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网络布线用放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7551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网络布线用放线装置。所述计算机网络布线用放线装置包括底座;四个支架,四个所述支架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顶部;顶座,所述顶座固定安装在四个所述支架的顶部;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顶座的底部;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上;两个第二支撑座,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座均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板的底部;放卷轴,所述放卷轴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座上;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计算机网络布线用放线装置具有对线缆进行收卷与放线,不容易缠绕,且放线省时省力,较为方便,可有效提高布线效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计算机网络布线用放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
,尤其涉及一种计算机网络布线用放线装置。
技术介绍
计算机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一些计算机中心需要通过网络布线,进行电源和网络的联通,而计算机网络的线缆,一般需要人工搬运到现场,再进行放线与布线,传统通过手动放线,在一些布置线缆较多的情况下,较为费时费力,放线不够方便,且线缆较长的情况下,容易缠绕在一起,影响布线效率。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计算机网络布线用放线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对线缆进行收卷与放线,不容易缠绕,且放线省时省力,较为方便,可有效提高布线效率的计算机网络布线用放线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计算机网络布线用放线装置包括:底座;四个支架,四个所述支架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顶部;顶座,所述顶座固定安装在四个所述支架的顶部;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顶座的底部;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上;两个第二支撑座,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座均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板的底部;放卷轴,所述放卷轴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座上;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防卷轴与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伞形齿轮一,所述伞形齿轮一固定套设在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伞形齿轮二,所述伞形齿轮二固定套设在所述放卷轴上,且所述伞形齿轮二与所述伞形齿轮一相互啮合;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顶部;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顶部。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两个第一支撑座、驱动电机、丝杆和支撑块,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座均固定安装在所述顶座的底部,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顶座上,所述丝杆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座上,所述丝杆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螺纹安装在所述丝杆上,所述支撑块的底部与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座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滑杆,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杆之间滑动连接。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座上均开设有第一通孔,两个所述第一通孔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一轴承,两个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均固定套设在所述丝杆上。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座均开设有第二通孔,两个所述第二通孔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二轴承,两个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均固定套设在所述放卷轴上。优选的,所述支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L型把手。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万向轮。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计算机网络布线用放线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网络布线用放线装置,启动减速电机,放卷轴带动线缆收卷运动,然后启动驱动电机,使放卷轴水平移动,方便进行收卷,便于收纳线缆,较为整齐,推动L型把手,配合万向轮使的装置到达合适的位置,移动方便,最后启动减速电机进行反转,进而使防卷轴进行放卷,比较的省时省力,进一步提高了布线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计算机网络布线用放线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底座,2、支架,3、顶座,4、第一支撑座,5、驱动电机,6、丝杆,7、支撑块,8、连接板,9、第二支撑座,10、放卷轴,11、减速电机,12、伞形齿轮一,13、伞形齿轮二,14、蓄电池,15、限位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计算机网络布线用放线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计算机网络布线用放线装置包括:底座1;四个支架2,四个所述支架2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的顶部;顶座3,所述顶座3固定安装在四个所述支架2的顶部;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顶座3的底部;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上;两个第二支撑座9,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座9均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板8的底部;放卷轴10,所述放卷轴10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座9上;减速电机11,所述减速电机11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板8上,所述防卷轴10与所述减速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伞形齿轮一12,所述伞形齿轮一12固定套设在所述减速电机11的输出轴上;伞形齿轮二13,所述伞形齿轮二13固定套设在所述放卷轴10上,且所述伞形齿轮二13与所述伞形齿轮一12相互啮合;蓄电池14,所述蓄电池14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的顶部;限位环15,所述限位环15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的顶部。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两个第一支撑座4、驱动电机5、丝杆6和支撑块7,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座4均固定安装在所述顶座3的底部,所述驱动电机5固定安装在所述顶座3上,所述丝杆6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座4上,所述丝杆6与所述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7螺纹安装在所述丝杆6上,所述支撑块7的底部与所述连接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座4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滑杆,所述支撑块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杆之间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座4上均开设有第一通孔,两个所述第一通孔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一轴承,两个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均固定套设在所述丝杆6上。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座9均开设有第二通孔,两个所述第二通孔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二轴承,两个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均固定套设在所述放卷轴10上。所述支架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L型把手。所述底座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万向轮。本技术提供的计算机网络布线用放线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启动减速电机11,减速电机11带动伞形齿轮一12运动,伞形齿轮一12带动伞形齿轮二13运动,伞形齿轮二13带动放卷轴10运动,放卷轴10带动线缆收卷运动,然后启动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带动丝杆6运动,丝杆6带动支撑块7运动,支撑块7带动连接板8运动,使放卷轴10水平移动,方便进行收卷,便于收纳线缆,较为整齐;推动L型把手,配合万向轮使的装置到达合适的位置,移动方便;最后启动减速电机11进行反转,进而使防卷轴10进行放卷,比较的省时省力,进一步提高了布线的效率。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计算机网络布线用放线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计算机网络布线用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n四个支架,四个所述支架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顶部;/n顶座,所述顶座固定安装在四个所述支架的顶部;/n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顶座的底部;/n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上;/n两个第二支撑座,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座均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板的底部;/n放卷轴,所述放卷轴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座上;/n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放卷轴与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n伞形齿轮一,所述伞形齿轮一固定套设在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n伞形齿轮二,所述伞形齿轮二固定套设在所述放卷轴上,且所述伞形齿轮二与所述伞形齿轮一相互啮合;/n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顶部;/n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算机网络布线用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四个支架,四个所述支架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顶部;
顶座,所述顶座固定安装在四个所述支架的顶部;
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顶座的底部;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上;
两个第二支撑座,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座均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板的底部;
放卷轴,所述放卷轴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座上;
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放卷轴与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伞形齿轮一,所述伞形齿轮一固定套设在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
伞形齿轮二,所述伞形齿轮二固定套设在所述放卷轴上,且所述伞形齿轮二与所述伞形齿轮一相互啮合;
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顶部;
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网络布线用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两个第一支撑座、驱动电机、丝杆和支撑块,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座均固定安装在所述顶座的底部,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顶座上,所述丝杆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座上,所述丝杆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玉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