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乘用车座椅的防下潜坐盆横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1448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乘用车座椅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乘用车座椅的防下潜坐盆横管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组合支架包括四个部分,分别为坐盆左侧板、与坐盆两侧板上端相连接的直横管、与坐盆两侧板下端相连接的倒V型横管、坐盆右侧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下潜坐盆横管加强结构,通过增加左右两侧坐盆侧板的连接,提高了座椅骨架的侧向刚度,并且直横管和V型横管的连接,又增强了座椅坐盆垂直方向的刚度,显著减小了在正面碰撞中乘员垂直方向的位移,对降低乘员正面碰撞Z向下潜量,提升座椅整体安全性能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乘用车座椅的防下潜坐盆横管结构
本技术属于乘用车座椅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乘用车座椅的防下潜坐盆横管加强结构。
技术介绍
座椅作为汽车乘员约束系统的一部分,是关系到乘员安全的重要部件。目前,对于座椅安全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座椅对自身乘员的保护。研究表明,座椅刚度不足容易导致人体下潜,安全带移至腹部以上,从而对乘员形成伤害。遵照我国正面碰撞乘员保护法规《汽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在整车碰撞过程中,以乘员伤害为依据,在座椅子系统台车试验中,通常用假人H点前移量和下潜量来作为判断座椅正碰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假人H点前移量越大,整车试验时假人的身体与仪表盘接触的风险就越高,仪表盘对假人头部、胸部以及大腿的伤害就会越大;假人H点下潜量过大,整车试验时,假人髋部的安全带会因受力不均而滑向腹部,造成假人腹部软组织损伤。因此优化假人在正面碰撞试验中整体的前移量和下潜量对提升座椅安全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乘用车座椅的防下潜坐盆横管加强结构。本技术的加强结构增大了座椅坐盆的刚度,避免在正面碰撞过程中由于座椅刚度不足造成假人H点下潜量过大,安全带由于受力不均而滑向腹部,而造成假人腹部软组织损伤,适用于带固定坐盆大侧板的座椅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乘用车座椅的防下潜坐盆横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部分,四个部分分别是坐盆左侧板、与坐盆两侧板上端相连接的直横管、与坐盆两侧板下端相连接的倒V型横管和坐盆右侧板。进一步地,所述横管呈V型结构,V型结构成对称分布,其包括左右侧初始段、左右倾斜段和中间连接段;初始段包括左右两侧,其分别连接于坐盆左侧板和坐盆右侧板上的内壁上。倾斜段包括左右对称的两段,两倾斜段向上倾斜与中间连接段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倒V型横管外径为20±1mm,壁厚1.5±0.1mm,长度为420±5mm,垂直方向的高度为90±3mm。进一步地,所述坐盆左侧板与坐盆右侧板对称设置,坐盆左侧板侧面开设有上圆孔和下圆孔,上圆孔直径为25.3±0.1mm,下圆孔直径为20.3±0.1mm,两圆孔垂直距离为90±1mm。进一步地,所述直横管外径为25±0.1mm,壁厚1.5±0.1mm,长度为420±5mm。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防下潜坐盆横管加强结构,通过直横管和倒V型横管将坐盆两侧板上下端连接起来,区别与传统的坐盆侧板只存在上端直横管结构,该结构不但增强了坐盆侧板的刚度,还通过倒V型横管结构,增强了座椅坐盆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刚度,能有效的减小正面碰撞过程中假人的H点下潜量,对提高座椅整体的安全性能有重要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适用于乘用车座椅的防下潜坐盆横管加强结构,四个部分分别是坐盆左侧板1、与坐盆两侧板上端相连接的直横管2、与坐盆两侧板下端相连接的倒V型横管3和坐盆右侧板4。横管3呈V型结构,V型结构成对称分布,其包括左右侧初始段3.1、左右倾斜段3.2和中间连接段3.3;初始段3.1包括左右两侧,其分别连接于坐盆左侧板1和坐盆右侧板4的内壁上。倾斜段包括左右对称的两段,两倾斜段向上倾斜与中间连接段3.3相连。倒V型横管3外径为20±1mm,壁厚1.5±0.1mm,长度为420±5mm,垂直方向的高度为90±3mm,即横管最顶端和最底端之间的高度。坐盆左侧板1与坐盆右侧板4对称设置,坐盆左侧板侧面开设有上圆孔1.1和下圆孔1.2,上圆孔直径为25.3±0.1mm,下圆孔直径为20.3±0.1mm,两圆孔垂直距离为90±1mm。直横管2外径为25±0.1mm,壁厚1.5±0.1mm,长度为420±5mm。所述直横管和倒V型横管中间接触部分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以上所述的实施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乘用车座椅的防下潜坐盆横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部分,四个部分分别是坐盆左侧板(1)、与坐盆两侧板上端相连接的直横管(2)、与坐盆两侧板下端相连接的倒V型横管(3)和坐盆右侧板(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乘用车座椅的防下潜坐盆横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部分,四个部分分别是坐盆左侧板(1)、与坐盆两侧板上端相连接的直横管(2)、与坐盆两侧板下端相连接的倒V型横管(3)和坐盆右侧板(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乘用车座椅的防下潜坐盆横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管(3)呈V型结构,V型结构成对称分布,其包括左右侧初始段(3.1)、左右倾斜段(3.2)和中间连接段(3.3);
所述初始段(3.1)包括左右两侧,其分别连接于坐盆左侧板(1)和坐盆右侧板(4)的内壁上;
倾斜段包括左右对称的两段,两倾斜段向上倾斜与中间连接段(3.3)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湘澄张文文滕继弘齐冬亮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