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及具有其的收割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1200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系统及具有其的收割机,控制系统包括阀体、工作油缸、三位四通阀、第一液控阀和第二液控阀,工作油缸的活塞将其工作腔分为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第一工作腔与阀体上的第一工作油口连通,第二工作腔与阀体上的第二工作油口连通;三位四通阀与阀体连接并与阀体的容纳腔相连通;部分第一液控阀设置在容纳腔内并与三位四通阀连接;第二液控阀与第一液控阀相间隔地设置,部分第二液控阀设置在容纳腔内并与三位四通阀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收割机中的电控阀组件以叠加的方式组装而成,导致电控阀组件的整体体积较大,且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且容易出现漏油以及渗油现象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系统及具有其的收割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用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控制系统及具有其的收割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收割机中的电控阀组件以叠加的方式组装而成,即,液控单向阀通过三位四通阀上的螺栓与阀体连接,使得电控阀组件呈阀体、液控单向阀和三位四通阀依次叠加组装而成,导致电控阀组件的整体体积较大,且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且由于液控单向阀与三位四通阀的连接位置处位于阀体之外,容易出现漏油以及渗油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系统及具有其的收割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收割机中的电控阀组件以叠加的方式组装而成,导致电控阀组件的整体体积较大,且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且由于液控单向阀与三位四通阀的连接位置处位于阀体之外,容易出现漏油以及渗油现象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系统,包括阀体、工作油缸、三位四通阀、第一液控阀和第二液控阀,阀体具有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进油口和回油口;工作油缸具有工作腔,工作油缸包括活塞,活塞将工作腔分为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第一工作腔与位于阀体上的第一工作油口连通,第二工作腔与位于阀体上的第二工作油口连通;三位四通阀与阀体连接并与容纳腔相连通,三位四通阀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部分第一液控阀设置在容纳腔内,且位于容纳腔内的第一液控阀与三位四通阀连接;第二液控阀与第一液控阀相间隔地设置,部分第二液控阀设置在容纳腔内,且位于容纳腔内的第二液控阀与三位四通阀连接;其中,当三位四通阀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进油口经过第一液控阀与第一工作油口连通,第二工作油口经过第二液控阀与回油口连通;当三位四通阀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进油口经过第二液控阀与第二工作油口连通,第一工作油口经过第一液控阀与回油口连通。进一步地,第一液控阀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结构,阀体的与第一液控阀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外螺纹结构配合的第一内螺纹结构。进一步地,第二液控阀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结构,阀体的与第二液控阀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与第二外螺纹结构配合的第二内螺纹结构。进一步地,控制系统还包括卸荷阀,卸荷阀与阀体连接,卸荷阀具有卸荷位置和卸荷油路断开位置,当卸荷阀位于卸荷位置时,卸荷阀的第一端与进油口连通,且卸荷阀的第二端与回油口连通;当卸荷阀位于卸荷油路断开位置时,卸荷阀的第一端与进油口断开,和/或,卸荷阀的第二端与回油口断开。进一步地,卸荷阀的端部设置有第三外螺纹结构,阀体的与卸荷阀连接的位置处形成有用于与第三外螺纹结构配合的第三内螺纹结构。进一步地,三位四通阀设置在阀体的第一表面上,进油口、回油口、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均设置在阀体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上。进一步地,控制系统还包括溢流阀,溢流阀与卸荷阀并联设置,且溢流阀具有系统稳压位置和稳压油路断开位置,当溢流阀位于系统稳压位置时,溢流阀的第一端与进油口连通,且溢流阀的第二端与回油口连通;当溢流阀位于稳压油路断开位置时,溢流阀的第一端与进油口断开,和/或,溢流阀的第二端与回油口断开。进一步地,溢流阀的端部设置有第四外螺纹结构,阀体的与溢流阀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与第四外螺纹结构配合的第四内螺纹结构。进一步地,阀体的宽度方向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面上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三位四通阀的与第一安装孔相对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控制系统还包括紧固螺栓,紧固螺栓穿过第二安装孔和第一安装孔设置,以连接三位四通阀和阀体。进一步地,进油口和回油口在阀体的宽度方向上相间隔地设置,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在阀体的宽度方向上相间隔地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收割机,收割机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为上述的控制系统。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将部分第一液控阀设置在容纳腔内,且位于阀体的容纳腔内的第一液控阀与三位四通阀连接,同时将部分第二液控阀设置在阀体的容纳腔内,且位于容纳腔内的第二液控阀与三位四通阀连接,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收割机的控制系统的小型化设计,避免控制系统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另一方面,由于第一液控阀与三位四通阀的连接位置,以及第二液控阀与三位四通阀的连接位置均位于阀体的容纳腔内,避免第一液控阀与三位四通阀的连接位置处,以及第二液控阀与三位四通阀的连接位置处出现漏油和渗油的现象,从而保证控制系统的作业可靠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控制系统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中的控制系统的仰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1中的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阀体;11、进油口;12、回油口;13、第一工作油口;14、第二工作油口;20、工作油缸;21、工作腔;211、第一工作腔;212、第二工作腔;22、活塞;30、三位四通阀;40、第一液控阀;50、第二液控阀;60、卸荷阀;70、溢流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收割机中的电控阀组件以叠加的方式组装而成,导致电控阀组件的整体体积较大,且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且由于液控单向阀与三位四通阀的连接位置处位于阀体之外,容易出现漏油以及渗油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系统和收割机,其中,收割机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为上述和下述的控制系统。如图1至图4所示,控制系统包括阀体10、工作油缸20、三位四通阀30、第一液控阀40和第二液控阀50,阀体10具有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进油口11和回油口12;工作油缸20具有工作腔21,工作油缸20包括活塞22,活塞22将工作腔21分为第一工作腔211和第二工作腔212,第一工作腔211与位于阀体10上的第一工作油口13连通,第二工作腔212与位于阀体10上的第二工作油口14连通;三位四通阀30与阀体10连接并与容纳腔相连通,三位四通阀30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部分第一液控阀40设置在容纳腔内,且位于容纳腔内的第一液控阀40与三位四通阀30连接;第二液控阀50与第一液控阀40相间隔地设置,部分第二液控阀50设置在容纳腔内,且位于容纳腔内的第二液控阀50与三位四通阀30连接;其中,当三位四通阀30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进油口11经过第一液控阀40与第一工作油口13连通,第二工作油口14经过第二液控阀50与回油口12连通;当三位四通阀位于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阀体(10),所述阀体(10)具有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进油口(11)和回油口(12);/n工作油缸(20),所述工作油缸(20)具有工作腔(21),所述工作油缸(20)包括活塞(22),所述活塞(22)将所述工作腔(21)分为第一工作腔(211)和第二工作腔(212),所述第一工作腔(211)与位于所述阀体(10)上的第一工作油口(13)连通,所述第二工作腔(212)与位于所述阀体(10)上的第二工作油口(14)连通;/n三位四通阀(30),所述三位四通阀(30)与所述阀体(10)连接并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所述三位四通阀(30)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n第一液控阀(40),部分所述第一液控阀(4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且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第一液控阀(40)与所述三位四通阀(30)连接;/n第二液控阀(50),所述第二液控阀(50)与所述第一液控阀(40)相间隔地设置,部分所述第二液控阀(5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且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第二液控阀(50)与所述三位四通阀(30)连接;/n其中,当所述三位四通阀(30)位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进油口(11)经过所述第一液控阀(40)与所述第一工作油口(13)连通,所述第二工作油口(14)经过所述第二液控阀(50)与所述回油口(12)连通;当所述三位四通阀位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进油口(11)经过所述第二液控阀(50)与所述第二工作油口(14)连通,所述第一工作油口(13)经过所述第一液控阀(40)与所述回油口(12)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10),所述阀体(10)具有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进油口(11)和回油口(12);
工作油缸(20),所述工作油缸(20)具有工作腔(21),所述工作油缸(20)包括活塞(22),所述活塞(22)将所述工作腔(21)分为第一工作腔(211)和第二工作腔(212),所述第一工作腔(211)与位于所述阀体(10)上的第一工作油口(13)连通,所述第二工作腔(212)与位于所述阀体(10)上的第二工作油口(14)连通;
三位四通阀(30),所述三位四通阀(30)与所述阀体(10)连接并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所述三位四通阀(30)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
第一液控阀(40),部分所述第一液控阀(4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且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第一液控阀(40)与所述三位四通阀(30)连接;
第二液控阀(50),所述第二液控阀(50)与所述第一液控阀(40)相间隔地设置,部分所述第二液控阀(5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且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第二液控阀(50)与所述三位四通阀(30)连接;
其中,当所述三位四通阀(30)位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进油口(11)经过所述第一液控阀(40)与所述第一工作油口(13)连通,所述第二工作油口(14)经过所述第二液控阀(50)与所述回油口(12)连通;当所述三位四通阀位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进油口(11)经过所述第二液控阀(50)与所述第二工作油口(14)连通,所述第一工作油口(13)经过所述第一液控阀(40)与所述回油口(1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控阀(40)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结构,所述阀体(10)的与所述第一液控阀(40)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结构配合的第一内螺纹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控阀(50)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结构,所述阀体(10)的与所述第二液控阀(50)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结构配合的第二内螺纹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
卸荷阀(60),所述卸荷阀(60)与所述阀体(10)连接,所述卸荷阀(60)具有卸荷位置和卸荷油路断开位置,当所述卸荷阀(60)位于所述卸荷位置时,所述卸荷阀(60)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油口(11)连通,且所述卸荷阀(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榕乐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潍柴动力青州传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