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267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10)具有马达壳体(11)、轴(24)和设置于马达壳体(11)并轴支承轴(24)的空气轴承(21、22)。空气压缩机(10)具有均由轴(24)驱动而旋转的压缩机部(30)和轴承用加压输送部(40)。在马达壳体(11)形成有将各空气轴承(21、22)与轴承用加压输送部(40)连通的第1连通路(51)和第2连通路(5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压输送空气的空气压缩机。
技术介绍
在日本特开2017-99147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空气压缩机。该空气压缩机为旋转式的空气压缩机,具有旋转轴和由该旋转轴驱动而旋转的空气加压输送部。详细而言,空气加压输送部由设置于旋转轴的一端的离心式的叶轮和延伸设置于该叶轮的周围的螺旋状的涡旋通路构成。上述空气压缩机具有利用空气膜轴支承旋转轴的空气轴承。作为该空气轴承,采用静压式的空气轴承。在空气压缩机中,自相对于该空气压缩机独立的外部泵向设置于内部的空气轴承供给压缩空气。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采用上述空气压缩机的情况下,为了使其空气轴承适当地发挥功能,而需要向空气轴承供给空气的外部泵、将该外部泵与空气压缩机相连的配管等这样的周边设备。因此,可以说在采用上述空气压缩机的情况下,用于其设置所需的空间容易增大。本技术是鉴于那样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节省空间地配置的空气压缩机。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空气压缩机具有:壳体;旋转轴;静压式的空气轴承,其设置于所述壳体并轴支承所述旋转轴;输出用加压输送部,其由所述旋转轴驱动而旋转,并且加压输送向外部输出的空气;轴承用加压输送部,其由所述旋转轴驱动而旋转,并且加压输送向所述空气轴承供给的空气;以及连通路,其形成于所述壳体,将所述空气轴承和所述轴承用加压输送部连通。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将空气压缩机的构造设为向空气轴承加压输送空气的轴承用加压输送部和用于将该空气供给到空气轴承的连通路成为一体的构造。因此,尽管具有空气轴承,但不必另外设置用于向该空气轴承供给空气的外部泵、配管来作为空气压缩机的周边设备。因而,能够减小为了配置空气压缩机而所需的空间。而且,输出用加压输送部和轴承用加压输送部由共用的旋转轴驱动而旋转,因此与具有分别的旋转轴的空气压缩机相比,能够将空气压缩机设为简单的构造而实现该空气压缩机的小型化。因而,采用上述结构,能够节省空间地配置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具有蓄压部,所述蓄压部与所述连通路连接并蓄积自所述轴承用加压输送部加压输送来的空气。所述蓄压部具有:蓄压容器部,其蓄积自所述轴承用加压输送部加压输送来的空气;切换阀,其对所述连通路与所述蓄压容器部的连通与该连通的切断进行切换;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切换阀的工作。在所述空气压缩机启动前,所述控制部预先打开所述切换阀,并且在所述空气压缩机停止时,所述控制部关闭所述切换阀。所述连通路具有连通所述蓄压部与所述空气轴承的第1连通路和连通该第1连通路与所述轴承用加压输送部的第2连通路,所述空气压缩机具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设置于所述第2连通路,允许空气自所述轴承用加压输送部向所述第1连通路的流出,而限制空气自所述第1连通路向所述轴承用加压输送部的流入。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压缩机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该空气压缩机中的空气供给路径的简图。图3是表示运转控制处理的执行步骤的流程图。图4是表示空气压缩机的启动时的空气供给形态的简图。图5是表示空气压缩机的高速旋转时的空气供给形态的简图。附图标记说明10、空气压缩机;11、马达壳体;12、周壁;13、14、侧壁;15、电子控制装置;16、压缩机壳体;17、入口通路;18、涡旋通路;19、扩压通路;20、电动马达;21、第1空气轴承;22、第2空气轴承;23、转子;24、轴;24A、端部;25、转子铁芯;26、定子;27、定子铁芯;28、定子线圈;30、压缩机部;31、叶轮;32、输出用叶轮;33、轴承用叶轮;34、叶轮室;40、轴承用加压输送部;41、环状通路;43、导入通路;44、导入口;51、第1连通路;52、第2连通路;53、第1通路;54、第2通路;55、第3通路;56、止回阀;57、蓄压罐;58、切换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空气压缩机的一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空气压缩机10为电动式的空气压缩机,具有加压输送向外部输出的空气的作为输出用加压输送部的压缩机部30和驱动该压缩机部30的电动马达20。首先说明电动马达20。空气压缩机10的马达壳体11具有呈筒状延伸的周壁12和封闭该周壁12的延伸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个开口的形状的一对侧壁13、14。在侧壁13安装有第1空气轴承21,在侧壁14安装有第2空气轴承22。另外,作为这些空气轴承21、22,采用利用空气膜轴支承旋转轴的静压式的轴承。电动马达20的转子23具有作为旋转轴的轴24和圆筒状的转子铁芯25。在轴24插入于转子铁芯25的状态下,转子铁芯25固定于该轴24。轴24经由各空气轴承21、22能够旋转地支承于马达壳体11的各侧壁13、14。另外,电动马达20的定子26具有圆筒状的定子铁芯27和卷绕于该定子铁芯27的定子线圈28。定子26在上述轴24(详细而言是转子铁芯25)插入于定子铁芯27的状态下固定于马达壳体11的周壁12的内表面。空气压缩机10具有作为控制部的电子控制装置15,电子控制装置15构成为具有例如微型计算机。电子控制装置15固定于马达壳体11的周壁12。电子控制装置15执行电动马达20的工作控制等空气压缩机10的运转所涉及的各种控制。接下来说明压缩机部30。轴24的一端部24A(图1的左侧)贯通马达壳体11的侧壁13地延伸。在轴24的端部24A固定有叶轮31。在该叶轮31中构成作为轴线L方向上的顶端侧(图1的左侧)的部分的输出用叶轮32和作为基端侧(图1的右侧)的部分的轴承用叶轮33相互独立的离心式叶轮。在马达壳体11的侧壁13固定有压缩机壳体16。在该压缩机壳体16的内部的与上述侧壁13相邻的部分划分形成有叶轮室34。上述叶轮31收纳于叶轮室34的内部。另外,压缩机壳体16具有以叶轮室34为起始点沿上述叶轮31的轴线L延伸的入口通路17。经由该入口通路17向叶轮室34引导空气。此外,在马达壳体11设置有涡旋通路18、扩压通路19,上述涡旋通路18在上述叶轮31(详细而言是输出用叶轮32)的外周呈螺旋形状地延伸,上述扩压通路19在输出用叶轮32的周围整周呈圆环形状地延伸,并连通上述叶轮室34与涡旋通路18。如图2中中空的箭头所示,在压缩机部30中,当通过电动马达20的工作控制使叶轮31旋转时,空气经由入口通路17(图1)被吸入到叶轮室34,并且自该叶轮室34经扩压通路19被输送到涡旋通路18。然后,在通过上述扩压通路19时升压后的空气(所谓的压缩空气)自上述涡旋通路18向空气压缩机10的外部输出。如图1所示,空气压缩机10具有加压输送向各空气轴承21、22供给的空气的轴承用加压输送部40。该轴承用加压输送部40利用所述叶轮31(详细而言是轴承用叶轮33)加压输送空气。在压缩机壳体16设置有在轴承用叶轮33的周围整周呈圆环状地延伸的环状通路41。另外,在马达壳体11的侧壁13设置有导入通路43,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n所述空气压缩机具有:/n壳体;/n旋转轴;/n静压式的空气轴承,其设置于所述壳体并轴支承所述旋转轴;/n输出用加压输送部,其由所述旋转轴驱动而旋转,并且加压输送向外部输出的空气;/n轴承用加压输送部,其由所述旋转轴驱动而旋转,并且加压输送向所述空气轴承供给的空气;以及/n连通路,其形成于所述壳体,将所述空气轴承和所述轴承用加压输送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14 JP 2019-0471341.一种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压缩机具有:
壳体;
旋转轴;
静压式的空气轴承,其设置于所述壳体并轴支承所述旋转轴;
输出用加压输送部,其由所述旋转轴驱动而旋转,并且加压输送向外部输出的空气;
轴承用加压输送部,其由所述旋转轴驱动而旋转,并且加压输送向所述空气轴承供给的空气;以及
连通路,其形成于所述壳体,将所述空气轴承和所述轴承用加压输送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压缩机具有蓄压部,所述蓄压部与所述连通路连接并蓄积自所述轴承用加压输送部加压输送来的空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神尾佳希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