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船舶中间轴承组件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循环润滑油易冷却的船舶用中间轴承,包括轴承套,轴承套内腔的底部设有轴承座,轴承座上设有连接在一起的下轴瓦、上轴瓦,下轴瓦、上轴瓦的中部设有中间转轴,中间转轴上固定套装有位于轴承座一侧的甩油盘。该循环润滑油易冷却的船舶用中间轴承,通过设于轴承座四轴的分隔板和侧挡板设计,配合接通轴承座内的冷却水,直接在轴承座内对热油进行冷却,冷却后的热油再回流至甩油盘处进行重复利用,有效的避免了现有中间轴承润滑后的热油与甩油盘下方待使用的冷油混合,容易导致待使用的油由还保持较高的温度,影响后期循环利用的润滑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润滑油易冷却的船舶用中间轴承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中间轴承组件领域,具体为一种循环润滑油易冷却的船舶用中间轴承。
技术介绍
中间轴承常用于船舶轴系的支承单元,其作用是威力减少轴系挠度而设置的轴系支撑点,他用来承受中间值本身的自重,以及轴系传递转矩时发生变形产生的径向负荷,只能见轴承的润滑及散热是由在中间转轴上的甩油盘旋转,利用离心力将甩油盘浸入底部油池的润滑油送至顶部的上轴瓦处,对中间转轴和轴承部位进行散热。然而,现有的中间轴承润滑后的热油回流后,与甩油盘下方待使用的冷油混合,容易导致待使用的油由还保持较高的温度,影响后期循环利用的润滑效果的问题,且现有的中间轴承通过设置在甩油盘下方油池中的中间盘管通入冷却水进行散热,由于需要保障甩油盘浸入油中,油量较多,中间盘管的口径设置不能太大,这导致中间盘管吸热的效率较低,油池内的油温无法快速降低,热油随甩油盘进入上轴瓦中,使得散热效果较差,容易造成中间轴承磨损严重而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循环润滑油易冷却的船舶用中间轴承,具备润滑油吸热效果好和冷却效率高的优点,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循环润滑油易冷却的船舶用中间轴承,包括轴承套,轴承套内腔的底部设有轴承座,轴承座上设有连接在一起的下轴瓦、上轴瓦,下轴瓦、上轴瓦的中部设有中间转轴,中间转轴上固定套装有位于轴承座一侧的甩油盘,轴承套内腔顶部设有位于甩油盘上的注油斗,上轴瓦的顶部开设有位于注油斗下方一侧润滑槽,轴承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轴承座两侧的分隔板,两个分隔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位于中间转轴两侧的侧挡板,两个分隔板均与中间转轴活动套接,一个分隔板位于甩油盘和轴承座之间,两个分隔板和侧挡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位于中间转轴下方的矩形环板,且矩形环板四个内侧壁均与轴承座四个外侧壁固定连接,轴承座顶端中部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板,轴承座顶部的一侧固定套装有若干位于定位板下方的导油管,导油管的一端延伸至分隔板的一侧,且导油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凹槽内的换热管,换热管远离导油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下油管,下油管的顶端延伸至定位板的上方,轴承座顶部开设有若干位于定位板上方的漏油孔,轴承座顶部的一侧固定套装有位于定位板下方的输水管,轴承座顶部的另一侧固定套装有位于定位板下方的排水管。优选的,甩油盘朝向分隔板一侧的外沿开设有导油槽,轴承座侧面中部的一个导油管的一端延伸至导油槽内,且该导油管的一端与甩油盘的侧面不接触,轴承座侧面的其他导油管的一端均与甩油盘的侧面不接触。优选的,甩油盘的外沿固定连接有若干对称分布的L型刮板,且L型刮板的侧面与轴承套的内壁不接触。优选的,矩形环板位于定位板的上方,漏油孔位于矩形环板顶部。优选的,输水管和排水管均与换热管相互垂直,且输水管和排水管分别设于换热管的两端处。有益效果如下:1、该循环润滑油易冷却的船舶用中间轴承,通过设于轴承座四轴的分隔板和侧挡板设计,配合接通轴承座内的冷却水,直接在轴承座内对热油进行冷却,冷却后的热油再回流至甩油盘处进行重复利用,有效的避免了现有中间轴承润滑后的热油与甩油盘下方待使用的冷油混合,容易导致待使用的油由还保持较高的温度,影响后期循环利用的润滑效果的问题。2、通过热油分散在换热管内流向甩油盘下方,从而增大了热油和冷却水的有效换热面积,进而提高了热油的冷却效果,确保循环再利用的润滑油在后期再利用时保持低温的状态,进一步提高了润滑油长期有效的润滑效果。3、通过轴承座中部的一个导油管直接向甩油盘侧面的导油槽供油,以便在甩油盘随中间转轴旋转的速度较慢,产生的离心力不足够将润滑油送到轴承套顶部的注油斗处时,配合甩油盘的旋转离心力,来将甩油盘将冷却后的润滑油送至注油斗处,确保能够送出足量的润滑油,以保证中间轴承工作时的润滑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结构轴承座的侧面剖切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结构甩油盘的侧面剖切示意图。图中:1、轴承套;101、注油管;2、轴承座;201、定位板;3、下轴瓦;4、上轴瓦;401、润滑槽;5、甩油盘;501、导油槽;502、L型刮板;6、注油斗;7、分隔板;701、侧挡板;8、矩形环板;9、换热管;901、下油管;10、导油管;11、中间转轴;12、输水管;13、排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循环润滑油易冷却的船舶用中间轴承,包括轴承套1,轴承套1内腔的底部设有轴承座2,轴承座2上设有连接在一起的下轴瓦3、上轴瓦4,下轴瓦3、上轴瓦4的中部设有中间转轴11,中间转轴11上固定套装有位于轴承座2一侧的甩油盘5,轴承套1内腔顶部设有位于甩油盘5上的注油斗6,上轴瓦4的顶部开设有位于注油斗6下方一侧润滑槽401,轴承套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轴承座2两侧的分隔板7,两个分隔板7之间固定连接有位于中间转轴11两侧的侧挡板701,两个分隔板7均与中间转轴11活动套接,一个分隔板7位于甩油盘5和轴承座2之间,两个分隔板7和侧挡板701之间固定连接有位于中间转轴11下方的矩形环板8,且矩形环板8四个内侧壁均与轴承座2四个外侧壁固定连接,轴承座2顶端中部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板201,轴承座2顶部的一侧固定套装有若干位于定位板201下方的导油管10,导油管10的一端延伸至分隔板7的一侧,且导油管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凹槽内的换热管9,换热管9远离导油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下油管901,下油管901的顶端延伸至定位板201的上方,轴承座2顶部开设有若干位于定位板201上方的漏油孔,轴承座2顶部的一侧固定套装有位于定位板201下方的输水管12,轴承座2顶部的另一侧固定套装有位于定位板201下方的排水管13,轴承套1底部的一侧设有位于甩油盘5处的注油管101,以便通过注油管101向甩油盘5注入新的润滑油和排出旧润滑油,在中间轴承工作时,中间转轴11带动甩油盘5旋转,使得甩油盘5将轴承套1内腔底部的润滑油带入顶部的矩形环板8内,润滑油经注油斗6、润滑槽401,对旋转轴中间转轴11和轴承进行润滑,润滑后的热油流至矩形环板8上,并由矩形环板8上的漏油孔流入轴承座2顶部凹槽内定位板201的上方,再经若干下油管901、换热管9和导油管10流回轴承套1内腔甩油盘5的下方,同时,通过输水管12向轴承座2顶部凹槽定位板201的下方空间持续通入冷却水,冷却水作用于换热管9并经排水管13排出,对换热管9内流经的热油进行吸热冷却,确保热油先经过冷却降温后,再流向轴承套1内甩油盘5的下方,以供循环利用,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现有中间轴承润滑后的热油与甩油盘5下方待使用冷油混合,容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润滑油易冷却的船舶用中间轴承,包括轴承套(1),轴承套(1)内腔的底部设有轴承座(2),轴承座(2)上设有连接在一起的下轴瓦(3)、上轴瓦(4),下轴瓦(3)、上轴瓦(4)的中部设有中间转轴(11),中间转轴(11)上固定套装有位于轴承座(2)一侧的甩油盘(5),轴承套(1)内腔顶部设有位于甩油盘(5)上的注油斗(6),上轴瓦(4)的顶部开设有位于注油斗(6)下方一侧润滑槽(401),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套(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轴承座(2)两侧的分隔板(7),两个所述分隔板(7)之间固定连接有位于中间转轴(11)两侧的侧挡板(701),两个所述分隔板(7)均与中间转轴(11)活动套接,一个所述分隔板(7)位于甩油盘(5)和轴承座(2)之间,两个所述分隔板(7)和侧挡板(701)之间固定连接有位于中间转轴(11)下方的矩形环板(8),且矩形环板(8)四个内侧壁均与轴承座(2)四个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座(2)顶端中部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板(201),所述轴承座(2)顶部的一侧固定套装有若干位于定位板(201)下方的导油管(10),所述导油管(10)的一端延伸至分隔板(7)的一侧,且导油管(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凹槽内的换热管(9),所述换热管(9)远离导油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下油管(901),所述下油管(901)的顶端延伸至定位板(201)的上方,所述轴承座(2)顶部开设有若干位于定位板(201)上方的漏油孔,所述轴承座(2)顶部的一侧固定套装有位于定位板(201)下方的输水管(12),所述轴承座(2)顶部的另一侧固定套装有位于定位板(201)下方的排水管(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润滑油易冷却的船舶用中间轴承,包括轴承套(1),轴承套(1)内腔的底部设有轴承座(2),轴承座(2)上设有连接在一起的下轴瓦(3)、上轴瓦(4),下轴瓦(3)、上轴瓦(4)的中部设有中间转轴(11),中间转轴(11)上固定套装有位于轴承座(2)一侧的甩油盘(5),轴承套(1)内腔顶部设有位于甩油盘(5)上的注油斗(6),上轴瓦(4)的顶部开设有位于注油斗(6)下方一侧润滑槽(401),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套(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轴承座(2)两侧的分隔板(7),两个所述分隔板(7)之间固定连接有位于中间转轴(11)两侧的侧挡板(701),两个所述分隔板(7)均与中间转轴(11)活动套接,一个所述分隔板(7)位于甩油盘(5)和轴承座(2)之间,两个所述分隔板(7)和侧挡板(701)之间固定连接有位于中间转轴(11)下方的矩形环板(8),且矩形环板(8)四个内侧壁均与轴承座(2)四个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座(2)顶端中部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板(201),所述轴承座(2)顶部的一侧固定套装有若干位于定位板(201)下方的导油管(10),所述导油管(10)的一端延伸至分隔板(7)的一侧,且导油管(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凹槽内的换热管(9),所述换热管(9)远离导油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下油管(901),所述下油管(901)的顶端延伸至定位板(201)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建凯,
申请(专利权)人:史建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