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转角连接件以及家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517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向转角连接件以及家具,涉及家具技术领域。该双向转角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部的一端,第三连接部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均位于第一连接部的同一侧且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相对设置;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形成用于夹持木板的容纳区。该双向转角连接件的结构合理、实用性强,其能方便地对家具进行组装,安装效率高,家具安装之后的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转角连接件以及家具
本技术涉及家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向转角连接件以及家具。
技术介绍
家具是指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类器具。家具也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发展创新,到如今门类繁多,用料各异,品种齐全,用途不一,是家庭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之一。目前的一些板式家具的连接件常使用螺丝进行连接,连接时先要在相应的位置上进行打孔,然后再用螺丝贯穿其中进行连接。如果长时间使用会造成螺丝连接口变大,同时稳定性也会变差。一般还可以通过榫接的方式连接,由于榫接的部分受体积和承重力限制,接口部分也容易损坏。因此,怎样实现对板式家具的快速组装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转角连接件,该双向转角连接件的结构合理,其能实现板式家具的快速组装,且组装效率高,稳定性非常好。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具,该家具具有上述双向转角连接件的全部功能。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向转角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均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形成用于夹持木板的容纳区。另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向转角连接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为一体成型。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朝向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一侧形成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同。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部的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形成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相对且均位于所述容纳区内。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均朝向远离所述容纳区的中心的方向弯曲。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远离所述容纳区的一侧为连接面,所述连接面形成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内部凹陷的台阶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的中部设有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内部凹陷的凹陷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凸起部之间具有第一连接处和第二连接处,所述第一连接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处呈L型;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具有第三连接处和第四连接处,所述第三连接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处呈L型。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呈直线状。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家具,包括木板和至少上述的双向转角连接件;所述木板的一端夹持于其中一个所述双向转角连接件的容纳区内,所述木板的另一端夹持于另外一个所述双向转角连接件的容纳区内。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该双向转角连接件的结构简单、合理,实用性强,制造成本低,其能快速实现对板式家具的组装,组装效率高,使得家具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双向转角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双向转角连接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双向转角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双向转角连接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标:100-双向转角连接件;110-第一连接部;111-台阶部;112-凹陷部;120-第二连接部;122-第一凸起部;130-第三连接部;132-第二凸起部;140-木板;141-凹槽。具体实施方式目前的一些板式家具的连接件常使用螺丝进行连接,连接时先要在相应的位置上进行打孔,然后再用螺丝贯穿其中进行连接。如果长时间使用会造成螺丝连接口变大,同时稳定性也会变差。一般还可以通过榫接的方式连接,由于榫接的部分受体积和承重力限制,接口部分也容易损坏。此外,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发现,一些采用L型连接件的家具也存在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竖直”、“水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转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n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均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相对设置;/n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形成用于夹持木板的容纳区;/n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远离所述容纳区的一侧为连接面,所述连接面形成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内部凹陷的台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转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
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均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形成用于夹持木板的容纳区;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远离所述容纳区的一侧为连接面,所述连接面形成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内部凹陷的台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转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为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转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朝向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一侧形成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转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形成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相对且均位于所述容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北中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南涪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