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乘用车座椅的防下潜坐盆横管结构
本技术属于乘用车座椅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乘用车座椅的防下潜坐盆横管加强结构。
技术介绍
座椅作为汽车乘员约束系统的一部分,是关系到乘员安全的重要部件。目前,对于座椅安全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座椅对自身乘员的保护。研究表明,座椅刚度不足容易导致人体下潜,安全带移至腹部以上,从而对乘员形成伤害。遵照我国正面碰撞乘员保护法规《汽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在整车碰撞过程中,以乘员伤害为依据,在座椅子系统台车试验中,通常用假人H点前移量和下潜量来作为判断座椅正碰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假人H点前移量越大,整车试验时假人的身体与仪表盘接触的风险就越高,仪表盘对假人头部、胸部以及大腿的伤害就会越大;假人H点下潜量过大,整车试验时,假人髋部的安全带会因受力不均而滑向腹部,造成假人腹部软组织损伤。因此优化假人在正面碰撞试验中整体的前移量和下潜量对提升座椅安全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乘用车座椅的防下潜坐盆横管加强结构。本技术的加强结构增大了座椅坐盆的刚度,避免在正面碰撞过程中由于座椅刚度不足造成假人H点下潜量过大,安全带由于受力不均而滑向腹部,而造成假人腹部软组织损伤,适用于带固定坐盆大侧板的座椅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乘用车座椅的防下潜坐盆横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部分,四个部分分别是坐盆左侧板、与坐盆两侧板上端相连接的直横管、与坐盆两侧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乘用车座椅的防下潜坐盆横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部分,四个部分分别是坐盆左侧板(1)、与坐盆两侧板上端相连接的直横管(2)、与坐盆两侧板下端相连接的倒V型横管(3)和坐盆右侧板(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乘用车座椅的防下潜坐盆横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部分,四个部分分别是坐盆左侧板(1)、与坐盆两侧板上端相连接的直横管(2)、与坐盆两侧板下端相连接的倒V型横管(3)和坐盆右侧板(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乘用车座椅的防下潜坐盆横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管(3)呈V型结构,V型结构成对称分布,其包括左右侧初始段(3.1)、左右倾斜段(3.2)和中间连接段(3.3);
所述初始段(3.1)包括左右两侧,其分别连接于坐盆左侧板(1)和坐盆右侧板(4)的内壁上;
倾斜段包括左右对称的两段,两倾斜段向上倾斜与中间连接段(3.3)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湘澄,张文文,滕继弘,齐冬亮,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