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胎面剥落的轮芯及轮滑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9928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胎面剥落的轮芯及轮滑鞋,该轮芯包括本体以及防止高分子材料因侧向受力而剥落的紧固结构;所述的本体包括轮辐、轮毂以及轮圈,轮辐连接轮毂与轮圈,所述的紧固结构沿本体周向设置在轮圈上;紧固结构为至少双层的腰孔结构;继而提供了一种轮滑鞋,包括轮架以及上述的抗胎面剥落的轮芯,在轮圈外浇灌高分子材料形成胎面,该轮芯的厚度为15mm‑21mm,本体与轮架转动连接;相比现有技术而言,较薄的轮芯既减轻重量,使轮滑鞋在比赛中更有竞争力,又降低材料成本,节约资源;由于双层腰孔的存在,当轮圈外浇灌高分子材料时,轮芯与高分子材料的结合面积大大增加,抗剥落性能提升,使轮滑轮在改变对地夹角时更加稳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胎面剥落的轮芯及轮滑鞋
本专利技术涉及体育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胎面剥落的轮芯及轮滑鞋。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轮滑是很棒的代步工具;在体育领域中,又存在有多种赛事,在各赛事中,特别在速滑项目中,尤其重视轮滑鞋的性能;说到轮滑鞋就必须要提到轮滑鞋的轮子,多年来,直排轮滑轮子的厚度始终保持在24mm,这就导致直排轮滑鞋重量得不到更优的轻量化,导致在比赛中始终受到其重量的制约,同时材料成本高且浪费,报废后的轮子作为垃圾处理也更繁琐。在轮子减薄后又难以达到产品测试的要求,特别是存在胎面与轮芯易分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胎面剥落的轮芯,包括本体以及防止高分子材料因侧向受力而剥落的紧固结构;所述的本体包括轮辐、轮毂以及轮圈,轮辐连接轮毂与轮圈,所述的紧固结构沿本体周向设置在轮圈上;紧固结构为至少双层的腰孔结构,包括第一腰孔以及第二腰孔且两者沿本体径向方向向外逐层分布,轮圈与第一腰孔之间以及第二腰孔与第一腰孔之间均设有多个沿本体周向方向均匀分布的腰孔。继而提供了一种轮滑鞋,包括轮架以及上述的抗胎面剥落的轮芯,在轮圈外浇灌高分子材料形成胎面,该轮芯的厚度为15mm-21mm;本体与轮架转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抗胎面剥落的轮芯,包括:本体,包括轮辐、本体中心处的轮毂以及位于本体最外侧的轮圈,轮辐连接轮毂与轮圈;紧固结构,配置为防止高分子材料因侧向受力而剥落,紧固结构沿本体周向设置在轮圈上;所述的紧固结构为至少双层的腰孔结构,包括第一环圈与第二环圈,第一环圈与第二环圈设置在轮圈外并沿本体径向方向向外逐层分布,第一环圈与轮圈之间以及第二环圈与第一环圈之间均设有多个沿本体周向方向均匀分布的腰孔。当在轮圈外浇灌高分子材料时,由于双层腰孔的存在,轮芯与高分子材料的结合面积大大增加,抗剥落性能提升,使轮滑轮在改变对地夹角时更加稳固。作为优选,处于同一层的两个腰孔之间形成有肋柱,所述的第一环圈与第二环圈之间的肋柱和第一环圈与轮圈之间的肋柱沿周向相互错开设置。第一环圈与第二环圈之间的肋柱朝向圆心处对应的是在第一环圈与轮圈之间的腰孔,这样使得紧固结构的每个角度均具有可压缩或者说可形变的空间,从而使轮芯具有物理结构弹性,若上下两层的肋柱相对,该处就成了难以形变的实心结构,使得整体弹性不均匀,使用者在使用时很可能感受到行进间的异常感。作为优选,第一环圈将轮圈包围,第二环圈将第一环圈包围,并且轮圈、第一环圈以及第二环圈三者在轴向方向上的厚度递减。第一环圈与第二环圈的厚度较薄使得紧固结构的重量尽可能减少,避免紧固结构变成阻碍轻量化的一环。一种轮滑鞋,包括轮架以及上述抗胎面剥落的轮芯,该轮芯厚度为15mm-21mm,在轮圈外浇灌高分子材料形成胎面,高分子材料设置在所述轮圈外并与所述的紧固结构浇灌结合在一起,所述的本体与轮架转动连接。较薄的轮芯可以减轻轮滑轮的重量,而与之配套的轮架也能缩减一定量的材料,既减轻了重量,使轮滑鞋在比赛中更有竞争力,又降低了材料成本,节约了资源。作为优选,还包括轴承,所述的轮毂中心处开设有供轴承安装的安装孔,该轮芯通过轴承和一销轴转动连接在轮架上。作为优选,轮架具有间隔相对的两个侧板,所述的轴承包括内圈以及外圈,外圈与安装孔过盈配合,内圈与销轴穿插配合,内圈与外圈之间设有滚动体;所述的内圈向两侧分别延伸出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并且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均凸出于外圈;且与轴承的第二凸台相配合处的轮架侧板内侧表面平整,轴承的第二凸台与轮架侧板内侧表面相抵靠。这样设置可以去除传统轮架上用于抵接传统轴承内圈的凸圈,该凸圈是传统轮架开模和加工成本高的原因,低廉的加工会使得传统轮架上的凸圈有差异,无法确保轮滑轮的直线度;甚至在装配时,凸圈过度挤压传统轴承的内圈而使内圈错位,使得传统轴承游隙改变,造成轮滑轮转动不顺畅,大大影响使用。作为优选,所述的安装孔内壁上向中心延伸有凸环,两个轴承分别从凸环的两侧装入安装孔中,直至外圈与凸环相贴靠同时两个轴承的第一凸台相抵靠。这样的设置可以去除传统轴承之间用于定位的轴承套,去除了轴承与轴承套之间不必要的公差,安装更加精确。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专利技术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1、较薄的轮芯可以减轻轮滑轮的重量,而与之配套的轮架也能缩减一定量的材料,既减轻了重量,使轮滑鞋在比赛中更有竞争力,又降低了材料成本,节约了资源;轮滑轮减薄后将出现强度差、寿命短以及轮芯与胎面易脱落的问题,前两者可以通过对轮芯材料、工艺以及本体结构等的提升来解决,而轮芯与胎面易脱落的问题就需要对轮芯与胎面结合的部位进行改进提升;在本使用新型中由于双层腰孔的存在,当轮圈外浇灌高分子材料时,轮芯与高分子材料的结合面积大大增加,抗剥落性能提升,使轮滑轮在改变对地夹角时更加稳固。2、双层腰孔除了能保证轮芯与胎面的稳固结合,还能给予轮滑轮一物理结构上的弹性,使使用者在从空中落地时具有更多的缓冲;第一环圈与第二环圈之间的肋柱朝向圆心处对应的是在第一环圈与轮圈之间的腰孔,这样使得紧固结构的每个角度均具有可压缩或者说可形变的空间,从而使轮芯具有物理结构弹性;反之若上下两层的肋柱相对,该处就成了难以形变的实心结构,使得整体弹性不均匀,使用者在使用时很可能感受到行进间的异常感。3、轴承具有凸出的内圈,相较于传统轴承,这样的设置可以去除传统轴承之间用于定位的轴承套,去除了轴承与轴承套之间不必要的公差,安装更加精确,大大避免了轴承装配时出现的误差,同时提升了使用中轮滑轮的转动流畅性。4、由于轴承具有凸出的内圈,故轮架的内侧表面可做成平整的平面,相较于现有的传统轮架,该轮架去除了用于抵接传统轴承内圈的凸圈,该凸圈是传统轮架开模和加工成本高的原因,低廉的加工会使得传统轮架上的凸圈有差异,无法确保轮滑轮的直线度;甚至在装配时,凸圈过度挤压传统轴承的内圈而使内圈错位,使得传统轴承游隙改变,造成轮滑轮转动不顺畅,大大影响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例中防胎面脱落的轮芯的侧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例中该轮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例中该轮芯的立体结构剖面图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例中该轮芯的立体结构剖面图二;图5为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例中该轮芯的正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例中轮滑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例中轮滑鞋的仰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例中轮滑轮与轮架组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例中轮滑轮与轮架组装的俯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例中轮滑轮组装到轮架上的剖视图。各附图标记为:本体1;轮辐101;轮毂102;轮圈103;紧固结构2;第一环圈201;第二环圈202;腰孔203;肋柱204;轮架3;PU料4;轴承5;内圈501;外圈502;第一凸台503;第二凸台504;安装孔104;凸环105;销孔301;销轴6。具体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胎面剥落的轮芯,其特征在于包括:/n本体,包括轮辐、本体中心处的轮毂以及位于本体最外侧的轮圈,轮辐连接轮毂与轮圈;/n紧固结构,配置为防止高分子材料因侧向受力而剥落,紧固结构沿本体周向设置在轮圈外;/n所述的紧固结构为至少双层的腰孔结构,包括第一环圈与第二环圈,第一环圈与第二环圈设置在轮圈外并沿本体径向方向向外逐层分布,第一环圈与轮圈之间以及第二环圈与第一环圈之间均设有多个沿本体周向方向均匀分布的腰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胎面剥落的轮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包括轮辐、本体中心处的轮毂以及位于本体最外侧的轮圈,轮辐连接轮毂与轮圈;
紧固结构,配置为防止高分子材料因侧向受力而剥落,紧固结构沿本体周向设置在轮圈外;
所述的紧固结构为至少双层的腰孔结构,包括第一环圈与第二环圈,第一环圈与第二环圈设置在轮圈外并沿本体径向方向向外逐层分布,第一环圈与轮圈之间以及第二环圈与第一环圈之间均设有多个沿本体周向方向均匀分布的腰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胎面剥落的轮芯,其特征在于:处于同一层的两个腰孔之间形成有肋柱,所述的第一环圈与第二环圈之间的肋柱和第一环圈与轮圈之间的肋柱沿周向相互错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胎面剥落的轮芯,其特征在于:第一环圈将轮圈包围,第二环圈将第一环圈包围,并且轮圈、第一环圈以及第二环圈三者在轴向方向上的厚度递减。


4.一种轮滑鞋,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架以及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壮
申请(专利权)人:壮大材料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