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道循环扇及落地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2673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涵道循环扇,包括风扇外壳、进风罩、出风罩、固定导叶及涡轮组件;风扇外壳呈筒状结构;进风罩、出风罩分别安装于风扇外壳的两端,进风罩上均匀地设有多个弯曲方向与涡轮组件的转动方向相反的进风导叶,出风罩上均匀地设有多个弯曲方向与涡轮组件的转动方向相同的出风导叶,各固定导叶安装于风扇外壳内并位于涡轮组件与出风罩之间,且每一固定导叶均呈直板状并沿风扇外壳的径向设置。通过三层导叶角度的逐步变化,使气流在风扇外壳内部能逐步将速度更多转换为出风压力,从而提高送风距离,使该涵道循环扇具有高风压、大风量的优点,适用于室内及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具有涵道循环扇的落地风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涵道循环扇及落地风扇
本技术涉及风扇
,尤其涉及一种送风距离长的涵道循环扇及具有该涵道循环扇的落地风扇。
技术介绍
循环风扇的用途是搅动空气,使得空气形成对流循环,其工作原理是将后方的空气吸入内部,通过风机的高速运转将风流吹出,从而实现空气对流运动,由于循环风扇的送风距离比普通风扇的要远,并具有较好的定向性,因此使吹出的风与周边空气的接触面更大,将周围的空气打散,带动更多的空气参与循环。现有的循环风扇由于其结构限制,导致送风距离不够长而无法满足户外环境的使用需求,因此大多都只适用于室内,再者,利用循环风扇构成的落地式风扇的体积都相对较大,因此携带不便,同样无法方便地满足户外使用需求。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送风距离大、体积小、便于携带的涵道循环扇及落地风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循环风扇应用场景单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风距离大、噪音小的涵道循环扇。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风距离大、噪音小、体积小、便于携带的落地风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涵道循环扇,包括风扇外壳、进风罩、出风罩、固定导叶及涡轮组件;其中,所述风扇外壳呈筒状结构;涡轮组件安装过于所述风扇外壳内;所述进风罩安装于所述风扇外壳的一端,且所述进风罩上均匀地设有多个呈弯曲状的进风导叶,各所述进风导叶的弯曲方向与所述涡轮组件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出风罩安装于所述风扇外壳的另一端,且所述出风罩上均匀地设有多个呈弯曲状的出风导叶,各所述出风导叶的弯曲方向与所述涡轮组件的转动方向相同;各所述固定导叶安装于所述风扇外壳内并位于所述涡轮组件与所述出风罩之间,且每一所述固定导叶均呈直板状,每一所述固定导叶均沿所述风扇外壳的径向设置。较佳地,所述风扇外壳内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涡轮组件的安装座,每一所述固定导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安装座及所述风扇外壳的内壁。较佳地,所述风扇外壳内还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安装座及所述风扇外壳的内壁,且所述支撑柱的正对所述进风罩的侧面形成锥形进风角,锥形进风角用于降低噪音并较小风阻。较佳地,所述风扇外壳的内壁设有用于安装操作按键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正对所述进风罩的侧面形成缓坡状的迎风面,呈缓坡状的迎风面有利于减小风阻及噪音。较佳地,所述涵道循环扇的长度与所述风扇外壳的直径的比例为1:0.618。较佳地,所述安装座的远离所述涡轮组件的一侧还设有呈圆柱状的连接轴,所述出风罩套设于所述连接轴,圆柱状的连接轴能有效打散出风口的涡流,使出风更顺畅。较佳地,所述出风罩包括同心设置的内环及外环,每一所述出风导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内环及所述外环,所述内环套设于所述连接轴,所述外环与所述风扇外壳可拆卸地连接。较佳地,所述涡轮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安装部的电机、连接于所述电机的叶轮及设于所述叶轮的扇叶,所述扇叶的叶尾呈锯齿状或波浪状。较佳地,所述扇叶为偶数片。对应地,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落地风扇,其包括底座、立柱、摇头电机及如上所述的涵道循环扇;其中,所述底座内设有锂电池;所述立柱安装于所述底座且呈可伸缩结构;所述涵道循环扇安装于所述立柱的顶端并与所述锂电池电连接;摇头电机连接于所述涵道循环扇的风扇外壳用于驱动所述涵道循环扇摆动。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的涵道循环扇,设有进风罩、出风罩及多个固定导叶,并且,进风罩上设有多个弯曲方向与涡轮组件的叶轮的转动方向相反的进风导叶,出风罩上设有多个弯曲方向与涡轮组件的叶轮的转动方向相同的出风导叶,而固定导叶呈直板状且设于涡轮组件与出风罩之间,因此,通过进风导叶、固定导叶、出风导叶三层导叶角度的逐步变化,使气流在风扇外壳内部能逐步将速度更多转换为出风压力,从而大为提高该涵道循环扇的送风距离,使该涵道循环扇具有高风压、大风量的优点,不仅适用于室内,更能实现室外环境的自由送风,并且所述涵道循环扇的风阻小、噪音低。对应地,具有本技术涵道循环扇的落地风扇也具有相同的效果,且该落地风扇的结构简洁、体积小、便于搬运,方便室外环境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涵道循环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后视图。图4是图1的正视图。图5是图1的分解图。图6是图5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中风扇外壳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1的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落地风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首先结合图1-图6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涵道循环扇100,包括风扇外壳110、进风罩120、出风罩130、固定导叶140及涡轮组件150。其中,风扇外壳110呈圆筒状结构,涡轮组件150安装于风扇外壳110内,涡轮组件150包括电机151、连接于电机151的叶轮152及设于叶轮152的扇叶153,通过电机151驱动叶轮152及叶轮152上的扇叶153转动,从而形成气流。进风罩120安装于风扇外壳110临近扇叶153的一端,且进风罩120上均匀地设有多个呈弯曲状的进风导叶121,各进风导叶121的弯曲方向与叶轮152的转动方向相反。出风罩130安装于风扇外壳110的另一端,且出风罩130上均匀地设有多个呈弯曲状的出风导叶131,各出风导叶131的弯曲方向与叶轮152的转动方向相同。各固定导叶140相间隔地安装于风扇外壳110内并位于涡轮组件150与出风罩130之间,且每个固定导叶140均呈直板状,每个固定导叶140均沿风扇外壳110的径向设置。因此,在涵道循环扇100所形成的气流方向上,依次设有进风导叶121、扇叶153、固定导叶140及出风导叶131,并且三层导叶的角度逐步变化,使气流在风扇外壳110的内部能逐步将速度更多转换为出风压力,以此增大涵道循环扇100的送风距离。下面参看图5-6所示,本技术中,叶轮152上设有偶数片扇叶153,使扇叶153的高度与直径的比例比传统扇叶的大,以大幅提升风压。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叶轮152上设有四片扇叶153,相较于传统三片或五片扇叶的结构,四片扇叶153的噪音比五片扇叶的要小,同时风压及风量都比三片扇叶的要大,因此能够增加本技术之涵道循环扇100的送风距离。更进一步地,每个扇叶153的叶尾1531均呈锯齿状或波浪状,以改善出风速度分布,均匀出风,小型化尾涡,从而降低尾缘二次流引起的局部噪音,使本技术之涵道循环扇100的噪音较小。下面结合图2-3、图5-6所示,本技术中,进风罩120还包括环形外缘122及设于其中部的固定部123,环形外缘122的直径与风扇外壳110的直径相对应,进风罩120通过环形外缘122与风扇外壳110可拆卸地连接;另外,固定部123呈圆形并与环形外缘122同心设置,进风导叶12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固定部123及环形外缘122。并且进风罩120安装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涵道循环扇,其特征在于,包括:/n风扇外壳,所述风扇外壳呈筒状结构;/n涡轮组件,其安装过于所述风扇外壳内;/n进风罩,所述进风罩安装于所述风扇外壳的一端,且所述进风罩上均匀地设有多个呈弯曲状的进风导叶,各所述进风导叶的弯曲方向与所述涡轮组件的转动方向相反;/n出风罩,所述出风罩安装于所述风扇外壳的另一端,且所述出风罩上均匀地设有多个呈弯曲状的出风导叶,各所述出风导叶的弯曲方向与所述涡轮组件的转动方向相同;/n多个固定导叶,各所述固定导叶安装于所述风扇外壳内并位于所述涡轮组件与所述出风罩之间,且每一所述固定导叶均呈直板状,每一所述固定导叶均沿所述风扇外壳的径向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涵道循环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扇外壳,所述风扇外壳呈筒状结构;
涡轮组件,其安装过于所述风扇外壳内;
进风罩,所述进风罩安装于所述风扇外壳的一端,且所述进风罩上均匀地设有多个呈弯曲状的进风导叶,各所述进风导叶的弯曲方向与所述涡轮组件的转动方向相反;
出风罩,所述出风罩安装于所述风扇外壳的另一端,且所述出风罩上均匀地设有多个呈弯曲状的出风导叶,各所述出风导叶的弯曲方向与所述涡轮组件的转动方向相同;
多个固定导叶,各所述固定导叶安装于所述风扇外壳内并位于所述涡轮组件与所述出风罩之间,且每一所述固定导叶均呈直板状,每一所述固定导叶均沿所述风扇外壳的径向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道循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外壳内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涡轮组件的安装座,每一所述固定导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安装座及所述风扇外壳的内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涵道循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外壳内还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安装座及所述风扇外壳的内壁,且所述支撑柱的正对所述进风罩的侧面形成锥形进风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道循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外壳的内壁设有用于安装操作按键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正对所述进风罩的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飞谢志尧谢智育艾子铭顾嘉林高乙禾周艾文艾芷欣廖俊杰周金华杨宽莫红宋官林高煜博高煜翔高展辉何琼蔡炜彬胡晔高嘉阳高咏欣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盛沃高叶轮机械设计有限公司佛山市柏飞特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