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一线”模式在环形交叉口的换乘实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0970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路一线”公交模式在环形交叉口的换乘实现方法,属于交通运输领域。关键结构包括公交站、公交专用道和换乘车,公交站布置在环形交叉口中的相邻路口之间的环道路边,公交专用道设置在公交站所在的位置,紧靠公交站,其长度比公交站稍长。换乘车是布置在环道外侧的公交换乘车,只在环道内循环运行,停靠环道内的每一个公交站,环道内布置1辆或者多辆换乘车。公交车只在最后经过的公交站(即出口站)停靠,乘客在出口站下车后乘坐换乘车或者步行到达目标换乘站。实现公交优先的方法是公交车不受环道路口交通灯的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路一线”模式在环形交叉口的换乘实现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路一线”模式在环形交叉口的布局、交通控制和换乘方法。
技术介绍
“一路一线”是一种新的常规公交模式,即一条道路只运行一路公交线,停靠站设在交叉路口便于换乘,该模式有很多优点,是解决现有公交问题(如等车时间长,停靠站拥挤,公交盲区多,重复系数大,公交资源浪费大,客流不均衡等)的一种有效模式,但存在较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换乘多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原则上要求换乘方便、快捷,即要尽量减少换乘所用的时间,但是现有的停靠站布局根据交通规则都设置在交叉口50米之外,在交叉口换乘很不方便。换乘问题不解决,“一路一线”模式就没有实用价值。目前十字交叉口的换乘问题已经解决,还有丁字路口、环形交叉口和其他不规则交叉口的换乘问题没有解决。要实现“一路一线”模式的试点应用,至少要解决3种常见交叉口即十字交叉口、丁字交叉口、环形交叉口(即环岛)的换乘问题。“一路一线”的研究成果很少,对于环形交叉口,目前的停靠站布局如图1所示,其布局在环形交叉口的外部,如果采用“一路一线”公交模式,下车后要换乘另外一条线路,则要步行较长的路程才能到达目标换乘站。图1所示的是5条道路相交形成的环形交叉口,有5个路口和5个分区。公交站的环岛外布局模型是当前公交系统采用的布局,其换乘很不方便,因为换乘站离环岛上的路口比较远,按现有交通规则距离50米以上才符合标准。对于当前公交系统,如果下车的站能换乘目标线路,则下车后等候目标公交车换乘。如果下车的站不能换乘目标线路,则要步行较长的路程才能到达目标换乘站。对于“一路一线”模式的公交系统,下车后要换乘另外一条线路,则要步行较长的路程才能到达目标换乘站。例如,如果C1道路与C4道路是属于同一条公交线A,C5道路与C3道路是属于另外一条公交线B。某乘客乘坐A线路从C1道路的1_i号停靠站下车,要换乘B线路,目标换乘站有2种情况,即5_i站或者5_o站。①如果目标换乘站是5_i站,则乘客步行的线路是:步行到路口B1的斑马线—>横穿C1道路—>经过D5分区—>到达5_i站。②如果目标换乘站是5_o站,则乘客步行的线路是:步行到路口B1的斑马线—>横穿C1道路—>经过D5分区—>横穿C5道路-->到达5_o站。其中,横穿C1道路和C5道路的方式有3种,即斑马线、人行天桥或者地下通道。总结如下:乘客步行到目标换乘站要步行50米以上的距离到路口,横穿1次或者几次道路,至少经过一个分区,再步行50米的距离到达换乘站,这种换乘很不方便。图1中最小换乘距离的计算方法:某乘客从C1道路的1_i号停靠站下车,在C2道路的2_o站换乘,此时经过的路程是最小换乘距离。最小换乘距离D1=50米*2+一个分区距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路一线”模式在环形交叉口的布局、交通控制和换乘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公交站布局采用环内布站模型,如图2所示,5条道路相交形成环形交叉口,有5个路口和5个分区。公交站布局在5个分区之内的环岛外边缘上,处于中间位置左右,本专利技术称之为环内布站模型。将图1和图2对比,可以发现公交站的数量减少了1半(原来是10个,现在是5个)。该模型是否适合于当前公交系统本专利技术不进行研究,只研究用于“一路一线”公交模式。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1、第一个问题是公交车经过环岛时采用站站停还是一站停的方式。站站停是指经过的站都停,这种方式的特点是一个公交站有多个线路的车停靠,会导致公交车拥堵,同时会大大增加公交车经过环形交叉口的延时。本专利技术采用一站停的方式,即在出口站停靠。出口站就是在环岛内经过的最后一个站,在出口处。一站停方式的优点是每个停靠站只有相同线路的公交车停靠,可以减少停靠站拥堵,大大减少公交车经过环岛的延时。2、第二个问题是换乘方法。采用一站停的方式时,乘客在出口站下车后要到达目标换乘站,经过的最小换乘距离D2=半个分区+横穿一条道路+半个分区=横穿一条道路+1个分区距离,实际换乘时经过的路程大于或者等于最小换乘距离。横穿一条道路经过的距离一般小于100米,所以该最小换乘距离小于图1中的最小换乘距离,即D2<D1。本专利技术采用一种简易的换乘方法,就是在环岛使用换乘车。换乘车总是在环岛内循环,使用站站停的方式。乘客下车后乘坐换乘车到达目标换乘站,这种换乘方式最节省时间,当然,乘客也可以步行到达换乘站。换乘方法:乘客通过导乘软件或者报站器或者主观判断获得目标换乘站的站号,因为使用一站停方式,所以乘客无需担心哪个站下车,车停即下,无需移动,等待换乘车到达,然后乘坐换乘车到达目标换乘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换乘方法,乘客无需步行而是乘坐换乘车即可较快到达目标换乘站,非常方便,大大节省了换乘时间,当然步行到达换乘站也可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该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路一线模式在环形交叉口的换乘实现方法,包括中心岛、环道、道路与环道交叉所形成的路口、两个相邻路口之间的环道路边布置的公交站,在环道的外侧设置公交专用道和换乘车,所述公交专用道为一段车道,紧靠公交站,用于停靠公交车,所述换乘车是布置在环道外侧的公交换乘车,只在环道内循环运行,停靠环道内的每一个公交站,环道内布置1辆或者多辆换乘车。如上所述的公交车进入环道后只在出口站停靠,在环道的其他公交站不停靠,所述出口站是指公交车在环道内行驶时经过的最后一个公交站,除了出口站外,公交车在环道内行驶时不使用公交专用道而使用环道内社会车辆使用的道路,需要换乘的乘客在出口站下车后,乘坐换乘车到达目标换乘站,或者步行到达目标换乘站。如上所述的路口处设置有公交进口道和公交出口道,公交车到达路口时通过公交进口道直接进入环道,不受路口交通灯控制,离开环道时直接驶出,进入公交出口道,不受路口交通灯控制,所述公交进口道紧靠路边延伸到路口,作为公交车进入环道的专用车道,所述公交出口道紧靠路边从路口处延伸设定的长度,是公交车离开环道的专用车道。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解决了“一路一线”模式下环形交叉口公交换乘不方便,换乘时步行距离长的问题。乘客下车后无需步行而是乘坐换乘车即可较快到达目标换乘站,非常方便,大大节省了换乘时间。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本专利技术中的最小换乘距离D2和当前公交站布局模型的最小换乘距离D1之间的关系是:D1-D2=100米-横穿1条道路的距离>0,即D1>D2。所以,即使不使用换乘车,步行换乘时也比当前公交站布局模型要节省时间。2、本专利技术中的公交站布局方案、换乘方案、公交优先方案对社会车辆的影响很小,社会车辆可以保持现有的控制方案不变而不影响本专利技术中公交方案的实施。由于进入环道的车流都右转,而公交进口道、公交出口道、公交专用道和公交站都设置在路边,所以公交优先方案不影响社会车辆的交通控制和运行。换乘车对社会车辆的运行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很小。换乘车也是公交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路一线模式在环形交叉口的换乘实现方法,包括中心岛(1)、环道(2)、道路与环道交叉所形成的路口(3)、两个相邻路口(3)之间的环道路边布置的公交站(8),其特征在于:在环道(2)的外侧设置公交专用道(7)和换乘车(0),所述公交专用道(7)为一段车道,紧靠公交站(8),用于停靠公交车,所述换乘车(0)是布置在环道(2)外侧的公交换乘车,只在环道(2)内循环运行,停靠环道(2)内的每一个公交站,环道(2)内布置1辆或者多辆换乘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路一线模式在环形交叉口的换乘实现方法,包括中心岛(1)、环道(2)、道路与环道交叉所形成的路口(3)、两个相邻路口(3)之间的环道路边布置的公交站(8),其特征在于:在环道(2)的外侧设置公交专用道(7)和换乘车(0),所述公交专用道(7)为一段车道,紧靠公交站(8),用于停靠公交车,所述换乘车(0)是布置在环道(2)外侧的公交换乘车,只在环道(2)内循环运行,停靠环道(2)内的每一个公交站,环道(2)内布置1辆或者多辆换乘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路一线模式在环形交叉口的换乘实现方法,其特征是:公交车进入环道(2)后只在出口站停靠,在环道(2)的其他公交站(8)不停靠,所述出口站是指公交车在环道(2)内行驶时经过的最后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耀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民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