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科CT检查专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9990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科CT检查专用固定装置,包括:底板、头颈肩部固定装置和躯干固定装置。头颈肩部固定装置一体化,与底板固定,可直接放到CT检查床上。躯干固定装置可制成大小不同规格,可根据不同部位的固定需要取用。可调节脸部固定架和凹形头底托、颈托可减小头部的偏动干扰产生的伪影与失真。同时固定装置所采用的制造材料为聚氯乙烯与橡胶海绵,不对CT射线产生干扰,且容易获取塑形生产。CT检查专用固定装置可以固定受检查者的身体各个部位,经济实用,简单便捷,能帮助CT检查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科CT检查专用固定装置
本技术属于外科临床医学
,特别涉及一种外科CT检查专用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CT检查时,为了保证图像质量,要求受检查者保持固定姿势,不可乱动,但是,对于部分意识不清的受检者,他们不能控制和固定自己的身体,所以需要有家属在检查过程中全程陪同帮忙固定体位,这会让陪同家属的身受到不必要的辐射。除此以外,有些本来可以独自顺利完成检查的受检查者也会因为一些意外状况而移动身体部位,影响检查效率。因此亟需一种可以固定患者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患者CT检查时,身体活动导致成像质量不良的问题,提供外科CT检查专用固定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外科CT检查专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头颈肩部固定装置和躯干固定装置;所述头颈肩部固定装置固定在底板的上表面;所述头颈肩部固定装置包括弧形头顶托、凹形头底托、可调节脸部固定架、滑轨、颈托和肩部固定卡槽;所述凹形头底托呈圆形浅碗状,弧形头顶托的底部固定在凹形头底托的一端,凹形头底托另一端依次连接颈托和肩部固定卡槽;所述滑轨设置在底板上、凹形头底托的底部并向两侧延伸,滑轨上设置有一对可调节脸部固定架;所述颈托包括左部颈托、后部颈托和右部颈托,所述后部颈托的上、下侧分别和凹形头底托及肩部固定卡槽固定,左、右侧分别通过塑料铰链连接左部颈托和右部颈托,所述左部颈托和右部颈托的外端分别设置有粘贴片;所述躯干固定装置包括U形固定槽板和分别设置在固定槽板两端的固定带,固定带的外端设置有固定插座或配合的插件,所述躯干固定装置使用时套在底板上。进一步的,弧形头顶托的数量为1个或2个。进一步的,固定装置还包括环形海绵枕,所述环形海绵枕放置在所述凹形头底托的底部。进一步的,肩部固定卡槽在左、右肩部分别设置有弧形卡槽。进一步的,躯干固定装置的数量为1到4个,其固定带为弹性带。进一步的,可调节脸部固定架包括弧形固定架、移动杆和固定螺栓,所述移动杆的一端固定弧形固定架,另一端设置有螺纹,并在底部设置有滑轮,滑轮卡在滑轨的滑槽内,所述固定螺栓套在移动杆上。进一步的,头颈肩部固定装置和躯干固定装置贴合身体皮肤的内侧设置有软质层,所述软质层为橡胶海绵。本申请外科CT检查专用固定装置的底板、头颈肩部固定装置和躯干固定装置整体采用聚氯乙烯制成。贴合身体皮肤的内侧的软质层均为橡胶海绵,该种海绵密度小,弹性和屈张性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头颈肩部固定装置一体化,与底板固定,可直接放到CT检查床上。躯干固定装置可以制成大小不同规格,可根据不同部位的固定需要取用。可调节脸部固定架和凹形头底托、颈托可减小头部的偏动干扰产生的伪影与失真。同时固定装置所采用的制造材料为聚氯乙烯与橡胶海绵,不对CT射线产生干扰,且容易获取塑形生产。CT检查专用固定装置可以固定受检查者的身体各个部位,经济实用,简单便捷,能帮助CT检查顺利进行。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外科CT检查专用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如图1所示的外科CT检查专用固定装置,包括:底板1、头颈肩部固定装置和躯干固定装置2。头颈肩部固定装置固定在底板的上表面,躯干固定装置使用时套在底板上。其中头颈肩部固定装置包括弧形头顶托3、凹形头底托4、环形海绵枕5、可调节脸部固定架、滑轨6、颈托和肩部固定卡槽7。凹形头底托呈圆形浅碗状,弧形头顶托的数量为1个,其底部固定在凹形头底托的一端。凹形头底托另一端依次连接颈托和肩部固定卡槽,环形海绵枕放置在凹形头底托的底部。滑轨设置在底板上、凹形头底托的两侧,滑轨上设置有一对可调节脸部固定架。可调节脸部固定架包括弧形固定架8、移动杆9和固定螺栓10。移动杆的一端固定弧形固定架,另一端设置有螺纹,并在底部设置有滑轮,滑轮卡在滑轨的滑槽内,固定螺栓套在移动杆上,通过向下螺紧固定螺栓,从而固定弧形固定架和移动杆的位置。颈托包括左部颈托11、后部颈托12和右部颈托13。后部颈托的上、下侧分别和凹形头底托及肩部固定卡槽固定,左、右侧分别通过塑料铰链14连接左部颈托和右部颈托,左部颈托和右部颈托可打开或合拢。左部颈托和右部颈托的外端分别设置有粘贴片15,一侧为钩面,一侧为绒面,通过粘贴片固定左部颈托和右部颈托。躯干固定装置包括U形固定槽板16和分别设置在固定槽板两端的固定带17,固定带的外端设置有固定插座或配合的插件,通过插件插座固定两端。躯干固定装置的数量为2个,其固定带为弹性带。底板的尺寸数据为:长为:55cm,宽为:50cm。躯干固定装置的尺寸数据为:分为大,中,小型号:大型号:长为:30cm,宽为:50cm,高为:10cm。中型号:长为:25cm,宽为:45cm,高为:8cm。小型号:长为:20cm,宽为:40cm,高为:6cm。头颈肩部固定装置:弧形头顶托半径为:12cm,凹形头底托半径:15cm。颈托的后部颈托长为:18cm,直径为:15cm。左部和右部颈托,包绕下巴部分,深:3cm,长为:20cm平均直径为:14cm。肩部固定卡槽,高为:10cm,宽为:5cm。具体操作:将整个固定装置平铺于CT检查床上,受检者仰卧位躺在固定装置上,头部枕在凹形头底托及环形海绵枕头上,头顶与弧形头顶托相贴合,调整可调节脸部固定支架的位置,位于脸部两侧,防止头颈部滚动。受检者颈部与颈托后部贴合后,将左部颈托和右部颈托通过粘贴片固定,保持头部和颈部固定不动。受检者的肩部与肩部固定卡槽左右两侧的弧形卡槽相贴合,配合躯干固定装置使用,将U形固定槽板穿过底板,两侧位于受检者身体两侧,调节固定带,插件插入插座固定躯干。以上虽然已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这些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而是由权利要求书来确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思想和主旨的范围内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而这些变更后的实施方式显然也包括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科CT检查专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头颈肩部固定装置和躯干固定装置;所述头颈肩部固定装置固定在底板的上表面;/n所述头颈肩部固定装置包括弧形头顶托、凹形头底托、可调节脸部固定架、滑轨、颈托和肩部固定卡槽;所述凹形头底托呈圆形浅碗状,弧形头顶托的底部固定在凹形头底托的一端,凹形头底托另一端依次连接颈托和肩部固定卡槽;所述滑轨设置在底板上、凹形头底托的两侧,滑轨上设置有一对可调节脸部固定架;/n所述颈托包括左部颈托、后部颈托和右部颈托,所述后部颈托的上、下侧分别和凹形头底托及肩部固定卡槽固定,左、右侧分别通过塑料铰链连接左部颈托和右部颈托,所述左部颈托和右部颈托的外端分别设置有粘贴片;/n所述躯干固定装置包括U形固定槽板和分别设置在固定槽板两端的固定带,固定带的外端设置有固定插座或配合的插件,所述躯干固定装置使用时套在底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科CT检查专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头颈肩部固定装置和躯干固定装置;所述头颈肩部固定装置固定在底板的上表面;
所述头颈肩部固定装置包括弧形头顶托、凹形头底托、可调节脸部固定架、滑轨、颈托和肩部固定卡槽;所述凹形头底托呈圆形浅碗状,弧形头顶托的底部固定在凹形头底托的一端,凹形头底托另一端依次连接颈托和肩部固定卡槽;所述滑轨设置在底板上、凹形头底托的两侧,滑轨上设置有一对可调节脸部固定架;
所述颈托包括左部颈托、后部颈托和右部颈托,所述后部颈托的上、下侧分别和凹形头底托及肩部固定卡槽固定,左、右侧分别通过塑料铰链连接左部颈托和右部颈托,所述左部颈托和右部颈托的外端分别设置有粘贴片;
所述躯干固定装置包括U形固定槽板和分别设置在固定槽板两端的固定带,固定带的外端设置有固定插座或配合的插件,所述躯干固定装置使用时套在底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CT检查专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头顶托的数量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传兵杨颖张颖徐方园张玲李大鹏吴飞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