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厨房油污擦拭用复合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6961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厨房油污擦拭用复合无纺布,包括第一吸油层、低熔点纤维层、第一纤维层、网格布、第二纤维层和第二吸油层;第一吸油层为纳米吸油纤维采用静电纺丝的方式施加于低熔点纤维层的上表面;第二吸油层为纳米吸油纤维采用静电纺丝的方式施加于第二纤维层表面;网格布的材质为热收缩材料;网格布通过第一纤维层的纤维与第二纤维层固定;低熔点纤维层由气流成网与第一纤维层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用于厨房油污擦拭用复合无纺布,表层使用吸油纤维能够将表面的油污吸取,而所使用的低熔点纤维的直径较粗,可对比较为顽固的污渍进行清理。所设置有热收缩网格布可形成凹凸结构,可形成容纳污渍的空间,容纳较多的污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厨房油污擦拭用复合无纺布
本技术涉及无纺布
,尤其一种用于厨房油污擦拭用复合无纺布。
技术介绍
中国人膳食结构与西方人不同,无论饮食种类还是烹饪工具都与西方国家都有很大的不同。中国饮食加工中,煎、炒、烹、炸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中式厨房中的油烟很大,容易使厨房的墙面变得油腻而不好清洗。通常的做法是在墙面喷上清洁剂后,再用厨房抹布进行擦拭,由于抹布的吸油能力有限污垢往往难以完全清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厨房油污擦拭用复合无纺布,能够对厨房的油污进行较为彻底的清洁,而且能够对顽固污渍进行清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用于厨房油污擦拭用复合无纺布,包括第一吸油层、低熔点纤维层、第一纤维层、网格布、第二纤维层和第二吸油层;所述第一吸油层为纳米吸油纤维采用静电纺丝的方式施加于低熔点纤维层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吸油层为纳米吸油纤维采用静电纺丝的方式施加于第二纤维层的下表面;所述网格布的材质为热收缩材料;所述的网格布通过第一纤维层的纤维与第二纤维层固定;所述低熔点纤维层由气流成网,与第一纤维层通过热粘合的方式固定。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低熔点纤维层所用纤维的细度为10D-20D、长度为3mm-8mm。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低熔点纤维为PP、PE、PE/PP和PE/PET等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组成。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纤维层3与第二纤维层5至少含有粘胶纤维、涤纶纤维和超细纤维中的一种。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网格布为尼龙网格布,所述尼龙网格布每平方米重量为5g-15g。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纳米纤维的直径为200-600nm,吸油率为35-44g/g。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用于厨房油污擦拭用复合无纺布,表层使用吸油纤维能够将表面的油污吸取,而所使用的低熔点纤维的直径较粗,可对比较为顽固的污渍进行清理。所设置有热收缩网格布可形成凹凸结构,可形成容纳污渍的空间,容纳较多的污渍。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所涉及的复合无纺布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二所涉及的复合无纺布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说明如下:1-第一吸油层;2-低熔点纤维层;3-第一纤维层;4-网格布;5-第二纤维层;6-第二吸油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结合图1,对本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用于厨房油污擦拭用复合无纺布,包括第一吸油层1、低熔点纤维层2、第一纤维层3、网格布4、第二纤维层5和第二吸油层6。网格布4通过第一纤维层3的纤维与第二纤维层5固定。网格布4的材质为热收缩材料。在水刺无纺布生产线上,将第一纤维层3所使用的纤维、第二纤维层5所使用的纤维分别为超细纤维和涤纶纤维,所用的纤维长度均为38mm,细度为1.56D。在生产时首先将超细纤维和涤纶纤维分别经过开包、开松、气流喂入和梳理后成网。需要两台梳理机和一台铺网机,第一纤维层3所使用的超细纤维,由第一台梳理机梳理成网,成网方式为平行铺网。第二纤维层5所使用的涤纶纤维,由第二台梳理机梳理成网,再经过铺网机铺网成型,为交叉铺网方式,且要经过牵伸区域。第一纤维层3和第二纤维层的平方米重量为15克和20克。在第一台梳理机与第二台梳理机之间设置放送轴,网格布4放置于放卷轴上,使得尼龙网格位于第一纤维层3和第二纤维层5之间,输送至水刺机进行水刺加固,网格布为尼龙网格布,所述尼龙网格布每平方米重量为5g-15g,具体为5克。经过水刺机水刺加固时,高压水流作用可使得第一纤维层3和第二纤维层5的纤维交缠而紧密联结成一体,而且两层之间的纤维也会相互纠缠,可将网格布4进行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低熔点纤维层2由气流成网,与第一纤维层3通过热粘合的方式固定。所使用的低熔点纤维层2所用纤维的细度为10D-20D、长度为3mm-8mm。低熔点纤维为PP、PE、PE/PP和PE/PET等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组成,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PE/PP皮芯结构。PE/PP皮芯复合纤维,皮芯复合纤维的细度为2-4D,其中PE为皮层,PP为芯层。低熔点纤维层的面密度为15-25克每平方米,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15克每平方米。所选用的PE原料中,PE为相对分子质量为30-100万的线性结构,其熔融流动速度为22-24g/10min,密度为0.94-0.965g/cm3,含水率小于0.1%。聚乙烯PE是通过乙烯加聚而成,它的性能取决于其聚合度,在中等压力15-30个大气压,有机化合物催化条件下进行Ziegler-Natta聚合而成的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这种条件下聚合的PE分子是线性的,且分子链很长,分子量高达几十万。如果在高压力、高温,并在过氧化物催化条件下自由基聚合,生产出的是低密度聚乙烯LDPE,它是支化结构的。在技术中所选用的HDPE,没有支链结构,相对分子量高,强度和耐热性好,适于制作纤维和非织造布。所选择的分子量为30万-100万HDPE,适合于生产皮芯结构的纤维。所选用的PP原料的熔融流动速度为28-29g/min,等规度大于98%,含水率小于0.1%;熔体流动速度测试条件:PE在190℃、2.16kg条件下,PP是在230℃、2.16kg条件下。聚丙烯PP在聚合过程中,因为甲基在立体空间所取位置不同,可产生三种构型的聚合物,如果把线型聚合物的主链看作是在同一个平面内,那么甲基都在主链的为等规聚合物。甲基依次交替有规则地分布在主链平面两侧,是间规聚合物。甲基排列无规则的是无规聚合物。聚合物等规度直接影响纤维的各种性能,等规度高,熔点高,易结晶,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好,而且耐化学药品的性能也高。尤其是在纺制皮芯型结构的纤维时,对芯层的PP等规度的要求比纺制丙纶时的等规度的要求高,需要在98%以上,能够保证所生产的皮芯型结构的纤维物理机械性能较好。将气流成网所形成的低熔点纤维置于第一纤维层3的上方,并通过热风或热轧的方式,将低熔点纤维发生熔融,可将低熔点纤维与第一纤维层3相粘合。在低熔点纤维层2与第一纤维层3复合后,再进行热收缩,可将网格布4进行收缩,可形成具有凹凸结构的复合无纺布。再将第一吸油层1为纳米吸油纤维采用静电纺丝的方式施加于低熔点纤维层3的上表面。第二吸油层6为纳米吸油纤维采用静电纺丝的方式施加于第二纤维层的下表面。所形成的第一吸油层1和第二吸油层6的厚度为0.1mm。所形成的纳米纤维的直径为200-600nm,吸油率为35-44g/g。可对厨房内的油污进行良好的吸附作用。实施例二结合图2,对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用于厨房油污擦拭用复合无纺布,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第二纤维层5的下表面设置一低熔点纤维层2,再将第二吸油层6采用静电纺的方式施加于低熔点纤维层2的下表面。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厨房油污擦拭用复合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吸油层(1)、低熔点纤维层(2)、第一纤维层(3)、网格布(4)、第二纤维层(5)和第二吸油层(6);所述第一吸油层(1)为纳米吸油纤维采用静电纺丝的方式施加于低熔点纤维层(2)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吸油层(6)为纳米吸油纤维采用静电纺丝的方式施加于第二纤维层的下表面;所述网格布(4)的材质为热收缩材料;所述的网格布(4)通过第一纤维层(3)的纤维与第二纤维层(5)固定;所述低熔点纤维层(2)由气流成网,与第一纤维层(3)通过热粘合的方式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厨房油污擦拭用复合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吸油层(1)、低熔点纤维层(2)、第一纤维层(3)、网格布(4)、第二纤维层(5)和第二吸油层(6);所述第一吸油层(1)为纳米吸油纤维采用静电纺丝的方式施加于低熔点纤维层(2)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吸油层(6)为纳米吸油纤维采用静电纺丝的方式施加于第二纤维层的下表面;所述网格布(4)的材质为热收缩材料;所述的网格布(4)通过第一纤维层(3)的纤维与第二纤维层(5)固定;所述低熔点纤维层(2)由气流成网,与第一纤维层(3)通过热粘合的方式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厨房油污擦拭用复合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熔点纤维层所用纤维的细度为10D-20D、长度为3mm-8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殿生杨力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弘扬无纺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弘正扬瑞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