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兆弟专利>正文

一种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2383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构件、竖立于第一预制构件顶部且两者间由混凝土现浇段接合的第二预制构件,以及第三预制构件,其位于第一预制构件与第二预制构件之间且与第一预制构件、第二预制构件大致垂直设置,其横向一端部与第一预制构件相靠拢,且该横向一端部的端面形成为混凝土现浇段的下成型挡边;第一预制构件、第二预制构件、第三预制构件为全预制件,且第二预制构件和第三预制构件之间形成混凝土现浇段的现浇作业区;经由施工作业区形成的混凝土现浇段只存在于第一预制构件、第二预制构件以及第三预制构件相结合的部位,能够减少现浇作业量,提高装配效率以及建筑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就是将建筑主要组成部分混凝土构件等拆分成多个部件或构件,将这些部件或构件在工厂进行标准化生产,然后,通过可靠运输方式运到工地,将混凝土构件等在现场进行装配化施工建造。通过上述预先制备混凝土构件的方式以实现节约劳动力、实现施工方便快捷。近年来,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迅速,相关规范和图集相继发布,结构连接技术日趋发展。但是,现有技术中,装配式建筑的楼板通常为半预制结构,在使用半预制构件进行现场施工时,一般需要使用现浇混凝土和预制构件的配合使用。简单来说,半预制构件与墙体或者楼板相互搭建在一起;然后,现场搭设模板、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振捣、拆模板等;再经过数天的养护,最后,与墙体凝固连接形成整体的构件。这样的半预制结构,存在诸多弊端:需要大量的现场浇筑,需要模板量大,建造成本高,施工速度慢,施工场地要求高,质量管理要求高,现浇作业量大,因而装配效率低。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减少现浇作业量、提高装配率的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小现浇作业量、提高装配效率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构件;第二预制构件,竖立于所述第一预制构件顶部且两者间由混凝土现浇段接合;以及第三预制构件,其位于第一预制构件与第二预制构件之间且与第一预制构件、第二预制构件大致垂直设置,其横向一端部与所述第一预制构件相靠拢,且该横向一端部的端面形成为所述混凝土现浇段的下成型挡边;其中,所述第一预制构件、第二预制构件、第三预制构件为全预制件,且所述第二预制构件和第三预制构件之间形成所述混凝土现浇段的现浇作业区。进一步的,第二预制构件下端面至第一预制构件上端面的高度距离大于第三预制构件的厚度。进一步的,第二预制构件的下端面包括一沿靠近第三预制构件一侧的侧面向另一侧面下斜的坡面。进一步的,所述下成型挡边包括一沿第三预制构件的底面向第三预制构件的顶面倾斜的坡面。进一步的,混凝土现浇段的竖向高度H为混凝土现浇段的横向最小宽度W的1.1至3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制构件、第二预制构件为预制墙体,第三预制构件为预制楼板;所述第一预制构件包含外墙板和承重层,所述第一预制构件与所述第二预制构件的规格相同;第二预制构件的外墙板和第一预制构件的外墙板相靠拢以形成与所述下成型挡边对向设置的外成型挡边。进一步的,外墙板的顶部高于承重层的顶部和/或外墙板的底部低于承重层的底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制构件还包括夹设于外墙板和承重层之间的保温层,所述外墙板、保温层以及承重层由两个以上间隔分布的拉结筋连接固定;所述第二预制构件的外墙板和所述第一预制构件的外墙板间嵌设有装饰条和/或防水条。进一步的,承重层间隔埋设有至少两根端部裸露于预制构件端面的竖向受力筋;所述第二预制构件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与第一预制构件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在所述混凝土现浇段内相对接;或者,混凝土现浇段间隔设置有至少两根竖向预埋筋,竖向预埋筋的两端分别对接第二预制构件的一受力筋和第一预制构件的一受力筋;或者,第二预制构件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与第一预制构件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由埋设在所述第二预制构件内或第一预制构件内的灌浆套筒相对接;或者,第二预制构件的竖向受力筋与第一预制构件的竖向受力筋由连接件相对接。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现浇段埋设有纵向筋笼架,所述第三预制构件具有横向延伸至混凝土现浇段内并与纵向筋笼架连接的横向受力筋;和/或,所述纵向筋笼架与竖向延伸至混凝土现浇段的第一预制构件的竖向受力筋和/或第二预制构件的竖向受力筋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构件、竖立于第一预制构件顶部且两者间由混凝土现浇段接合的第二预制构件,以及第三预制构件,其位于第一预制构件与第二预制构件之间且与第一预制构件、第二预制构件大致垂直设置,其横向一端部与所述第一预制构件相靠拢,且该横向一端部的端面形成为混凝土现浇段的下成型挡边;其中,第一预制构件、第二预制构件、第三预制构件为全预制件,且第二预制构件和第三预制构件之间形成混凝土现浇段的现浇作业区;经由施工作业区形成的混凝土现浇段只存在于第一预制构件、第二预制构件以及第三预制构件相结合的部位,能够减少现浇作业量,提高装配效率以及建筑施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区域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A区域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A区域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中A区域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装配方法流程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装配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图9是图8中C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装配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图11是图10中D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第一预制构件;2、第二预制构件;21、外墙板;22、承重层;221、竖向受力筋;222、下端面;23、保温层;24、拉结筋;3、第三预制构件;31、下成型挡边;32、横向受力筋;4、混凝土现浇段;41、竖向预埋筋;5、防水条;6、灌浆套筒;7、连接件;8、纵向筋笼架;81、纵向筋;82、箍筋;9、可拆卸成型模板;91、挡边;92、混凝土泵送入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参见图1,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主要由第一预制构件1、第二预制构件2、第三预制构件3以及混凝土现浇段4等部分构成,第二预制构件2竖立于第一预制构件1顶部且两者由混凝土现浇段4结合;第三预制构件3位于第一预制构件1和第二预制构件2之间,且第三预制构件3与第一预制构件1、第二预制构件2大致垂直设置,其中,大致垂直指第三预制构件与第一预制构件、第二预制构件之间的夹角处于85°~95°;其夹角不影响预制构件之间连接的强度即可;第一预制构件1、第二预制构件2为竖向预制构件,第三预制构件3为横向预制构件,第三预制构件3的横向一端与第一预制构件1相靠拢。可以理解的,在本技术提供的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中,第三预制构件3可以只是跟第一预制构件1的顶部靠近且不造成漏浆即可。第一预制构件1、第二预制构件2以及第三预制构件3至少之一优选为钢筋笼混凝土结构,其中,第一预制构件1的竖向尺寸值大于横向厚度值,和/或第二预制构件2的竖向尺寸值大于横向尺寸值。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预制构件;/n第二预制构件,竖立于所述第一预制构件顶部且两者间由混凝土现浇段接合;以及/n第三预制构件,其位于第一预制构件与第二预制构件之间且与第一预制构件、第二预制构件大致垂直设置,其横向一端部与所述第一预制构件相靠拢,且该横向一端部的端面形成为所述混凝土现浇段的下成型挡边;/n其中,所述第一预制构件、第二预制构件、第三预制构件为全预制件,且所述第二预制构件和第三预制构件之间形成所述混凝土现浇段的现浇作业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预制构件;
第二预制构件,竖立于所述第一预制构件顶部且两者间由混凝土现浇段接合;以及
第三预制构件,其位于第一预制构件与第二预制构件之间且与第一预制构件、第二预制构件大致垂直设置,其横向一端部与所述第一预制构件相靠拢,且该横向一端部的端面形成为所述混凝土现浇段的下成型挡边;
其中,所述第一预制构件、第二预制构件、第三预制构件为全预制件,且所述第二预制构件和第三预制构件之间形成所述混凝土现浇段的现浇作业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预制构件下端面至第一预制构件上端面的高度距离大于第三预制构件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预制构件的下端面包括一沿靠近第三预制构件一侧的侧面向另一侧面下斜的坡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成型挡边包括一沿第三预制构件的底面向第三预制构件的顶面倾斜的坡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混凝土现浇段的竖向高度H为混凝土现浇段的横向最小宽度W的1.1至3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构件、第二预制构件为预制墙体,第三预制构件为预制楼板;所述第一预制构件包含外墙板和承重层,所述第一预制构件与所述第二预制构件的规格相同;
第二预制构件的外墙板和第一预制构件的外墙板相靠拢以形成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兆弟
申请(专利权)人:周兆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