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机械技术领域的一种爬架用吊点桁架,包括连接基板,所述连接基板上设有水平相间的第一方管和第二方管,所述第一方管和第二方管间均设有竖向的加强连接筋,所述连接基板的左右两侧设有竖向均布的连接孔,所述第一方管和第二方管间还设有竖向的两块吊装板,两块所述吊装板与第一方管、第二方管、连接基板均有焊接连接面,且相对所述连接基板的中心点镜面对称,两块所述吊装板间靠近其上吊装孔位的一端还设有加强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满足了相对传统吊点装置更简单的结构,却能达到相同的承载力,且相对节省了材料,减轻了自重,拆卸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爬架用吊点桁架
本技术属于建筑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爬架用吊点桁架。
技术介绍
爬架又叫提升架,依照其动力来源可分为液压式、电动式、人力手拉式等主要几类。它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型脚手架体系,主要应用于高层剪力墙式楼盘。它能沿着建筑物往上攀升或下降。这种体系使脚手架技术完全改观:一是不必翻架子;二是免除了脚手架的拆装工序(一次组装后一直用到施工完毕),且不受建筑物高度的限制,极大的节省了人力和材料。并且在安全角度也对于传统的脚手架有较大的改观。在高层建筑中极具发展优势。在爬架的使用过程中,常使用电动葫芦来提升爬架,因提供的牵引力一般较大,连接处及连接部位容易导致应力集中,易发生变形,从而给爬架的使用带来安全隐患。桁架一般是由直杆组成的具有三角形单元的平面或空间结构,为实现桁架与吊点装置的连接,吊点装置结构往往较复杂,自重过高、浪费材料,且拆卸繁琐,承重能力不足,强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爬架用吊点桁架,结构简单可靠,节省材料,且承重能力强,拆卸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爬架用吊点桁架,包括连接基板,所述连接基板上设有水平相间的第一方管和第二方管,所述第一方管和第二方管间均设有竖向的加强连接筋,所述连接基板的左右两侧设有竖向均布的连接孔,所述第一方管和第二方管间还设有竖向的两块吊装板,两块所述吊装板与第一方管、第二方管、连接基板均有焊接连接面,且相对所述连接基板的中心点镜面对称,两块所述吊装板间靠近其上吊装孔位的一端还设有加强筋。进一步的,本技术还包括反向吊装板,所述反向吊装板设于第一方管、第二方管之间,其上下端分别与第一方管和第二方管焊接固定,所述反向吊装板上的吊装孔位部穿过连接基板上的避开孔朝远离吊装板的一侧凸出。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基板上相对所述加强连接筋投影处均设有镂空。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基板的上下两端还设有减重缺口。具体的,所述减重缺口的水平凹入面与所靠近的第一方管或第二方管远离连接基板中心的一面齐平,所述减重缺口的侧向凹入面与所述水平凹入面的夹角为钝角,优选的,为135°。进一步的,本技术相对所述连接基板的中心点左右镜面对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连接基板上架设水平相间的第一方管和第二方管,并在所述第一方管和第二方管间镜面对称的设置竖向的加强连接筋和吊装板,并使得吊装板与第一方管、第二方管、连接基板均有焊接连接面,来满足相对传统吊点装置更简单的结构,却能达到相同的承载力,且相对节省了材料,减轻了自重,拆卸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向视图。图2是图1的A向剖视图。图3是图1的B向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正向轴侧示图。图5是本技术的后向轴侧示图。图中:1、连接基板;2、第一方管;3、第二方管;4、加强连接筋;5、吊装板;6、加强筋;7、反向吊装板;11、避开孔;12、连接孔;13、镂空;14、减重缺口;51、吊装孔位;71、吊装孔位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1如图1~4示,本技术的结构为:一种爬架用吊点桁架,包括连接基板1、第一方管2、第二方管3、加强连接筋4、吊装板5,所述连接基板1呈长方形,其长度方向上设有水平相间的第一方管2和第二方管3,所述第一方管2和第二方管3间均设有竖向的加强连接筋4,所述连接基板1的左右两侧设有竖向均布的连接孔12用于和爬架主支架螺栓连接,所述吊装板5为两块,呈竖向焊接在所述第一方管2和第二方管3之间,其与第一方管2和第二方管3均有两个焊接面,与连接基板1均有一个焊接面,以保证吊装板5的焊接牢固与本技术的结构稳定,所述吊装孔位51位于所述吊装板5凸出于所述第一方管2的上部,所述吊装孔位51用于插接吊挂销实现与吊挂葫芦的挂扣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吊装板5采用10mm的钢板,所述第一方管2和第二方管3均为50*50*4的方管,其余部件均采用8mm的钢板,其中所述第一方管2和第二方管3的间距为150~180mm,本实施例取值160mm;所述加强连接筋4为两块,分布在两块所述吊装板5的两侧,以加固本技术。优选的,为减少吊装板5受力的变形,两块所述吊装板5间还焊接有横向的加强筋6。进一步的,为实现吊装方便以及加强本技术结构的目的,本技术还包括反向吊装板7,如图3、图5示,所述反向吊装板7设于第一方管2、第二方管3之间,其上下端分别与第一方管2和第二方管3焊接固定,所述反向吊装板7上的吊装孔位部71穿过连接基板1上的避开孔11朝远离吊装板5的一侧凸出。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基板1上相对所述加强连接筋4的投影处均设有镂空13,以减轻本技术的重量,具体的,如图1示,所述镂空13的纵向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方管2和第二方管3的间隙距离。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基板1的上下两端还设有减重缺口14,所述减重缺口14的水平凹入面与所靠近的第一方管2或第二方管3远离连接基板1中心的一面齐平,所述减重缺口14的侧向凹入面与所述水平凹入面的夹角为钝角,优选的,为135°,做到在减重的同时尽可能小的降低其结构强度。本技术在使用时,先通过连接孔12将其与竖向相间的爬架主支架螺栓连接,待固定完成后,在两吊装板5的吊装孔位51插入并固定吊挂销,将吊挂葫芦的挂钩与吊挂销挂扣连接,启动吊挂葫芦,吊挂力作用在两吊装板5上,因加强筋6的存在,吊装板5不易相对靠近,因两吊装板5与连接基板1、第一方管2、第二方管3的焊接固定方式,吊挂力被分散在连接基板1、第一方管2、第二方管3上,从而使得本技术简单的结构基础,能具有达到较大的承载力,且相对节省材料,自重轻,拆卸方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爬架用吊点桁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基板(1),所述连接基板(1)上设有水平相间的第一方管(2)和第二方管(3),所述第一方管(2)和第二方管(3)间均设有竖向的加强连接筋(4),所述连接基板(1)的左右两侧设有竖向均布的连接孔(12),所述第一方管(2)和第二方管(3)间还设有竖向的两块吊装板(5),两块所述吊装板(5)与第一方管(2)、第二方管(3)、连接基板(1)均有焊接连接面,且相对所述连接基板(1)的中心点镜面对称,两块所述吊装板(5)间靠近其上吊装孔位(51)的一端还设有加强筋(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爬架用吊点桁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基板(1),所述连接基板(1)上设有水平相间的第一方管(2)和第二方管(3),所述第一方管(2)和第二方管(3)间均设有竖向的加强连接筋(4),所述连接基板(1)的左右两侧设有竖向均布的连接孔(12),所述第一方管(2)和第二方管(3)间还设有竖向的两块吊装板(5),两块所述吊装板(5)与第一方管(2)、第二方管(3)、连接基板(1)均有焊接连接面,且相对所述连接基板(1)的中心点镜面对称,两块所述吊装板(5)间靠近其上吊装孔位(51)的一端还设有加强筋(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爬架用吊点桁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向吊装板(7),所述反向吊装板(7)设于第一方管(2)、第二方管(3)之间,其上下端分别与第一方管(2)和第二方管(3)焊接固定,所述反向吊装板(7)上的吊装孔位部(71)穿过连接基板(1)上的避开孔(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小帅,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协安工程科技有限公司,重庆特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