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2656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涡旋压缩机包括动涡旋盘;静涡旋盘,静涡旋盘与动涡旋盘相配合地设置,静涡旋盘设置有静涡旋盘油槽,静涡旋盘油槽沿静涡旋盘的周向延伸设置,静涡旋盘的朝向动涡旋盘一侧的端面上开设有与静涡旋盘油槽相连通的供油毛细孔。通过在静涡旋盘上设置静涡旋盘油槽,并在静涡旋盘的朝向动涡旋盘一侧的端面上开设有与静涡旋盘油槽相连通的供油毛细孔。这样设置使得位于静涡旋盘油槽内的润滑油通过供油毛细孔均匀地覆盖在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的端面上,有效地减少了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的磨损,提高了压缩机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涡旋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涡旋压缩机因其效率高、体积小、质量轻、运行平稳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制冷空调和热泵等领域。一般来说,涡旋压缩机由密闭壳体、静涡旋盘、动涡旋盘、支架、曲轴、防自转机构供油装置和电机构成,动、静涡旋盘的型线均是螺旋形,动涡旋盘相对静涡旋盘偏心并相差180°安装,于是在动、静涡旋盘间形成了多个月牙形空间。在动涡旋盘以静涡旋盘的中心为旋转中心并以一定的旋转半径作无自转的回转平动时,外圈月牙形空间便会不断向中心移动,此时,冷媒被逐渐推向中心空间,其容积不断缩小而压力不断升高,直至与中心排气孔相通,高压冷媒被排出泵体,完成压缩过程。压缩机在运行时,其内部的关键零件动涡旋盘、静涡旋盘贴合运动,相应的接触面就会产生相对摩擦。涡旋压缩机动静盘的磨损问题一直是压缩机设计时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应用于空调多联机领域的涡旋压缩机通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动盘与静盘单个或同步进行表面磷化处理,并在静盘端面设计油槽,保证动静盘端面有充足的润滑油,部分压缩机厂家也会在动盘上设计油槽。一般的静盘油槽如下图所示,按引油处的压力分为中压油槽与高压油槽:由于油槽形状复杂,带来了加工上的难度,且不利于静盘端面光滑平整;加上要从不同位置引油,静盘、支架等零件相应位置都需要配合加工引油孔,使得零件加工步骤多、加工难;油槽内储油,其他端面上的油需要靠动盘的相对滑动和冷媒压力差来迁移,使得动静盘端面的油膜厚度不均匀,造成磨损问题。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静盘端面供油的结构,按照运行过程中冷媒压力分布和动静盘运行轨迹,区分出静侧油槽与动侧油槽,是业内解决静盘端面供油的常规手段,存在油槽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的问题。现有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静盘端面油槽与排气油分配合的结构,在润滑静盘端面的同时,降低排气的油循环率,也避免不了油槽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的问题。现有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润滑动静盘摩擦面的结构,但其结构加工难度大,还降低了动涡旋盘的强度,带来了可靠性问题。现有技术方案中,业内通用的解决方案都是在动静涡旋盘端面上加工油槽。随着功能多样化的要求,例如降低油循环率、区分高低压油槽等,该结构越来越复杂,带来了加工上的难度,且不利于动静盘端面光滑平整。加上要从不同位置引油,静盘、支架等零件相应位置都需要配合加工引油孔,使得零件加工步骤多、加工难;油槽内储油,其他端面上的油需要靠动盘的相对滑动和冷媒压力差来迁移,使得动静盘端面的油膜厚度不均匀,造成磨损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动静盘端面的油膜厚度不均匀,造成动静盘磨损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动涡旋盘;静涡旋盘,静涡旋盘与动涡旋盘相配合地设置,静涡旋盘设置有静涡旋盘油槽,静涡旋盘油槽沿静涡旋盘的周向延伸设置,静涡旋盘的朝向动涡旋盘一侧的端面上开设有与静涡旋盘油槽相连通的供油毛细孔。进一步地,静涡旋盘具有朝向动涡旋盘一侧的第一端面,静涡旋盘油槽开设于静涡旋盘的与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静涡旋盘油槽沿静涡旋盘的周向延伸设置,供油毛细孔开设于静涡旋盘油槽的底部。进一步地,涡旋压缩机还包括:油槽盖板,油槽盖板与第二端面相连接以将静涡旋盘油槽密封。进一步地,供油毛细孔为多个,多个供油毛细孔沿静涡旋盘的周向和/或静涡旋盘的径向间隔地设置。进一步地,多个供油毛细孔中的至少一个供油毛细孔的轴线与竖直轴线具有夹角地设置。进一步地,静涡旋盘包括:静涡旋下盘,静涡旋下盘的第一端朝向动涡旋盘设置;静涡旋上盘,静涡旋上盘的第一端与静涡旋下盘的第二端相连接,静涡旋上盘的第二端设置有吸气通道,静涡旋下盘的第二端和静涡旋上盘的第一端中的至少一个的端面上开设有静涡旋盘油槽,供油毛细孔开设于静涡旋下盘的第一端上。进一步地,静涡旋下盘设置有静涡旋下盘齿,静涡旋上盘上设置有与静涡旋下盘齿一一对应的静涡旋上盘齿,静涡旋下盘齿与静涡旋上盘齿均与动涡旋盘的齿部相啮合地设置,或者,静涡旋下盘为环形结构,静涡旋上盘上设置有与动涡旋盘的齿部相啮合的静涡旋上盘齿。进一步地,静涡旋盘的朝向动涡旋盘的一端设置有上油通路,上油通路的一端与静涡旋盘油槽相连通,上油通路的另一端与油池相连通。进一步地,上油通路包括:第一孔段,第一孔段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第一孔段的第一端与静涡旋盘油槽相连通;第二孔段,第二孔段沿静涡旋盘的径向方向延伸设置,第二孔段的第一端与第一孔段的第二端相连通,第二孔段的第二端延伸至静涡旋下盘的外表面设置;第三孔段,第三孔段的第一端与第二孔段相连通,第三孔段的第二端与油池相连通,其中,静涡旋下盘设置有用于密封第二孔段的第二端的密封件。进一步地,涡旋压缩机还包括:上支架,上支架与静涡旋盘相连接,动涡旋盘位于上支架与静涡旋盘之间,上支架设置有上支架油池和供油通路,供油通路的一端与上支架油池相连通,供油通路的另一端与静涡旋盘油槽相连通。进一步地,上支架设置有节流件,部分的节流件延伸至供油通路内。进一步地,静涡旋盘的半径为r,供油毛细孔的开设区域半径为r1,其中,0.69r≤r1≤0.87r。进一步地,多个供油毛细孔沿静涡旋盘的径向方向间隔地设置以形成内层高压油孔和外层中压油孔,形成内层高压油孔或外层中压油孔的供油毛细孔的直径均相同。进一步地,形成内层高压油孔的供油毛细孔的直径与形成外层中压油孔的供油毛细孔的直径不同。进一步地,上支架还设置有回油通路,回油通路的一端与上支架油池相连通,回油通路的另一端与涡旋压缩机的底部油池相连通。进一步地,供油毛细孔的半径为d,其中,ρ为冷媒密度;v为供油通路中润滑油的流动速度;p排为压缩机的排气压力;p中为压缩机的中间压力。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涡旋压缩机,涡旋压缩机为上诉的涡旋压缩机。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静涡旋盘上设置静涡旋盘油槽,并在静涡旋盘的朝向动涡旋盘一侧的端面上开设有与静涡旋盘油槽相连通的供油毛细孔。这样设置使得位于静涡旋盘油槽内的润滑油通过供油毛细孔均匀地覆盖在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的端面上,有效地减少了动涡旋盘和静涡旋盘的磨损,提高了压缩机的可靠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压缩机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压缩机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静涡旋盘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静涡旋盘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静涡旋盘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动涡旋盘(19);/n静涡旋盘(3),所述静涡旋盘(3)与所述动涡旋盘(19)相配合地设置,所述静涡旋盘(3)设置有静涡旋盘油槽(31),所述静涡旋盘油槽(31)沿所述静涡旋盘(3)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静涡旋盘(3)的朝向所述动涡旋盘(19)一侧的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静涡旋盘油槽(31)相连通的供油毛细孔(3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涡旋盘(19);
静涡旋盘(3),所述静涡旋盘(3)与所述动涡旋盘(19)相配合地设置,所述静涡旋盘(3)设置有静涡旋盘油槽(31),所述静涡旋盘油槽(31)沿所述静涡旋盘(3)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静涡旋盘(3)的朝向所述动涡旋盘(19)一侧的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静涡旋盘油槽(31)相连通的供油毛细孔(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涡旋盘(3)具有朝向所述动涡旋盘(19)一侧的第一端面,所述静涡旋盘油槽(31)开设于所述静涡旋盘(3)的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所述供油毛细孔(32)开设于所述静涡旋盘油槽(31)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旋压缩机还包括:
油槽盖板(20),所述油槽盖板(20)与所述第二端面相连接以将所述静涡旋盘油槽(31)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毛细孔(32)为多个,多个所述供油毛细孔(32)沿所述静涡旋盘(3)的周向和/或所述静涡旋盘(3)的径向间隔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供油毛细孔(32)中的至少一个所述供油毛细孔(32)的轴线与竖直轴线具有夹角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涡旋盘(3)包括:
静涡旋下盘(312),所述静涡旋下盘(312)的第一端朝向所述动涡旋盘(19)设置;
静涡旋上盘(311),所述静涡旋上盘(311)的第一端与所述静涡旋下盘(312)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静涡旋上盘(311)的第二端设置有吸气通道,所述静涡旋下盘(312)的第二端和所述静涡旋上盘(311)的第一端中的至少一个的端面上开设有所述静涡旋盘油槽(31),所述供油毛细孔(32)开设于所述静涡旋下盘(312)的第一端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涡旋下盘(312)设置有静涡旋下盘齿(313),所述静涡旋上盘(311)上设置有与所述静涡旋下盘齿(313)一一对应的静涡旋上盘齿(314),所述静涡旋下盘齿(313)与所述静涡旋上盘齿(314)均与所述动涡旋盘(19)的齿部相啮合地设置,或者,
所述静涡旋下盘(312)为环形结构,所述静涡旋上盘(311)上设置有与所述动涡旋盘(19)的齿部相啮合的静涡旋上盘齿(31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涡旋盘(3)的朝向所述动涡旋盘(19)的一端设置有上油通路(33),所述上油通路(33)的一端与所述静涡旋盘油槽(31)相连通,所述上油通路(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会军马鹏律刚刘双来方琪孙辉赵玉晨赵豪川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