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折叠桨收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7210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机折叠桨收桨装置,所述折叠桨收桨装置包括机臂、桨叶组件、桨叶电机和设置在所述机臂上设置有可转动的限位组件,在所述机臂的末端固定所述桨叶电机,该桨叶电机的输出轴向上竖直伸出与所述桨叶组件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桨叶组件包括第一螺旋桨叶、第二螺旋桨叶和桨叶夹组件,在桨叶夹组件的两端设置有中心轴,所述第一螺旋桨叶的转动端和第二螺旋桨叶的转动端套设在中心轴上且分别夹持在桨叶夹组件的两端,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机臂的固定端与中部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折叠桨的自动化桨叶收叠动作,大大减小无人机所占用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折叠桨收桨装置
本技术属于无人机
,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折叠桨收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多旋翼无人机常采用机臂和机身固定为一体的方式,这将大大增加无人机待机时的占地面积,不利于对无人机的存贮收藏,也不利于其搬运转移。虽然也有部分无人机采用折叠机臂结构,但是大部分折叠机臂结构采用铝合金的方式使得机臂成本较高,质量较重,生产效率较低;而且由于实现方式较复杂或者费时而没能到达快捷存贮收藏的目的。折叠机臂结构主要由桨叶和固定轴组成,其中,固定轴与电机定轴转动,固定轴与桨叶连接为可转动连接,无人机在正常飞行过程,电机转动带动桨叶保持直线转动;飞行结束停靠后,桨叶随惯性收束。而现阶段的无人机折叠桨在停靠后的惯性收束存在随机性,往往需要人为二次确认和重新收紧,这样不仅增加繁琐的工作量,同时还需要增大停靠停机坪的大小来满足无人机机体和桨叶的存放,不利于小型化收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折叠桨收桨装置,本技术能实现折叠桨的自动化桨叶收叠动作,大大减小无人机所占用的空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效果:根据本发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人机折叠桨收桨装置,所述折叠桨收桨装置包括机臂、桨叶组件、桨叶电机和设置在所述机臂上设置有可转动的限位组件,在所述机臂的末端固定所述桨叶电机,该桨叶电机的输出轴向上竖直伸出与所述桨叶组件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桨叶组件包括第一螺旋桨叶、第二螺旋桨叶和桨叶夹组件,在桨叶夹组件的两端设置有中心轴,所述第一螺旋桨叶的转动端和第二螺旋桨叶的转动端套设在中心轴上且分别夹持在桨叶夹组件的两端,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机臂的固定端与中部之间。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桨叶夹组件包括呈上下相互对称间隔设置的上桨叶夹和下桨叶夹,所述桨叶电机的输出轴向上竖直穿过所述上桨叶夹的中部和下桨叶夹的中部,所述第一螺旋桨叶的转动端通过中心轴转动连接在上桨叶夹的一端和下桨叶夹的一端之间形成的夹持端部上,所述第二螺旋桨叶的转动端通过中心轴转动连接在上桨叶夹的另一端和下桨叶夹的另一端之间形成的夹持端部上。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桨叶夹组件还包括弹片垫圈和防磨垫圈,在所述第一螺旋桨叶的转动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在所述第二螺旋桨叶的转动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通过中心轴套设所述防磨垫圈,所述弹片垫圈分别通过中心轴套设在上桨叶夹的两端的表面。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折叠桨收桨装置还包括控制器、舵机驱动电路和供电模块,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舵机、限位杆、光耦检测电路,所述供电模块的电源输出端分别与舵机的电源端、控制器的电源端、舵机驱动电路的电源端和光耦检测电路的电源端电气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输入端通过舵机驱动电路与所述舵机的控制输入端端连接,所述光耦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舵机的输出轴从机臂的侧部水平伸出,所述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限位杆的固定端转动连接,该限位杆的自由端以舵机的输出轴为中心且沿机臂的上方转动0°~180°,所述光耦检测电路设置在舵机的输出轴的一侧或两侧,所述限位杆的自由端转动至转动0°或180°时,该限位杆的自由端接近或触碰所述光耦检测电路。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光耦检测电路位于在机臂的侧部且与所述舵机的输出轴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光耦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之间还设置有信号调理电路,该光耦检测电路的输出端通过信号调理电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所号调理电路包括第一信号指示电路、分压电路、电压比较电路和第二信号指示电路,所述光耦检测电路包括光耦传感器U1、电阻R4和电容C2,所述第一信号指示电路的一端、分压电路的一端、电压比较电路的正极输入端、第二信号指示电路的一端分别与供电模块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分压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压比较电路的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一端与所供电模块的电源输出端连接,该电阻R4的另一端与光耦传感器U1的阳极连接,该光耦传感器U1的集电极分别与电容C2的一端和电压比较电路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信号指示电路463的另一端和控制器的数据输入端连接,所述光耦传感器U1的阴极、光耦传感器U1的发射极和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地连接。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信号指示电路包括电阻R1、电容C1和发光二极管D1,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电阻R2和电阻R3,所述电压比较电路包括电阻R5和运算比较器U2,所述第二信号指示电路包括电阻R6、电阻R7和发光二极管D2;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电容C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和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分别与供电模块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通过电阻R1与地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和运算比较器U2的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运算比较器U2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通过电阻R7与运算比较器U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运算比较器U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地连接,所述光耦传感器U1的集电极和电容C2的一端分别与运算比较器U2的负极输入端连接。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光耦传感器U1为槽型光耦传感器,该槽型光耦传感器设置在舵机与桨叶电机之间的机臂侧部综上所述,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能实现折叠桨的自动化桨叶收叠动作,并配合光耦传感器进一步确认动作完成的准确性,从而使螺旋桨可以在不使用的时候折叠起来,大大减小无人机所占用的空间;螺旋桨与桨夹连接处,增加了弹性较强的弹性垫圈和摩擦系数较小的垫圈,极大地较少了螺旋桨与桨夹直接的摩擦,防止螺旋桨磨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无人机折叠桨收桨装置的简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无人机折叠桨收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无人机折叠桨收桨装置的正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桨叶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桨叶夹组件的正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限位组件的控制原理图;图7是本技术的光耦检测电路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技术的这些方面。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无人机折叠桨收桨装置,所述折叠桨收桨装置包括机臂1、桨叶组件2、桨叶电机3和设置在所述机臂1上设置有可转动的限位组件4,在所述机臂1的末端固定所述桨叶电机3,该桨叶电机3的输出轴30向上竖直伸出与所述桨叶组件2的中部转动连接;如图2、所述桨叶组件2包括第一螺旋桨叶20、第二螺旋桨叶21和桨叶夹组件22,在桨叶夹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折叠桨收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桨收桨装置包括机臂、桨叶组件、桨叶电机和设置在所述机臂上设置有可转动的限位组件,在所述机臂的末端固定所述桨叶电机,该桨叶电机的输出轴向上竖直伸出与所述桨叶组件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桨叶组件包括第一螺旋桨叶、第二螺旋桨叶和桨叶夹组件,在桨叶夹组件的两端设置有中心轴,所述第一螺旋桨叶的转动端和第二螺旋桨叶的转动端套设在中心轴上且分别夹持在桨叶夹组件的两端,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机臂的固定端与中部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折叠桨收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桨收桨装置包括机臂、桨叶组件、桨叶电机和设置在所述机臂上设置有可转动的限位组件,在所述机臂的末端固定所述桨叶电机,该桨叶电机的输出轴向上竖直伸出与所述桨叶组件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桨叶组件包括第一螺旋桨叶、第二螺旋桨叶和桨叶夹组件,在桨叶夹组件的两端设置有中心轴,所述第一螺旋桨叶的转动端和第二螺旋桨叶的转动端套设在中心轴上且分别夹持在桨叶夹组件的两端,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机臂的固定端与中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折叠桨收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夹组件包括呈上下相互对称间隔设置的上桨叶夹和下桨叶夹,所述桨叶电机的输出轴向上竖直穿过所述上桨叶夹的中部和下桨叶夹的中部,所述第一螺旋桨叶的转动端通过中心轴转动连接在上桨叶夹的一端和下桨叶夹的一端之间形成的夹持端部上,所述第二螺旋桨叶的转动端通过中心轴转动连接在上桨叶夹的另一端和下桨叶夹的另一端之间形成的夹持端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折叠桨收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夹组件还包括弹片垫圈和防磨垫圈,在所述第一螺旋桨叶的转动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在所述第二螺旋桨叶的转动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通过中心轴套设所述防磨垫圈,所述弹片垫圈分别通过中心轴套设在上桨叶夹的两端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折叠桨收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桨收桨装置还包括控制器、舵机驱动电路和供电模块,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舵机、限位杆、光耦检测电路,所述供电模块的电源输出端分别与舵机的电源端、控制器的电源端、舵机驱动电路的电源端和光耦检测电路的电源端电气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输入端通过舵机驱动电路与所述舵机的控制输入端端连接,所述光耦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舵机的输出轴从机臂的侧部水平伸出,所述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限位杆的固定端转动连接,该限位杆的自由端以舵机的输出轴为中心且沿机臂的上方转动0°~180°,所述光耦检测电路设置在舵机的输出轴的一侧或两侧,所述限位杆的自由端转动至转动0°或180°时,该限位杆的自由端接近或触碰所述光耦检测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折叠桨收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安东冯锦强罗晓瑞班卫华覃珠瑜农海雄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百色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