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焊接触点的触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9312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断路器配件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便于焊接触点的触头,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一端为进电端,另一端为出电端,所述出电端上相对设置有两块侧片,两块所述侧片的一侧设置有后片;所述进电端于设置有侧片的一端焊接有触点,所述触点的三面侧壁分别与两个侧片和后片上朝向触点的侧壁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将触点焊接在出电端的指定位置上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焊接触点的触头
本技术涉及断路器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便于焊接触点的触头。
技术介绍
断路器包括了动触头与静触头,动触头与静触头上相互接触的点一般称为触点,断路器通常通过动触头的分断动作实现电连接的断开。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5542663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断路器的静触头,包括连接板、静触点和引弧板,其中,连接板的两端分别用于接线和与断路器的动触头配合,在连接板与动触头配合端上设有与动触头对应配合的多个静触点,多个静触点呈错层分布;引弧板包括与多个静触点对应设置的多个引弧脚,每个引弧脚对应设置在连接板上且与其相对应的静触点间隔一定距离。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装置中的静触点一般通过焊接焊在连接板上,而由于触点较小,焊接时难以对触点进行固定,操作人员若经验不足容易产生焊歪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焊接触点的触头,具有便于将触点焊接在出电端的指定位置上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焊接触点的触头,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一端为进电端,另一端为出电端,所述出电端上相对设置有两块侧片,两块所述侧片的一侧设置有后片;所述进电端于设置有侧片的一端焊接有触点,所述触点的三面侧壁分别与两个侧片和后片上朝向触点的侧壁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块侧片与后片围成能够定位触点的空间,且触点放置在该空间内后,触点的三面侧壁均与侧片和后片上朝向触点的侧壁贴合,能够有效防止触点在焊接期间窜动,使得操作人员无需手持触点进行定位便能够精确地将触点焊接在出电端的指定位置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电端于侧片远离触点的一侧开设有侧贯穿孔、出电端于后片远离触点的一侧开设有后贯穿孔,所述侧片能够朝相邻侧贯穿孔弯折并进入到侧贯穿孔内、后片能够朝后贯穿孔弯折并进入到后贯穿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触点焊接在出电端上之前,侧片与后片突出于出电端的表面容易受外力而发生弯折形变,使得后片与侧片无法将触点准确定位在指定位置;在焊接触点之前将侧片与后片分别弯折入相应的侧贯穿孔和后贯穿孔内能够对侧片与后片起保护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侧贯穿孔分别与后贯穿孔连通并于触点外侧形成有贯穿的U型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该U型孔在触点与主体之间做出分隔,防止触头分断时产生的高温过快的从触点扩散至进电端,避免外接的导线因此过快的老化,延长了断路器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片朝向触点的一侧壁上沿水平延伸方向设置有导向条,所述触点的两侧开设有与导向条滑动配合的导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条滑入导向槽内后能够防止触点在沿出电端的上方发生窜动,提高触点定位后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片朝向触点的一侧壁上开设有卡槽,所述触点朝向卡槽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卡槽过盈配合的卡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条划入导向槽内后将卡块插入卡槽内,使得触点无法沿导向条长度方向移动,进一步提高触点定位后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电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稳定块,所述稳定块的底面与进电端相对于设置有侧块的一端端面齐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稳定块增大了进电端的与工作台接触的底面的面积,使得在焊接触点的过程中进电端更加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稳定块上开设有定位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孔与工作台上的定位块插接配合使得触头定位在工作台上,使得触点在焊接的过程中更加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电端上开设有连接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孔便于触头固定在断路器上。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防止触点在焊接期间窜动,使得操作人员无需手持触点进行定位便能够精确地将触点焊接在出电端的指定位置上;2、在焊接触点之前将侧片与后片分别弯折入相应的侧贯穿孔和后贯穿孔内能够对侧片与后片起保护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后片与侧片分别弯折至后贯穿孔和侧贯穿孔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触点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主体;11、进电端;111、连接孔;12、出电端;121、侧贯穿孔;122、后贯穿孔;2、侧片;21、导向条;3、后片;31、卡槽;4、触点;41、导向槽;42、卡块;5、U型孔;6、稳定块;61、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便于焊接触点的触头,如图1所示,包括主体1,主体1的一端为进电端11,另一端为出电端12,进电端11上开设有用于和断路器连接的连接孔111。出电端12上一体成型有两块相对设置的侧片2,侧片2与出电端12垂直;两块侧片2的一侧一体成型有与出电端12垂直的后片3。进电端11于设置有侧片2的一端焊接有触点4,触点4的三面侧壁分别与两个侧片2和后片3上朝向触点4的侧壁贴合;两块侧片2与后片3围成能够定位触点4的空间,且触点4放置在该空间内后,触点4的三面侧壁均与侧片2和后片3上朝向触点4的侧壁贴合,能够有效防止触点4在焊接期间窜动。如图1、图2所示,侧片2朝向触点4的一侧壁上沿水平延伸方向固定连接有导向条21,触点4的两侧开设有与导向条21滑动配合的导向槽41(见图3),起到防止触点4松脱的作用。后片3朝向触点4的一侧壁上开设有卡槽31,触点4朝向卡槽3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卡槽31过盈配合的卡块42(见图3),用于防止导向条21从导向槽41内滑出。如图1、图2所示,出电端12于侧片2远离触点4的一侧开设有侧贯穿孔121、出电端12于后片3远离触点4的一侧开设有后贯穿孔122,侧片2能够朝相邻侧贯穿孔121弯折并进入到侧贯穿孔121内、后片3能够朝后贯穿孔122弯折并进入到后贯穿孔122内,侧贯穿孔121与后贯穿孔122防止触点4在安装前,侧片2与后片3因凸出于出电端12端面而易受外力导致形变,无法对触点4进行准确定位。两个侧贯穿孔121分别与后贯穿孔122连通并于触点4外侧形成有贯穿的U型孔5,使得在触点4与之间做出分隔,防止触头分断时产生的高温过快的从触点4扩散至进电端11,避免外接的导线因此过快的老化,延长了断路器的使用寿命。如图1、图2所示,出电端1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稳定块6,稳定块6上开设有定位孔61,稳定块6的底面与进电端11相对于设置有侧块的一端端面齐平,起到便于将触头定位在工作台上,使得焊接触点4时触头更加稳定。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焊接触点的触头,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的一端为进电端(11),另一端为出电端(12),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电端(12)上相对设置有两块侧片(2),两块所述侧片(2)的一侧设置有后片(3);所述进电端(11)于设置有侧片(2)的一端焊接有触点(4),所述触点(4)的三面侧壁分别与两个侧片(2)和后片(3)上朝向触点(4)的侧壁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焊接触点的触头,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的一端为进电端(11),另一端为出电端(12),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电端(12)上相对设置有两块侧片(2),两块所述侧片(2)的一侧设置有后片(3);所述进电端(11)于设置有侧片(2)的一端焊接有触点(4),所述触点(4)的三面侧壁分别与两个侧片(2)和后片(3)上朝向触点(4)的侧壁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焊接触点的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电端(12)于侧片(2)远离触点(4)的一侧开设有侧贯穿孔(121)、出电端(12)于后片(3)远离触点(4)的一侧开设有后贯穿孔(122),所述侧片(2)能够朝相邻侧贯穿孔(121)弯折并进入到侧贯穿孔(121)内、后片(3)能够朝后贯穿孔(122)弯折并进入到后贯穿孔(12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焊接触点的触头,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贯穿孔(121)分别与后贯穿孔(122)连通并于触点(4)外侧形成有贯穿的U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靖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泰欣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