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及混合动力车辆,涉及车辆变速器领域。驱动装置包括输入轴、沿所述输入轴的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嵌套设置的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套设在所述第二离合器上的电机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离合器和所述电机之间的离合器外毂。其中,所述离合器外毂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贯通孔,所述电机靠近所述第二离合器的一侧上开设有多个凹槽,以允许从所述第二离合器流出的冷却液经所述第一贯通孔流向所述电机,然后经所述凹槽从所述电机的内部流向所述电机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方案可以提高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及混合动力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变速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及混合动力车辆。
技术介绍
混合动力车辆有多种工作模式,包括纯电行驶、混动行驶、刹车制动能量收回等等。高度集成化的产品结构紧凑,空间及材料利用率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但是与此同时也会带来方方面面的挑战。目前混动车辆电机与变速箱零部件集成程度非常高,电机功率密度越来越高,电机转速越来越高,对热管理系统及润滑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电机&离合器集成模组的工作环境及工作寿命,提高电机&离合器集成模组的散热冷却能量也成为了电机发展过程及集中化进程中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现有技术中电机的冷却一般通过电机外壳开风道或水道冷却,转子一般靠自然风冷,这些冷却方式适用于常规单电机模块冷却,而混合动力车辆的变速箱电机是高度集成在变速箱内部的,这种冷却方式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求,电机转子得不到好的冷却,冷却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混合动力车辆冷却效率的驱动装置。本技术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空间利用率高的驱动装置。特别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包括:输入轴;沿所述输入轴的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嵌套设置的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电机,套设在所述第二离合器上;离合器外毂,设置在所述第二离合器和所述电机之间;其中,所述离合器外毂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贯通孔,所述电机靠近所述第二离合器的一侧上开设有多个凹槽,以允许从所述第二离合器流出的冷却液经所述第一贯通孔流向所述电机,然后经所述凹槽从所述电机的内部流向所述电机的外部。可选地,所述电机包括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所述多个凹槽开设在所述电机转子的内壁上,所述电机转子套设在所述离合器外毂上,以通过所述离合器外毂支撑所述电机转子。可选地,每一个所述凹槽均沿所述输入轴的轴向延伸。可选地,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电机转子的内壁间隔布置。可选地,还包括:定子喷淋油管,设置在所述电机定子远离所述电机转子的一侧,所述定子喷淋油管靠近所述电机定子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喷淋口。可选地,所述输入轴沿其轴向贯通形成第二贯通孔,所述输入轴沿其径向贯通形成多个通孔。可选地,多个所述通孔分布在同一圆周上。可选地,所述输入轴包括:第一输入轴,作为所述第一离合器的输入轴,其中心沿其轴线方向贯通有所述第二贯通孔;第二输入轴,套设在所述第一输入轴上,作为所述第二离合器的输入轴。可选地,还包括:离合器支架,设置在所述输入轴和所述第一离合器之间。特别地,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包括上述的驱动装置。根据本技术的方案,通过在电机上开设凹槽和在离合器外毂上开设第一贯通孔的方式,使得从第二离合器流出的冷却液经第一贯通孔流向电机,依靠电机旋转的离心力将冷却液喷洒在电机上而对电机进行冷却。如此,极大的提高了冷却效率,使得驱动装置得到高效的冷却。进一步地,本技术将电机的转子支架与离合器外毂共用,可以使得驱动装置内部结构紧凑,提高空间利用率。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中的电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中的离合器外毂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中的第一油道;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中的第二油道;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中的第三油道;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中的第四油道;图8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中的第一油道;图9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中的所有油道;图10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中的润滑油道。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中的电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中的离合器外毂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其一般性地包括输入轴10、第一离合器20、第二离合器30、电机40和离合器外毂50。第一离合器20和第二离合器30沿输入轴10的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嵌套设置。电机套设在第二离合器30上,其靠近第二离合器30的一侧上开设有多个凹槽421。离合器外毂50设置在第二离合器30和电机40之间,离合器外毂50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贯通孔51,以允许从第二离合器30流出的冷却液经第一贯通孔51流向电机40,然后经凹槽421从电机40的内部流向电机40的外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电机40上开设凹槽421和在离合器外毂50上开设第一贯通孔51的方式,使得从第二离合器30流出的冷却液可以经第一贯通孔51流向电机40,然后依靠电机40旋转的离心力喷洒可以对电机40进行冷却,接着再经电机40上的凹槽421从电机40的内部甩出并流向电机40的外部,如此,极大的提高了冷却效率,使得驱动装置得到高效的冷却。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输入轴10上设置有第一冷却液进口14。驱动装置还包括活塞70,活塞70套设在输入轴10的一个端部,其上设置有第二冷却液进口72和第三冷却液进口71。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中的第一油道。如图4所示,一部分冷却液经第一冷却液进口14流入后,依次经输入轴10、第一离合器20和第二离合器30形成第一油道。第一油道中的冷却液依次冷却输入轴10、第一离合器20和第二离合器30。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中的第二油道。如图5所示,一部分冷却液经第二冷却液进口72流入后,依次经第一离合器20和第二离合器30形成第二油道。第二油道中的冷却液依次冷却第一离合器20和第二离合器30。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中的第三油道。如图6所示,一部分冷却液经第三冷却液进口71流入后流向第二离合器30并形成第三油道。第三油道中的冷却液用于冷却第二离合器30。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油道、第二油道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输入轴;/n沿所述输入轴的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嵌套设置的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n电机,套设在所述第二离合器上;/n离合器外毂,设置在所述第二离合器和所述电机之间;/n其中,所述离合器外毂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贯通孔,所述电机靠近所述第二离合器的一侧上开设有多个凹槽,以允许从所述第二离合器流出的冷却液经所述第一贯通孔流向所述电机,然后经所述凹槽从所述电机的内部流向所述电机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轴;
沿所述输入轴的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嵌套设置的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
电机,套设在所述第二离合器上;
离合器外毂,设置在所述第二离合器和所述电机之间;
其中,所述离合器外毂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贯通孔,所述电机靠近所述第二离合器的一侧上开设有多个凹槽,以允许从所述第二离合器流出的冷却液经所述第一贯通孔流向所述电机,然后经所述凹槽从所述电机的内部流向所述电机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所述多个凹槽开设在所述电机转子的内壁上,所述电机转子套设在所述离合器外毂上,以通过所述离合器外毂支撑所述电机转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凹槽均沿所述输入轴的轴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电机转子的内壁间隔布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飞,冉建康,张恒,韩韬,许正功,林霄喆,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吉利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