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2657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该涡旋压缩机包括:壳体,壳体中设置有用于从外部管路中引入并接收流体的第一流体通道;和静涡旋,静涡旋设置在壳体中并且构造成与动涡旋配合以形成对工作流体进行压缩的压缩腔。静涡旋中设置有连通至涡旋压缩机的压缩腔的第二流体通道。其中,在壳体与静涡旋之间设置有连接导管。连接导管设置有第三流体通道。第三流体通道以流体密封的方式将第一流体通道连通至第二流体通道。第一流体通道、第二流体通道和第三流体通道构成将流体引入至压缩腔的流体通道。其中,在流体通道中设置有止回阀,止回阀用于阻止压缩腔中的工作流体经由流体通道流出至压缩机外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涡旋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涡旋压缩机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改进的喷气/喷液增焓装置的涡旋压缩机。
技术介绍
本部分的内容仅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可能并不构成现有技术。通常,涡旋压缩机是一种用来压缩制冷剂以用来进行制冷或制热的设备。涡旋压缩机通常包括具有动涡旋和静涡旋的涡旋压缩组件或涡旋压缩机构。动涡旋的涡卷与静涡旋的涡卷配合以形成压缩腔,通过动涡旋相对于静涡旋的平动运动在压缩腔内实现对气体的压缩。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在室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蒸发压力下降,压缩机的吸气比容增加、压缩比就会比较大,容易造成压缩机内的温度过高的情况。为了进一步提高压缩机的性能,可以通过向压缩机的中压腔喷液或喷气的方式来增焓。即,通过向压缩机的中压腔喷射液态或气态制冷剂,来增加压缩机内的气体量,同时降低压缩腔内的温度。然而,在现有技术的设置有喷液或喷气增焓流体通道的涡旋压缩机中,其增焓流体通道上通常不设置有止回阀。在不向压缩机进行喷液或喷气增焓时,压缩机的压缩腔的气体会通过增焓流体通道的流入到压缩机的中压腔的外部。这将导致压缩机的中压腔中的气体压力产生波动,使得压缩机的压缩性能下降。因此,仍需要对现有技术的压缩机中的喷气或喷液增焓装置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进一步提高压缩机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或减轻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部分,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设置在压缩机的增焓流体通道中的止回阀。设置这种止回阀将避免压缩机的中压腔中的气体在不向中压腔中输送增焓气体/液体时从增焓流体通道流出至压缩机外部,从而防止了中压腔中的压力波动,进一步提高了压缩机的压缩性能。此外,根据本技术的涡旋压缩机中设置有柔性连接导管。该柔性连接导管的两端分别设置在静涡旋和壳体中的增焓流体通道中并且与静涡旋和壳体以流体密封的方式连接。该柔性连接导管具有一定的柔性。由于设置了该柔性连接导管,能够在不影响静涡旋相对于壳体的相对运动的同时,保证静涡旋和壳体中的增焓流体通道密封连接。具体地,根据本技术的涡旋压缩机包括:壳体,壳体中设置有用于从外部管路中引入并接收流体的第一流体通道;和静涡旋,静涡旋设置在壳体中并且构造成与动涡旋配合以形成对工作流体进行压缩的压缩腔。静涡旋中设置有连通至涡旋压缩机的压缩腔的第二流体通道。其中,在壳体与静涡旋之间设置有连接导管。连接导管设置有第三流体通道。第三流体通道以流体密封的方式将第一流体通道连通至第二流体通道。第一流体通道、第二流体通道和第三流体通道构成将流体引入至压缩腔的流体通道。其中,在流体通道中设置有止回阀。止回阀用于阻止压缩腔中的工作流体经由流体通道流出至压缩机外部。其中,连接导管使得静涡旋能够相对于壳体进行轴向浮动。其中,连接导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连接第一端和第二端的中部段。其中,第一端和第二端具有鼓形形状。中部段的最大外直径小于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最大外直径。其中,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最大外直径处设置有凹槽。凹槽中设置有密封圈以实现连接导管与壳体以及连接导管与静涡旋的密封连接。其中,第一流体通道中和第二流体通道中设置有止挡件。止挡件限制连接导管在第一流体通道中和第二流体通道中的位置。其中,止回阀设置在第一流体通道中。连接导管与止回阀相邻地设置。其中,止回阀包括具有阀座通孔的阀座、用于打开或关闭阀座通孔的阀片以及止推件。阀片位于阀座与止推件之间。其中,止推件与连接导管相邻地设置并且用作限制连接导管在第一流体通道中的位置的止挡件。其中,止回阀还包括偏置件。偏置件构造成将阀片朝向阀座推压。止推件构造成容置偏置件并且为偏置件提供导向功能。其中,阀座和止推件以螺纹连接或过盈配合的方式设置在流体通道内。其中,止回阀设置在连接导管内的第三流体通道中。其中,止回阀包括具有阀座通孔的阀座、用于打开或关闭阀座通孔的阀片以及止推件。阀座是以螺纹连接或过盈配合的方式设置在第三流体通道内的单独的部件或者是连接导管的一部分。其中,止回阀设置在静涡旋的第二流体通道中。其中,止回阀包括具有阀座通孔的阀座、用于打开或关闭阀座通孔的阀片以及止推件,所述阀片设置在所述阀座与所述止推件之间。阀座是以螺纹连接或过盈配合的方式设置在第二流体通道内的单独的部件或者是第二流体通道的一部分。其中,静涡旋包括分体式的盖体部和本体部。第二流体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盖体部与所述本体部之间的部段。附图说明本文中所描述的附图仅出于对示例性的结构的说明性目的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其中:图1a-1c分别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涡旋压缩组件部分的俯视图、局部剖视图和局部放大图;图2a-2c分别是具有静涡旋的盖体部、柔性连接导管和止回阀的组件的立体图、俯视图和剖视图;图3a-3b示出了压缩机壳体和盖体部结构的立体图和剖视图以及分解状态的柔性连接导管和止回阀;图4a-4b分别是不带密封圈的柔性连接导管的立体图、剖视图;图4c-4d分别是带有密封圈的柔性连接导管的主视图和剖视图。图5a-5c分别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涡旋压缩组件部分的俯视图、局部剖视图和局部放大图;图6a-6e分别是其中设置有止回阀的柔性连接导管的两个立体图、剖视图、分解状态立体图以及分解状态剖视图;图7a-7c分别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涡旋压缩组件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局部放大图以及静涡旋的本体部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
技术介绍
中所介绍的,在现有技术的压缩机中,其增焓流体通道中通常不设置有止回阀,这容易造成压缩机的中压腔中的气体压力波动,降低压缩机的性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根据本申请的增焓装置中设置有止回阀。设置有止回阀之后,在需要向压缩机的中压腔中喷射气体或液体时,止回阀打开。在不需要向压缩机的中压腔中喷射气体或液体时,止回阀关闭,中压腔中的气体不会通过增焓流体通道流动至压缩机的外部。进一步机地,为了在设置有增焓流体通道的压缩机中仍能够实现静涡旋的轴向柔性,在压缩机中设置有柔性连接导管。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根据本技术的具有新型止回阀和柔性连接导管的压缩机进行详细的介绍。图1a-1c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涡旋压缩组件部分100的俯视图、局部剖视图和局部放大图。如图所示,该涡旋压缩机具有壳体2、静涡旋3、动涡旋4、顶盖5以及增焓流体通道12。该涡旋压缩机还具有视图中未示出的涡旋压缩机的主轴承、主轴承座、电机等动力部分。其中,静涡旋3可以包括盖体部31和本体部32。其中,盖体部31和本体部32可以是分离的部件,即静涡旋是分体式的。盖体部31和本体部32也可以是一体的。盖体部31在轴向方向上位于本体部32的上侧,设置在本体部32与顶盖5之间。根据本技术的涡旋压缩机,在增焓流体通道12中设置有止回阀11和柔性连接导管13。一部分增焓流体通道设置在压缩机壳体中,被称为第一流体通道001。一部分增焓流体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旋压缩机,所述涡旋压缩机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中设置有用于从外部管路中引入并接收流体的第一流体通道;和/n静涡旋,所述静涡旋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并且构造成与动涡旋配合以形成对工作流体进行压缩的压缩腔,所述静涡旋中设置有连通至所述涡旋压缩机的所述压缩腔的第二流体通道,/n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与所述静涡旋之间设置有连接导管,/n所述连接导管设置有第三流体通道,所述第三流体通道以流体密封的方式将所述第一流体通道连通至所述第二流体通道,/n所述第一流体通道、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和所述第三流体通道构成将流体引入至所述压缩腔的流体通道,其中,在所述流体通道中设置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用于阻止所述压缩腔中的工作流体经由所述流体通道流出至所述压缩机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旋压缩机,所述涡旋压缩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中设置有用于从外部管路中引入并接收流体的第一流体通道;和
静涡旋,所述静涡旋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并且构造成与动涡旋配合以形成对工作流体进行压缩的压缩腔,所述静涡旋中设置有连通至所述涡旋压缩机的所述压缩腔的第二流体通道,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与所述静涡旋之间设置有连接导管,
所述连接导管设置有第三流体通道,所述第三流体通道以流体密封的方式将所述第一流体通道连通至所述第二流体通道,
所述第一流体通道、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和所述第三流体通道构成将流体引入至所述压缩腔的流体通道,其中,在所述流体通道中设置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用于阻止所述压缩腔中的工作流体经由所述流体通道流出至所述压缩机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导管使得所述静涡旋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进行轴向浮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导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中部段,其中,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具有鼓形形状,所述中部段的最大外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最大外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最大外直径处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中设置有密封圈以实现所述连接导管与所述壳体以及所述连接导管与所述静涡旋的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中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中设置有止挡件,所述止挡件限制所述连接导管在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中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中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中,所述连接导管与所述止回阀相邻地设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凌云束宏飞杨东辉黄幼玲
申请(专利权)人: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