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外加电梯井道与原结构采用滑动铰接连接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6812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既有建筑外加电梯井道与原结构采用滑动铰接连接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原结构墙体、外加电梯钢结构井道、固定端、滑动端和连接螺栓;所述的固定端与固定端背板采用焊接,所述的固定端背板与原结构墙体采用穿墙螺栓固定;所述的滑动端与滑动端背板采用焊接,所述的滑动端背板与外加电梯钢结构井道采用螺栓螺母固定;所述的固定端与滑动端相对设置,两者之间通过连接螺栓和螺母进行连接。通过既有建筑外加电梯钢结构井道与原建筑结构采用滑动铰接连接,使整体结构实现共同承受水平荷载,竖向荷载由外加电梯钢结构井道承受的传力模式,在实现外加电梯钢结构和原建筑结构可靠连接的同时,实现协同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既有建筑外加电梯井道与原结构采用滑动铰接连接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既有建筑外加电梯井道与原结构采用滑动铰接连接及其施工方法,属于既有建筑综合改造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既有建筑外加电梯工程越来越多。这就涉及到了外加电梯结构与原建筑结构的连接问题。但是在工程实践中,原建筑结构和外加电梯结构的相互连接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解决,不能完全达到新、旧建筑协同承担水平荷载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专利技术重点解决既有建筑外加电梯井道与原建筑结构采用滑动铰接连接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经济合理、实际有效的优化设计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结合既有建筑综合改造工程,提出了既有建筑外加电梯井道与原结构采用滑动铰接连接及其施工方法。主要是为了解决原建筑结构和外加电梯结构的相互连接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既有建筑外加电梯井道与原结构采用滑动铰接连接,包括原结构墙体、外加电梯钢结构井道、固定端、滑动端和连接螺栓;所述的固定端与固定端背板采用焊接,所述的固定端背板与原结构墙体采用穿墙螺栓固定;所述的滑动端与滑动端背板采用焊接,所述的滑动端背板与外加电梯钢结构井道采用螺栓螺母固定;所述的固定端与滑动端相对设置,两者之间通过连接螺栓和螺母进行连接。所述的外加电梯钢结构井道为工字钢、H型钢或方钢。所述的固定端与固定端背板厚度均为12mm的Q345钢板,所述的固定端与固定端背板采用焊接,焊条采用E50系列焊条。所述的滑动端与滑动端背板厚度均为12mm的Q345钢板,所述的滑动端与滑动端背板采用焊接,焊条采用E50系列焊条。所述的固定端背板上有四个固定端安装孔,固定端安装孔均为φ20mm圆孔。所述固定端背板上的穿墙螺栓的等级不小于M16。所述固定端上的固定孔为φ24mm圆孔。所述的滑动端背板上有四个滑动端安装孔,滑动端安装孔均为φ24mm圆孔。所述滑动端安装孔与外加电梯钢结构井道采用M20螺栓螺母进行紧固连接。所述滑动端上的滑动孔宽度为24mm,长度为120mm。所述固定端上的固定孔与滑动端上的滑动孔采用M20的连接螺栓进行连接,当外加电梯结构发生沉降时,连接螺栓在滑动孔内滑动。上述的既有建筑外加电梯井道与原结构采用滑动铰接连接及其施工方法,采用如下步骤:步骤一:根据设计图纸进行下料,预先将固定端与固定端背板、滑动端与滑动端背板进行焊接。步骤二:根据安装尺寸,在既有建筑外立面进行划线、定位。步骤三:将固定端与固定端背板焊接件,通过穿墙螺栓固定到原结构墙体,竖向间距为1000mm安装一组固定端与固定端背板焊接件。步骤四:将外加电梯钢结构井道安装完成后,在对应固定端与固定端背板焊接件,在外加电梯钢结构井道上,将滑动端与滑动端背板焊接件与外加电梯钢结构井道,通过螺栓螺母进行紧固安装。步骤五:将固定端与滑动端通过连接螺栓和螺母进行连接。步骤六:当所有构件安装完成后,将构件结合部的外露部位、焊接部位以及经碰撞脱落的加工厂涂漆部分进行构件涂漆防锈处理。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最显著的优势在于,既有建筑外加电梯钢结构井道与原建筑结构采用滑动铰接连接,使整体结构实现共同承受水平荷载,竖向荷载由外加电梯钢结构井道承受的传力模式,在实现外加电梯钢结构和原建筑结构可靠连接的同时,实现协同工作。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铰接形式,很好的解决了原建筑结构与外加电梯钢结构的铰接问题,对原结构破坏极少,增加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该方法经济有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原建筑结构与外加电梯钢结构井道铰接连接示意图;图2为固定端与固定端背板焊接示意图;图3为滑动端与滑动端背板焊接示意图。图中,1:固定端;2:滑动端;3:固定孔;4:滑动孔;5:滑动端背板;6:固定端背板;7:固定端安装孔;8:滑动端安装孔;9:螺母;10:连接螺栓;11:螺栓螺母;12:穿墙螺栓;13:原结构墙体;14:外加电梯钢结构井道。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既有建筑外加电梯井道与原结构采用滑动铰接连接,参见图1至3所示,包括原结构墙体13、外加电梯钢结构井道14、固定端1、滑动端2和连接螺栓10。所述的固定端1与固定端背板6采用焊接,所述的固定端背板6与原结构墙体13采用穿墙螺栓12固定;所述的滑动端2与滑动端背板5采用焊接,所述的滑动端背板5与外加电梯钢结构井道14采用螺栓螺母11固定;所述的固定端1与滑动端2相对设置,两者之间通过连接螺栓10和螺母9进行连接。所述的外加电梯钢结构井道14为工字钢、H型钢或方钢。所述的固定端1与固定端背板6厚度均为12mm的Q345钢板,所述的固定端1与固定端背板6采用焊接,焊条采用E50系列焊条。所述的滑动端2与滑动端背板5厚度均为12mm的Q345钢板,所述的滑动端2与滑动端背板5采用焊接,焊条采用E50系列焊条。所述的固定端背板6上有四个固定端安装孔7,固定端安装孔7均为φ20mm圆孔。所述固定端背板6上的穿墙螺栓12的等级不小于M16。所述固定端1上的固定孔3为φ24mm圆孔。所述的滑动端背板5上有四个滑动端安装孔8,滑动端安装孔8均为φ24mm圆孔。所述滑动端安装孔8与外加电梯钢结构井道14采用M20螺栓螺母11进行紧固连接。所述滑动端2上的滑动孔4宽度为24mm,长度为120mm。所述固定端1上的固定孔3与滑动端2上的滑动孔4采用M20的连接螺栓10进行连接,当外加电梯结构发生沉降时,连接螺栓10在滑动孔4内滑动。上述的既有建筑外加电梯井道与原结构采用滑动铰接连接及其施工方法,采用如下步骤:步骤一:根据设计图纸进行下料,预先将固定端1与固定端背板6、滑动端2与滑动端背板5进行焊接。步骤二:根据安装尺寸,在既有建筑外立面进行划线、定位。步骤三:将固定端1与固定端背板6焊接件,通过穿墙螺栓12固定到原结构墙体13,竖向间距为1000mm安装一组固定端1与固定端背板6焊接件步骤四:将外加电梯钢结构井道14安装完成后,在对应固定端1与固定端背板6焊接件,在外加电梯钢结构井道14上,将滑动端2与滑动端背板5焊接件与外加电梯钢结构井道14,通过螺栓螺母11进行紧固安装。步骤五:将固定端1与滑动端2通过连接螺栓10和螺母9进行连接。步骤六:当所有构件安装完成后,将构件结合部的外露部位、焊接部位以及经碰撞脱落的加工厂涂漆部分进行构件涂漆防锈处理。以上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典型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不限于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既有建筑外加电梯井道与原结构采用滑动铰接连接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原结构墙体(13)、外加电梯钢结构井道(14)、固定端(1)、滑动端(2)和连接螺栓(10)。所述的固定端(1)与固定端背板(6)采用焊接,所述的固定端背板(6)与原结构墙体(13)采用穿墙螺栓(12)固定;所述的滑动端(2)与滑动端背板(5)采用焊接,所述的滑动端背板(5)与外加电梯钢结构井道(14)采用螺栓螺母(11)固定;所述的固定端(1)与滑动端(2)相对设置,两者之间通过连接螺栓(10)和螺母(9)进行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建筑外加电梯井道与原结构采用滑动铰接连接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原结构墙体(13)、外加电梯钢结构井道(14)、固定端(1)、滑动端(2)和连接螺栓(10)。所述的固定端(1)与固定端背板(6)采用焊接,所述的固定端背板(6)与原结构墙体(13)采用穿墙螺栓(12)固定;所述的滑动端(2)与滑动端背板(5)采用焊接,所述的滑动端背板(5)与外加电梯钢结构井道(14)采用螺栓螺母(11)固定;所述的固定端(1)与滑动端(2)相对设置,两者之间通过连接螺栓(10)和螺母(9)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外加电梯井道与原结构采用滑动铰接连接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端(1)与固定端背板(6)厚度均为12mm的Q345钢板,所述的固定端(1)与固定端背板(6)采用焊接,焊条采用E50系列焊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外加电梯井道与原结构采用滑动铰接连接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端(2)与滑动端背板(5)厚度均为12mm的Q345钢板,所述的滑动端(2)与滑动端背板(5)采用焊接,焊条采用E50系列焊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外加电梯井道与原结构采用滑动铰接连接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端背板(6)上有四个固定端安装孔(7),固定端安装孔(7)均为φ20mm圆孔;所述固定端背板(6)上的穿墙螺栓(12)的等级不小于M16;所述固定端(1)上的固定孔(3)为φ24mm圆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外加电梯井道与原结构采用滑动铰接连接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端背板(5)上有四个滑动端安装孔(8),滑动端安装孔(8)均为φ24mm圆孔。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有杨涛鞠树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筑福国际抗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