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油田抽油机的防喷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398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油田生产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油田抽油机的防喷盒,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竖向套装于抽油机的抽油杆的外侧;调偏部,所述调偏部包括紧丝、堵头和下接头;上述下接头包括端部相连接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且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径;所述紧丝呈环形筒状,且所述紧丝的外壁螺接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壁上;所述堵头呈环形,且其内径小于所述紧丝的内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径,适于通过所述紧丝限定在所述第二套筒内;所述堵头的内壁与所述筒体的外壁固定连接。通过上述结构使得套筒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固定、而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的位移,进而实现纠正抽油机抽油杆偏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油田抽油机的防喷盒
本技术属于油田生产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油田抽油机的防喷盒。
技术介绍
防喷盒是安装于油井井口装置上端用于阻止原油外漏的封堵器,在抽油机抽油工作时,防喷盒直接承受着油流的冲击力和抽油杆上下的摩擦力,以使油井正常抽油且符合安全、环保的要求。油井井口防喷盒与位于油井内的抽油机油杆两者因作业修井产生漂移或抽油机基础松动等原因,易产生偏心现象,即抽油机油杆不在防喷盒的中心位置,此时易造成防喷盒盘根的快速磨损,降低防喷盒的使用寿命,易产生原油渗漏现象,污染环境,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此外,传统的防喷盒结构还存在有密封时效性较差、密封不好等问题,起不到长久良好密封效果,导致油井抽油时出现原油外泄污染的情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油井的产量、抽油杆的寿命以及井场的环境卫生,同时增加了采油成本及工人的劳动强度。中国专利CN206376798U公开了一种抽油机防喷盒偏移装置,但是上述结构中,具有第一偏心孔的第一压帽和具有第二偏心孔的第二压帽并不能在水平方向上自由移动,使得实际使用时效果不理想。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本技术急需提供一种用于油田抽油机的防喷盒,以解决当前技术中因作业时防喷盒与抽油杆产生偏心现象造成防喷盒盘根的快速磨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油田抽油机的防喷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作业时防喷盒与抽油杆产生偏心现象造成防喷盒盘根的快速磨损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油田抽油机的防喷盒,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竖向套装于抽油机的抽油杆的外侧;调偏部,所述调偏部包括紧丝、堵头和下接头;上述下接头包括端部相连接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且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径;所述紧丝呈环形筒状,且所述紧丝的外壁螺接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壁上;所述堵头呈环形,且其内径小于所述紧丝的内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径,适于通过所述紧丝限定在所述第二套筒内;所述堵头的内壁与所述筒体的外壁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用于油田抽油机的防喷盒,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堵头的下端面上还设有圆周槽,所述圆周槽适于卡装O型密封圈以密封所述堵头和所述下接头。如上所述的用于油田抽油机的防喷盒,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筒体还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三套管、第四套管和第五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的端部相连接,且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径;所述第三套管、第四套管和第五套管依次连接,且所述第三套管的内径大于第四套管的内径且小于所述第五套管的内径;所述第三套管活动套装于所述第二套管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填充物、第二填充物、第一压环、第二压环和压帽;所述第一填充物填充于所述第二套管内;所述第一压环封堵于所述第二套管的管口,适于通过所述第三套管压紧所述第一填充物;所述第二填充物填充于所述第五套管内;所述压帽为底部中心开口的帽状,并扣于所述第五套管上;所述第二压环封堵于所述第五套管的管口,适于通过所述压帽压紧所述第二填充物。如上所述的用于油田抽油机的防喷盒,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筒体还包括第六套管,所述第六套管设于所述第三套管和所述第四套管之间,所述第六套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四套管的内径且小于所述第三套管的内径;所述第一压环的上端面与所述第六套管的端面连接;所述第六套管适于通过所述第四套管、所述第一压环与所述抽油杆之间形成导流腔。如上所述的用于油田抽油机的防喷盒,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六套管的管壁上还设有单向流接头,所述单向流接头与所述导流腔连通。如上所述的用于油田抽油机的防喷盒,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压紧开关接头,所述压紧开关接头与所述单向流接头连接。如上所述的用于油田抽油机的防喷盒,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导流腔中储存润滑脂。如上所述的用于油田抽油机的防喷盒,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填充物和所述第二填充物均为夹布橡胶螺旋密封材料。如上所述的用于油田抽油机的防喷盒,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堵头与所述第一套管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如上所述的用于油田抽油机的防喷盒,进一步优选为,第三套管、第四套管、第五套管和第六套管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为一体式结构。本技术所公开的用于油田抽油机的防喷盒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主要包括调偏部和筒体,其中调偏部通过紧丝和下接头将堵头夹持在其中,使得堵头在竖直方向固定,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的位移能力;而堵头的内壁又与套筒的外壁固定连接,进而使得套筒与堵头一样,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固定、而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的位移,进而能够缓冲因套装于抽油杆外侧而受抽油杆的偏心现象影响带来的震动,进而实现纠正抽油机抽油杆偏磨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用于油田抽油机的防喷盒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抽油杆,2-第一套管,3-第二套管,4-下接头,5-紧丝,6-堵头,7-第二套管,8-第四套管,9-第五套管,10-第六套管,11-导流腔,12-第一填充物,13-第一压环,14-第二填充物,15-第二压环,16-压帽,17-单向流接头,18-压紧开关接头,19-圆周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实施例所公开的用于油田抽油机的防喷盒,如图1所示,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竖向套装于抽油机的抽油杆1的外侧;调偏部,所述调偏部包括紧丝5、堵头6和下接头4;上述下接头4包括端部相连接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且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径;所述紧丝5呈环形筒状,且所述紧丝5的外壁螺接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壁上;所述堵头6呈环形,且其内径小于所述紧丝5的内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径,适于通过所述紧丝5限定在所述第二套筒内;所述紧丝5的内壁与所述筒体的外壁固定连接。上述结构中,调偏部通过紧丝5和下接头4将堵头6夹持在其中,使得堵头6在竖直方向固定,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的位移能力;而堵头6的内壁又与套筒的外壁固定连接,进而使得套筒与堵头6一样,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固定、而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的位移,进而能够缓冲因套装于抽油杆1外侧而受抽油杆1的偏心现象影响带来的震动。如图1所示,优选的,所述堵头6与所述第一套管2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且连接位置处无缝隙。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油田抽油机的防喷盒,其特征在于,包括:/n筒体,所述筒体竖向套装于抽油机的抽油杆的外侧;/n调偏部,所述调偏部包括紧丝、堵头和下接头;所述下接头包括端部相连接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且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径;所述堵头呈环形,且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径,适于放置于所述第二套筒内;所述紧丝呈环形筒状,且所述紧丝的内径大于所述堵头的内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径,并螺接于所述堵头上方的所述第二套筒上;所述堵头的内壁与所述筒体的外壁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油田抽油机的防喷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竖向套装于抽油机的抽油杆的外侧;
调偏部,所述调偏部包括紧丝、堵头和下接头;所述下接头包括端部相连接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且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径;所述堵头呈环形,且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径,适于放置于所述第二套筒内;所述紧丝呈环形筒状,且所述紧丝的内径大于所述堵头的内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径,并螺接于所述堵头上方的所述第二套筒上;所述堵头的内壁与所述筒体的外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油田抽油机的防喷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的下端面上还设有圆周槽,所述圆周槽适于卡装O型密封圈以密封所述堵头和所述下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油田抽油机的防喷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三套管、第四套管和第五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的端部相连接,且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径;所述第三套管、第四套管和第五套管的端部依次连接,且所述第三套管的内径大于第四套管的内径且小于所述第五套管的内径;所述第三套管可拆卸地套装于所述第二套管上;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填充物、第二填充物、第一压环、第二压环和压帽;所述第一填充物填充于所述第二套管内;所述第一压环封堵于所述第二套管的管口,适于通过所述第三套管压紧所述第一填充物;所述第二填充物填充于所述第五套管内;所述压帽为底部中心开口的帽状,并扣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健邱萌张倩王雪亮董文良陈肇群王怀玉韩宇梁红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万德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