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提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7445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旋提升机,包括基础组件、提升组件、以及驱动组件三部分。其中,提升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支撑架上部的第一提升部和第二提升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提升部的入料端处的入料斗;驱动组件包括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提升部和第二提升部一端的减速机组件;所述第一提升部和第二提升部内设有可转动的螺旋提升机构;所述第一提升部的出料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提升部的入料端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提升部和第二提升部分别可与水平线呈0°至45°夹角内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螺旋片以主轴的轴线滑动、且平行于与轴线垂直的导平面为基准焊接在主轴上,该结构能够增大塑料原料与螺旋片表面的接触面积,使得主轴每转动一次具有更多的提升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提升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提升机,具体涉及一种螺旋提升机。
技术介绍
螺旋提升机,是通过改变势能进行运输的大型机械设备。螺旋提升机工作时旋转的螺旋叶片将物料推移而进行输送,使得物料与螺旋提升机的叶片一起转动从而克服重力提升。在塑料制造领域,该类型的提升机应用广泛。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螺旋提升机通常仅为一根提升筒,该提升筒的角度为固定的,因此无法自行改变提升坡度,应用范围较为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提供一种螺旋提升机,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技术方案:一种螺旋提升机,包括基础组件、提升组件、以及驱动组件三部分。其中,基础组件包括固定在基面上的支撑架;提升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部的第一提升部和第二提升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提升部的入料端处的入料斗;驱动组件包括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提升部和第二提升部一端的减速机组件;所述第一提升部和第二提升部内设有可转动的螺旋提升机构;所述第一提升部的出料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提升部的入料端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提升部和第二提升部分别可与水平线呈0°至45°夹角内调节。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提升部和第二提升部的结构相同,包括输送管体,安装在所述输送管体首尾两端的轴承座,设置在所述轴承座上、且位于所述输送管体内的主轴,以及焊接在所述主轴上的螺旋片;所述主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减速机组件的输出轴连接。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减速机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提升部和第二提升部一端的电机安装架,固定在所述电机安装架上的三相异步电机,以及固定在所述电机安装架上、且与所述三相异步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减速箱。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主轴与所述减速箱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螺旋片以主轴的轴线滑动、且平行于与轴线垂直的导平面为基准焊接在主轴上。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上部设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的一端设有转动阻尼器,所述支撑架的上部两侧设有剪叉式推动部,所述剪叉式推动部的一端固定有夹紧部,所述夹紧部与调整好角度的第一提升部和第二提升部接触并以预定夹紧力夹紧。有益效果:本技术涉及一种螺旋提升机,通过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部的第一提升部和第二提升部对塑料原料进行提升。第一提升部和第二提升部分别可与水平线呈0°至45°夹角内调节,从而根据实际工况自行调节倾角,相比于传统的固定式提升机,本技术应用范围更广。此外,本技术中螺旋片以主轴的轴线滑动、且平行于与轴线垂直的导平面为基准焊接在主轴上,该结构能够增大塑料原料与螺旋片表面的接触面积,使得主轴每转动一次具有更多的提升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提升部或第二提升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为:支撑架1、第二提升部2、第一提升部3、输送管体301、螺旋片302、主轴303、轴承座304、剪叉式推动部4、入料斗5、入料端6、三相异步电机7、联轴器701、减速箱8、转动部9、转动阻尼器10。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申请人认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螺旋提升机通常仅为一根提升筒,该提升筒的角度为固定的,因此无法自行改变提升坡度,应用范围较为局限。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螺旋提升机,通过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上部的第一提升部3和第二提升部2对塑料原料进行提升。第一提升部3和第二提升部2分别可与水平线呈0°至45°夹角内调节,从而根据实际工况自行调节倾角,相比于传统的固定式提升机,本技术应用范围更广。此外,本技术中螺旋片302以主轴303的轴线滑动、且平行于与轴线垂直的导平面为基准焊接在主轴303上,该结构能够增大塑料原料与螺旋片302表面的接触面积,使得主轴303每转动一次具有更多的提升量。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该技术做具体阐述:该提升机由基础组件、提升组件、以及驱动组件组成。具体的,该提升机为螺旋式提升机,包括支撑架1、第一提升部3、第二提升部2、入料斗5、减速机组件。所述支撑架1固定在基面上,所述第一提升部3和第二提升部2转动设置在支撑架1的上部,所述入料斗5设置在所述第一提升部3的入料端6处。所述支撑架1上部设有转动部9,所述转动部9的一端设有转动阻尼器10,所述支撑架1的上部两侧设有剪叉式推动部4,所述剪叉式推动部4的一端固定有夹紧部,所述夹紧部与调整好角度的第一提升部3和第二提升部2接触并以预定夹紧力夹紧。所述减速机组件分别安装在第一提升部3和第二提升部2的一端。所述第一提升部3和第二提升部2内设有可转动的螺旋提升机构;所述第一提升部3的出料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提升部2的入料端6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提升部3和第二提升部2分别可与水平线呈0°至45°夹角内调节。所述第一提升部3和第二提升部2的结构相同,包括输送管体301、轴承座304、主轴303、螺旋片302,所述轴承座304安装在所述输送管体301的首尾两端,所述主轴303设置在轴承座304上、且位于输送管体301内,所述螺旋片302焊接在所述主轴303上,所述螺旋片302以主轴303的轴线滑动、且平行于与轴线垂直的导平面。所述主轴303的一端通过联轴器701与所述减速机组件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减速机组件包括电机安装架,所述电机安装架固定在所述第一提升部3和第二提升部2的一端,所述电机安装架上安装有三相异步电机7,所述电机安装架上还固定有减速箱8,该减速箱8与三相异步电机7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主轴303与所述减速箱8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701连接。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从入料斗5中加入塑料制品原料,该原料顺着入料斗5进入第一提升部3内,第一提升部3的三相异步电机7启动,该电机的动力通过减速箱8输出,减速箱8将电机的扭矩提高后通过联轴器701输出至主轴303,此时主轴303转动。当主轴303转动后,因为主轴303的外壁上设有若干螺旋片302,并且该螺旋片302以主轴303的轴线滑动、且平行于与轴线垂直的导平面。所以原料落入螺旋片302中,会被螺旋片302旋转并顺着螺旋面提升至预定的位置。塑料原料顺着第一提升部3提升后从出料口出料再次落入第二提升部2的入料口,第二提升部2的工作过程与第一提升部3相同,原料再次沿着第二提升部2的螺旋片302提升至最终出口。两个提升部与水平面的夹角是可调的,最高可以调节至45°夹角。当对提升部的夹角进行调节时,提升部绕着支撑架1上部的转动部9转动,转动时转动阻尼器10能够提供阻尼,使其缓慢转动,当转动到想要的夹角后,剪叉式推动部4通过电动缸推进,将提升部夹紧。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技术,但其不得解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旋提升机,其特征是包括:/n基础组件,包括固定在基面上的支撑架;/n提升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部的第一提升部和第二提升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提升部的入料端处的入料斗;/n驱动组件,包括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提升部和第二提升部一端的减速机组件;/n所述第一提升部和第二提升部内设有可转动的螺旋提升机构;所述第一提升部的出料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提升部的入料端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提升部和第二提升部分别可与水平线呈0°至45°夹角内调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提升机,其特征是包括:
基础组件,包括固定在基面上的支撑架;
提升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部的第一提升部和第二提升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提升部的入料端处的入料斗;
驱动组件,包括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提升部和第二提升部一端的减速机组件;
所述第一提升部和第二提升部内设有可转动的螺旋提升机构;所述第一提升部的出料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提升部的入料端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提升部和第二提升部分别可与水平线呈0°至45°夹角内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升部和第二提升部的结构相同,包括输送管体,安装在所述输送管体首尾两端的轴承座,设置在所述轴承座上、且位于所述输送管体内的主轴,以及焊接在所述主轴上的螺旋片;所述主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减速机组件的输出轴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圣兵霍世要沈兴连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亿顺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