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9541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10
一种散热装置包含冲压表面带有焊料的一复合板材以形成具有多个斜向沟槽的一第一板体、粉体设置于第一板体的斜向沟槽、叠合并固定第一板体与一第二板体及焊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并将位于第一板体的斜向沟槽内的粉体烧结成一毛细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装置
本技术系关于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一种具有毛细结构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组件的效能已经显著地提升,但也使得电子组件在运作时产生大量的热。为了消散电子组件所产生的热,散热装置,例如散热板通常与电子组件搭配使用。散热板具有循环流道,且此循环流道填充有冷却液。当散热板热接触于电子组件(亦称热源),循环流道内的冷却液吸收电子组件所产生的热,而对于电子组件进行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以有效地对于电子组件进行散热。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散热装置,用以容纳一冷却流体,包含一第一板体、一第二板体及至少一毛细结构。第一板体具有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斜向沟槽。第二板体具有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斜向沟槽。第二板体迭设于第一板体,且这些第一斜向沟槽与这些第二斜向沟槽至少部分相通而共同构成一流体通道。流体通道用以容纳冷却流体。毛细结构位于至少部分的流体通道。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散热装置,用以容纳一冷却流体。散热装置包含一第一板体、一第二板体及至少一毛细结构。第一板体具有沿一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斜向沟槽及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的至少一第一直向沟槽。每一第一斜向沟槽的同一端连接于至少一第一直向沟槽。第二板体迭设于第一板体而共同构成一流体通道。流体通道用以容纳冷却流体。毛细结构位于至少部分的流体通道。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散热装置,包含一第一板体、一第二板体及至少一毛细结构。第一板体具有一第一凹槽及形成第一凹槽的一第一表面。第二板体具有一第二表面,第二板体迭设于第一板体,且第二表面面向第一表面,而令至少部分的第一凹槽构成一流体通道。毛细结构位于流体通道内并迭设于第一板体的第一表面。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散热装置的制造方法,包含冲压表面带有焊料的一复合板材以形成具有多个斜向沟槽的一第一板体、将一粉体设置于第一板体的斜向沟槽、叠合并固定第一板体与一第二板体及焊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并将位于第一板体这些斜向沟槽内的粉体烧结成一毛细结构。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散热装置的制造方法,包含冲压不带有焊料的一非复合板材以形成具有多个斜向沟槽的一第一板体、将一粉体设置于第一板体的斜向沟槽、将设置于第一板体这些斜向沟槽的粉体烧结成一毛细结构、叠合并固定第一板体与一第二板体及焊接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散热装置的制造方法,包含将多个毛细结构分别设置于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对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进行滚轧接合以形成一散热装置及对散热装置进行吹胀处理,以于散热装置内形成至少一斜向沟槽。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散热装置的制造方法,包含对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进行滚轧接合以形成一散热装置、对散热装置进行吹胀处理,以于散热装置内形成至少一斜向沟槽、切割散热装置以于至少一斜向沟槽形成一破口、透过破口将一毛细结构放入至少一斜向沟槽及透过滚轧处理封闭破口。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散热板及其制造方法,在斜向沟槽中额外设置毛细结构,使得散热板除了能在重力作用下利用流体通道对于冷却流体的液面下方的热源散热之外,更能透过斜向沟槽中的毛细结构,让冷却流体逆重力回流至液面上方的热源,进而兼顾冷却流体液面上方与液面下方的热源的散热效能。以上关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系用以示范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并且提供本技术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本技术可经由以下的实施方式及附图得到较佳的理解,且须强调的是,根据工业中的标准实践方式,附图中的各种特征未按比例绘制,其仅用于说明的目的。实际上,为了清楚说明及表示,可以任意增加或减少各种特征的比例。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散热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散热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图1散热装置搭配热源与冷却流体的侧视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散热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图6的分解示意图。图8为图6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9为图6的散热装置搭配热源与冷却流体的侧视示意图。图10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散热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分解示意图。图12为图10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13为图10的散热装置搭配热源与冷却流体的侧视示意图。图14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散热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15为图14的散热装置的正视示意图。图16为图15的散热装置沿16-16割面线绘制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17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散热装置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18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散热装置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19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散热装置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20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散热装置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21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散热装置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22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散热装置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23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散热装置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24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散热装置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25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散热装置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26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散热装置的立体剖面示意图。图27、28、29为图26的毛细结构放入过程的立体剖面示意图。图30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散热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31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散热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32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散热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33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散热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应理解的是以下公开内容提供了用于实现本技术不同特征的许多不同实施例和示例。以下描述组件和配置的特定实施例或示例是以简化本技术,当然这些特定实施例或示例仅为举例说明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举例来说,组件的尺寸不限于所公开的范围或值,而是可取决于工艺条件及/或装置的所需特性。此外,在以下描述中若有述及二组件彼此相连之关系,则代表二组件之间可为直接连接或额外透过另一组件间接连接。为了简单和清楚起见,可以以不同比例任意绘制各种特征。进一步来说,空间相对用语,例如下方或上方等用语,可以被使用以便于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组件或特征与另一个组件或特征的关系。除了图中所示的方向之外,空间相对用语还包括在使用或操作中的装置的不同方向。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转向(例如旋转90度或旋转其他角度),并且本文使用的空间相对的相关描述同样可以相应地解释。此外,关于术语“由…制成”可以表示“包含”或“由…组成”。...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装置,用以容纳冷却流体,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板体,具有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斜向沟槽;/n第二板体,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斜向沟槽,所述第二板体迭设于所述第一板体,且所述第一斜向沟槽与所述第二斜向沟槽至少部分相通而共同构成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用以容纳所述冷却流体;以及/n至少一毛细结构,位于至少部分的该流体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27 US 62/824,540;20190327 US 62/824,531;20191.一种散热装置,用以容纳冷却流体,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板体,具有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斜向沟槽;
第二板体,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斜向沟槽,所述第二板体迭设于所述第一板体,且所述第一斜向沟槽与所述第二斜向沟槽至少部分相通而共同构成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用以容纳所述冷却流体;以及
至少一毛细结构,位于至少部分的该流体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向沟槽彼此不直接连通,所述第二斜向沟槽彼此不直接连通,所述第一斜向沟槽的部分与所述第二斜向沟槽的部分相交,而令所述第一斜向沟槽透过所述第二斜向沟槽间接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毛细结构的数量为二,所述二毛细结构分别位于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斜向沟槽及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二斜向沟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直向沟槽,每一所述第一斜向沟槽的同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直向沟槽,所述第二板体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直向沟槽,每一所述第二斜向沟槽的同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直向沟槽,且所述第二直向沟槽与所述第一直向沟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斜向沟槽的相对两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向沟槽平行于所述第二斜向沟槽,且所述第一斜向沟槽与所述第二斜向沟槽为交错排列。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向沟槽与所述第二斜向沟槽相交叉,而令所述第一斜向沟槽透过所述第二斜向沟槽间接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毛细结构的数量为二,所述二毛细结构之一迭设于所述第一斜向沟槽的至少部分及所述第一直向沟槽,所述二毛细结构之另一迭设于所述第二斜向沟槽的至少部分及所述第二直向沟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一直向沟槽,每一所述第一斜向沟槽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二第一直向沟槽,所述第二板体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二第二直向沟槽,每一所述第二斜向沟槽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二第二直向沟槽,且所述二第二直向沟槽分别与所述二第一直向沟槽相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毛细结构的数量为二,所述其中一个毛细结构迭设于所述第一斜向沟槽的至少部分及所述二第一直向沟槽,所述另一个毛细结构迭设于所述第二斜向沟槽的至少部分及所述二第二直向沟槽。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向沟槽平行于所述第二斜向沟槽,且所述第一斜向沟槽与所述第二斜向沟槽交错排列。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向沟槽与所述第二斜向沟槽相交叉,而令所述第一斜向沟槽透过所述第二斜向沟槽间接连通。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毛细结构的部分用以被该冷却流体浸没。


13.一种散热装置,用以容纳一冷却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含:
第一板体,具有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斜向沟槽及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直向沟槽,每一所述第一斜向沟槽的同一端连接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直向沟槽;
第二板体,迭设于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共同构成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用以容纳所述冷却流体;以及
至少一毛细结构,位于至少部分的所述流体通道。


14.如权利要求1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伟隆郑文迪
申请(专利权)人: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