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超专利>正文

一种小麦增产用田间管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97088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麦增产用田间管理装置,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扶把、脚柱、万向轮、外箱、双开门、箱把、外筒、内筒、放料装置、第一放料板、第二放料板、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一螺栓、固定把、第一电机、第一支撑架、搅拌轴、搅拌叶、搅拌杆、刮擦板、搅拌桶、进水口、出液口、横管、喷头装置、外罩、内接管、喷头、喷孔、收草桶、进草管、支撑板、风机、吸草管、伸缩装置、外套管、内套管、调节栓、第一接头、簸箕、第二电机、第二支撑架、第二接头和除草刀。放料装置调节开合,搅拌装置使对药液进行搅拌出液效率提升;除草进草装置对小麦田间的杂草去除,伸缩装置自由调节整体的高度,满足不同田间除草高度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麦增产用田间管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田间管理装置,具体是一种小麦增产用田间管理装置,属于田间管理

技术介绍
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代表种为普通小麦是禾本科植物,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谷类作物,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或生物质燃料。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几乎全作食用,仅约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麦的地区,中国是世界较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一,要想小麦生长的好,田间管理对于种植人员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目前关于小麦增产用田间管理装置对于除草与杂草的装置不可同时根据田间需要适当调节,同时关于田间施肥没有做到充分施肥,给予的药量不精确对小麦生长没有帮助,影响小麦增产。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小麦增产用田间管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小麦增产用田间管理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小麦增产用田间管理装置,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扶把、脚柱、万向轮、外箱、双开门、箱把、外筒、内筒、放料装置、搅拌装置、除草进草装置、喷头装置以及伸缩装置;所述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的夹角处设置有外箱,所述第一面板的一侧设置有扶把,所述第二面板的下端通过脚柱与万向轮固定相连,所述外箱的前表面设置有双开门,所述双开门的前表面设置有箱把,所述外筒的内部设置有内筒,所述内筒的内部设置有放料装置,所述外箱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搅拌装置、除草进草装置、喷头装置以及伸缩装置;所述放料装置包括第一放料板、第二放料板、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一螺栓以及固定把,所述第一放料板与第二放料板的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相交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螺栓,且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的下端均设置有固定把;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支撑架、搅拌轴、搅拌叶、搅拌杆、刮擦板、搅拌桶、进水口、出液口以及横管,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支撑架与外箱的上表面相连,所述第一电机的下端通过搅拌轴分别贯穿外箱和搅拌桶,所述搅拌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搅拌叶和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两侧设置有刮擦板,所述搅拌桶的上端与下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液口,所述出液口的下端设置有横管;所述喷头装置包括外罩、内接管、喷头以及喷孔,所述横管的下端设置有外罩,所述外罩的内部设置有内接管,所述喷头的表面设置有喷孔;所述除草进草装置包括收草桶、进草管、支撑板、风机、吸草管、伸缩装置、第一接头、簸箕、第二电机、第二支撑架、第二接头以及除草刀,所述风机通过支撑板与外箱的内部壁面相连,所述风机的一端通过进草管与收草桶相连,且风机的另一端通过吸草管与伸缩装置相连,所述簸箕通过第一接头与伸缩装置的下端相连,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二支撑架与外箱的上端壁面相连,所述除草刀通过第二接头与伸缩装置的下端相连;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外套管、内套管以及调节栓,所述外套管与内套管通过调节栓相连。优选的,所述第一放料板和第二放料板的闭合与内筒的直径相一致。优选的,所述刮擦板与搅拌桶相接触一面黏合粘接设置有海绵毡材质。优选的,所述喷头装置一共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外罩的两边为一种弧形结构。优选的,所述进草管与吸草管为一种pe材质。优选的,所述伸缩装置一共设置有两个,所述外套管与内套管均为一种不锈钢圆柱中空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外筒表面设置的刻度尺可以更加精准的放入药液原料与水进行有比例的调和,同时放料装置可自由调节开合,且搅拌装置使对药液进行全方位的搅拌,刮擦板对搅拌桶内壁刮除附着的药液,且喷头装置方便药液出液,出液效率提升,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2、本技术通过除草进草装置对小麦田间的杂草进行充分去除,保持小麦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伸缩装置可自由调节整体的高度,满足不同田间除草高度需求,充分发挥田间管理的优良能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放料装置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喷头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面板,2、第二面板,3、扶把,4、脚柱,5、万向轮,6、外箱,7、双开门,8、箱把,9、外筒,10、内筒,11、放料装置,1101、第一放料板,1102、第二放料板,1103、第一连接轴,1104、第二连接轴,1105、第一螺栓,1106、固定把,12、第一电机,13、第一支撑架,14、搅拌轴,15、搅拌叶,16、搅拌杆,17、刮擦板,18、搅拌桶,19、进水口,20、出液口,21、横管,22、喷头装置,2201、外罩,2202、内接管,2203、喷头,2204、喷孔,23、收草桶,24、进草管,25、支撑板,26、风机,27、吸草管,28、伸缩装置,2801、外套管,2802、内套管,2803、调节栓,29、第一接头,30、簸箕,31、第二电机,32、第二支撑架,33、第二接头,34、除草刀。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小麦增产用田间管理装置,包括第一面板1、第二面板2、扶把3、脚柱4、万向轮5、外箱6、双开门7、箱把8、外筒9、内筒10、放料装置11、搅拌装置、除草进草装置、喷头装置22以及伸缩装置28;所述第一面板1与第二面板2的夹角处设置有外箱6,所述第一面板1的一侧设置有扶把3,所述第二面板2的下端通过脚柱4与万向轮5固定相连,所述外箱6的前表面设置有双开门7,所述双开门7的前表面设置有箱把8,所述外筒9的内部设置有内筒10,所述内筒10的内部设置有放料装置11,所述外箱6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搅拌装置、除草进草装置、喷头装置22以及伸缩装置28;所述放料装置11包括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麦增产用田间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面板(1)、第二面板(2)、扶把(3)、脚柱(4)、万向轮(5)、外箱(6)、双开门(7)、箱把(8)、外筒(9)、内筒(10)、放料装置(11)、搅拌装置、除草进草装置、喷头装置(22)以及伸缩装置(28);/n所述第一面板(1)与第二面板(2)的夹角处设置有外箱(6),所述第一面板(1)的一侧设置有扶把(3),所述第二面板(2)的下端通过脚柱(4)与万向轮(5)固定相连,所述外箱(6)的前表面设置有双开门(7),所述双开门(7)的前表面设置有箱把(8),所述外筒(9)的内部设置有内筒(10),所述内筒(10)的内部设置有放料装置(11),所述外箱(6)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搅拌装置、除草进草装置、喷头装置(22)以及伸缩装置(28);/n所述放料装置(11)包括第一放料板(1101)、第二放料板(1102)、第一连接轴(1103)、第二连接轴(1104)、第一螺栓(1105)以及固定把(1106),所述第一放料板(1101)与第二放料板(1102)的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轴(1103)和第二连接轴(1104),所述第一连接轴(1103)与第二连接轴(1104)相交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螺栓(1105),且第一连接轴(1103)与第二连接轴(1104)的下端均设置有固定把(1106);/n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第一电机(12)、第一支撑架(13)、搅拌轴(14)、搅拌叶(15)、搅拌杆(16)、刮擦板(17)、搅拌桶(18)、进水口(19)、出液口(20)以及横管(21),所述第一电机(12)通过第一支撑架(13)与外箱(6)的上表面相连,所述第一电机(12)的下端通过搅拌轴(14)分别贯穿外箱(6)和搅拌桶(18),所述搅拌轴(1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搅拌叶(15)和搅拌杆(16),所述搅拌杆(16)的两侧设置有刮擦板(17),所述搅拌桶(18)的上端与下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19)和出液口(20),所述出液口(20)的下端设置有横管(21);/n所述喷头装置(22)包括外罩(2201)、内接管(2202)、喷头(2203)以及喷孔(2204),所述横管(21)的下端设置有外罩(2201),所述外罩(2201)的内部设置有内接管(2202),所述喷头(2203)的表面设置有喷孔(2204);/n所述除草进草装置包括收草桶(23)、进草管(24)、支撑板(25)、风机(26)、吸草管(27)、伸缩装置(28)、第一接头(29)、簸箕(30)、第二电机(31)、第二支撑架(32)、第二接头(33)以及除草刀(34),所述风机(26)通过支撑板(25)与外箱(6)的内部壁面相连,所述风机(26)的一端通过进草管(24)与收草桶(23)相连,且风机(26)的另一端通过吸草管(27)与伸缩装置(28)相连,所述簸箕(30)通过第一接头(29)与伸缩装置(28)的下端相连,所述第二电机(31)通过第二支撑架(32)与外箱(6)的上端壁面相连,所述除草刀(34)通过第二接头(33)与伸缩装置(28)的下端相连;/n所述伸缩装置(28)包括外套管(2801)、内套管(2802)以及调节栓(2803),所述外套管(2801)与内套管(2802)通过调节栓(2803)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麦增产用田间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面板(1)、第二面板(2)、扶把(3)、脚柱(4)、万向轮(5)、外箱(6)、双开门(7)、箱把(8)、外筒(9)、内筒(10)、放料装置(11)、搅拌装置、除草进草装置、喷头装置(22)以及伸缩装置(28);
所述第一面板(1)与第二面板(2)的夹角处设置有外箱(6),所述第一面板(1)的一侧设置有扶把(3),所述第二面板(2)的下端通过脚柱(4)与万向轮(5)固定相连,所述外箱(6)的前表面设置有双开门(7),所述双开门(7)的前表面设置有箱把(8),所述外筒(9)的内部设置有内筒(10),所述内筒(10)的内部设置有放料装置(11),所述外箱(6)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搅拌装置、除草进草装置、喷头装置(22)以及伸缩装置(28);
所述放料装置(11)包括第一放料板(1101)、第二放料板(1102)、第一连接轴(1103)、第二连接轴(1104)、第一螺栓(1105)以及固定把(1106),所述第一放料板(1101)与第二放料板(1102)的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轴(1103)和第二连接轴(1104),所述第一连接轴(1103)与第二连接轴(1104)相交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螺栓(1105),且第一连接轴(1103)与第二连接轴(1104)的下端均设置有固定把(1106);
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第一电机(12)、第一支撑架(13)、搅拌轴(14)、搅拌叶(15)、搅拌杆(16)、刮擦板(17)、搅拌桶(18)、进水口(19)、出液口(20)以及横管(21),所述第一电机(12)通过第一支撑架(13)与外箱(6)的上表面相连,所述第一电机(12)的下端通过搅拌轴(14)分别贯穿外箱(6)和搅拌桶(18),所述搅拌轴(1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搅拌叶(15)和搅拌杆(16),所述搅拌杆(16)的两侧设置有刮擦板(17),所述搅拌桶(18)的上端与下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19)和出液口(20),所述出液口(20)的下端设置有横管(21);
所述喷头装置(22)包括外罩(2201)、内接管(2202)、喷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许倩谢燃
申请(专利权)人:李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