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屏转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1731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屏转动机构,包括主机、主屏和附屏,主屏与附屏铰接,双屏转动机构还包括滑轨座机构,滑轨座机构包括:安装座,与主机铰接;直线运动机构,安装在安装座上;第一转轴,两端分别连接安装座和主屏,在翻转主屏和附屏时,主屏绕第一转轴转动;第二转轴,两端分别连接直线运动机构和附屏,在翻转主屏和附屏时,附屏绕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沿直线运动机构滑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双屏快速翻转且居中显示,重心稳定、视角好、抗振性能强;内部线缆不受翻转及滑动拖拽影响且大大缩短线缆长度,使用寿命长、抗干扰能力强,翻转操作更加简单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屏转动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计算机显示器
,具体涉及一种双屏转动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单屏显示已无法满足人们对于显示效果的要求,特别是在某些特殊领域,需要主机实现多屏同时显示。现有技术中软硬件已可以实现单主机多显示效果,但多为多显示器单独扩展显示,其中现有双屏转动机构主要有两类:1)通过铰链上下拼接翻转机构实现双屏的开合转动。展开后重心不稳,容易出现翻倒风险;且展开后为保持展开状态对连接铰链阻尼要求较高,难以翻转;同时由于附屏与底座机构无固定连接,抗振性能较差。2)通过铰链左右拼接翻转结构实现双屏的开合转动,分为两种:一种附屏与主屏只有铰链机构,展开后附屏位于主屏一侧。该方法双屏展开后由于附屏位于主屏的一侧故重心不稳,容易出现侧翻的风险,且无法居中显示,视角不好;同时由于附屏与底座机构无固定连接故抗振性能较差。另一种基于第一种方案在主屏与底座之间增加一滑动副,解决了重心不稳与无法居中显示的问题,但是附屏与主机之间仍无固定连接,抗振性能不好,且内部线缆需要跟随滑动副拖拉与折叠易产生断裂,且线缆较长抗干扰能力差、操作复杂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双屏转动机构,双屏均进行连接支撑,能够实现双屏快速翻转且居中显示,重心稳定、视角好、抗振性能强;内部线缆不受翻转及滑动拖拽的影响且大大缩短线缆长度,使用寿命长、抗干扰能力强、不易丢失信号,翻转操作更加简单便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双屏转动机构,包括主机、主屏和附屏,主屏与附屏铰接,双屏转动机构还包括滑轨座机构,滑轨座机构包括:安装座,与主机铰接;直线运动机构,安装在安装座上;第一转轴,两端分别连接安装座和主屏,在翻转主屏和附屏时,主屏绕第一转轴转动;第二转轴,两端分别连接直线运动机构和附屏,在翻转主屏和附屏时,附屏绕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沿直线运动机构滑动。优选地,第一转轴设置于主屏的长度方向四分之一位置处。优选地,第一转轴的转动中心位于主屏的厚度方向中面上,第二转轴的转动中心位于附屏的厚度方向中面上。优选地,直线运动机构为导轨滑块机构,其导轨与安装座连接,滑块与第二转轴连接。优选地,在主屏和附屏完全展开或闭合时,导轨与主屏或附屏的长度方向所夹角α满足条件:导轨的长度x满足条件:在主屏和附屏完全展开时,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的轴间距y满足条件:其中,a为主屏或附屏的长度;b为主屏或附屏的厚度;c为第二转轴距附屏的铰链安装侧端面的距离,a/4≤c≤a/2;d为完全展开或闭合时主屏和附屏的间距。优选地,安装座为由底座和盖板连接的壳体,直线运动机构位于安装座内,且与底座的底部连接;盖板上开设有避让第二转轴滑动的槽口和第一转轴贯穿的通孔。优选地,安装座与主机之间、主屏与附屏之间铰接的铰链均含有阻尼装置。优选地,第一转轴为空心转轴。优选地,主屏与附屏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铰链,且铰链中至少一个为空心铰链。优选地,主机与主屏或附屏之间设有用于开合的锁紧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采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直线运动机构组合,实现主屏翻转时附屏自动翻转,双屏居中显示且展开角度可调,翻转快捷、重心稳定、视角好;2)对主屏和附屏均进行连接支撑,抗振性能强;3)内部线缆通过第一转轴后分支电连接双屏,不受翻转及滑动拖拽的影响且大大缩短线缆长度,使用寿命长、抗干扰能力强、不易丢失信号,翻转操作更加简单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滑轨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滑轨座机构的A-A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滑轨座机构的B-B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滑轨座机构的C-C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主屏和附屏传动模型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闭合状态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步翻转状态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步翻转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机;2、主屏;3、附屏;4、滑轨座机构;5、线缆;11a、第一连接座;11b、第二连接座;11、第一铰链;12、第二铰链;21、第三铰链;41、安装座;42、第一转轴;43、直线运动机构;44、第二转轴;411、底座;412、盖板;421、第二定位块;441、转接座;411a、第一定位块;412a、槽口;412b、凸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10所示,一种双屏转动机构,包括主机1、主屏2和附屏3,主屏2与附屏3铰接,双屏转动机构还包括滑轨座机构4,滑轨座机构4包括:安装座41,与主机1铰接;直线运动机构43,安装在安装座41上;第一转轴42,两端分别连接安装座41和主屏2,在翻转主屏2和附屏3时,主屏2绕第一转轴42转动;第二转轴44,两端分别连接直线运动机构43和附屏3,在翻转主屏2和附屏3时,附屏3绕第二转轴44转动,第二转轴44沿直线运动机构43滑动。其中,如图1和2所示,主机1上设有第一连接座11a和第二连接座11b,滑轨座机构4包括安装座41、第一转轴42、直线运动机构43和第二转轴44,安装座41与主机1铰接,如安装座41的右侧通过第一铰链11与第一连接座11a铰接,左侧通过第二铰链12和第二连接座11b铰接,第一铰链11和第二铰链12同轴且各铰链两端分别与主机1和安装座41固定连接,使滑轨座机构4可相对主机1转动实现主屏2与附屏3的翻转开合,滑轨座机构4与主机1之间由第一铰链11和第二铰链12形成一转动副。主屏2与附屏3通过铰链连接实现主屏2与附屏3之间的翻转,主屏2与附屏3之间由铰链形成一转动副。第一转轴42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座41和主屏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第一转轴42的两端可相对转动,在翻转主屏2和附屏3时,实现主屏2绕第一转轴42的轴线转动,滑轨座机构4与主屏2之间由第一转轴42形成一转动副;第二转轴44的两端分别与直线运动机构43和附屏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第二转轴44的两端可相对转动,在翻转主屏2和附屏3时,实现附屏3绕第二转轴44的轴线转动,第二转轴44沿直线运动机构43滑动,附屏3与直线运动机构43之间由第二转轴44形成一转动副,直线运动机构43与安装座4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第二转轴44和直线运动机构43之间形成滑动副,实现附屏3在主屏2翻转带动下沿唯一轨迹运动,并限定了附屏3与主屏2机构的翻转角度。第一转轴42和第二转轴44的使用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本申请中主屏2与附屏3之间、滑轨座机构4与主机1之间和滑轨座机构4与主屏2之间均通过转动副连接、滑轨座机构4与附屏3之间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屏转动机构,包括主机(1)、主屏(2)和附屏(3),所述主屏(2)与所述附屏(3)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屏转动机构还包括滑轨座机构(4),所述滑轨座机构(4)包括:/n安装座(41),与所述主机(1)铰接;/n直线运动机构(43),安装在所述安装座(41)上;/n第一转轴(42),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安装座(41)和所述主屏(2),在翻转所述主屏(2)和附屏(3)时,所述主屏(2)绕所述第一转轴(42)转动;/n第二转轴(44),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直线运动机构(43)和所述附屏(3),在翻转所述主屏(2)和附屏(3)时,所述附屏(3)绕所述第二转轴(44)转动,所述第二转轴(44)沿所述直线运动机构(43)滑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屏转动机构,包括主机(1)、主屏(2)和附屏(3),所述主屏(2)与所述附屏(3)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屏转动机构还包括滑轨座机构(4),所述滑轨座机构(4)包括:
安装座(41),与所述主机(1)铰接;
直线运动机构(43),安装在所述安装座(41)上;
第一转轴(42),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安装座(41)和所述主屏(2),在翻转所述主屏(2)和附屏(3)时,所述主屏(2)绕所述第一转轴(42)转动;
第二转轴(44),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直线运动机构(43)和所述附屏(3),在翻转所述主屏(2)和附屏(3)时,所述附屏(3)绕所述第二转轴(44)转动,所述第二转轴(44)沿所述直线运动机构(43)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屏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42)设置于所述主屏(2)的长度方向四分之一位置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屏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42)的转动中心位于所述主屏(2)的厚度方向中面上,所述第二转轴(44)的转动中心位于所述附屏(3)的厚度方向中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屏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运动机构(43)为导轨滑块机构,其导轨与所述安装座(41)连接,滑块与所述第二转轴(44)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屏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屏(2)和附屏(3)完全展开或闭合时,所述导轨与所述主屏(2)或附屏(3)的长度方向所夹角α满足条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小平郑宏军王宇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二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