曲部的终端中的靠所述第2金属部的末端侧的终端与所述第2屈曲部的终端中的靠所述第1金属部侧的终端之间的长度设为第1距离A,/n将所述第2金属部的末端与所述第2屈曲部的终端中的靠所述第2金属部的末端侧的终端之间的长度设为第2距离B,/n则所述中立面的长度通过A+B+R2×2×π×90°/360°求得,/n所述第1距离A、所述第2距离B、所述第2屈曲部的外周面的合计的长度通过A+B+R3×2×π×90°/360°求得,/n在使所述第1距离A小于所述本体的侧面的在与所述底面交叉的方向上的长度亦即本体侧面的高度,且使所述第2距离B小于所述本体的对置的侧面之间的距离的一半时,(所述外周面的长度-所述中立面的长度)/所述外周面的长度×100所定义的外周面延展率ε为1.59以上13%以下。/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01 JP 2019-037629;20200124 JP 2020-0100371.一种电感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本体,其具有底面、与所述底面对置的上表面以及与所述底面、所述上表面邻接的4个侧面;以及
金属体,其具有埋设于所述本体内的第1金属部和位于所述第1金属部的长边方向的两端并从所述本体的对置的侧面向所述本体的外部暴露的第2金属部,
所述第2金属部呈具备具有镀层的第1面和与所述第1面相反一侧的第2面的板形状,并形成具有将所述第2金属部弯折成使所述第2面与所述本体的侧面对置而形成的第1屈曲部和将所述第2金属部弯折成使所述第2面与所述本体的所述底面对置而形成的第2屈曲部的外部端子,
在将所述第2屈曲部的内周面的半径设为R1,
将所述第2屈曲部处的所述第2金属部的厚度设为t时,
对于由R1比t的比率决定的值λ而言,
若R1/t不足0.5,则λ为0.3,
若R1/t为0.5以上且不足1.5,则λ为0.35,
若R1/t为1.5以上且不足3.0,则λ为0.43,
若R1/t为5.0以上,则λ为0.5,此时
所述第2屈曲部的弯曲的中立面的半径R2通过R2=R1+λ×t求得,
所述第2屈曲部的外周面的半径R3通过R3=R1+t求得,
若将所述第1屈曲部的终端中的靠所述第2金属部的末端侧的终端与所述第2屈曲部的终端中的靠所述第1金属部侧的终端之间的长度设为第1距离A,
将所述第2金属部的末端与所述第2屈曲部的终端中的靠所述第2金属部的末端侧的终端之间的长度设为第2距离B,
则所述中立面的长度通过A+B+R2×2×π×90°/3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远山元气新井工植松龙太土屋祐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