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加强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自动化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轴加强装置。
技术介绍
辊式冷压成型机在改之前,辊轮较多,且轴过于细小,使整根轴的压力过大,导致板一压过去,就会出一定弧度的弯曲,从而导致整块板出来后不平整,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轴加强装置,包括工字钢、设在工字钢上的两个侧板,2个侧板之间设置有上轴和下轴,上轴上套有上轴套,下轴上套有下轴套;工字钢上设置有下加强筋,下加强筋上固定有2个下支撑板,每个下支撑板通过1个下轴承座连接1个下轴承,下轴承支撑下轴套;侧板的顶端通过筋板支撑上加强筋,加强筋上固定有2个上支撑板,每个上支撑板通过1个上轴承座连接1个上轴承,上轴承支撑上轴套。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轴套的两端通过螺纹连接件与下轴锁紧。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下轴的两端连接下滑块,下滑块固定在侧板的下部。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下轴的一端传穿出一个下滑块,并连接链轮。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下轴套上设置有若干下辊轮。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轴套的两端通过螺纹连接件与上轴锁紧。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轴的两端固定在上滑块上,上滑块固定在侧板的上部。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轴套上设置有若干上辊轮。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滑块和下滑块之间设置有优力胶。本技术加上轴加强装置之后,轴不会变形,不会弯曲,正常转动,使用寿命加长。 >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加强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加强装置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2的A-A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筋板、2-上加强筋、3-上辊轮、4-上支撑板、5-上轴承座、6-第一螺栓、7-上轴承、8-上轴套、9-上滑块、10-下轴、11-下轴承座、12-下支撑板、13-下加强筋、14-第一螺母、15-下轴承、16-下辊轮、17-下轴套、18-链轮、19-上轴、20-第二螺母、21-第二螺栓、22-优力胶、23-侧板、24-工字钢、25-下滑块。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说明书实施例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轴加强装置,包括:筋板1、上加强筋2、上支撑板4、上轴承座5、第一螺栓6、上轴承7、下轴承座11、下支撑板12、下加强筋13、第一螺母14、下轴承15、上辊轮3、上轴套8、上滑块9、下轴10、下辊轮16、下轴套17、链轮18、上轴19、第二螺母20、第二螺栓21、优力胶22、侧板23、工字钢24和下滑块25。工字钢24焊接着下加强筋13和侧板23,侧板23之间放置着上滑块9和下滑块25。下加强筋13上固定有2个下支撑板12,每个下支撑板12上通过1个下轴承座11连接1个下轴承15,2个下轴承15支撑下轴套17,下轴套17内部穿有下轴10,下轴套17的两端通过第二螺母20与下轴10锁紧,下轴10的两端连接下滑块25,下滑块25固定在两端侧板23的下部,其中,下轴10的一端穿出下滑块25,并连接链轮18。侧板23的顶端通过筋板1支撑上加强筋2,加强筋2上固定有2个上支撑板4,每个上支撑板4上通过1个上轴承座5连接1个上轴承7,2个上轴承7支撑上轴套8,上轴套8内部穿有上轴19,上轴套8上设置有与下辊轮16数量相等的上辊轮3,上辊轮3和下辊轮16位置上下一一对应,上轴套8的两端通过第二螺母20与上轴19锁紧,上轴19的两端固定在上滑块9上。上滑块9支撑起上轴19,下滑块25支撑起下轴10,从而使上轴19和下轴10带动上辊轮3和下辊轮16运动起来;并且通过优力胶22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连接方式:上部分:首先通过筋板1、上加强筋2、第一螺母14、第一螺栓6和上轴承座5支撑上轴承7;然后通过上滑块9用上轴19按顺序把上辊轮3、上轴套8、上轴7、第二螺母20承逐一连接起来。下部分:首先通过下支撑板12、下加强筋13、第一螺母14、第一螺栓6和下轴承座11支撑下轴承15;然后通过下滑块25用下轴10按顺序把链轮18、下辊轮16、下轴套17、下轴承15、优力胶22、第二螺母20逐一联接起来。工作原理:首先,焊接下面的下加强筋13,用于支撑下支撑板12;第一螺栓6通过安装在下支撑板12上,顶住下轴承座11;下轴承座11,配合下轴承15的运转,使整个上体达到稳定效果。其次,通过下轴10把链轮18、下辊轮16、下轴套17、下轴承15按规定连接起来,再用第二螺母20并紧。然后,用第二螺栓21锁紧筋板2,焊接上面的上加强筋2;第一螺栓6通过上支撑板4顶住上轴承座5;上轴承7绕着上轴19旋转,由上轴承座5起到支撑作用。最后,通过上轴19把上辊轮3、上轴套8和上轴承7按规定连接起来,再用第二螺母20并紧;上轴19和下轴10由上滑块9和下滑块25支撑起来;上轴19和下轴10之间的上滑块9和下滑块25用优力胶22支撑起来;用优力胶22起到调制上下轴之间的间隙以及固定的作用,使上下辊轮能够有间隙让板正常的通过。轴加强装置究其作用来讲应该是支撑,即字面解释用来承轴的;支撑其实质就是能够承担径向载荷;也可以理解为它是用来固定轴的;就是固定轴使其只能实现转动,而控制其轴向和径向的移动;我们用它来实现轴加强能够使整根轴平稳运行,避免出现上轴19和下轴10出现弯曲等现象,从而促使上辊轮3、下辊轮16和上轴套7、下轴17套能够平稳运行,避免上轴19和下轴10稍有弯曲,导致轴受损,或者板型不理想。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下轴套17的两端与所述下轴10之间的连接,以及所述上轴套8的两端与上轴19之间的连接都是采用第二螺母20,根据实际需求还可以选用其他形式的螺纹连接件。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字钢(24)、设在所述工字钢(24)上的两个侧板(23),2个侧板之间设置有上轴(19)和下轴(10),所述上轴(19)上套有上轴套(8),所述下轴(10)上套有下轴套(17);/n所述工字钢(24)上设置有下加强筋(13),所述下加强筋(13)上固定有2个下支撑板(12),每个下支撑板(12)通过1个下轴承座(11)连接1个下轴承(15),所述下轴承(15)支撑所述下轴套(17);/n所述侧板(23)的顶端通过筋板(1)支撑上加强筋(2),所述加强筋(2)上固定有2个上支撑板(4),每个上支撑板(4)通过1个上轴承座(5)连接1个上轴承(7),所述上轴承(7)支撑所述上轴套(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字钢(24)、设在所述工字钢(24)上的两个侧板(23),2个侧板之间设置有上轴(19)和下轴(10),所述上轴(19)上套有上轴套(8),所述下轴(10)上套有下轴套(17);
所述工字钢(24)上设置有下加强筋(13),所述下加强筋(13)上固定有2个下支撑板(12),每个下支撑板(12)通过1个下轴承座(11)连接1个下轴承(15),所述下轴承(15)支撑所述下轴套(17);
所述侧板(23)的顶端通过筋板(1)支撑上加强筋(2),所述加强筋(2)上固定有2个上支撑板(4),每个上支撑板(4)通过1个上轴承座(5)连接1个上轴承(7),所述上轴承(7)支撑所述上轴套(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轴套(17)的两端通过螺纹连接件与所述下轴(10)锁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轴(10)的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少辉,施明铭,林丽红,胡芝凛,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全新彩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