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雨水收集系统的节能建筑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2313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雨水收集系统的节能建筑,属于节能建筑回收系统技术领域,包括:建筑顶层以及建筑底层,设置在所述建筑顶层、用于对雨水进行导流的雨水导流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建筑底层、与所述雨水导流组件相连通的、用于对雨水进行收集的雨水收集组件,其中,所述雨水收集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建筑底层、与所述雨水导流组件相连通的收集罐;设置在所述收集罐内、用于对雨水进行过滤的过滤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收集罐处、用于将管内水体对花草进行喷淋的喷洒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雨水收集系统的节能建筑,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后进行简单处理,并将经过处理的雨水进行向外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雨水收集系统的节能建筑
本技术涉及节能建筑回收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带有雨水收集系统的节能建筑。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存在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很多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日常生活中往往出现很多浪费水资源的情况,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雨水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雨水经收集和简单处理后,可以满足人们日常大多用水需求。目前,在下雨后的建筑顶层上,会积攒大量的雨水,一般这些雨水积水如果未被排走的情况下,雨水会一直积攒在楼房屋顶的位置处,造成楼房的渗水问题。因此,对建筑本身而言,雨水收集和雨水处理再利用的节能方式,可以有效利用雨水资源,同时,能够避免建筑由于长期处于雨水浸泡而出现问题,对缓解水资源短缺具有深远的影响、保护建筑的基本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雨水收集系统的节能建筑,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后进行简单处理,并将经过处理的雨水进行向外界使用。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有雨水收集系统的节能建筑,包括:建筑顶层以及建筑底层,设置在所述建筑顶层、用于对雨水进行导流的雨水导流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建筑底层、与所述雨水导流组件相连通的、用于对雨水进行收集的雨水收集组件,其中,所述雨水收集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建筑底层、与所述雨水导流组件相连通的收集罐;设置在所述收集罐内、用于对雨水进行过滤的过滤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收集罐处、用于将管内水体对花草进行喷淋的喷洒件。通过采用上述设置,设置在建筑顶层的雨水导流组件能够将雨水从建筑的顶层进行排离,使得雨水进入雨水收集组件中,既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同样能够加快建筑顶层雨水的离开,避免建筑顶层由于雨水的长期浸泡出现问题;设置在建筑底层的雨水收集组件能够通过过滤件将从雨水导流组件导入的雨水进行过滤、通过喷洒件将雨水从收集罐内排出进行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雨水导流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建筑顶层的排水渠;开设在所述建筑顶层外壁位置处、与所述排水渠相连通的开口;以及固定在所述开口上、位于建筑外壁位置处的排水管;以及固定在所述开口上、开设有供雨水通过的通道的挡沙盖。通过采用上述设置,雨水从排水渠中经由开口、排水管后导入进收集罐中进行收集,同时,该挡沙盖能够将在建筑顶层随着雨水进入排水渠中的体积较大的砂石进行隔档,避免砂石随着雨水进入至收集罐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排水渠由中部至两侧倾斜向下设置。通过采用上述设置,排水渠由中部至两侧倾斜向下设置,能够加快雨水排离速度,同时,避免了雨水排离不及长期处在排水渠中而造成建筑由于长期受到雨水浸泡出现渗漏等问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挡沙盖上可拆卸式安装有截面呈“L”型的承沙板。通过采用上述设置,可拆卸式的承沙板既能够对于砂石进行隔档,防止砂石进入到收集罐中,也能够方便对砂石进行收集倾倒,免除打扫排水渠的工作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过滤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收集罐内部、用于将所述收集罐分隔开的隔断板;设置在所述收集罐顶部、与排水管相连通且位于所述隔断板一侧的进水口;设置在所述收集罐内、位于开设有所述进水口一侧空间内底部的酸碱度测试计;设置在所述收集罐内、位于开设有所述进水口一侧空间内的过滤海绵;设置在所述隔断板底部位置处、使所述隔断板分隔开的空间相连通的排水口;固定在所述排水口位置处的滤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排水口上、位于非开设有所述进水口一侧空间内的单向水泵。通过采用上述设置,通过隔断板将收集罐进行分隔成两个空间,在开设有进水口的空间内设置有酸碱度测试计,能够较好地显示罐内水体的酸碱性,同时,过滤海绵以及滤板能够较好地将从排水管进入至收集罐的、体积较小的砂石进行分离,使得单向水泵从非开设有进水口的一侧空间进行输出水时能够过滤出较干净的水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喷洒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收集罐非开设有进水口一侧空间内壁的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的动力件;设置在所述动力件输入端位置处的抽水管;设置在所述动力件输出端位置处的出水管;与所述出水管相连通、设置在所述收集罐外壁位置处的软管;以及与所述软管相连通接合的喷头。通过采用上述设置,动力件作为动力源,从非开设有进水口的一侧空间内向外界抽水使得雨水能够经过过滤后进行使用,节省了水资源,软管能够较好地调节水的使用方向。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收集罐非开设有进水口的一侧空间内底部位置设置有静置部,所述抽水管最低端位于所述静置部上方。通过采用上述设置,静置部内能够使得水体的底部会有一个静置区域,对水体进行静置沉淀,使得水体在排出时能够更为干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收集罐开设有进水口的一侧空间与外界水管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设置,能够通过外界的水源进行中和,使得收集罐内的水体酸碱性能够趋向中性,在使用时对环境更为友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在建筑顶层的雨水导流组件能够将雨水从建筑的顶层进行排离,使得雨水进入雨水收集组件中,既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同样能够加快建筑顶层雨水的离开,避免建筑顶层由于雨水的长期浸泡出现问题;设置在建筑底层的雨水收集组件能够通过过滤件将从雨水导流组件导入的雨水进行过滤、通过喷洒件将雨水从收集罐内排出进行使用,能够有效地进行雨水收集,节约日常对于洗地、淋花的用水,有效降低资源的消耗,避免资源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的放大图;图3是图1中B的放大图。附图标记:1、建筑顶层;2、建筑底层;31、收集罐;321、隔断板;322、进水口;323、酸碱度测试计;3231、显示屏;324、过滤海绵;325、排水口;326、滤板;327、单向水泵;331、固定板;332、动力件;333、抽水管;334、出水管;335、软管;336、喷头;41、排水渠;42、开口;43、排水管;44、挡沙盖;45、承沙板;5、挡板;6、滤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一种带有雨水收集系统的节能建筑,如图1所示,包括建筑顶层1以及建筑底层2。在该建筑顶层1的位置处设置有能够对雨水进行导流的雨水导流组件,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雨水导流组件包括有呈矩形、开设在建筑顶层1位置处的排水渠41,排水渠41四侧的渠道均由该渠道的中部至渠道的两侧位置处倾斜向下开设,渠道的横截面呈弧形,能够使得雨水进行较好流动,也能够使得从屋顶面落入的砂石随着雨水进行顺畅移动。在建筑的四角位置处、位于建筑顶层1的外壁位置处开设有与排水渠41相连通的开口42,开口42的形状呈圆形,在该开口42的外侧位置处固定有排水管43,排水管43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雨水收集系统的节能建筑,包括:建筑顶层以及建筑底层,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建筑顶层(1)、用于对雨水进行导流的雨水导流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建筑底层(2)、与所述雨水导流组件相连通的、用于对雨水进行收集的雨水收集组件,其中,所述雨水收集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建筑底层(2)、与所述雨水导流组件相连通的收集罐(31);设置在所述收集罐(31)内、用于对雨水进行过滤的过滤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收集罐(31)处、用于将管内水体对花草进行喷淋的喷洒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雨水收集系统的节能建筑,包括:建筑顶层以及建筑底层,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建筑顶层(1)、用于对雨水进行导流的雨水导流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建筑底层(2)、与所述雨水导流组件相连通的、用于对雨水进行收集的雨水收集组件,其中,所述雨水收集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建筑底层(2)、与所述雨水导流组件相连通的收集罐(31);设置在所述收集罐(31)内、用于对雨水进行过滤的过滤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收集罐(31)处、用于将管内水体对花草进行喷淋的喷洒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雨水收集系统的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导流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建筑顶层(1)的排水渠(41);开设在所述建筑顶层(1)外壁位置处、与所述排水渠(41)相连通的开口(42);固定在所述开口(42)上、位于建筑外壁位置处的排水管(43);以及固定在所述开口(42)上、开设有供雨水通过的通道的挡沙盖(4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雨水收集系统的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渠(41)由中部至两侧倾斜向下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雨水收集系统的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沙盖(44)上可拆卸式安装有截面呈“L”型的承沙板(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雨水收集系统的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收集罐(31)内部、用于将所述收集罐(31)分隔开的隔断板(321);设置在所述收集罐(31)顶部、与排水管(43)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海坤陈聪廖金娥钟博余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金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