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生用充气救生背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1540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救生用充气救生背包,包括救生包主体、第一置物包、第二置物包、第二充气包、背包带、第三充气包和第三充气阀,所述救生包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充气包,所述第一置物包与第一充气包的前侧连接,所述第二置物包与第一充气包后侧连接,所述第二充气包与第二置物包的后侧连接,所述第三充气包设置在救生包主体的后侧下方,所述调节扣通过连接带与救生包主体连接,所述第四充气包上设置有第四充气阀。该救生用充气救生背包,救生包主体上设置有第二充气包、固定充气块、第三充气包和第四充气包,当人落水时可使人浮在水面上,且第三充气包上设置有魔术贴,可将第三充气包两端连接,并将其环在腰间,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水呛进口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救生用充气救生背包
本技术涉及救生背包
,具体为一种救生用充气救生背包。
技术介绍
救生包一般是用来放一些零碎物品和药品的包,一般救生包只能放置人们随身带的物品,而不能起到保护人的作用,有一些比较喜欢户外远足的人,又比较容易发生一些事故,比如不小心落水以及遇到大雨,会把背包淋湿,打湿里面的药品和重要物体,且如果不会游泳的话就很容易对人造成较大伤害,甚至危害人的生命,另外一般救生包置物空间较小,可容纳的物品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救生用充气救生背包,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救生包在落水时不能保护人以及背包置物空间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救生用充气救生背包,包括救生包主体、第一置物包、第二置物包、第二充气包、背包带、第三充气包和第三充气阀,所述救生包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充气包,且第一充气包上设置有第一充气阀,所述第一置物包与第一充气包的前侧连接,且第一置物包上设置有第一防水拉链,所述第二置物包与第一充气包后侧连接,且第二置物包上设置有第二防水拉链,所述第二充气包与第二置物包的后侧连接,且第二充气包上设置有第二充气阀,所述第三充气包设置在救生包主体的后侧下方,且第三充气包上设置有第三充气阀,所述调节扣通过连接带与救生包主体连接,且救生包主体的后侧设置有第四充气包,所述第四充气包上设置有第四充气阀。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水拉链和第二防水拉链均围合成矩形状。优选的,所述救生包主体上的第一充气包内壁与第一置物包贴合,且救生包主体上的第二充气包内壁与第二置物包贴合。优选的,所述背包带和连接带分别对称分布在救生包主体上下两侧,且连接带上设置有调节扣。优选的,所述背包带上设置有固定充气块和飘带,且飘带通过调节扣与连接带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三充气包的两端对称设置有魔术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救生用充气救生背包,(1)救生包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充气包、第二充气包、固定充气块、第三充气包和第四充气包,当人落水时可使人浮在水面上,且第三充气包上设置有魔术贴,可将第三充气包两端连接,并将其环在腰间,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水呛进口鼻;(2)救生包主体上设置有第一防水拉链和第二防水拉链,提高背包的防水性,保护包内的物品,且救生包主体上设置有第一置物包和第二置物包,具有较大的存储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充气包和第二充气包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救生包主体,2、第一防水拉链,3、第一置物包,4、第一充气包,5、第一充气阀,6、第二防水拉链,7、第二置物包,8、第二充气包,9、第二充气阀,10、背包带,11、固定充气块,12、飘带,13、调节扣,14、连接带,15、第三充气包,16、魔术贴,17、第三充气阀,18、第四充气包,19、第四充气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救生用充气救生背包,如图1和图3所示,救生包主体1上设置有第一充气包4,背包带10和连接带14分别对称分布在救生包主体1上下两侧,且连接带14上设置有调节扣13,背包带10上设置有固定充气块11和飘带12,且飘带12通过调节扣13与连接带14连接,可通过调节扣13调节飘带12的长度,且第一充气包4上设置有第一充气阀5,第一置物包3与第一充气包4的前侧连接,且第一置物包3上设置有第一防水拉链2。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置物包7与第一充气包4后侧连接,救生包主体1上的第一充气包4内壁与第一置物包3贴合,且救生包主体1上的第二充气包8内壁与第二置物包7贴合,便于提高空间利用率,且第二置物包7上设置有第二防水拉链6,第一防水拉链2和第二防水拉链6均围合成矩形状,方便存放物品,且紧急情况下第二防水拉链6从救生包主体1上拉开,可以当做垫子或者浮板用,第二充气包8与第二置物包7的后侧连接,且第二充气包8上设置有第二充气阀9,第三充气包15设置在救生包主体1的后侧下方,且第三充气包15上设置有第三充气阀17,第三充气包15的两端对称设置有魔术贴16,魔术贴16可将第三充气包15的两端连接在一起,环在腰间,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水呛进口鼻,调节扣13通过连接带14与救生包主体1连接,且救生包主体1的后侧设置有第四充气包18,第四充气包18上设置有第四充气阀19。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救生用充气救生背包时,当使用者要去一个户外游玩或者冒险的时候,可将第一充气包4、第二充气包8、第三充气包15和第四充气包18分别从第一充气阀5、第二充气阀9、第三充气阀17和第四充气阀19充入气体,然后将背包带10上的飘带12通过调节扣13与连接带14连接起来,且通过调节扣13可以调节飘带12的长短,选择适合自己的长度,魔术贴16可将第三充气包15两端连接,并将其围在腰间,可有效防止意外落水时水呛进口鼻,第一防水拉链2和第二防水拉链6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背包的防水性,从而保护第一置物包3和第二置物包7放置的物品,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技术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内容的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救生用充气救生背包,包括救生包主体(1)、第一置物包(3)、第二置物包(7)、第二充气包(8)、背包带(10)、连接带(14)和第三充气包(15),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包主体(1)上设置有第一充气包(4),且第一充气包(4)上设置有第一充气阀(5),所述第一置物包(3)与第一充气包(4)的前侧连接,且第一置物包(3)上设置有第一防水拉链(2),所述第二置物包(7)与第一充气包(4)后侧连接,且第二置物包(7)上设置有第二防水拉链(6),所述第二充气包(8)与第二置物包(7)的后侧连接,且第二充气包(8)上设置有第二充气阀(9),所述第三充气包(15)设置在救生包主体(1)的后侧下方,且第三充气包(15)上设置有第三充气阀(17),调节扣(13)通过连接带(14)与救生包主体(1)连接,且救生包主体(1)的后侧设置有第四充气包(18),所述第四充气包(18)上设置有第四充气阀(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救生用充气救生背包,包括救生包主体(1)、第一置物包(3)、第二置物包(7)、第二充气包(8)、背包带(10)、连接带(14)和第三充气包(15),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包主体(1)上设置有第一充气包(4),且第一充气包(4)上设置有第一充气阀(5),所述第一置物包(3)与第一充气包(4)的前侧连接,且第一置物包(3)上设置有第一防水拉链(2),所述第二置物包(7)与第一充气包(4)后侧连接,且第二置物包(7)上设置有第二防水拉链(6),所述第二充气包(8)与第二置物包(7)的后侧连接,且第二充气包(8)上设置有第二充气阀(9),所述第三充气包(15)设置在救生包主体(1)的后侧下方,且第三充气包(15)上设置有第三充气阀(17),调节扣(13)通过连接带(14)与救生包主体(1)连接,且救生包主体(1)的后侧设置有第四充气包(18),所述第四充气包(18)上设置有第四充气阀(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杏婷
申请(专利权)人:东台浪鲨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