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载姜黄素的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639846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载姜黄素的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促愈合的姜黄素负载到纳米胶束中,并将纳米胶束添加到透明质酸钠凝胶中,使制得的凝胶兼具有姜黄素的促愈合、抗氧化、缓释作用以及透明质酸钠的高吸湿性、无毒,及良好的促愈合、止血、无毒、生物可降解相容性作用,利于药物缓慢释放和创面组织的生长以及再生,可加速伤口愈合,而且方便储存和使用,是一种极为优良的医用凝胶制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载姜黄素的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载体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负载姜黄素的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在临床领域,皮肤创伤是一种常见疾病,可能由意外伤害、肿瘤切除、压疮、糖尿病并发症以及癌性伤口等引起。目前,临床上处理伤口常用的方式主要为药物治疗或皮片移植。药物治疗常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由于激素可以使皮肤变薄,局部使用是否掩盖甚至加重皮肤感染的发生尚不清楚,容易导致局部皮肤色素沉着,应当谨慎使用。皮片移植、皮瓣移植是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传统方法,其实质都是“拆东墙补西墙”,且皮瓣技术存在手术难度大、并发症高、创伤大、风险高、愈合外观欠佳、造成第二供皮及供皮瓣区外观损伤患者难以接受等缺点,且存在二次创伤风险、容易感染和皮源匮乏的限制,难以普及。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促进了创面修复中新治疗手段的出现和运用,寻找理想的促进伤口愈合过程的植物性材料代替自体皮肤完成修复已成为临床新兴的热点。当前药物治疗仍是皮肤创伤的首选方法。但是化药类对皮肤刺激较大,激素类药物临床用药尚存在争议,而且有延迟伤口愈合等副作用;上市药物例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贝优芬等价格比较昂贵,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并且对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疗效并不一致。透明质酸钠是一类从褐藻中提取的天然线性多糖,具有无毒、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高的特点,海藻酸钠的高吸湿性和凝胶性,使其在现代伤口敷料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则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能促进伤口愈合的特点,有海绵形式、纤维形式和水凝胶等形式,作为医用敷料有广阔应用前景。但是,单纯的透明质酸钠敷料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负载姜黄素的纳米胶束,以解决采用现有药物治疗皮肤创伤时效果差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负载姜黄素的纳米胶束,包括90~94wt%的载体材料和6~10wt%的姜黄素;所述纳米胶束的粒径为125~130nm,电位为1.75~1.80mV,包封率为(90.4±0.1)%,载药量为(7.2±0.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纳米胶束包括92wt%的载体材料和8wt%的姜黄素。进一步,载体材料为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共聚物。进一步,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共聚物的粘均分子量为3700。进一步,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共聚物经过以下步骤制得:(1)以辛酸亚锡Sn(Oct)2作为催化剂,在三颈瓶中加入一定量的聚乙二醇和计算量的ε-己内酯(聚乙二醇与己内酯的摩尔比为1:1.1),在N2保护下于130℃油浴中反应6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降至室温,得到未处理的粗产物;(2)将15mL的二氯甲烷加入粗产物中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一定体积的二氯甲烷使其完全溶解;(3)将过量的冷石油醚沉淀(石油醚与二氯甲烷体积比为4:1)加入其中,过滤后将滤出的沉淀放在真空干燥箱中在40℃下干燥2天,即得。进一步,纳米胶束的粒径为127nm,电位为1.77mV。姜黄素作为姜黄植物中的天然多酚物质,具有多种生物学特性,包括抗氧化(自由基清除活性)、诱导解毒酶和防止退行性疾病,可显著改善伤口愈合和保护组织免受氧化损伤的作用;姜黄素通过抑制核因子-kB,可以消除自由基,降低炎性反应;同时还可以减少伤口愈合时间,改善胶原蛋白沉积,增加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密度,从而促进伤口愈合。纳米粒是极有发展前景的新型药物载体,具有无免疫原性、细胞毒性等优势;纳米载体能够增加药物的水溶性和稳定性,因拥有更小的粒径(一般在10~1000nm),纳米载体在延长药物体内循环时间和提高靶向部位药物浓度方面具备较大优势。本专利技术中将姜黄素装载到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共聚物(PCEC)中制成纳米胶束,可将姜黄素的治疗效果发挥到最大。本专利技术中的负载姜黄素的纳米胶束经过以下步骤制得:S1:取配方量的姜黄素和载体材料,按0.1:1~2g/mL的料液比共溶于有机溶剂中,得混合溶液;S2:于55~65℃下蒸干混合溶液的溶剂,得复合物薄膜;S3:将复合物薄膜溶于55~65℃的无菌水中,然后过滤,得到纳米胶束澄清液;S4:将纳米胶束澄清液于-18~-22℃下冷藏至全部形成冰晶,再冷冻干燥成固体粉末,得负载姜黄素的纳米胶束。本专利技术在制得负载姜黄素的纳米胶束后,将其与透明质酸钠和生理盐水混合,制得一种水凝胶。在该水凝胶中,负载姜黄素的纳米胶束与透明质酸钠的质量之比为1:1.5~2,负载姜黄素的纳米胶束和透明质酸钠形成的固体混合物与生理盐水的料液比为0.25~0.3g/mL。本专利技术将促愈合的负载姜黄素的纳米胶束添加到透明质酸钠中,所得到的水凝胶兼具姜黄素的促愈合作用以及透明质酸钠的吸水性、高负电荷性质、生物相容性及在创伤愈合中的生物活性等作用,利于创面组织的生长和再生,抗菌、抗炎,加速伤口愈合,且方便储存和使用,是一种极为优良的医用水凝胶。本专利技术中的医用水凝胶经过以下步骤制得:将透明质酸钠溶于生理盐水中,然后加入负载姜黄素的纳米胶束,以50~60rmp的转速搅拌20~25h,即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将姜黄素负载到纳米胶束中,再将纳米胶束与PCEC混合制备得到凝胶,该凝胶在治疗急性创伤、癌性伤口、烧伤、烫伤等皮肤创伤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水凝胶将姜黄素纳米制剂用于创伤愈合,将扩大姜黄素的使用范围;制得的含姜黄素纳米胶束的透明质酸钠凝胶水凝胶,具有优异的促愈合的作用,能够延长敷料的使用时间,保持疗效的稳定性,符合临床更换敷料的实际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时,通过测定伤口残留区域的测量值确定的创伤闭合百分数;图2为术后0、7、14、21天时大鼠背部皮肤的代表性伤口宏观图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制备负载姜黄素的纳米胶束(PCEC/CUR)负载姜黄素的纳米胶束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共聚物(PCEC),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S1:以辛酸亚锡Sn(Oct)2作为催化剂,在三颈瓶中加入一定量的聚乙二醇和计算量的ε-己内酯(聚乙二醇与己内酯的摩尔比为1:1.1),在N2保护下于130℃油浴中反应6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降至室温,得到未处理的粗产物;S2:将15mL的二氯甲烷加入粗产物中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一定体积的二氯甲烷使其完全溶解;S3:将过量的冷石油醚沉淀(石油醚与二氯甲烷体积比为4:1)加入其中,过滤后将滤出的沉淀放在真空干燥箱中在40℃下干燥2天,即得。最终制得的PCEC的粘均分子量为3700左右。(2)精密称取姜黄素标准品(≥98%)8mg和PCEC92mg,投入烧瓶混合,向烧瓶中加入10mL无水乙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载姜黄素的纳米胶束,其特征在于:包括90~94wt%的载体材料和6~10wt%的姜黄素;所述纳米胶束的粒径为125~130nm,电位为1.75~1.80mV,包封率为(90.4±0.1)%,载药量为(7.2±0.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载姜黄素的纳米胶束,其特征在于:包括90~94wt%的载体材料和6~10wt%的姜黄素;所述纳米胶束的粒径为125~130nm,电位为1.75~1.80mV,包封率为(90.4±0.1)%,载药量为(7.2±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姜黄素的纳米胶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胶束包括92wt%的载体材料和8wt%的姜黄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姜黄素的纳米胶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材料为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共聚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载姜黄素的纳米胶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共聚物的粘均分子量为37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姜黄素的纳米胶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胶束的粒径为127nm,电位为1.77mV。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负载姜黄素的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取配方量的姜黄素和载体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平傅少志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