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芯子与外壳内壁间隙均匀的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9300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芯子与外壳内壁间隙均匀的电容器,包括外壳、填充料、负极引线、正极引线和芯子,所述外壳包括上盖和本体,所述上盖位于所述本体的上方并且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本体包括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所述第一组件位于所述第二组件的上方并且与所述第二组件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均呈空心圆筒状并且所述第一组件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组件的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芯子与外壳内壁间隙均匀的电容器,其通过凸块与凹槽之间的配合使芯子安装于外壳的中间,芯子与外壳内壁间隙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芯子与外壳内壁间隙均匀的电容器
本技术属于电容器
,具体涉及一种芯子与外壳内壁间隙均匀的电容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容器中,芯子与外壳内壁间隙不均匀,这会导致电容器的寿命减小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公开号为:CN209843511U,主题名称为同心度高的圆柱形电容器的技术专利,其技术方案公开了“所述外壳包括上盖板(5)、下盖板(4)和电容器壳体,所述下盖板的中心处具有定位凸台(7),所述电容器芯组包括至少两个垂直分布的电容器芯子,相邻两个电容器芯子之间设有与定位凸台同心的定位堵头(6),所述定位堵头包括圆台部和位于圆台中心的中空柱部,所述圆台部的外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与中空柱部连通的通孔,所述中空柱部插入电容器芯子的芯孔内,所述上盖板上开设有注脂孔”。以上述技术专利为例,其虽然提到了凸台,但是其技术方案与本技术的不同,况且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填充介质均匀的填充在电容器芯组和外壳之间,提高电容器的极壳绝缘电阻和局部放电电压,并提升产品的一致性”。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予以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芯子与外壳内壁间隙均匀的电容器,其通过凸块与凹槽之间的配合使芯子安装于外壳的中间,芯子与外壳内壁间隙均匀。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芯子与外壳内壁间隙均匀的电容器,其具有结构稳定、安全性高和安装方便等优点。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芯子与外壳内壁间隙均匀的电容器,包括外壳、填充料、负极引线、正极引线和芯子,所述芯子内置于所述外壳并且通过所述填充料固定于所述外壳,所述负极引线穿过所述外壳与所述芯子电性连接,所述正极引线穿过所述外壳与所述芯子电性连接,所述外壳包括上盖和本体,所述上盖位于所述本体的上方并且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本体包括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所述第一组件位于所述第二组件的上方并且与所述第二组件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均呈空心圆筒状并且所述第一组件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组件的直径;所述第二组件的底部中心设有第一凹槽并且所述芯子的底部设有第一凸块,所述芯子通过所述第一凸块插入所述第一凹槽固定于所述外壳并且使所述芯子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间隙均匀,所述上盖靠近所述芯子的中心设有第二凹糟并且所述芯子的顶部设有第二凸块,所述芯子通过所述第二凸块插入所述第二凹槽固定于所述外壳并且使所述芯子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间隙均匀。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填充料为绝缘填充料。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组件包括外圈、中圈和内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圈、所述中圈和所述内圈的直径依次变小。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盖的直径和所述外圈的直径尺寸相同。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组件的直径和所述内圈的直径尺寸相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芯子与外壳内壁间隙均匀的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芯子与外壳内壁间隙均匀的电容器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芯子与外壳内壁间隙均匀的电容器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00、外壳;110、上盖;120、本体;121、第一组件;122、第二组件;123、第一凹槽;124、外圈;125、中圈;126、内圈;20、填充料;30、负极引线;40、正极引线;50、芯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芯子与外壳内壁间隙均匀的电容器,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附图的图1,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芯子与外壳内壁间隙均匀的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芯子与外壳内壁间隙均匀的电容器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芯子与外壳内壁间隙均匀的电容器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注意,本技术涉及的填充料、负极引线等可被视为现有技术。优先实施例。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芯子与外壳内壁间隙均匀的电容器,包括外壳100、填充料20、负极引线30、正极引线40和芯子50,所述芯子50内置于所述外壳100并且通过所述填充料20固定于所述外壳100,所述负极引线30穿过所述外壳100与所述芯子50电性连接,所述正极引线40穿过所述外壳100与所述芯子50电性连接,所述外壳100包括上盖110和本体120,所述上盖110位于所述本体120的上方并且与所述本体120固定连接,所述本体120包括第一组件121和第二组件122,所述第一组121件位于所述第二组件122的上方并且与所述第二组件122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组件121和第二组件122均呈空心圆筒状并且所述第一组件12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组件122的直径;(使所述芯子50方便安装于所述外壳100)所述第二组件122的底部中心设有第一凹槽123并且所述芯子50的底部设有第一凸块51,所述芯子50通过所述第一凸块51插入所述第一凹槽123固定于所述外壳100并且使所述芯子50与所述外壳100的内壁间隙均匀,所述上盖110靠近所述芯子50的中心设有第二凹糟(未示出)并且所述芯子50的顶部设有第二凸块52,所述芯子50通过所述第二凸块52插入所述第二凹槽固定于所述外壳100并且使所述芯子50与所述外壳100的内壁间隙均匀。(由此所述芯子50也方便安装于所述外壳100)具体的是,所述填充料20为绝缘填充料。更具体的是,所述第一组件121包括外圈124、中圈125和内圈126。进一步的是,所述外圈124、所述中圈125和所述内圈126的直径依次变小。更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二组件122的直径和所述内圈126的直径尺寸相同。值得一提的是,本技术专利申请涉及的填充料、负极引线等技术特征应被视为现有技术,这些技术特征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空间布置方式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不应被视为本技术专利的专利技术点所在,本技术专利不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芯子与外壳内壁间隙均匀的电容器,包括外壳、填充料、负极引线、正极引线和芯子,所述芯子内置于所述外壳并且通过所述填充料固定于所述外壳,所述负极引线穿过所述外壳与所述芯子电性连接,所述正极引线穿过所述外壳与所述芯子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上盖和本体,所述上盖位于所述本体的上方并且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本体包括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所述第一组件位于所述第二组件的上方并且与所述第二组件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均呈空心圆筒状并且所述第一组件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组件的直径;/n所述第二组件的底部中心设有第一凹槽并且所述芯子的底部设有第一凸块,所述芯子通过所述第一凸块插入所述第一凹槽固定于所述外壳并且使所述芯子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间隙均匀,所述上盖靠近所述芯子的中心设有第二凹槽并且所述芯子的顶部设有第二凸块,所述芯子通过所述第二凸块插入所述第二凹槽固定于所述外壳并且使所述芯子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间隙均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芯子与外壳内壁间隙均匀的电容器,包括外壳、填充料、负极引线、正极引线和芯子,所述芯子内置于所述外壳并且通过所述填充料固定于所述外壳,所述负极引线穿过所述外壳与所述芯子电性连接,所述正极引线穿过所述外壳与所述芯子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上盖和本体,所述上盖位于所述本体的上方并且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本体包括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所述第一组件位于所述第二组件的上方并且与所述第二组件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均呈空心圆筒状并且所述第一组件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组件的直径;
所述第二组件的底部中心设有第一凹槽并且所述芯子的底部设有第一凸块,所述芯子通过所述第一凸块插入所述第一凹槽固定于所述外壳并且使所述芯子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间隙均匀,所述上盖靠近所述芯子的中心设有第二凹槽并且所述芯子的顶部设有第二凸块,所述芯子通过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