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国华专利>正文

防盗电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2655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防盗电保护器,由与电度表(3)连成一体的表端检测元件盒(2)及与之分体的主控盒(1)构成,其电路包括参考检测电路(6)、表端检测电路(21)、比较触发电路(7)、延时复位电路(8)、主控制电路(11)。本装置通过比较表端检测点与参考检测点之间的电流差别,使控制元件动作,切断负载电源,达到防盗电目的。非正常计量负载去除后,可自动恢复供电。还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特点。(*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盗电保护装置。目前,用户用电的计量,是通过电度表来实现的。如果有人在电度表的进线上私接负载,或是使电度表的电流线圈短路,或使其电压线圈失电,或使电度表盘反转,都将破坏正常的用电计量,给供电部门造成经济损失,也不利于安全用电与节约用电。而对此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以杜绝上述现象的发生,似乎尚未有人问津。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防盗电保护器,使其具有防止非正常计量用电的功能,并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特点。本技术的设计思想是,在紧靠用户电度表接线盒处设置检测点并将其电路元件用机械方法锁闭,在用户户外设置参考检测点,比较两处的电流,以使控制元件动作,达到防盗电的目的。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出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形结构,它包括一个固定在电度表(3)上的表端检测元件盒(2)和一个与电度表(3)分体的主控盒(3),表端检测元件盒(2)的接线端口打有与普通电度表相同的铅封(机械锁闭),以防止在该处私折线头。图2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框图,它包括电网电源(5)、电度表(3)、用电负载(4),此外,它还包括参考检测电路(6)、表端检测电路(21)、比较触发电路(7)、延时复位电路(8)、主控制电路(11),所述电路的连接是,电网电源(5)经电度表(3)向用电负载(4)供电,同时其电流经参考检测电路(6)至表端检测电路(21),参考检测电路(6)与表端检测电路(21)的输出信号送至比较触发电路(7),由该电路(7)触发主控制电路(11)控制电网电源(5)的通断,延时复位电路(8)控制主控制电路(11)的延时复位。上述表端检测电路(21)设置于图1中的表端检测元件盒(2)中,而所述电路(6)(7)(11)(8)设置在主控盒(3)中。图3是本技术的实际电路结构。由该图可知,表端检测电路(21)由元件R12、R13、C1、D1~D4、J1组成,参考检测电路(6)由元件R1、与R11组成(其中R11与R12均为电流检测元件),比较触发电路(7)由电流互感器T、电位器RW、C6、R3、R4、BG3、C7、D5、D6、C8、C9、C10、稳压管DW2、R9组成,主控制电路(11)由可控硅SCR、J2、R8、C5、D11~D14组成,延时复位电路(8)由元件C3、R10,稳压管DW1、R5、C4、BG1、R6、R7、BG2、D10、J3组成。本技术的电路特点是,比较触发电路(7)中的电流互感器T有两个初级绕组(可用双线并绕而成),其中一个绕组与参考检测电路(6)中的电阻R1串联后再与R11并接,另一个绕组与表端检测电路(21)中的电阻R12并接,由此构成一个比较电路。由图3还可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正常工作时,IJ两端有220伏电压,J1-1闭合,流过R11与R12的电流相同,因此流过电流互感器T初级两绕组的电流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则T次级绕组无感应电势,可控硅SCR不触发,控制电路元件不动作。偷电发生时,上述平衡过程被破坏,使控制元件动作,切断负载电源。下面结合图3对本技术的原理和工作过程做出进一步说明。1、在电度表前跨接负载偷电。由于电度表接线盘已被本装置的控制元件合(2)锁闭,偷电负载只能跨接在33、36端。该负载电流经R11而不经R12,因此使T次级产生感应电势,可控硅SCR被触发导通,J2得电,J2-2闭合自保,J2-1断开,切断负载电源。流经J2的电流经D11~D14整流及C3滤波,在稳压管DW,两端产生约16伏电压,经R5向C4充电;经一段时间后,单结管BG1触发,BG2饱和导通,J3吸合,J3-1断开,使J2失电释放,恢复供电。若偷电负载不去除,则电路重复以上过程,负载电源不能被接通。2、将电度表电流线圈短路而使电表停转偷电。偷电者只能短接33、35端,此时负载电流只经R11而不经R12,后续过程同上述过程1相同。3、使电度表反转偷电。即33、35端两线互换,则经R12的电流与正常情况时方向相反。因此,使T次级产生感应电势,经BG3放大后,触发可控硅SCR,其后续过程与过程1相同。4、使电度表电压线圈失电,电表停转偷电。偷电者此举只能将35与34端或35与36端短路,断开33或34端串进负载,电压线圈失电,则J1失电释放,J1-1切断T的一个绕组电流,次级产生感应电势,触发可控硅SCR,后续过程与上述过程1相同。本装置电路还可设计成如图4所示的形式,其特点是采用T1与T2两只电流互感器代替图3中的R11与R12,其信号经T3比较后不需放大可直接触发可控硅。将本技术的主控盒(1)设置在户外、架空线上或电线杆上等用户不易触及又醒目便于监视之处,由本技术的上述电路结构与原理可知,它能有效地防止非正常计量用电,并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特点。 附图说明图1是外形图,图2是电路原理框图,图3与图4是实标电路图,其中1——主控盒2——表端检测元件盒3——电度表4——用电负载5——电网电源6——参考检测电路7——比较触发电路8——延时复位电路11——主控制电路21——表端检测电路33~36——接线端权利要求1.一种防盗电保护器,包括一个固定在电度表(3)上且接线端口打有铅封的表端检测元件盒(2)和一个主控盒(1),电路组成包括电网电源(5)、电度表(3)、用电负载(4)、参考检测电路(6)、置于表端检测元件盒(2)中的表端检测电路(21)、比较触发电路(7)、延时复位电路(8)、主控制电路(11),所述电路的连接为,电网电源(5)经电度表(3)向用电负载(4)供电,且其电流经所述电路(6)至所述电路(21),该电路(6)与(21)的输出信号送至所述电路(7)触发主控制电路(11)以控制电网电源(5)的通断,延时复位电路(8)控制电路(11)的延时复位,本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盒(1)与电度表(3)是分体的,比较触发电路(7)中的电流互感器T有二个初级绕组,其中一个绕组与所述电路(6)中的电阻R1串联后再与电流检测元件R11并接,另一个绕组与所述电路(21)中的电流检测元件R12并联,由此构成一个比较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元R11与R12可以用电流互感器代替。专利摘要防盗电保护器,由与电度表(3)连成一体的表端检测元件盒(2)及与之分体的主控盒(1)构成,其电路包括参考检测电路(6)、表端检测电路(21)、比较触发电路(7)、延时复位电路(8)、主控制电路(11)。本装置通过比较表端检测点与参考检测点之间的电流差别,使控制元件动作,切断负载电源,达到防盗电目的。非正常计量负载去除后,可自动恢复供电。还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特点。文档编号G01R11/00GK2035089SQ88212538公开日1989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1988年5月4日 优先权日1988年5月4日专利技术者张国华, 李建设 申请人:张国华, 李建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盗电保护器,包括一个固定在电度表(3)上且接线端口打有铅封的表端检测元件盒(2)和一个主控盒(1),电路组成包括电网电源(5)、电度表(3)、用电负载(4)、参考检测电路(6)、置于表端检测元件盒(2)中的表端检测电路(21)、比较触发电路(7)、延时复位电路(8)、主控制电路(11),所述电路的连接为,电网电源(5)经电度表(3)向用电负载(4)供电,且其电流经所述电路(6)至所述电路(21),该电路(6)与(21)的输出信号送至所述电路(7)触发主控制电路(11)以控制电网电源(5)的通断,延时复位电路(8)控制电路(11)的延时复位,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盒(1)与电度表(3)是分体的,比较触发电路(7)中的电流互感器T有二个初级绕组,其中一个绕组与所述电路(6)中的电阻R↓〔1〕串联后再与电流检测元件R↓〔11〕并接,另一个绕组与所述电路(21)中的电流检测元件R↓〔12〕并联,由此构成一个比较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华李建设
申请(专利权)人:张国华李建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