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油分离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8886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分离器,包括外筒体,外筒体的内部设有:隔板;与隔板连接、用以连通隔板的上下空间的内筒体;设于隔板的上方、用以过滤油气混合物的油分过滤网;设于油分过滤网与隔板之间、用以供来自内筒体的油气混合物均匀流向油分过滤网的过滤网均气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油分离器的热泵空调系统。上述油分离器可以使进入外筒体内部的油气混合物由内筒体进入隔板的上方腔体,进而通过油分过滤网实现制冷剂在小流量条件下的润滑油的分离作用,过滤网均气板可以保证经过油分过滤网的油气混合物都比较均匀,这样即可使油气混合物经过油分过滤网时的流速会比较低,进而使得油分过滤网最大限度地发挥分离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油分离器
本技术涉及油气分离
,特别涉及一种油分离器。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该油分离器的热泵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润滑油分离器是空调系统中重要部分,润滑油分离器用于分离压缩机排出气体中夹带的润滑油,以避免润滑油到换热器时可能出现的回油困难的问题,同时换热器在无油状态下,会提高换热效率。现有技术中,氟系统油分离器一般分为立式和卧式,立式一般为离心式,卧式一般为滤网式。离心式一般用于制冷剂流速较高的场合,其在低流速下的分离效率较差;滤网式在低流速下油分效率较高,但其外形体积较大。对于热泵系统,其在制冷模式下的满负荷制冷剂流量较大,而低温制热部分负荷质量流量较小,最大流量往往是最小流量的好几倍,因此,采用离心油分不能满足低流速情况下分离效率,而采用滤网式油分体积会非常庞大。因此,如何避免传统油分离器难以同时满足制冷剂在小流量和大流量下的分离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分离器,该油分离器不仅可以同时满足制冷剂在小流量和大流量下的分离效率,而且可以避免油气混合物直接通过油分过滤网,以保证经过油分过滤网的都比较均匀。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油分离器的热泵空调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油分离器,包括外筒体,所述外筒体的内部设有:隔板;与所述隔板连接、用以连通所述隔板的上下空间的内筒体;设于所述隔板的上方、用以过滤油气混合物的油分过滤网;设于所述油分过滤网与所述隔板之间、用以供来自所述内筒体的油气混合物均匀流向所述油分过滤网的过滤网均气板。可选地,所述过滤网均气板包括:位于中心的实心板体;若干个设于所述实心板体的外周、用以供来自所述内筒体的油气混合物流向所述油分过滤网的出气通道。可选地,所述出气通道设有两圈,任一圈中全部所述出气通道沿所述过滤网均气板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可选地,所述内筒体与所述隔板同轴设置,且所述隔板设于所述内筒体的上端。可选地,所述隔板具体为圆环状隔板,且所述圆环状隔板的外侧壁与所述外筒体的内壁固接。可选地,所述油分过滤网和所述过滤网均气板均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外筒体的内部。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外筒体的外壁连接、用以向所述外筒体的内部输入油气混合物的油分入口。可选地,所述外筒体的上端设有用以供经过所述油分过滤网过滤的气体输出的第一出口。可选地,所述外筒体的下部设有位于所述油分入口下方、用以供润滑油排出的第二出口。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热泵空调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油分离器。相对于上述
技术介绍
,本技术针对空调系统中润滑油分离的不同要求,设计了一种油分离器,具体来说,上述油分离器包括外筒体,外筒体的内部包括隔板、内筒体、油分过滤网和过滤网均气板;其中,内筒体与隔板连接,内筒体用于连通隔板的上下空间;油分过滤网设于隔板的上方,油分过滤网用于过滤油气混合物;过滤网均气板设于油分过滤网与隔板之间,过滤网均气板用于供来自内筒体的油气混合物均匀流向油分过滤网。这样一来,进入外筒体内部的油气混合物可以由内筒体进入隔板的上方腔体,进而通过油分过滤网实现制冷剂在小流量条件下的润滑油的分离作用,其中,过滤网均气板能够避免从内筒体过来的油气混合物直接通过油分过滤网,从而可以保证经过油分过滤网的油气混合物都比较均匀,这样即可使油气混合物经过油分过滤网时的流速会比较低,进而使得油分过滤网最大限度地发挥分离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油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过滤网均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油分离器中油气混合物的分离路线图。其中:1-油分入口、2-外筒体、3-内筒体、4-隔板、5-过滤网均气板、51-实心板体、52-出气通道、6-油分过滤网、7-第一出口、8-第二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油分离器,该油分离器不仅可以同时满足制冷剂在小流量和大流量下的分离效率,而且可以避免油气混合物直接通过油分过滤网,以保证经过油分过滤网的都比较均匀。本技术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油分离器的热泵空调系统。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文所述的“上端、下端、左侧、右侧”等方位词都是基于说明书附图所定义的。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油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过滤网均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油分离器中油气混合物的分离路线图。其中,图4中的箭头方向即为油气混合物的流动方向。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油分离器,包括外筒体2,外筒体2的结构可以设置为圆柱体或者棱柱体,本文优选为圆柱体,外筒体2的内部设有过滤网油分部,通过过滤网油分部可以分离制冷剂在小流量条件下的润滑油分离效率;具体地,外筒体2的内部包括隔板4、内筒体3、油分过滤网6和过滤网均气板5;其中,隔板4可以将外筒体2分隔为上下两个腔体,油分过滤网6和过滤网均气板5设置于位于隔板4上方的腔体内,内筒体3设置于位于隔板4下方的腔体内,并且内筒体3与隔板4连接,内筒体3用于连通隔板4的上下腔体、以供油气混合物经过油分过滤网6;油分过滤网6设于隔板4的上方,油分过滤网6用于过滤油气混合物以得到洁净气体;过滤网均气板5设于油分过滤网6与隔板4之间,油气混合物先经过过滤网均气板5再经过油分过滤网6,过滤网均气板5用于供来自内筒体3的油气混合物均匀流向油分过滤网6。这样一来,进入外筒体2内部的油气混合物可以由内筒体3进入隔板4的上方腔体,进而通过油分过滤网6实现制冷剂在小流量条件下的润滑油的分离,其中,过滤网均气板5能够避免从内筒体3过来的油气混合物直接通过油分过滤网6,从而可以保证经过油分过滤网6的油气混合物都比较均匀,这样即可使油气混合物经过油分过滤网6时的流速会比较低,进而使得油分过滤网6最大限度地发挥分离作用。可以理解的是,在油分离器设置旋风离心式油分部的基础上,上述设置方式通过在油分离器的外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体(2),所述外筒体(2)的内部设有:/n隔板(4);/n与所述隔板(4)连接、用以连通所述隔板(4)的上下空间的内筒体(3);/n设于所述隔板(4)的上方、用以过滤油气混合物的油分过滤网(6);/n设于所述油分过滤网(6)与所述隔板(4)之间、用以供来自所述内筒体(3)的油气混合物均匀流向所述油分过滤网(6)的过滤网均气板(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体(2),所述外筒体(2)的内部设有:
隔板(4);
与所述隔板(4)连接、用以连通所述隔板(4)的上下空间的内筒体(3);
设于所述隔板(4)的上方、用以过滤油气混合物的油分过滤网(6);
设于所述油分过滤网(6)与所述隔板(4)之间、用以供来自所述内筒体(3)的油气混合物均匀流向所述油分过滤网(6)的过滤网均气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均气板(5)包括:
位于中心的实心板体(51);
若干个设于所述实心板体(51)的外周、用以供来自所述内筒体(3)的油气混合物流向所述油分过滤网(6)的出气通道(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通道(52)设有两圈,任一圈中全部所述出气通道(52)沿所述过滤网均气板(5)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3)与所述隔板(4)同轴设置,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芳斌潘李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麦克维尔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