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静专利>正文

一种可排积水的水利工程挡土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79992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排积水的水利工程挡土墙,所述上支撑座连接于挡土墙本体的上方,所述下支撑座连接于挡土墙本体的下端,所述上支撑座的上端设有植物种植槽,所述植物种植槽的下端连接有第一过滤网,所述植物种植槽的内部右侧下端连接有第一下水弯道,所述挡土墙本体的内部上端连接有第一集水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从水源进入的源头把控防止堵塞,同时也避免了土壤流失;很好的将挡土墙本体上侧的积水、挡土墙本体内侧土壤中的积水、挡土墙本体外侧的积水都进行引流收集再统一排出,排水效果好,避免雨水散漫流出,使用寿命长,也便于使用,蓄水池中的水集中收集可以回收再利用;整体结构与泥土连接施工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排积水的水利工程挡土墙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挡土墙
,具体为一种可排积水的水利工程挡土墙。
技术介绍
挡土墙是广泛用于水利工程中的一种构筑物,由于挡墙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墙后地下水的作用,因此几乎所用挡土墙都设有排水孔,但是现有的挡土墙排水口设置的较为随意,使得排水时水从挡土墙的各个部位随意流出,这样泥水则流出在道路上满地都是,可见现有的挡土墙排水口缺乏集中收集积水的结构。为此,我们推出一种可排积水的水利工程挡土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排积水的水利工程挡土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排积水的水利工程挡土墙,包括上支撑座、挡土墙本体、下支撑座,所述上支撑座连接于挡土墙本体的上方,所述下支撑座连接于挡土墙本体的下端,所述上支撑座的上端设有植物种植槽,所述植物种植槽的下端连接有第一过滤网,所述植物种植槽的内部右侧下端连接有第一下水弯道,所述挡土墙本体的内部上端连接有第一集水槽,所述第一集水槽的下端位于挡土墙本体的中部还设有排水直道,所述挡土墙本体的外侧还等距连接有若干组挡水板,所述挡水板的一侧位于挡土墙本体的内部设有第二下水弯道,所述第二下水弯道的下端连接至排水直道的一侧,所述挡土墙本体的内部另一侧还等距连接有若干组下水斜道,所述下水斜道的下端与排水直道相连通,所述下支撑座的内部上端连接有第二集水槽,所述排水直道的下端与第二集水槽的上端相连通,所述第二集水槽的下端连接有下水管,所述下水管的下端连接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下水管均位于下支撑座的内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右端逐渐加厚,所述第一下水弯道位于第一过滤网的下端右侧。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下水弯道的下端与第一集水槽的上端相连通,所述第一集水槽的中间呈凹陷状设置。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下水弯道的上端内部连接有第二过滤网。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下水斜道的内部上端连接有第三过滤网。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下支撑座的内部上端还设有种植凹槽,所述蓄水池的右端下侧连接有排水口,且排水口中设有排水塞,所述第二集水槽的中部呈凹陷状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第一下水弯道、第二下水弯道、植物种植槽中均设有过滤网,从水源进入的源头把控防止堵塞,同时也避免了土壤流失;很好的将挡土墙本体上侧的积水、挡土墙本体内侧土壤中的积水、挡土墙本体外侧的积水都进行引流收集再统一排出,排水效果好,避免雨水散漫流出,保持道路的清洁,同时收集积水防止水在挡土墙内部腐蚀墙体,延长使用寿命长,也便于使用,蓄水池中的水集中收集可以回收再利用;整体结构与泥土连接施工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下水弯道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植物种植槽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支撑座;2、植物种植槽;3、第一过滤网;4、第一下水弯道;5、排水口;6、第一集水槽;7、挡土墙本体;8、第二下水弯道;9、第二过滤网;10、挡水板;11、排水直道;12、第二集水槽;13、蓄水池;14、下支撑座;15、下水管;16、下水斜道;17、第三过滤网;18、种植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部件必须具有的特定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排积水的水利工程挡土墙,包括上支撑座1、挡土墙本体7、下支撑座14,所述上支撑座1连接于挡土墙本体7的上方,所述下支撑座14连接于挡土墙本体7的下端,所述上支撑座1的上端设有植物种植槽2,所述植物种植槽2的下端连接有第一过滤网3,所述植物种植槽2的内部右侧下端连接有第一下水弯道4,所述挡土墙本体7的内部上端连接有第一集水槽6,所述第一集水槽6的下端位于挡土墙本体7的中部还设有排水直道11,所述挡土墙本体7的外侧还等距连接有若干组挡水板10,所述挡水板10的一侧位于挡土墙本体7的内部设有第二下水弯道8,所述第二下水弯道8的下端连接至排水直道11的一侧,所述挡土墙本体7的内部另一侧还等距连接有若干组下水斜道16,所述下水斜道16的下端与排水直道11相连通,所述下支撑座14的内部上端连接有第二集水槽12,所述排水直道11的下端与第二集水槽12的上端相连通,所述第二集水槽12的下端连接有下水管15,所述下水管15的下端连接有蓄水池13,所述蓄水池13、下水管15均位于下支撑座14的内部。具体的,所述第一过滤网3的右端逐渐加厚,过滤效果好,所述第一下水弯道4位于第一过滤网3的下端右侧,植物种植槽2中种植有绿植,使得植物种植槽2中的积水得以通过第一过滤网3过滤掉土壤后,污水进入第一下水弯道4中,再进入第一集水槽6、排水直道11中。具体的,所述第一下水弯道4的下端与第一集水槽6的上端相连通,所述第一集水槽6的中间呈凹陷状设置,更好的使得污水从第一集水槽6中向下,排水更彻底。具体的,所述第二下水弯道8的上端内部连接有第二过滤网9,起到较好的过滤作用,使得外部的土壤不易进入内部。具体的,所述下水斜道16的内部上端连接有第三过滤网17,泥土中的积水通过过滤后的污水向下流入下水斜道16中,倾斜设置下水快,第三过滤网17防堵塞。具体的,所述下支撑座14的内部上端还设有种植凹槽18,用于种植绿植,美观大方,且能起到挡土挡泥石流的作用,所述蓄水池13的右端下侧连接有排水口5,且排水口5中设有排水塞,便于排水,所述第二集水槽12的中部呈凹陷状设置,便于集中下水。上支撑座1连接在被挡的土墙上端,挡土墙本体7连接在上支撑座1下端且位于被挡的土墙一侧,下支撑座14连接于挡土墙本体7的下端且位于被挡的土墙下端一侧。具体的,使用时,上端的雨水通过植物种植槽2中向下经过第一过滤网3过滤后向下流入第一下水弯道4中,然后流入挡土墙本体7中的第一集水槽6中,再向下流入排水直道11,挡土墙本体7内侧连接于泥土的外侧,泥土中的积水则通过若干组下水斜道16中的第三过滤网17过滤后进入排水直道11中,挡土墙本体7外侧的雨水则通过挡水板10的设置被引导向第二下水弯道8中流入,并且经过第二过滤网9的过滤后进入,排水直道11中的积水向下进入第二集水槽12再缓缓通过下水管15进入蓄水池13中,最后通过排水口5排出,可以很好的将挡土墙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排积水的水利工程挡土墙,包括上支撑座(1)、挡土墙本体(7)、下支撑座(1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座(1)连接于挡土墙本体(7)的上方,所述下支撑座(14)连接于挡土墙本体(7)的下端,所述上支撑座(1)的上端设有植物种植槽(2),所述植物种植槽(2)的下端连接有第一过滤网(3),所述植物种植槽(2)的内部右侧下端连接有第一下水弯道(4),所述挡土墙本体(7)的内部上端连接有第一集水槽(6),所述第一集水槽(6)的下端位于挡土墙本体(7)的中部还设有排水直道(11),所述挡土墙本体(7)的外侧还等距连接有若干组挡水板(10),所述挡水板(10)的一侧位于挡土墙本体(7)的内部设有第二下水弯道(8),所述第二下水弯道(8)的下端连接至排水直道(11)的一侧,所述挡土墙本体(7)的内部另一侧还等距连接有若干组下水斜道(16),所述下水斜道(16)的下端与排水直道(11)相连通,所述下支撑座(14)的内部上端连接有第二集水槽(12),所述排水直道(11)的下端与第二集水槽(12)的上端相连通,所述第二集水槽(12)的下端连接有下水管(15),所述下水管(15)的下端连接有蓄水池(13),所述蓄水池(13)、下水管(15)均位于下支撑座(14)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排积水的水利工程挡土墙,包括上支撑座(1)、挡土墙本体(7)、下支撑座(1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座(1)连接于挡土墙本体(7)的上方,所述下支撑座(14)连接于挡土墙本体(7)的下端,所述上支撑座(1)的上端设有植物种植槽(2),所述植物种植槽(2)的下端连接有第一过滤网(3),所述植物种植槽(2)的内部右侧下端连接有第一下水弯道(4),所述挡土墙本体(7)的内部上端连接有第一集水槽(6),所述第一集水槽(6)的下端位于挡土墙本体(7)的中部还设有排水直道(11),所述挡土墙本体(7)的外侧还等距连接有若干组挡水板(10),所述挡水板(10)的一侧位于挡土墙本体(7)的内部设有第二下水弯道(8),所述第二下水弯道(8)的下端连接至排水直道(11)的一侧,所述挡土墙本体(7)的内部另一侧还等距连接有若干组下水斜道(16),所述下水斜道(16)的下端与排水直道(11)相连通,所述下支撑座(14)的内部上端连接有第二集水槽(12),所述排水直道(11)的下端与第二集水槽(12)的上端相连通,所述第二集水槽(12)的下端连接有下水管(15),所述下水管(15)的下端连接有蓄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静
申请(专利权)人:唐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