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回线同杆共架的电网的建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7733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回线同杆共架的电网的建模方法,属于电网建模领域。一种多回线同杆共架的电网的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杆塔上每个线路连接点作为节点进行编码,一个杆塔上的所有节点构成一个节点集合;2)将不同节点集合之间节点的连接关系设定为电网模型的连接规则;3)根据节点集合的连接规则进行节点之间的线路连接,构建电网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节点集合中包括了杆塔上的所有节点,在做删除,新增和移动的操作时,每个杆塔上的节点只需操作一次,减小了数据处理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回线同杆共架的电网的建模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网建模领域,尤其是一种多回线同杆共架的电网的建模方法。
技术介绍
在电网建设中,由于线路走廊宽度的限制,常常要求利用一个杆塔架设多回线路,以便减少占地面积,节约土地资源。为方便电网设备的检修、维护,常常将多条线路分层架设,将给用户直接供电的线路放在下层,方便线路工作;将上层的电线作为过路的线路,不加装任何设备,以避免穿过下层带电线路进行工作而引发的不安全隐患。对于这种多线路共用一个杆塔的情况,常常赋予一个杆塔多个不同的杆号,以方便电网日常的运行管理。在建立电网模型时,按照线路由上往下分层架设的顺序,在同一位置,由下向上用多个相同的杆塔符号代表一个杆塔上由多个同塔共架的线路。现有的电网建模中将电杆和线路作为不同的设备,分别标注在电子地图上。同杆共架的线路作为虚拟的多个杆塔连接多条线路进行表示。各个电杆之间没有逻辑关系,电杆和线路之间也没有逻辑关系;甚至,代表同杆共架的多个虚拟电杆之间也没有联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多回线同杆共架的电网建模过程中操作繁琐的缺点,提供一种多回线同杆共架的电网的建模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多回线同杆共架的电网的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杆塔上每个线路连接点作为节点进行编码,一个杆塔上的所有节点构成一个节点集合;2)将不同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设定为电网模型的连接规则;3)根据所述连接规则进行线路连接,构建电网模型。<br>进一步的,步骤1)中节点编码的信息包括线路和线路上的节点编号。进一步的,步骤3)还包括移动、添加或删除杆塔。进一步的,当移动杆塔时,所述杆塔的节点集合随之移动到新的位置;电网模型中的原有线路断开,根据节点集合的连接规则进行节点之间的线路连接,更新电网模型。进一步的,当添加杆塔时,所述杆塔的节点集合随之生成;电网模型中的原有线路断开,根据节点集合的连接规则进行节点之间的线路连接,更新电网模型。进一步的,当删除杆塔时,所述杆塔的节点集合随之消失;电网模型中的原有线路断开,根据节点集合的连接规则进行节点之间的线路连接,更新电网模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多回线同杆共架的电网的建模方法,将所有线路连接点作为节点,而每个杆塔上的节点作为一个节点集合,根据节点集合的连接规则进行节点之间的线路连接,构成电网模型;节点集合中包括了杆塔上的所有节点,在做删除,新增和移动的操作时,每个杆塔上的节点只需操作一次,减小了数据处理的工作量。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电网模型中的绘图显示问题;在增加、修改、删除、移动电线杆时,随着电杆位置的变化,线路会自动重新建立连接,无需工作人员的手工干预,其效果类似于线路随着电杆节点位置的变化自动移动;对于同杆共架的电线杆,更是简化为一次简单的操作,在不影响电网显示的同时,对电网的生产、运行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本专利技术的多回线同杆共架的电网的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杆塔上每个线路连接点作为节点进行编码,一个杆塔上的所有节点构成一个节点集合;2)将不同节点集合之间节点的连接关系设定为电网模型的连接规则;3)根据节点集合的连接规则进行节点之间的线路连接,构建电网模型。4)移动、添加或删除杆塔,更新电网模型。在电网仿真模型中,将杆塔上的每个线路连接点均作为节点,电线用于连接相邻杆塔的节点;将杆塔之间的连接方式预先定义为电网连接的规则。如当第一个杆塔的位置和编号确定后,第二个杆塔根据位置,搜索到相邻的杆塔,用电线进行自动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网建模方法,首先确定杆塔位置,然后根据设定的杆塔之间的连接规则,用电线将相邻杆塔进行连接。因此,当杆塔位置发生变化时,原有的线路将断开连接;当杆塔移到新位置后,该杆塔再与周围的杆塔重新建立起连接。在多条线路同杆共架的情况下,由一个杆塔上所有节点共同组成一个节点集合,其中的每个节点独立连接不同的线路;节点作为节点集合的一个组成部分,当节点集合位置发生变化时,其中节点同步发生变化。在本专利技术中,将每个杆塔的所有电线连接点用不同的节点表示,同一个杆塔上的所有节点构成一个节点集合,无论是移动、添加、删除杆塔,在仿真的模型中,都只需进行一次操作。以3条电网线路的同杆共架的建模情况为例,在具体实施时,用一个小圆圈符号代表一个杆塔的节点,相邻的杆塔之间的两个节点之间架设有一条电线,一个杆塔上的3个圆圈代表从上向下依次排列的同杆共架的3个线路节点;每个线路节点都是相对独立的存在,通过对线路排列次序的设定,明确不同节点连接的不同线路。当下一个杆塔的排列线路排列次序发生变化时,线路的连接方式可以实现交叉的显示方式。虽然一个杆塔上的3个节点是相对独立的存在,但都依附于同一个杆塔。因此,当杆塔移动时,三个杆塔必须同步移动到新的地点。一个杆塔上的节点对应了不同的编号,当杆塔移动时,将每个杆塔的节点集合将同步移到新的位置,原有线路被打断,但相应电线连接杆塔的逻辑关系保持不变。因此,线路的显示会随着杆塔的新位置自动重新生成;然后重新连接每个不同的杆塔符号。在仿真模型中,当杆塔移动时,杆塔对应的3个节点作为一个整体同时移动,原有线路会根据新杆塔的位置,自动断开原有线路,与新位置的杆塔自动重新建立起连接,显示的效果就像电线没有断开一样。在仿真模型中,当增加杆塔时,只要注明是新增三条线路同杆共架的杆塔,新增杆塔的3个节点将作为一个整体同时自动显示,新增的节点将自动断开原有线路,与新位置的杆塔自动建立起连接。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回线同杆共架的电网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将杆塔上每个线路连接点作为节点进行编码,一个杆塔上的所有节点构成一个节点集合;/n2)将不同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设定为电网模型的连接规则;/n3)根据所述连接规则进行线路连接,构建电网模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回线同杆共架的电网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杆塔上每个线路连接点作为节点进行编码,一个杆塔上的所有节点构成一个节点集合;
2)将不同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设定为电网模型的连接规则;
3)根据所述连接规则进行线路连接,构建电网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回线同杆共架的电网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节点编码的信息包括线路和线路上的节点编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回线同杆共架的电网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还包括移动、添加或删除杆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回线同杆共架的电网的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超季常军雒宁李一非魏江王浩李晓文常莹莹王磊刘亚柳董磊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西咸新区供电公司陕西秦渭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